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要發這麼多衛星?

2020-12-03 澎湃新聞

中國為什麼要發這麼多衛星?

2019-08-25 10: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閱讀全篇文章大約用時8分37秒

2018年

中國航天發射活動創下歷史新高

全年共計執行39次發射任務

佔全球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

其中

大部分火箭採用「一箭多星」的方法

將95顆中國自主研製的衛星發射升空

請橫屏觀看

▲ 2018年衛星發射次數

截至同年底

我國已成功發射500餘顆衛星進入太空

如今

依然在地球軌道上運行的有289顆

(不包括國際合作衛星)

數量穩居世界第二

請橫屏觀看

▲ 2018年各國在軌衛星數量

根據國家和民營航天企業公開的星座計劃

未來10年

中國還將發射超過3600顆衛星

放眼全球

擁有這種發射能力的國家

屈指可數

請橫屏觀看

▲ 中國在軌衛星分布圖

要這麼多衛星有什麼用?

為你永不失聯

在我國約96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上

分布著將近650萬個地面通信基站

覆蓋超過我國50%的國土面積

它們支持著大家日常的通信往來

若地面通信基站失靈或被毀

對應的地面區域瞬間會成為信息孤島

此時

不受地面狀況限制的通信衛星

作用非凡

請橫屏觀看

▲通信衛星工作示意圖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

災區通信中斷

幾經周折

救援隊才在震後31小時

通過國外海事衛星接通了災區第一個電話

▲ 2008年汶川地震烈度圖與災區通信中斷分布圖

此後

我國意識到衛星通信系統的薄弱

快速開展了中國移動通信衛星項目

並於2016年8月6日

發射了我國首顆移動通信衛星

天通一號

時至今日

號稱「中國版海事衛星」的天通一號

已投入實際應用

2019年入汛以來

我國南方地區遭遇嚴重的洪澇災害

廣西多地通信電力中斷

衛星電話作為唯一對外聯絡的工具

在抗洪救災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天通一號信號覆蓋範圍

我國衛星通信網絡只是初具雛形

應用範圍和場景還十分有限

不過

「虹雲工程」、「鴻雁星座」

兩大移動通信衛星系統

預計在不久的將來會逐漸成型

屆時

我們不僅可以

在飛機、高鐵、郵輪上使用衛星WIFI

還可以在戶外

隨時進行地面基站網絡與衛星網絡之間的切換

從此以後

「信號不好」

「您撥打的用戶不在服務區」

都將成為歷史

▲ 「鴻雁星座」示意圖

為你時刻導航

截止到2019年第一季度

北鬥晶片累計銷售8000萬片

它們被植入到

手機、手環、學生卡、老人卡等

終端設備中

讓你時刻知曉自己的位置

請橫屏觀看

▲ 北鬥衛星

導航

不止GPS

北鬥

已悄悄來到你身邊

▲ 下載「北鬥助手」APP可查詢手機北鬥信號接收情況

從2000年第一代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始

相關應用便不斷開發

617萬輛道路運營車輛

3.56萬輛郵政和快遞車輛

36個中心城市8萬輛公交車

都安裝了北鬥的終端系統

讓你一切盡在掌握

▲ 我們什麼時候能到10W+

電力、燃氣等行業也利用「北鬥」的定位功能

開發出了適合各自的監測系統

例如

北京超過2萬公裡的燃氣管線

數萬個調壓站、閘井

都在北鬥的定位監測之下

後臺能精確查出問題管線、閥門

並隨時監測燃氣是否能安全平穩地到達你身邊

「北鬥」在農業領域也有所建樹

根據精確導航定位功能

農業部門開發出了自動化精細耕作系統

已有超過9個省區規模化使用該系統

它能夠

加快耕種效率

減少土地浪費

更能增加產量

▲ 精細化耕作模型

在漁業領域

我國現有4萬餘艘漁船裝有北鬥接收機

漁民不僅可以通過衛星知曉位置方向

還可以使用北鬥的短報文通信功能

(用衛星發簡訊)

向家人報平安

如今

北鬥為千萬漁民保駕護航

當代「媽祖」非它莫屬

▲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

為你永不飄零

人類研製衛星的初衷

有相當大的原因是因為國防安全

通過數十年來的積累

中國在航天領域已擁有豐富的經驗

除卻傳統的國防需求

民生也是衛星系統關注的重點領域

「風雲」「高分」「資源」「環境」「海洋」

等眾多系列衛星的升空

印證了這一點

結合「風雲」衛星探測器與雲圖

我國實現了天氣預報10分鐘內更新一次

根據日趨準確的預報和預警

民眾的生產、生活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 「風雲四號」衛星雲圖GIF(圖中可見「利奇馬」及「羅莎」雙颱風)來源:中國氣象局

颱風路徑預測

▲ 颱風「利奇馬」路徑概率預報圖

出行安全預報

▲ 全國24小時霧預報

災害監測與評估

▲ 農業乾旱綜合檢測圖

環境安全

汙染髮現與應對

......

