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的雕塑為啥都「不穿衣服」,原來是跟原始人有關

2021-01-15 唐元期

說古往今來,解世間百味。大家好!這裡是「說易解道」

古希臘的雕塑在西方的藝術領域中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西方的藝術精神崇尚典範,莊重和嚴謹的寫實。可以說都源於古希臘的雕塑藝術。在我們的傳統思想觀念中,不穿衣服就是不文明的表現,但是古希臘的雕塑藝術中人物為什麼往往都不穿衣服,這和他們的藝術嚴謹不會有衝突嗎?

維納斯

答案是不會的,這就要從古希臘的原始社會說起。

有些人認為古希臘的藝術靈感來源於原始社會不穿衣服的習慣,人類在進入農業社會以前,生產力非常低下,往往把X看成生產力旺盛和歡樂的源泉。人們都以不穿衣服為美,因此在早期古希臘的藝術作品中特別突出了對男女不可描述部位的表達。到了古希臘後期,不穿衣服的藝術行為更是達到了一定的頂峰。

擲鐵餅者

也有人認為古希臘中不穿衣服的藝術行為,和當時頻繁的戰爭以及盛行的體育有密切的關係。在當時古希臘的人眼中,完美理想型的人應該是體型,血統,發育,身體好的不穿衣服的男女。正是由於這種主流思想的影響,促使古希臘的雕塑藝術都以不穿衣服為主。從當時藝術發展的自身規律來看,雕塑作為三維空間的藝術,要表達的是人體上的健壯,力量和美麗,而運動場上的優勝者和英勇無畏的戰士,當然是最理想的模特。

美國著名的學者伯恩斯教授,拉爾夫教授認為,古希臘中不穿衣服的藝術和她們的審美觀念有關。在當時古希臘人們奉獻的觀念中,世間萬物中人是最美的。健全的精神存在健康的身體,在當是當時古希臘人奉獻的至理名言,因此這種突出表現了人體藝術的行為,無疑是最符合古希臘人的審美觀。而審美觀的體現就具體表現在這些雕塑和藝術作品之上。

而作為中國學者的代表,潘綏銘提出新的觀點。它們認為人類有三種主要的特徵,第一種是男女不可描述部位的不同,第二種則是男女外貌,體型的不同,第三種則是由內在的心理氣質,風度和行為舉止的不同,而當時古希臘不穿衣服的雕塑是當時X快樂主義風尚的產物。他在保留第一X特徵的基礎上,強調著第二X特徵和第三X特徵。

古希臘的雕塑代表作《斷臂維納斯》,《擲鐵餅者》,《雅典娜女神》,

著名的雕刻家菲狄亞斯、米隆、波利克裡託斯、普拉克西特列斯等.

歡迎各位看官留言評論!

