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名南山學子當選新科「小院士」 第五屆少年創新院小院士評選總...

2020-11-29 SZNEWS


深圳新聞網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楊渝嘉)11月1日,2019年第五屆南山少年創新院小院士評選總決賽在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科華學校學術報告廳舉行,南山區19位中小學生闖入總決賽。在科華舞臺上,他們以創意點睛生活,以創新服務社會,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心靈手巧,傳遞了一份份智慧和希望。據悉,賽事歷經初評、複評兩次評選,從南山全區100多位申報的中小學生中產生19位提名小院士入圍總決賽。最終,10名學生脫穎而出,當選新科「小院士」。

本次賽事由南山區教育局、共青團南山區委員會、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聯合主辦,南山少年創新院承辦,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科華學校協辦。在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南山建設世界級創新型海濱中心城區的時代背景下,該賽事旨在進一步推動南山中小學創新教育工作,以立德樹人為宗旨,讓「南山少年創新院」成為南山未來創新人才培養的孵化地,並以此帶動全區乃至深圳青少年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升。

南山區政協副主席、南山區教育局局長劉根平,共青團南山區委員會書記金翠,南山區教育局副局長、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總校長夏育華,南山區教科院院長餘耀賢,南山博物館高級研究員石蘭濤,南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與教學部部長何必峰,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科華學校校長葛巖峰等領導蒞臨活動現場。

另外,作為一場專業的「小院士」總評選,現場的「專家評審團」陣容也堪稱強大,他們是:市教科院科研管理辦副研究員、市教科院粵港澳大灣區基礎教育研究中心負責人李賢,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研員吳良輝,羅湖區教育局創新教育教研員陳前永,南山博物館高級研究員石蘭濤,鹽田外國語學校創客教育負責人陳善鬱,福田區教科院科技與環境教育部主任陳威,以及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博士後戴陽,深圳市海洋環境信息大數據與應用工程實驗室副主任王久娟,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自動化技術實驗室主任劉遙生副教授。活動還邀請了媒體評審團到場。

19位提名小院士代表了南山區中小學生在創新創造領域的特色和亮點,他們不僅個個都是小「學霸」,還是動手小達人,不少人還持有多份「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甚至有產品已經開始考慮投向市場……

「今年十一期間,全家人外出旅遊,家裡的小龍貓沒人照料病死了一隻,我很傷心。我想設計一款機器能夠幫助人們照顧小型寵物。」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文華學校四(6)班的李尚禧同學設計了一款「小型寵物自動餵養籠」,這款飼養籠不僅為寵物提供了廁所、溫度調節、餵水投食裝置,還可以自動清理糞便。他計劃增加APP配置,遠程控制餵水投食時間與總量,還大膽考慮增加光線調節,以及主人和寵物的對話功能,讓寵物感覺主人就在身邊,保持身心愉悅、健康進食。

「小學老師至今還在用我製作的三角尺。」 太子灣學校八(7)班的郭耀銘是個愛生活的小夥子,小學時他改良設計的三角板可以完美地替代圓規,成了小學數學老師在課堂上至今愛不釋手的多功能「教具」。眼下,他又在考慮如何設計一款「多聯式黑板」,解決黑板不夠大的問題。

南頭城小學沈鈺植設計出了一款「防霾防雨窗戶」,可以通過霧霾傳感器和溼度傳感器控制窗戶,實現窗戶根據戶外天氣自動開閉,讓居住變得更智能。另外,他還設計出了一款「製冷熱椅」,可以實現冬暖夏涼的作用,十分「貼心」,預測應該是一款居家必備的好幫手。

學府中學八(4)班周琦同學喜歡科學實驗,也喜歡機器人,已經順利通過全國機器人三級水平考試,並獲得「2019電腦製作機器人比賽三等獎」,他還是鋼結構博物館的義務講解員,「一種便於國旗安裝的裝置」、「一種家庭垃圾分類多功能收集箱」、「一種公路汽車限速的自動感應裝置」、「一種扶手電梯軌道槽口的防夾手裝置」……人小鬼大的他最感興趣的還是創新發明,持有實用新型專利一項。目前,他設計的「一種小型汽車防浸泡機械提升裝置」也已經獲得「實用新型發明專利」受理。

「小院士們」的發明創造不僅實用性強,還有鮮明的未來色彩,綠色、環保、節能都滲透到了作品中。園丁學校八(4)班金煜堯設計的「寂靜的鬧鐘」可以通過聲光電等多重元素,溫柔、安靜地把人叫醒。此次參賽他帶來的「太陽能自動追蹤氣象站」,讓環保、節能等元素更為突出。

