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聯盟號飛船太空遇難,楊利偉「神舟」中兩次驚魂,都和它有關

2020-12-05 百家號

由於選用了合適的密封膠, 聯盟MS-09飛船「漏氣」事件最終有驚無險,但並不是每次航天事故都能這麼幸運。歷史上,因為飛船密封性問題引發的最為慘烈的事故是前蘇聯的聯盟11號。在這次太空遇難事件中,三名航天員全部喪命。

↑10月19日,在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發射場,俄羅斯「聯盟MS-02」載人飛船發射升空。 新華社/美聯

根據當年參加現場救援的相關人員回憶,救援人員在出事飛船著陸後迅速進行救援,但是當他們打開艙門時,眼前看到的卻是三位端坐的太空人,他們睜著眼睛,面無表情,臉上能夠隱約看到暗色斑塊,鼻子和耳朵有大量出血。經事故調查,產生災難的原因是返回艙的壓力閥被返回艙與軌道艙分離過程中產生的強烈震動震開,引起密封性破壞,導致返回艙內空氣洩露,壓力驟降,最終奪走了三名太空人的生命。

中國航空製造技術研究院材料應用研究部李言博士說,很多時候單一性能指標滿足需求並不能作為判斷密封膠合格的標準。事實上,應用於飛船返回艙當中的密封膠除具有耐高低溫交變和良好彈性外,還必須具有優異的耐燒蝕和絕熱特性。其中任何一個性能指標不能滿足需求,都有可能成為航天事故的潛在威脅。

李言告訴記者,根據密封膠使用部位的不同,要求各異,選擇合適的密封膠至關重要。例如,用於火箭飛彈和衛星等太空飛行器上的密封膠,除需要滿足一般工業用密封膠的性能外,還需要滿足他們處於發射狀態和發射、在軌道上運動及重返大氣層等經歷的各種特殊環境要求。而艦船搭載的飛彈必須具有長期耐海水和鹽霧侵蝕能力;用於飛機伺服機構的密封膠,需要滿足120到180攝氏度高溫下耐航空液壓油的要求,然而用在地球同步軌道上運行的太空飛行器,其環境交變溫度為則是-157攝氏度到120攝氏度……

用於有關部位的密封膠不僅需要具有適應嚴酷的交變溫度特性,還必須具有耐高溫粒子及電磁波輻射特性,並且在高真空環境下沒有或極少有揮發物及可凝性揮發物釋放出來,以免汙染太空飛行器上的高精度的光學儀器和有關部位。與之相反,應用於液氫液氧發動機系統的膠黏劑,必須具有耐超低溫(-253攝氏度到183 攝氏度)的優良特性。

李言告訴記者,科技創新使人們曾經的夢想成為現實,膠黏劑領域的科研人員將持續不斷地努力以推進新型功能化膠黏劑的創新發展。目前我國的功能化膠黏劑在種類、特殊性能、質量等都有了巨大的進步,有些已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神州」一項重要改進和膠有關

神州五號載人航天航天員楊利偉在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當年他在整個飛行過程中經歷了兩次最驚心動魄的時刻。

第一個驚魂時刻是在火箭升上到三四十公裡的高度,火箭的燃料與飛船艙體產生共振,附加到楊利偉身上是個高達6G的低頻共振。人體本身對10HZ以下的低頻振動非常敏感。楊利偉回憶說,當時他感覺自己的五臟六腑都要炸裂,內心一直處在心悸的狀態內。幸運的是,這種從內到外的無法承受之重,在持續了26秒之後,慢慢減輕。

事後,經科研人員確定,這種共振主要來源於火箭的振動,而當時的減振材料沒有有效抑制共振的產生。一旦這種低頻共振真的與內臟的振動形成最大幅度的疊加,人體的內臟就可能無法承受,危險至極。

第二個驚魂時刻是在飛船返回地面的時候,因為飛船速度非常快,儘管通過降落傘以及反推發動機大大降低了飛船接觸地面的速度,但仍然存在很大的反衝力。據楊利偉回憶,神舟五號飛船在第一次降落之後發生回彈,造成艙內巨大的震動,致使他嘴角撞向了麥克風。

「如果回彈衝擊的問題不解決,航天員在減振中不是嘴角而是其他致命部位撞到硬物,情況會怎樣?」李言說,這兩次驚魂時刻都與阻尼膠黏劑有關。如果當時神州五號飛船使用的阻尼膠黏劑能夠滿足減振需求,就不會出現這兩次驚魂時刻。讓人欣慰的是,研究人員在了解到楊利偉的感受和遭遇後隨即進行攻關,反覆試驗,最終經過長達五年的創新發展,使得共振問題在神舟七號飛船中得以徹底解決。

