臺灣大學向「中研院」索取確診者信息遭拒 深夜發文請臺當局公開

2021-01-09 中國臺灣網

臺大向「中研院」進一步索取確診者足跡信息遭拒,校方呼籲臺當局「衛福部」正視此問題。(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3月28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該不該公布確診者足跡,一直為島內各界所關注,因為「中研院」出現群聚感染,臺灣大學先暫停與「中研院」的交流,校方深夜更進一步在臉譜網(facebook)表示,臺大僅過去兩周與「中研院」有接觸的教職員工及學生人數高達732名,但臺大向「中研院」進一步索取確診者足跡信息卻被拒絕了,校方呼籲臺當局「衛福部」正視此問題。

臺大發文說明校方防疫措施稱,「中研院」日前公布確診病例後,即與「中研院」聯絡,並達成彼此防疫信息透明之共識。然而,當希望進一步索取確診者足跡信息,以便採取應對措施時,卻被告知「衛福部疾管署」不允許「中研院」揭露這些重要信息。

校方指出,由於臺大與「中研院」來往密切,僅過去兩周與「中研院」有接觸的教職員工及學生人數即高達732名。在「中研院」已有遠超過「教育部」所規定的「二人確診即須關校」的嚴重群聚感染疫情及臺大不能掌握其確診者足跡的情形下,若不採取斷然阻絕之措施,即可能造成臺大防疫缺口。因此,臺大迅速要求兩周內去過「中研院」的教職員工及學生不要到校上班上課,此與臺灣地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要求所有從境外入境者皆須進行居家檢疫的做法相同。

臺大指出,學校共有3萬多名學生與數千名教職員工,在疫情緊張時刻採取「料敵從寬、禦敵從嚴」的積極管制措施,是保障校園安全與師生員工健康的必要作為,也在全民防疫行動中扮演了積極角色。未來仍將視疫情,隨時調整防疫措施,以確保臺大校園安全。(中國臺灣網 李寧)