很難想像

如果沒有這些衛星

我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為你永保希望

NASA有意重啟登月計劃

俄羅斯計劃建設月球基地

SpaceX移居火星計劃進行得如火如荼

……

請橫屏觀看

▲ 主要星際探測器

在太空探索這件事上

我們不做檸檬精

我國已發射了

探測月球的「嫦娥」系列衛星

探測暗物質粒子的「悟空號」

尋找黑洞的X射線調製望遠鏡「慧眼號」

探測地球磁場的「雙星計劃」

……

2020年前後

中國計劃發射嫦娥五號

實現在月球上採樣並返回地球

計劃發射中國空間站核心艙

並於2022年前後建成中國空間站

計劃發射火星探測器

實現火星的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

中國如此努力地發衛星

只為

也許有一天

人類需要搭載去往太空的「諾亞方舟「時

能有給你一張船票的力量

請橫屏觀看

▲ 提地圖君名號有折扣

為你,我永不停歇

1956年錢學森起草的

《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意見書》

拉開了中國航天事業的序幕

1970年4月24日

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射

點燃了國人探索太空的熱情

幾十年來

航天人在發展航天事業中的孜孜以求

為的就是每一個你

在你看不到的天空中

有許多的中國衛星

日夜運行

為你

永不停歇

編者按: 在本篇文章中,地圖君只是篩選了衛星與大眾生活密切相關的一部分實際應用。而在數據資料收集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衛星在人類的生產、生活中發揮的作用遠遠不止如此。限於篇幅與眼界,我們只能將部分呈現給大家。在此,由衷地向奮戰在航天事業一線的工作人員表示敬意,是你們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製作人員:劉暢、程遠、蘇倩文、劉昊冰

主要參考資料:

1、《宇宙信息圖》 未讀

2、Gunter's Space Page

https://space.skyrocket.de/index.html

3、UCS衛星資料庫

https://www.ucsusa.org/nuclear-weapons/space-weapons/satellite-database

4、北鬥官網

http://www.beidou.gov.cn/

5、維基百科:

exploration of Moon/Jupiter/Mars/Mercury/Saturn/Nepture/Uranus/Pluto .ect

6、SpaceX官網

https://www.spacex.com/

7、NASA官網

https://www.nasa.gov/

8、中國衛星通訊產業發展白皮書

http://finance.ifeng.com/c/7oE34Ik1zlf

9、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

http://www.cresda.com/CN/

10、中央氣象臺

http://www.nmc.cn/

11、國家海洋衛星應用中心

http://www.nsoas.org.cn/

12、風雲衛星遙感數據服務網

http://satellite.nsmc.org.cn/portalsite/

8、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官網

http://www.pmo.cas.cn/dampe/

9、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官網

http://www.cas.cn/zt/kjzt/yxsxtzwyj/

10、探月工程數據發布與信息服務系統

http://moon.bao.ac.cn/

11、永不消逝的通信生命線——5•12汶川抗震救災通信保障工作紀實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http://www.miit.gov.cn/n1146285/n1146352/n3054355/n3057709/n3057721/c3631308/content.html

12、天通一號網

http://www.tt1h.com/col.jsp?id=136

13、虹雲工程技術驗證衛星成功發射 新京報

http://www.bjnews.com.cn/news/2018/12/22/532822.html

14、「鴻雁」星座首發星成功發射 一期60顆衛星預計2022年組網運營 新華網

http://www.cac.gov.cn/2018-12/31/c_1123927401.htm

15、讓安全不掉線 危情時刻,中國電信天通衛星電話顯神威 中國信息產業網-人民郵電報

http://www.cnii.com.cn/city/2019-07/18/content_2179557.htm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地圖會說話

●免責聲明●

本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但因轉載眾多,或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故僅標明轉載來源,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協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廣告

「飛行前取下」刺繡鑰匙鏈

套裝已開售!

1個機會讓你集齊國產12款殲擊機!

原價:18元/個 售價:150元/套

發貨時間:現在下單,立刻發貨!