膠黏劑還是飛機的「守護神」

飛機在經歷較長時間服役後,其結構的完整性往往受到極大的影響,造成這種影響的因素有以下三種:一是應力損傷,主要是長期使用引起的疲勞損傷。二是環境損傷,是由使用環境對結構的作用而引起的,其表現為腐蝕問題。三是意外損傷,例如飛鳥碰擊、雷擊及地面人為的撞擊等。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疲勞、腐蝕和意外這三個因素中,腐蝕和意外的危害越來越突出,對飛機結構的影響和對飛機安全的威脅也越來越嚴重。而功能化膠黏劑就是飛機的「保護神」。

李言說,功能化膠黏劑輕薄方便,高性能壓敏膠底膠使功能化膠黏劑與飛機表面之間能夠形成牢固、可靠的結合層,使用和施工非常方便,不需要專門的技巧和工具。而且這類功能化膠黏劑多採用無溶劑技術製造,所以在室內長期使用時不會釋放出對人體有害的易揮發有機成分。無論是民用飛機或者軍用飛機,只需輕鬆地將不同種類的功能化膠黏劑貼敷於飛機表面,就可以使飛機免受風、雨、雪、冰雹、水汽、砂礫等的撞擊和腐蝕,從而提高飛機防腐蝕以及抗意外風險能力。

功能化膠黏劑還能保護飛機雷達天線罩。據統計,一架飛機平均每飛行1000小時,總會遭受一次雷擊。如果不幸,雷擊發生在飛機的「頭部」,飛機發生事故的概率將大大地增加。這是因為飛機的雷達裝置一般安裝在飛機的最前端,然而現在隨著飛機輕量化的發展,飛機的主體材料是由複合材料組成,這種非金屬材料根本不能承受雷電擊中時瞬間產生的3000攝氏度的等離子高溫,將直接在飛機表面發生灼蝕,從而引發通訊故障。沒有了通訊系統的飛機相當於人失去了雙眼,它的何去何從,將全靠天意,後果不堪設想。於是在製造飛機時,常用一種透明聚氨酯保護罩對飛機雷達天線罩進行保護。比如,美國戰鬥機F-16就在發動機入口等多處採用一種聚氨酯保護罩。我國也有相關科研團隊利用環氧樹脂作為基體樹脂,製備出一種防雷擊的環氧導電膠膜。在模擬雷擊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將該防雷擊環氧導電膠膜貼敷於飛機「頭部」,雷擊損傷深度降低為未貼防護膠膜時候的三分之一。

飛機腹部在起飛和降落時非常容易受到飛機起落架所拋起來的石塊的衝擊而造成損害。美國C-130運輸機就用到了一款具有優異的彈性和抗衝擊性的聚氨酯膠帶。這種膠帶可以將石塊帶來的衝擊耗散掉,從而長期保護C-130運輸機不受傷害。

李言說,具有耐磨損、耐刺穿、耐衝擊、防雷擊等特性的功能化膠黏劑可以用來保護飛機免受風、雨、雪、砂礫、微塵、冰雹的侵蝕。並且,這類功能化膠黏劑已經在美國的波音747、F-16戰鬥機、C-130運輸機和AH64攻擊直升機等多種型號的飛機中得到廣泛使用。

高鐵車廂裡的舒適也離不開膠

除了太空飛行器,膠黏劑在高鐵上也大展身手。我國是世界上高速鐵路運營裡程最長和商業運營速度最快的國家。只要坐過高鐵的人,都會有一種體會,在高鐵車廂裡面的環境是舒適和安靜的。但是,這種安靜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科技創新的產物。

有網友曾實拍過,高鐵在行進過程中巨大的轟鳴聲比飛機起飛還恐怖,而坐在高鐵車廂中的乘客卻根本沒有這樣的感覺,大家看手機玩遊戲打撲克不亦樂乎,這主要得益於一種阻尼膠黏劑。李言說,在巨大的噪音向高鐵內部傳遞過程中,一旦遇到阻尼膠黏劑,外在振動和聲波帶來的能量將直接被耗散掉,從而為坐在高鐵內部的乘客提供安靜而舒適的環境。

有人曾在高速行進的高鐵窗臺邊緣放置一枚一元硬幣,這枚硬幣可以屹立不倒。這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在高鐵高速行進過程中,車廂各部件對外界環境的變化非常敏感。一個小小的顛簸,就可能對乘客安全造成威脅,而這必須通過阻尼膠黏劑來助力將外界帶來的顛簸振動耗散掉。未來高鐵發展趨勢是「更快、更穩」,這就對高鐵專用阻尼膠黏劑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蔡文清

