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新聞》:中研院,那一年的選舉
1948年4月1日,中研院正式公布了81名院士的名單,最長者為83歲的吳稚暉,最年輕的是37歲的陳省身。2004年12月,當年最年輕的院士陳省身駕鶴西去,而現今唯一健在的首屆中研院院士貝時璋也已是105歲高齡了。如今,這批在戰火硝煙中產生的院士正漸漸地淡出人們的視野。
-
落聘學部委員的原中研院院士
王揚宗 1948年,中央研究院通過嚴格的選舉,產生了我國現代第一批院士81人,其中數理組28人,生物組25人,人文組28人。1949年,中研院的總辦事處和歷史語言所等遷往臺灣,其餘多數研究所留在了祖國大陸。當時,滯留海外的院士有12位,遷臺的9位,1位已故,留在大陸的院士有59位。
-
著名人類學家、臺灣中研院院士李亦園逝世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李亦園昨天在臺北去世,他是臺灣本土培育出的人類學者,對比較宗教學、本土人類學發展有卓越貢獻,堅強的性格為學生輩所稱道
-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滯美不歸,被指讓臺最高學術殿堂蒙羞
「中研院」成立於1928年,後成為臺灣地區最高學術研究機構,直屬臺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其院士通常是知名學者,地位崇高,遑論院長。「中研院」歷任院長包括蔡元培、朱家驊、胡適、王世傑、錢思亮、吳大猷、李遠哲等。現任院長翁啟惠家人持有浩鼎公司股票一事醞釀於今年2月。
-
10名南山學子當選新科「小院士」 第五屆少年創新院小院士評選總...
深圳新聞網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楊渝嘉)11月1日,2019年第五屆南山少年創新院小院士評選總決賽在南山外國語學校據悉,賽事歷經初評、複評兩次評選,從南山全區100多位申報的中小學生中產生19位提名小院士入圍總決賽。最終,10名學生脫穎而出,當選新科「小院士」。本次賽事由南山區教育局、共青團南山區委員會、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聯合主辦,南山少年創新院承辦,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科華學校協辦。
-
近日,世界科學院發布新科院士名單,西安交大院士成功入選!
近日,世界科學院(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發布消息,35位科學家當選新科院士,其中,中國科學家7人。西安交通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郭烈錦成功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工程熱物理與能源利用學家,我國能源動力多相流及氫能學科的主要學術帶頭人之一。1983年7月本科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熱能工程專業,1989年7月獲工學博士學位。1997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2年7月至今,任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期間所在國重實驗室連續四次國家評估中均評為優秀。
-
13名護理學者入選2020年美國護理學科學院院士
8月6日,美國護理科學院公布2020年增選院士名單,中國大陸共有13名學者專家入選美國護理科學院院士(Fellow of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ing,FAAN),以表彰她們在護理管理、護理教育及護理研究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美國護理科學院始建於1973年,作為一個政策性組織,致力於通過護理領導、創新和科學來改善健康和實現健康公平。
-
這家讓臺灣「中研院」院長落馬的企業,與蔡英文家族也有關係
醜聞曝光後,臺灣立法機構傳在海外的翁啟惠回臺應詢,然而,他以身體不佳為由,拒絕回臺。這又進一步坐實了傳聞。直到4月15日,翁啟惠回臺先向馬英九匯報相關情況,18日,又前往立法機構「過堂」。在此過程中,翁多次提出辭職,但均未獲批,馬英九認為,「先把問題講清楚再說」。直到21日晨,翁啟惠進去了。
-
臺灣大學向「中研院」索取確診者信息遭拒 深夜發文請臺當局公開
臺大向「中研院」進一步索取確診者足跡信息遭拒,校方呼籲臺當局「衛福部」正視此問題。(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3月28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該不該公布確診者足跡,一直為島內各界所關注,因為「中研院」出現群聚感染,臺灣大學先暫停與「中研院」的交流,校方深夜更進一步在臉譜網(facebook)表示,臺大僅過去兩周與「中研院」有接觸的教職員工及學生人數高達732名,但臺大向「中研院」進一步索取確診者足跡信息卻被拒絕了,校方呼籲臺當局「衛福部」正視此問題
-
臺「中研院長」翁啟惠獲沃爾夫獎 歸功臺灣教育
華夏經緯網1月1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今天凌晨獲得沃爾夫獎(Wolf Prize)化學獎,他歸功於在臺灣地區受到完整教育及「中研院」提供跨領域合作環境。據報導,沃爾夫基金會今天凌晨在網站上宣布翁啟惠得獎訊息,原因是「對複雜的多醣體和醣蛋白的合成有非常多原創性的貢獻」,此獎項經常被視為諾貝爾獎的前哨,許多得主後來都得到諾貝爾獎。
-
臺灣「中研院」4人確診
臺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中研院」群聚案,共導致4人確診,案感染源為一名有美國旅遊史的臺灣老師,返臺發病後傳給同一個實驗室的3名研究員,目前此群聚累計4人。為此,「中研院」今天起啟動異地辦公、分艙辦公、居家辦公。
-
中科院公布61名新晉院士名單 江蘇3人入選
原標題:中科院公布新晉院士名單,江蘇3人入選—— 國家需求在哪,科研領域就在哪 今年共有61名新當選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江蘇高校和科研院所中有南京大學郭子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郭萬林、南京理工大學芮筱亭3位,在激烈競爭中成功當選。 「國家需求在哪裡,我的研究領域就在哪裡」,記者採訪後發現,在國家需要的重大前沿領域,3名新科院士都立下汗馬功勞。
-
諾獎得主、學界大牛……高研院喊你報名啦!