在總決賽現場,南山區政協副主席、區教育局局長劉根平鼓勵師生:作為一場盛大而充滿奇幻的活動,「南山少年創新院小院士評選」活動已經步入第五年。2014年11月,「深圳市南山少年創新院」作為基礎教育首次走進高交會的代表,在高交會上揭牌成立。這也意味著南山創新教育的全覆蓋取得階段性成果。

截至2019年10月,南山少年創新院已經掛牌43所分院學校,評選了41位少年創新院小院士,建設了60個創新實驗室,建立了100多個學生科技社團,開發實施了150多個創新教育項目,掛牌了26個學生實踐基地,陸續產生了一批實質性項目成果。幾年來,中小學創新活動在南山學校蔚然成風,取得顯著成績。特別是2016-2018年期間,共有128位學生獲評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超過深圳市獲獎人數的一半。

相關焦點

  • 臺「中研院」選出18名新科院士 戲曲學者首次入選
    臺「中研院」選出18名新科院士 戲曲學者首次入選 2014-07-04 19:50:20,共有18人當選院士,另有兩人當選名譽院士。  人文及社會科學組當選的4名院士為:曾永義、王明珂、李惠儀、臧振華;數理科學組的7名院士為:陳剛、何文程、周美吟、劉錦川、張益唐、林本堅、何文壽;生命科學組的7名院士為:周芷、高德輝、丁邦容、裴正康、廖俊智、張美惠、江安世;名譽院士為生命科學組的蘭迪?謝克曼(RandyW.Schekman)、人文及社會科學組的拉爾斯?彼得?漢森(LarsPeterHansen)。
  • 清華施一公當選美國雙院院士 曾落選中科院院士
    施一公(圖片來自清華大學網站)【施一公當選美國雙院外籍院士鄧興旺等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當地時間30日消息,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當選2013年該院外籍院士。此前25日,他還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耶魯大學終身冠名教授鄧興旺和陳雪梅、YangWei等三名華裔美籍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新科院士。
  • 淮安小學生獲「中國少年科學院十佳小院士」稱號
    在2018年12月21日至24日舉辦的第十四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課題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活動中,他向30多名全國知名科學家及1500餘名參賽選手展示了自己發明的「桌球自動撿球器」,獲得了「中國少年科學院十佳小院士」稱號。
  • 紅領巾科創達人展示小發明 12位小選手獲得少年科學院小院士稱號
    2020-12-28 10:31:36 來源: 新民晚報 舉報
  • 揭秘邵陽籍新科美國院士戴宏傑:胞弟也是科學家
    新科美國院士戴宏傑曾在長沙讀高中 2004年,戴宏傑回到長沙市一中,為高一理科實驗班的同學們作了一場精彩的報告,很受同學們的崇拜和歡迎。當地時間5月3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了今年新增選的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華人科學家楊培東、戴宏傑和孟祥金三人當選院士,中國科學院環境地質學家安芷生當選外籍院士。其中,戴宏傑出生於湖南邵陽,高中曾在長沙市一中就讀,現為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國際著名納米技術專家;安芷生出生於湖南芷江,現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他是一個友善、可愛的孩子,跟同學相處很好,成績也很優異。」
  • 第八屆省少年科學院院士評聘頒獎儀式在鎮舉行
    金山網訊 昨天上午,由團省委、省科協、省少工委主辦,鎮江團市委、市科協、市少工委承辦的「我為高質量發展獻一計」第八屆江蘇省少年科學院院士評聘頒獎儀式在鎮舉行。組委會從前期開展的「我為高質量發展獻一計」科學建議徵集評選活動中,遴選出58個優秀科學建議項目入圍「第八屆江蘇省少年科學院院士評聘展示」活動。經過專家評委現場提問、科學基礎知識測試等環節的比拼,90名少先隊員被聘為「第八屆江蘇省少年科學院院士」,其中綜合表現突出的10名少先隊員,被組委會表彰為「十佳小院士」。
  • 施一公當選美國院士能說明什麼
    美國科學院當地時間4月30日消息,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當選2013年該院外籍院士。此前25日,他還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耶魯大學終身冠名教授鄧興旺和陳雪梅、YangWei等三名華裔美籍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新科院士(據5月1日《人民日報》)。
  • 清華校友周志成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7月20日,國際宇航科學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Astronautics, IAA)2018年院士選舉結果公布,清華校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研究員周志成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工程學部正式院士。
  • 新科美國院士戴宏傑曾在長沙讀高中
    長沙市一中 供圖  ●出生於邵陽,從長沙市一中考進清華   ●雖讀理科,但作文寫得好籃球打得棒   ●回校演講,鼓勵學生多培養興趣愛好  長沙晚報記者 嶽霞 通訊員 江曉華    美國國家科學院新科院士和外籍院士中,有兩人是湖南人。
  • 美國醫學科學院新增百名院士,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作者 | 王聰來源|Bio生物世界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M)增選100位新院士,其中90名常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新增後,NAM院士總數超過2200人,其中國際院士為175人。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此前我國科學家陳竺、高福、曹雪濤等曾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
  • 四名華人當選2016年美國科學院院士 含一蘇州人