風上風雲|雲端故事

航空知識

長按二維碼關注

微信ID:hkzs1958

航知就知道你在看!❤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中國為什麼要發這麼多衛星?答案沒有出乎意料
    從2007年發射首顆北鬥二號導航試驗衛星算起,12年間,長三甲系列火箭用37次發射成功的表現,將51顆北鬥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如果再算上更早前發射的北鬥導航試驗衛星,那麼長三甲系列火箭已經41次、護送55顆北鬥衛星進入軌道。文 | 地圖君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地圖會說話」,原文首發於2019年8月18日,原標題為《中國為什麼要發這麼多衛星?》
  • 為什麼發的抖音一直不火 為什麼發了這麼多作品都上不了熱門
    現在抖音的人氣很高,很多人在玩抖音,那麼為什麼發了這麼多作品都上不了熱門呢,這是很多有這方面需求的小夥伴們都關心的問題。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為什麼自己發的抖音一直不火的 現在抖音的人氣很高,很多人在玩抖音,那麼為什麼發了這麼多作品都上不了熱門呢,這是很多有這方面需求的小夥伴們都關心的問題
  • 為什麼要發射那麼多衛星,關於「中國星」你了解多少
    26日23時19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號07組衛星這是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短報文通信衛星,是天啟數據採集星座的第6顆衛星,可為地面用戶提供DCS數據傳輸服務。我國為什麼要發射那麼多衛星呢?
  • 中國為什麼要建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這兩件事是直接原因
    中國為什麼要建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目前,美國、俄羅斯、中國、歐盟都建立了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1994年,中國在財政十分拮据的情況下,為什麼要建立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  其直接原因,可以用兩件事說明:第一,海灣戰爭引發新軍事革命。
  • 木星的衛星為啥這麼多?
    地球的鄰居火星,擁有兩顆衛星:福波斯(Phobos,火衛一)和得摩斯(Deimos,火衛二)。相比之下,地球只有一個月亮,而水星和金星完全沒有衛星,這或許能讓地球人稍感安慰。木星擁有如此多的衛星,而其他行星的衛星卻如此之少,這其中的原因都要歸結於引力。
  • 地球只有一顆天然衛星 木星的衛星為什麼那麼多?
    來源:新浪科技圖中顯示了圍繞木星運行的眾多衛星中的4顆,這顆行星為什麼有這麼多衛星呢?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17日消息,地球只有一顆天然衛星,但有幾十顆天然衛星圍繞著木星旋轉。作為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一向以衛星數量眾多著稱,並且不斷有新成員被發現。
  • 為什麼中國孩子要打這麼多針疫苗?-虎嗅網
    一個美國孩子大概需要接種疫苗 24 劑次,用以預防 16 種傳染性疾病;而根據中國最近一次擴大免疫規劃後的一類疫苗免疫接種程序,大部分中國孩子需要接種 22 次,預防 12 種疾病。美國比中國多預防四種疾病,多扎兩針,這看上去好像區別不大。然而,再仔細看,如果只看中美都有的 9 種疫苗,事情就大不一樣了。
  • 50年,為什麼我們去火星要等這麼久,而美蘇只是幾年?
    這意味著,從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於發射升空,具備了擺脫地球引力的能力之後50年,終於踏上了火星探索之路。對比美蘇當年幾乎是在50年代末期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之後,在60年代初就立刻開始嘗試發射火星探測器,為什麼我們要等這麼久?
  • 為什麼美國GPS只要24顆衛星,北鬥卻要55顆?
    不過,中國的北鬥定位系統總共是由55顆衛星組成的,相對而言美國就要少得多了,只需要24顆,為什麼我們國家需要這麼多呢?是因為差距太大嗎?這當然是有原因的。雖然太空對我們來說幾乎算是無窮無盡的,但是要讓衛星能夠維持在天上的狀態,就必須要將之放在預定的高度和軌道上,不然的話就有可能脫離軌道而發生意外,這樣一來不僅衛星沒了,還給宇宙製造了垃圾,威脅太空軌道的安全。
  • 美國GPS只要24顆衛星,中國「北鬥」要55顆?今天算明白了
