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楊渝嘉)11月1日,2019年第五屆南山少年創新院小院士評選總決賽在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科華學校學術報告廳舉行,南山區19位中小學生闖入總決賽。在科華舞臺上,他們以創意點睛生活,以創新服務社會,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心靈手巧,傳遞了一份份智慧和希望。據悉,賽事歷經初評、複評兩次評選,從南山全區100多位申報的中小學生中產生19位提名小院士入圍總決賽。最終,10名學生脫穎而出,當選新科「小院士」。
本次賽事由南山區教育局、共青團南山區委員會、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聯合主辦,南山少年創新院承辦,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科華學校協辦。在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南山建設世界級創新型海濱中心城區的時代背景下,該賽事旨在進一步推動南山中小學創新教育工作,以立德樹人為宗旨,讓「南山少年創新院」成為南山未來創新人才培養的孵化地,並以此帶動全區乃至深圳青少年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升。
南山區政協副主席、南山區教育局局長劉根平,共青團南山區委員會書記金翠,南山區教育局副局長、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總校長夏育華,南山區教科院院長餘耀賢,南山博物館高級研究員石蘭濤,南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與教學部部長何必峰,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科華學校校長葛巖峰等領導蒞臨活動現場。
另外,作為一場專業的「小院士」總評選,現場的「專家評審團」陣容也堪稱強大,他們是:市教科院科研管理辦副研究員、市教科院粵港澳大灣區基礎教育研究中心負責人李賢,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研員吳良輝,羅湖區教育局創新教育教研員陳前永,南山博物館高級研究員石蘭濤,鹽田外國語學校創客教育負責人陳善鬱,福田區教科院科技與環境教育部主任陳威,以及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博士後戴陽,深圳市海洋環境信息大數據與應用工程實驗室副主任王久娟,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自動化技術實驗室主任劉遙生副教授。活動還邀請了媒體評審團到場。
19位提名小院士代表了南山區中小學生在創新創造領域的特色和亮點,他們不僅個個都是小「學霸」,還是動手小達人,不少人還持有多份「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甚至有產品已經開始考慮投向市場……
「今年十一期間,全家人外出旅遊,家裡的小龍貓沒人照料病死了一隻,我很傷心。我想設計一款機器能夠幫助人們照顧小型寵物。」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文華學校四(6)班的李尚禧同學設計了一款「小型寵物自動餵養籠」,這款飼養籠不僅為寵物提供了廁所、溫度調節、餵水投食裝置,還可以自動清理糞便。他計劃增加APP配置,遠程控制餵水投食時間與總量,還大膽考慮增加光線調節,以及主人和寵物的對話功能,讓寵物感覺主人就在身邊,保持身心愉悅、健康進食。
「小學老師至今還在用我製作的三角尺。」 太子灣學校八(7)班的郭耀銘是個愛生活的小夥子,小學時他改良設計的三角板可以完美地替代圓規,成了小學數學老師在課堂上至今愛不釋手的多功能「教具」。眼下,他又在考慮如何設計一款「多聯式黑板」,解決黑板不夠大的問題。
南頭城小學沈鈺植設計出了一款「防霾防雨窗戶」,可以通過霧霾傳感器和溼度傳感器控制窗戶,實現窗戶根據戶外天氣自動開閉,讓居住變得更智能。另外,他還設計出了一款「製冷熱椅」,可以實現冬暖夏涼的作用,十分「貼心」,預測應該是一款居家必備的好幫手。
學府中學八(4)班周琦同學喜歡科學實驗,也喜歡機器人,已經順利通過全國機器人三級水平考試,並獲得「2019電腦製作機器人比賽三等獎」,他還是鋼結構博物館的義務講解員,「一種便於國旗安裝的裝置」、「一種家庭垃圾分類多功能收集箱」、「一種公路汽車限速的自動感應裝置」、「一種扶手電梯軌道槽口的防夾手裝置」……人小鬼大的他最感興趣的還是創新發明,持有實用新型專利一項。目前,他設計的「一種小型汽車防浸泡機械提升裝置」也已經獲得「實用新型發明專利」受理。
「小院士們」的發明創造不僅實用性強,還有鮮明的未來色彩,綠色、環保、節能都滲透到了作品中。園丁學校八(4)班金煜堯設計的「寂靜的鬧鐘」可以通過聲光電等多重元素,溫柔、安靜地把人叫醒。此次參賽他帶來的「太陽能自動追蹤氣象站」,讓環保、節能等元素更為突出。
在總決賽現場,南山區政協副主席、區教育局局長劉根平鼓勵師生:作為一場盛大而充滿奇幻的活動,「南山少年創新院小院士評選」活動已經步入第五年。2014年11月,「深圳市南山少年創新院」作為基礎教育首次走進高交會的代表,在高交會上揭牌成立。這也意味著南山創新教育的全覆蓋取得階段性成果。
截至2019年10月,南山少年創新院已經掛牌43所分院學校,評選了41位少年創新院小院士,建設了60個創新實驗室,建立了100多個學生科技社團,開發實施了150多個創新教育項目,掛牌了26個學生實踐基地,陸續產生了一批實質性項目成果。幾年來,中小學創新活動在南山學校蔚然成風,取得顯著成績。特別是2016-2018年期間,共有128位學生獲評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超過深圳市獲獎人數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