    ,共有84位知名學者當選美國科學院新科院士,來自14個國家(地區)的21位學者當選2016年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院在其新聞中認為這些當選人的卓越的原創性研究得到廣泛認可。至此,美國科學院院士總人數達到2291人,外籍院士人數達到465人。  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國際著名納米技術專家戴宏傑、維吉尼亞理工學院分子病毒學教授孟祥金、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系教授楊培東等三名華人教授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安芷生當選2016年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李愛珍為何沒能當選國內院士?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員李愛珍,成為首位獲此榮的中國女科學家,但她還不是中科院院士,在中科院院士第一輪評選時就被淘汰。據《南方周末》可是,就是這樣一位高水平的人,竟沒能當選國內院士,在第一輪評選時就被淘汰。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我們相信,這種結果會讓中科院相當尷尬。引起人們興趣並議論的是:到底是哪家評選辦法更合理,更能讓高水平的人當選院士?
  • 中國「兩院」院士首次助陣!包河科技創新「區長獎」掀熱潮~
    10月14日包河區第七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區長獎頒獎大會暨航天科普大講堂活動在四十八中蕪湖路校區舉辦引人關注的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運載火箭與航天工程技術專家龍樂豪現身頒獎大會並帶來一堂《走向航天強國他親自向包河區青少年們普及航天科技知識,進一步引發了學生崇尚科技創新、崇尚航天精神的熱潮。本次航天科普大講堂活動的成功舉辦,標誌著包河區百名科學家進校園活動正式啟動,將激勵廣大包河學子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施展抱負,為科技強國建設奮鬥。
  • 湖南人戴宏傑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系長沙一中校友
    紅網長沙5月4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周丹 通訊員江曉華)當地時間2016年5月3日,美國科學院在其網站上公布了2016年院士增選結果,共有84位知名學者當選美國科學院新科院士,來自14個國家(地區)的21位學者當選2016年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其中包括4位華人。長沙市一中校友戴宏傑正是其中之一。
  • 做大師需「靜下來」 走近美國科學院新科華人院士
    當地時間5月3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在華盛頓宣布了2016年院士增選84人名單,出生於中國大陸的華人科學家楊培東、戴宏傑與孟祥金當選院士,其中戴宏傑與楊培東更是同門師兄弟,曾同拜在納米「大牛」查爾斯·利伯的門下。那麼,他們在美國做科研工作有著什麼樣的酸甜苦辣?怎麼一步步走向科研頂峰?對中國同行又有著怎樣的啟迪?記者為此聯繫採訪了3名新科院士。
  • 四名溫州人當選中國科學院新院士
    ,共有61人新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其中謝作偉、吳朝暉、滕錦光3名溫籍科學家榜上有名。已逝世的溫籍院士有:張肇騫、蘇步青、夏鼐、施立明、鄭振鐸、伍獻文、谷超豪、王克明。在今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名單出來前,健在的溫籍兩院院士中,年齡最小的是鄭曉靜,出生於1958年,年齡最大的是伍榮生,出生於1934年,今年已是83歲高齡。而本次當選院士的4名溫州人則紛紛刷新了溫州院士的最小年齡。沈志勳出生於1962年,滕錦光和謝作偉出生於1964年,吳朝暉出生於1966年。
  • 61人新當選為中科院院士 包括2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圖)
    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今天揭曉,共有61人新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1人,化學部9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3人,地學部10人,信息技術科學部6人,技術科學部12人。在新當選的6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男性58人,女性3人。
  • 懷揣科技夢想的「小院士」
    這個叫牛頓碰撞球,拿一邊的鋼珠撞擊,左邊彈起幾顆右邊就彈起幾顆,這叫能量守恆定律……」13歲的淮安市六年級小學生郝茜米利用課餘時間大量閱讀科技方面書籍,積極參加研學實踐,成為第七屆江蘇省少年科學院小院士。近日,這位懷揣科技夢想的農村女娃被推選為「新時代江蘇好少年」。
  • 中科院2019年新增選院士64名 外籍院士20名
    央廣網北京11月23日消息(記者朱敏 雷佳)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昨天(22日),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分別公布了2019年新增選、當選院士的名單。其中,2019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20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我校8位教師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1位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另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會統計,2019年新增兩院院士中,共有16名中國科大校友當選,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4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另有多位我校代培研究生也獲得殊榮。201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常進長期從事空間伽瑪射線、高能帶電粒子尤其是電子的探測技術方法及科學實驗研究,是我國空間天文學領域的學術帶頭人之一。常進創新發展了一種高能宇宙線電子探測的新技術方法,並成功應用於美國南極長周期氣球探測ATIC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