    要想成為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不僅需要在經濟上強大,在軍事、政治和文化等各個領域都需要強大起來。這麼多年來,我們經常會聽到「科技興國」這個成語,說實話,在當前這個現代化的時代,我們必須要將科技重視起來。說到導航,很多人會在第一時間想到我們國家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 中國北鬥在世界排名第幾?為什麼北鬥的衛星數量比美國和歐洲多?
    今年六月,北鬥最後一顆導航衛星(第55顆)即將發射升空,屆時中國北鬥三號系統建成,中國導航進入北鬥時代!,從北鬥二號首顆星起算,中國已發射54顆北鬥導航衛星,距離北鬥三號系統建成,僅一星之遙。北鬥衛星在世界可以排第幾?在中國境內,北鬥可以排第一,世界範圍排第二,僅次於美國的GPS。
  • 為什麼俄羅斯要研究用潛艇發射衛星?你可能不知道的原因
    一個老牌航天大國,放著眾多衛星發射場不用,偏偏要從潛艇上發衛星,有什麼目的?這兩顆通信衛星的軌道高度150km,軌道傾角78度,個頭不大,大概只有8.5kg重。發射地點是俄羅斯的後花園,巴倫支海。比如,我國的第一顆衛星東方紅1號,傾角是68.5°,為什麼要選擇這個角度?一顆衛星在繞地球運轉時,衛星到地心的連線,與地面的交點稱為星下點。這些星下點連起來,就是衛星實時的軌跡圖。依靠這個軌跡圖,就能看出衛星什麼時間在哪個地方上空。
  • 暗物質探測衛星「悟空」為什麼要到天上去
    但剛才我們提到,LAMOST觀測到的太陽實際繞行速度不是160而是240公裡,為什麼太陽的速度這麼快,卻沒有飛出去銀河系呢?是因為太陽和銀河系中間存在著大量我們還沒看得見、看不見的物質,可能是暗物質。我們測量銀河系外圍的星雲也就是氣體繞銀河系轉的速度,發現它的速度也在200公裡左右。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商標立刻被搶註,遭搶註的衛星居然這麼多
    2020年7月23日北京時間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天問一號」將在深空中飛行大約7個月的時間,2021年2月份左右到達火星。
  • 手機為什麼不直接使用衛星信號,而是要使用大量的基站?
    手機為什麼不直接使用衛星信號,而是要使用大量的基站?衛星製造成本,還有衛星上天也需要成本,不是想上去就能上去的,發射一顆衛星怎麼都得幾百萬美元。根據航天科工四院的數據,旗下快舟1A火箭的每千克報價是2萬美元,一個中低軌道的衛星,以200千克算,也得400萬美元了。
  • 長徵五號為什麼要把實踐20號衛星送入遠地點那麼高的軌道?
    在通常的同步衛星發射過程中,火箭一般會將衛星送入一個遠地點是35786km的同步轉移軌道,衛星在遠地點點火一次足以進入同步軌道投入運行,那為什麼這次會把一顆同步軌道衛星送入遠地點那麼高的軌道呢?為什麼將衛星送入一個遠地點那麼高的軌道反而還能節省衛星的燃料呢?
  • 答:土星為什麼有那麼多衛星?
    衛星是環繞一顆行星按閉合軌道做周期性運行的天體。不過,如果兩個天體質量相當,它們所形成的系統一般稱為雙行星系統,而不是一顆行星和一顆天然衛星。上期我們講到土星的衛星土衛四,說到土星擁有非常多的衛星,已確認的已經多達62個;而我們的地球只有一個衛星,也就是月亮。
  • 中國移動贈流量,為什麼還需要發簡訊,其中還是有「套路」
    中國移動贈流量,為什麼還需要發簡訊,其中還是有「套路」我們日常過生活中離不開的就是手機了,手機也是需要手機卡來支持的,就在大家都享受五一假期愉悅的時候,移動公司的一條消息又成為了廣大用戶討論的焦點,也有很多的用戶表示這一次支持並給予移動公司好評
  • 我們為什麼要發射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專訪首席科學家張雙南
    雖然X射線穿透能力比較強,但也不能穿透地球大氣,所以我們必須要到地球大氣層以外才有可能探測到來自天體的X射線。從一窮二白到自主研發空間天文衛星早在20世紀70年代,中國就已經開始了X射線天文觀測。在HXMT衛星之前,我們國家沒有真正做過天文望遠鏡,尤其是空間天文望遠鏡,對如何推動項目發展,經驗不足。第二,經費不足。以前我們的科研投入量比較小,但近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經費逐漸能滿足需求,可以支持HXMT衛星的研製建造。第三,人才不足。在人才隊伍方面,雖然我們國家有航天隊伍,但研究空間、天文儀器的隊伍非常小,不適應這麼大型的X射線衛星的研製。
  • 地球只有月亮一顆衛星,木星卻有79顆,咋差這麼多?木星更有辦法
    木星有「小太陽系」之稱,衛星多到讓人驚詫,迄今為止,已經發現了79顆,然而我們的地球只有月亮一顆衛星,火星也只有兩顆衛星,同屬太陽系行星,木星這樣是不是太不公平了?如果木星會回答的話,他肯定會說:沒有辦法,就是這麼強大。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