相關焦點

  • 臺灣「中研院」4人確診
    新冠肺炎肆虐,臺灣最高學術機構研究院也逃不過「疫劫」。臺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中研院」群聚案,共導致4人確診,案感染源為一名有美國旅遊史的臺灣老師,返臺發病後傳給同一個實驗室的3名研究員,目前此群聚累計4人。為此,「中研院」今天起啟動異地辦公、分艙辦公、居家辦公。
  • 臺灣「中研院」爆發新冠肺炎群聚感染,老師赴美國染疫後傳給學生
    臺灣「中研院」近日出現4例新冠肺炎確診,由老師(案160)赴美染疫後,返臺參加會議,再傳給3名學生(案124、案168、案169),為院內群聚感染。「中研院」22日晚間透過新聞稿說明,說明中表示,依臺當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22日公布資訊,本院確診4人為境外移入案例所造成的群聚感染,相關人員均為同一工作場域。針對此工作場域之建築物,本院已於今日完成各樓層噴灑消毒作業;為保障同仁安全,該工作場所將自23日起全面居家辦公2周,待無感染之虞後,人員再返回辦公室。
  • 「中研院」下調2020年臺灣GDP增速預測值
    中新社臺北7月15日電 臺「中研院」經濟研究所15日將臺灣2020年GDP增速預測值由去年年底提出的2.58%下調至1.15%,低於臺當局「主計總處」5月28日公布的預測值(1.67%)。綜合中央社、聯合新聞網等臺灣媒體報導,「中研院」經濟所當天舉行「2020年臺灣經濟情勢總展望之修正」記者會,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上半年臺灣境外需求急速降溫,民間消費疲軟,經濟受到巨大衝擊;但在臺當局紓困措施及科技產業支撐的帶動下,下半年經濟有望回溫,預估今年GDP增速為1.15%。
  • 臺「中研院」選出18名新科院士 戲曲學者首次入選
    臺「中研院」選出18名新科院士 戲曲學者首次入選 2014-07-04 19:50:20戲曲研究專家曾永義成為「中研院」有史以來第一個戲曲領域院士。  「中研院」第31次院士會議4日進行兩階段投票,上午分成生命科學、數理科學、人文及社會科學三個組進行第一階段投票,下午由全體院士進行第二階段投票。
  • 臺灣「中研院」前所長8篇論文造假遭撤稿
    臺灣學者最嚴重國際處分:「中研院」前所長8篇論文造假。(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國臺灣網3月31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中研院」生化所前所長陳慶士驚爆8篇學術論文造假,並遭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建議「立即撤稿」。
  • 廈大臺研院對臺交流不斷深入 走進臺灣田野調查
    臺研院青年學者與臺灣來訪的師生交流。(資料圖)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 記者 陳翠仙 整理報導)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所)自從成立以來,就高度重視對臺交流工作,致力於促進對臺研究、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及推進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當然,經過四十年的發展,兩岸關係、兩岸學術交流、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與臺灣社會各界的往來狀況與特點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今日,晨報邀請廈大臺研院副院長、教授張文生講述對臺交流的種種變化與故事。
  • 當局「雙標」禁大陸小明返臺 歐美留學生快回來
    華夏經緯網1月14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小明們」何時才能回家?去年新冠肺炎爆發,許多滯留大陸的臺灣陸籍配偶子女,被拒於島門之外,有家歸不得,不過,隨著歐美也爆發新冠變種病毒後,首架自英國包機返臺的班機,引發外界質疑防疫規格不如武漢包機嚴謹。
  • 為護航「萊豬」,臺「中研院」前院長發聲,硬要把糖說成毒
    作者:小A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臺灣地區「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公然表態稱,要支持「進口萊豬」。 「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萊豬不一定都不好 今年1月1日,臺灣地區正式施行進口美國「萊豬」的「行政令」。
  • 這家讓臺灣「中研院」院長落馬的企業,與蔡英文家族也有關係
    醜聞曝光後,臺灣立法機構傳在海外的翁啟惠回臺應詢,然而,他以身體不佳為由,拒絕回臺。這又進一步坐實了傳聞。直到4月15日,翁啟惠回臺先向馬英九匯報相關情況,18日,又前往立法機構「過堂」。在此過程中,翁多次提出辭職,但均未獲批,馬英九認為,「先把問題講清楚再說」。直到21日晨,翁啟惠進去了。
  • 臺當局發文禁帶內臟進場 網曝毀滅級武器將上陣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國民黨為抵制臺行政院長蘇貞昌第13度赴臺灣立法機構施政報告,11月27日祭出「豬內臟攻勢」,拿出豬內臟當抗議武器,現場腥臭味橫溢,場面一片混亂。臺灣立法機構秘書長林志嘉3日特別發公文要求,院會開會時切勿攜帶動物臟器進入會場,引起外界熱議。
  • 臺灣產新冠疫苗進度?臺「中研院長」:最快明年中上市
    臺當局立法機構「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22)日邀請「中研院」進行業務報告,會議中多名「立委」十分關注新冠疫苗的進展,對此,臺「中研院長」廖俊智指出,初步研判明年初疫情都還會持續,粗估疫苗最快要明年中才會出來,需要看各廠商的製造時間。
  • 臺灣登革熱死亡率高齡化 當局研老人疫苗
    原標題:臺灣登革熱死亡率高齡化 當局研老人疫苗  據港媒報導,臺灣疾病管制署發現,與疫情規模相當的2013年新加坡登革熱比較,2015年夏天以來,臺南市疫情死亡率約千分之四,足足比新加坡死亡率多出近10倍。
  • 臺灣前「中研院長」翁啟惠涉賄遭起訴
    翁啟惠成為「中研院」有史以來第一個被列貪汙罪被告的院長。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去年2月,臺灣浩鼎生技公司宣布乳癌新藥解盲失敗重大訊息,浩鼎股票隨即重挫、跌停。士林地檢署接獲檢舉函,指浩鼎重大訊息公布前疑有人預知解盲失敗而提早賣出浩鼎股票。
  • 臺灣師範大學2名學生感染新冠肺炎 成島內各大學首例
    原標題:臺灣師範大學2名學生感染新冠肺炎 成島內各大學首例中國臺灣網4月10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繼3月31日臺灣師範大學出現首例學生(案322)確診後,臺灣地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9日)再公布新增1例確診,即案322同寢室室友。
  •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滯美不歸,被指讓臺最高學術殿堂蒙羞
    據臺灣媒體報導,近日身陷股票內幕交易風暴的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以身體不適為由滯美不歸,並以電話及電郵形式兩度向馬英九請辭未獲批准。臺灣社會近日同聲譴責,指其行為令最高學術殿堂蒙羞。「中研院」成立於1928年,後成為臺灣地區最高學術研究機構,直屬臺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其院士通常是知名學者,地位崇高,遑論院長。
  • 「噓,臺灣當局不讓我說」,亂港頭目自曝與蔡英文當局勾結
    香港浸會大學學生會會長方仲賢因赴臺「求援」遇冷而批評民進黨「只想用香港人的鮮血換取選票」,在被炮轟後又一再道歉。然而,這件事還沒結束,香港《文匯報》14日報導稱,有亂港分子可能因為臺當局對他們的「關注」不足,而在臉書發文,附和方仲賢言論並自曝與臺當局勾結。
  • 著名人類學家、臺灣中研院院士李亦園逝世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李亦園昨天在臺北去世,他是臺灣本土培育出的人類學者,對比較宗教學、本土人類學發展有卓越貢獻,堅強的性格為學生輩所稱道
  • 臺灣一周侃:一個患了「失憶症」的臺當局
    近日,臺灣玉管處(玉山公園管理處)拒絕為百年前在拉庫拉庫溪流域遭日本人殺害的島內布農人興建紀念碑,卻允許十幾座日據時代後期,日本為紀念對抗布農人的所謂「殉職」警察,帶有日本觀點的「殉職」紀念碑赫然存在,引發島內眾怒,感嘆「臺灣彷佛患了歷史失憶症」。而815全臺大停電事件也再次印證了臺當局的「失憶」,蔡英文競選時曾打著「點亮臺灣」的口號,如今全臺竟出現大規模停電,曾經的承諾蕩然無存。
  • 著名歷史學家王明珂就任臺灣「中研院」史語所所長
    著名歷史學家王明珂就任臺灣「中研院」史語所所長 澎湃訊 2017-03-02 09:35 來源:澎湃新聞
  • 臺灣中研院:ALMA 首見旋轉式噴流 揭密原恆星成長機制
    論文信息【標題】A Rotating Protostellar Jet Launched from the Innermost Disk of HH 212【作者】李景輝(臺灣中研院天文所;臺灣臺灣大學),賀曾樸(臺灣中研院天文所;東亞天文臺)、李志雲(美國維吉尼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