編輯:TF001

相關焦點

  • 楊利偉當年飛向太空,為何要攜帶手槍?都是因為蘇聯的前車之鑑
    眾所周知,神舟五號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船,北京時間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次日返回。神舟五號的成功的成功發射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取得巨大突破的一個裡程碑,也標誌著中國成功成為了第三個有太空人登錄太空的國家。
  • 神舟五號飛船
    「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它於2003年10月15日9時發射,將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返回。這個飛船標誌著中國成為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
  • 普通人坐神舟5號能活著回來嗎?楊利偉回答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陳劍/攝「可以肯定地說,我國第三批航天員的選拔今年將啟動。前期調研、實驗都已完成。」5月16日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專訪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介紹說,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完成首次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這是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的收官之戰,正式宣告中國航天邁入「空間站時代」。
  • 如今終於明白,為何楊利偉帶槍上太空?蘇聯教訓給世界上了一課
    圖為執行任務的楊利偉大家都知道,神舟五號是中國的第一艘載人太空飛船,而且當時楊利偉是帶槍執行任務的,那為何當年楊利偉上太空為何要帶槍呢?這實際上是有原因的,因為前蘇聯的慘痛教訓,當初蘇聯的太空飛船落在了原始森林,這讓太空人陷入了危機當中,所以如今人們終於明白,為何楊利偉要帶槍上太空,畢竟前蘇聯的教訓給全世界上了一課,中國也必須引以為戒,如果遇到前蘇聯太空人類似的突發事件,帶槍可以讓太空人無後顧之憂。
  • 飛天神舟:中國載人飛船
    飛船在軌飛行期間,船上各種儀器設備性能穩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寶貴的飛行試驗數據和科學資料。「神舟四號」飛船按預定計劃在軌運行期間,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統一調度分布在三大洋的四艘「遠望」號航天測量船及各有關地面測控站,對飛船進行了持續跟蹤、測量與控制。飛船在太空成功地實施了太陽能帆板展開、軌道機動、姿態確定等數百個動作,成功實施變軌,並進行了兩次軌道維持。
  • 楊利偉滿臉鮮血出艙,11位神舟飛船太空人「飛天」背後的故事
    有網友發帖稱,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返回,我國首位「太空人」、航天員楊利偉是滿臉鮮血地打開艙門的。對此,擔任神舟飛船應急救生分系統主任設計師的李頤黎教授表示,楊利偉在出艙時確實受了傷。當時飛船落地時有一定衝擊,楊利偉忘記取下戴在頭上的耳麥,被耳麥的稜角劃傷嘴角,「劃破了皮而已,出血並不多」。
  • 為什麼楊利偉上太空要帶槍?蘇聯航天員的教訓,全世界引以為戒
    同理,  徵服上天也一直都是人們心中的一個執念,  尤其是火藥發明之後,人們試圖利用火藥實現登天夢想,但最後都無疾而終。新中國成立之後,國人對於天的探索愈發強烈,1970年,我國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1999年,無人飛船發射成功;2003年,載人飛船進入太空,中國對於天的探索和渴望終於有一天得以實現。
  • 【燕趙新作為致敬40年】「神舟五號」:楊利偉上天了!
    那是2003年10月15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神舟五號飛船在長徵二號F火箭的託舉下,升騰而起,進入太空!然而直到發射前夜,楊利偉都不知道自己已被選中。凌晨3點,醫生來敲門,第一個叫醒楊利偉,其他兩名航天員立刻知道了答案;他們拿出酒杯,在白開水裡加了一滴幹紅,為楊利偉喝壯行酒,祝他旗開得勝。
  • 楊利偉在太空中聽到飛船外神秘的敲擊聲到底是什麼古怪?
    楊利偉在他的自傳體著作《天地九重》裡,描述自己作為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所經歷的一件怪事,原文是:「我在太空中碰到另外一個仍然原因不明的情況,就是時不時出現的敲擊聲……不是外面傳進來的聲音,也不是飛船裡的聲音,而仿佛是誰在外面敲飛船的船體。」他在接受採訪時也說過這樣的話。
  • 楊利偉為何要帶把手槍去太空,難道是防外星人?蘇聯的教訓不能忘