這裡是「說易解道」說古往今來,解世間百味

相關焦點

  • 「似動非動」的靜態之美,古希臘雕塑從無到有的鮮活姿態
    從雕塑的藝術創作手法上,基本上體現了古希臘時代藝術發展的方向,同樣伴隨古希臘不同的歷史時期,雕塑藝術的發展也是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的漫長過程,生動的展現了那個時代下藝術創作的探索與發展。開創——一個雕塑時代的到來古希臘文明其實曾經有過文明的斷層期,追本溯源愛琴文明應該是古希臘文明的源頭,但在公元前1500年一場史無前例的大災難。
  • 原始人為什麼會穿衣服?竟然不是為了禦寒保暖,而是為了這件事
    直到今天,仍然有人十分好奇人類穿衣服的歷史,究竟是怎樣的機緣巧合,才讓原始人漸漸擺脫赤裸的生活,衣服是為了禦寒保暖?還是為了更加美觀才被創造出來的呢?實際上,關於衣服的起源,目前在學術界有多種說法。比如,實用主義認為,人類穿衣服就是為了應對不斷變化的氣候,同時保護人類免受自然災害的侵擾;而羞恥學說認為,隨著人類智慧水平的不斷提高,衣不蔽體會有一種羞恥感,所以穿上衣服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減少這種不適;還有性吸引學說,他們認為人類穿衣服更多是為了裝飾,並且達到吸引異性的目的……這些說法都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但是由於某些部分仍然存在一定的漏洞,所以沒有一個可以完全符合人類進化的觀點,在學術界還有一些爭議
  • 火星發現「頭盔」,跟古希臘神像相似,專家:探究方向被打亂!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由於探測車離它的距離不遠,因此成像十分清晰,給科學家們帶去了很有意義的研究價值!天文學家們在圖像上看到這是一個青灰色的頭部雕像,輪廓和造型很分明,具有一定的層次感,跟周邊的火星土層以及石塊,無論在顏色還是形態上,一點都不相像。
  • 「離群索居者,不是野獸便是神靈」這句話跟奉行的文化理念有關
    「離群索居者,不是野獸便是神靈」這句話跟奉行的文化理念有關文·段宏剛我國先秦時期,百家爭鳴,創造了一個文化盛世真不敢想像!亞里斯多德的《政治學》是一本研究古希臘時期政治體制的專著,對現代人了解和研究古希臘時期的社會形態,以及社會各領域所遵循的規範,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天馬座在古希臘神話中是怎麼來的?其實跟雅典娜有仇?
    世界上以神話為題材的藝術、文學作品可謂多不勝數,比如雕塑、名畫之類的就不用說了。尤其現代的文藝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多彩,什麼小說、動漫、遊戲、電影等等,從神話中提取了大量的素材和靈感。世界上各大民族和文明都有自己獨特的神話體系,但對於神話題材的運用早已不局限於地區和民族。
  • 古希臘雕塑三個不同的時期特點
    1古希臘三個時期雕塑的詳細特徵  1、古風時期:  公元前8世紀到6世紀,希臘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部落首領的權力完全消失,原始公社瓦解,奴隸制度在希臘形成,開始建立了奴隸制的城邦國家。  由於陸地貧瘠,城邦國家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導致海上擴張和殖民統治。
  • 男性與古代雕塑的陰囊不對稱研究
    為了驗證溫克爾曼的話,我在幾個義大利博物館和畫廊裡觀察了107尊雕塑的陰囊不對稱性,其中有真正的古董原作,也有文藝復興時期的複製品……——摘自克裡斯·麥克馬努斯(ChrisMcManus)已發表的論文官方文獻茲將「搞笑諾貝爾醫學獎」授予:倫敦大學學院的克裡斯·麥克馬努斯,以表彰他寫出了極具平衡感的作品《男性與古代雕塑的陰囊不對稱研究
  • 孫振華:雕塑與空間三題
    1而人體感覺尺度常常就是這種感性空間的衡量尺度在原始語言中,一些表示和傳達空間關係的詞語也可以反映原始空間觀念,如在上、在下、在前、在後、左、右,這些詞在他們都不是抽象的,而是與人本身和人所處的環境都有直接的關係,並且表現出他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在某些非洲語言中,「眼」和「在前」是同一個字。感覺器官和空間方位的同一,說明空間知覺是以人為本位的。
  • 新觀點:古代原始人穿衣原因,不因裸為恥,而是以衣為「誘」
    古代原始人是不穿衣服的,後來,文明的進步,人們以裸為恥,所以,蔽體。這是大多今人的認識,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專家認為:古代原始人都不穿衣服,所以,不會感到羞恥。後來,有人用獸皮或者草葉遮蔽私處,反倒吸引了人,尤其是異性。人都有好奇心理,常常有欲探究之心。
  • 上海油雕院的這個展覽,讓古希臘美杜莎雕塑動了起來!
    「『雕塑』作為動詞,被理解為是一個行動的過程。」雕塑家張新這樣解釋自己的作品,「當雕塑作為名詞,意指物體佔有空間維度的實體存在形式。」由上海油畫雕塑院主辦的「167平米極限」行動計劃Ⅱ日前於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在展覽開幕式上,實驗劇《共通場所》一位紅衣女性不間斷又任意的舞蹈,在冰冷的冬日空氣中掙扎、翻滾、伸展……挑戰身體極限,演繹希臘神話中美杜莎的故事,同時詮釋了張新對於雕塑動與靜的概念。該展為上海油畫雕塑院第五屆雕塑學術系列展之一。