每位導師每年接收所在學科以外、來自不同院系或年級的5名本科生,學生以「青年研修者」的角色駐院研修,通過導師個別指導、小組合作式研究、參與導師課題、體驗高端學術活動等形式,幫助同學們了解相關學科前沿信息、掌握跨學科研究方法、激發創造力潛質、強化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多元化的師生構成同時也促進同學們在合作研究中開拓視野、互相啟發、碰撞思維,培養學術研究與創新思維能力。
-
臺灣「中研院」前所長8篇論文造假遭撤稿
臺灣學者最嚴重國際處分:「中研院」前所長8篇論文造假。(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國臺灣網3月31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中研院」生化所前所長陳慶士驚爆8篇學術論文造假,並遭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建議「立即撤稿」。
-
2019美國工程院院士名單出爐!兩位華人學者入選
美國國家工程院(NAE)公布2019年新當選院士、外籍院士名單,共增選86名新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有兩位華人學者入選:美國西北大學機械工程系終身教授陳衛當選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曲久輝當選外籍院士。
-
高福、顏寧、鎖志剛等華人科學家入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北京時間4月30日,美國科學院(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 公布新入選的院士名單,共有100名美國本土科學家以及25名外籍科學家入選。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新當選的院士名單中,約40%是女性學者,創下了歷年之最。四名華人學者為新晉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高福。
-
美科學院2020新晉院士名單發布!中科院曹曉風及6位華人學者入選
江蘇雷射聯盟轉載自:新智元,來源:Nasonline.org等,編輯:嘯林【江蘇雷射聯盟導讀】昨晚,美國科學的聖殿——美國國家科學院宣布最新當選的院士名單!中科院院士、植物表觀遺傳學專家曹曉風入選外籍院士,此外還有6名華人科學家入選新科院士。去年,高福和顏寧也入選了。
-
講座摘錄| 「中研院」楊文山研究員退休演講:量化社會學者的求學與研究
我本來想叫這個演講是《我的學思歷程》,可是我發覺,能叫這個題目的都是「中研院院士」,這是院士級才能做的事情(哈哈)。於是我又想叫個「文青」的題目,叫《我在社會所的日子》,但是想想又太「文青」了。 我和張茂桂(「中研院」社會學所研究員)談的時候,他把他的PPT(退休演講)給我看,他說自己從高中開始就受《寂寞的春天》影響,開始關注環境議題,有了calling——要做個社會學者。但坦白地講,我不是很聰明的人,我就是被分發到社會學專業了,我和所內同事不太一樣。
-
臺工研院用「光」讓農藥現形
近來食安問題頻傳,消費者意識也抬頭,現在只要有臺工研院的「隨手型智慧蔬果農藥檢測器」,就可以立刻得知蔬果裡的農藥殘量,再也不怕蔬果洗不乾淨。由於此開發深具創新、原創與跨界理念,今年更獲得COMPUTEX最佳產品獎(Best Choice Award),並將於下周的「臺北國際計算機展」中正式展出。
-
7名華人科學家入選2020年美國工程院院士,中科大2名本科校友入選
>美國時間2月6日,美國國家工程院公布了2020年新一屆的院士名單,此次共增選了87名新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中科大2名本科校友在7名華人科學家中,有2名中科大的本科校友,分別是鄧中翰和張捷,其中鄧中翰為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目前是他是北京中關村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始人,曾研製世界上第一臺CMOS單晶片網絡攝像機和中國監控視音頻編碼(SVAC)。鄧中翰曾在200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