    這一天,楊利偉搭乘長徵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實現了我國載人航空零的突破。相信不少讀者回想起當年這個場景還是歷歷在目,尤其是楊利偉在「神舟五號」上掏出聯合國旗和中國國旗時,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當然,楊利偉帶上天的並不只有這兩面旗幟,同時還有一把手槍。
  • 盤點那些載人上過太空的飛船,神舟載人6次,NASA爆炸2次
    這一期內容,我為你盤點曾經載人上過太空的飛船,回顧一下他們立下的汗馬功勞。 1. 蘇聯---沃斯託克(Vostok)又名東方號 第一個上太空的人,相信大家都不會忘記,就是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他於1961年4月12日在沃斯託克號太空艙升空。
  • 楊利偉稱神舟七號宇宙飛船航天員明年太空行走
    本報訊 (記者蔡文清)「明年神舟七號宇宙飛船將飛上太空,載有三名航天員。屆時這三名航天員將實現艙外行走。」今天上午,在與海澱實驗中學學生交談的過程中,航天英雄楊利偉透露。據了解,在神七上天前半年,航天員將進行系統的程序飛行,在神七模擬器中的模飛時間長達每次四小時。
  • 在我國太空人進入太空之前,竟然有20多個國家的太空人進入太空!
    時至今日,進入太空還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自從2003年我國首位太空人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上天后,目前為止我國已經有11位太空人14人次進入了太空,他們分別是:1、楊利偉,2003年10月15日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我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
  • 楊利偉上太空為何要配槍?蘇聯的慘痛教訓,世界各國引以為戒
    在二十一世紀初期,我國就成功實現了載人航天飛船的發射。據了解,在世界人民的共同注視下,我國成功發射了神舟五號飛船,而此次任務的成功,也使得我國的航天事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不過,楊利偉的身上除了有國旗以外,還有一把手槍。對此,大家可能感到很奇怪,楊利偉進入太空,帶把手槍有什麼作用呢?並非防外星人,蘇聯的教訓不能忘 ,全世界都引以為戒,所以太空人帶槍就非常有必要了。
  • 神舟四號飛船
    飛船在軌運行期間,廣大參試人員在江主席賀電的鼓舞下,團結協作,精心測控,努力確保飛船安全飛行和回收成功。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統一調度分布在三大洋的四艘「遠望」號航天測量船及各有關地面測控站,對飛船進行了持續跟蹤、測量與控制。飛船在太空成功地實施了太陽能帆板展開、軌道機動、姿態確定等數百個動作,成功實施變軌,並進行了兩次軌道維持。
  • 楊利偉首次證實:神舟二號返回時降落傘沒打開,若載人必死無疑
    在整個「神舟五號」飛行過程中,楊利偉經受了兩次重大考驗:一次是長達26秒的共振,全身使不上力,內臟很難受;另一次是返回時衝回稠密大氣之後,降落傘破了一些,返回艙急速落地後一下彈起,再摔下去。楊利偉整個人向右肩方向撞去,頭部猛甩過去,麥克一下把他的嘴捅破。隔14年,楊利偉嘴唇下方的白色傷疤仍清晰可見。這不是神舟飛船第一次因為降落傘問題出現重大故障了。
  • 楊利偉解密:某次神舟飛船發射裡面若有人,根本不能活著回來
    神舟飛船是我國的太空載人往返運載系統,自從楊利偉上天以來的多次執行任務,它保持著百分百的安全性,可以說是一件「信得過產品」,但不為人知的是,在他的實驗過程中,也有過多次意想不到的事件發生。比如在楊利偉第一次參加載人航天實驗的時候,乘坐長徵2f火箭搭載的神舟5號飛船進入太空,就曾經遇到火箭的共振,時間長達26秒,五臟六腑如翻江倒海,那是一種讓人非常難受的情況,一度讓楊利偉「感覺要犧牲了」,而且在返回的時候,神舟5號重新進入濃厚的大氣層,巨大的降落傘拉開的時候還破了一點,然後就是在返回艙落地的時候,速度有點兒太快,導致飛船返回艙落地後又彈起,使得楊利偉在飛船中也經受了猛烈的震蕩
  • 為何楊利偉上天帶了槍?蘇聯航天員慘痛教訓,全世界都引以為戒
    2003年10月15日,中國太空人楊利偉乘由長徵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這是中國航天事業中的一座裡程碑,象徵著我們國家航天事業開啟開啟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可能一不小心就會命喪太空之中,但他卻沒有絲毫慌亂,最後帶著神舟五號平安歸來。
  • 「禮炮7號」遭遇「橙色天使」,「神舟5號」外神秘的敲門聲
    根據記載,1982年4月19日發射的「禮炮」7號前後共有6位太空人共遇見過兩次「天使」。 根據前蘇聯太空人的描述,「橙色天使」面帶微笑、籠罩在一種奇異的橙色光芒中、兩次「奇遇」大約都十分鐘左右。
  • 楊利偉上太空前為何一定要帶槍,並非防外星人,蘇聯的教訓不能忘
    自從新中國建立之後,我們便把眾多計劃都提上了日程,隨著東方紅衛星的升空,中國航天事業就此起航,我國也從此開始了不同以往的全新徵程。2003年10月15日,這是一個值得中國航天人銘記的日子,在這一天裡,我們的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飛上了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