  • 海爾兄弟終於不赤膊了,但這些動畫裡的老朋友就是不肯好好穿衣服
    製作組是這樣回應的:海爾兄弟穿衣服了…嗯…我和我哥出演的新動畫,可是在外太空拍的…導演說…不穿衣服不行的…再說只是拍戲…拍完會脫掉的。原來是和新劇情有關,新動畫以科幻故事為背景,將展示更多的前沿科技和神秘裝備,例如「宇宙是什麼」「什麼是3D印表機」等,同時也要解決電力故障、淡水匱乏、太空垃圾等難題。因此,在《宇宙大冒險》裡,海爾兄弟要身著太空服,是為了契合科幻背景。
  • 為啥我們經常吃帶魚,就是沒有見過活的帶魚呢?原來跟水有關啊
    大家都是知道的。買菜肯定是要買新鮮的蔬菜,鮮活的魚類或者動物。因為活蹦亂跳的魚都是代表是最新鮮的。冷凍的魚差別就大了。有一些新聞報導,冷凍時間長,營養肯定是比不上活蹦亂跳的魚。所以我們總是喜歡購買一些活蹦亂跳的魚,回去自己做著吃。但是就有這麼一種魚,我們是從來沒有見過活的。但是這種魚也是我們的最愛,那麼這種魚是什麼魚呢?就是帶魚。
  • 《瘋狂原始人2》:不負前作,可以解憂
    在一同死裡逃生後,中途加入的蓋已成了家中的一員,但讓瓜哥頭疼的是:蓋跟小伊每天你儂我儂,還妄想組成只屬於兩人的小家庭,難道女兒就要這樣被搶走了嗎?就在一家人飢腸轆轆之際,他們發現了一片高牆內隱藏著食物豐饒的沃土。原來開闢這片世外桃源的「文明人夫婦」霍普和菲爾是已經去世的蓋的父母的朋友。
  • 歷史文化藝術作品,塑像維納斯,義大利雕塑大衛
    原來她曾有過一段十分坎坷的經歷。在距今兩千多年以前,即公元前四世紀左右,那時的世界形勢和現在完全不一樣,只有四大文明古國,即亞洲的中國、中亞地區的波斯(現伊朗一帶)、非洲的古埃及和歐洲的古希臘。古希臘是一個愛美的民族,他們有著得天獨厚的藝術才賦。雕塑是他們最喜愛的藝術形式,當時活躍著很多傑出的雕塑藝術家,創作了大量的精美雕塑。『維納斯》就是其中的一個。
  • 跟孩子講道理根本沒用:了解孩子原始人人格,溝通變得更加簡單
    文|橙果媽媽圖|網絡作為兩個娃的媽媽,每天都要跟家裡的娃溝通各種問題,不管是學習上的還是日常生活中的習慣,育兒過程中最明白的一點就是:別遇到事,就跟孩子講道理,沒有用!真的沒用,孩子還很煩,嫌棄叨叨。當然,知道這個道理是知道,但是為什麼孩子會聽不進去道理,還是有些疑惑的。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情況,比如:控制不了脾氣,總是批評完孩子就後悔; 還有,跟孩子一起定的計劃,可計劃挺好,就是堅持太難等等。這些情況的出現,總是讓人有些沮喪,也讓大人和孩子之間,感到自己缺乏掌控性,做事情沒有信心。
  • 夏天穿衣服是為了啥?讓熱力學給你一個充分的理由
    這天熱起來以後是真的日子過得一天不如一天……在空調不給力的日子裡,也許你也曾經萌生過一個大膽的想法——人為什麼要穿衣服呢?你說冬天也就算了,我恨不得把被子都披身上,那夏天為啥還要穿衣服呢?氣體處於平衡態時,分子中任何一個自由度的平均能量都相等,均為 ½ kT,這就是能均分定理[1]。這個結論的有趣之處在於統一了分子裡面不同的運動自由度,原來是振動,轉動,平動的能量,統統 ½ kT!統統 ½ kT!雖然玻爾茲曼的統計理論非常完善,解釋了實驗上的很多現象,但還是面臨了很大爭論。
  • 原始人類一直是「光溜溜」的,為啥突然要穿衣服?專家:因為方便
    原因可能更加有趣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與衣食住行緊密相連,如此重要的四個方面,大家都能理解。單就對衣來說,我們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要穿衣服,不管厚度怎樣,無論深處什麼地方,衣服總是要穿的。換個說法,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穿衣服的?科學家們用了兩個說法來解釋:抵禦寒冷和用來遮羞。多穿衣服防止寒冷,這是讓人再理解不過的事情了。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人類的祖先是在非常酷熱的非洲產生的,那如果是在那個時候人們穿衣服是為了防寒的話,感覺這是非常和現實不符的。
  • 瘋狂原始人,不女也不權吧?
    《瘋狂原始人2》看了。可一般達到那種級別的父母,很少會不尊重子女,或者妄圖控制子女。 正確的家庭經營之道,或許應該像《瘋狂原始人》所展現的那樣—— 父母和子女一起嘗試新鮮的事物,見識他們自己都沒見識過的人或事,待看過那些美好與醜惡之後,交給孩子自己去判斷。
  • 北京不鏽鋼雕塑圖文簡述西方不鏽鋼人物雕塑的三大特點
    今天,北京不鏽鋼雕塑為大家圖文簡述西方不鏽鋼人物雕塑的三大特點。一、隨著時代的發展,西方不鏽鋼人物雕塑製作工藝也有新的發展。西方不鏽鋼人物雕塑追求華美,裝飾性特別強。二、西方不鏽鋼人物雕塑形象極為豐富,主要有各種不同社會地位的人物形象及眾多神話人物形象。西方不鏽鋼人物雕塑手法以形象寫實為主,而中國不鏽鋼人物雕塑多以實在的前史名人、家族重要人物為主,以真人特徵作為刻畫模板。
  • 大開腦洞慢慢看電影《瘋狂原始人》
    電影《瘋狂原始人》哈嘍大家好這裡是魔影界,我們致力於不正經分析電影,作為穴居人咕嚕一家因為通過壁畫講故事來制定很多生存的知識,這裡間接地反映了現實中的原始人洞穴壁畫的意義,比如法國的肖韋壁畫距今約3萬6千年,很有可能就是原始人為同伴描述想像中或者現實中見過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