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文滸和《英漢四用辭典》

2020-12-06 光明數字報

    一部《英漢(求解作文文法辨義)四用辭典》(以下簡稱《英漢四用辭典》)成就中國近現代雙語詞典出版史上的經典獨特之作,聚集在它周圍的編輯者們,後來其中絕大多數成了文化精英,這在近現代辭典編撰史上算是一段佳話。《英漢四用辭典》主編:詹文滸,編輯者:蘇兆龍、葛傳槼、朱生豪、邵鴻馥、趙鴻雋、陳徐堃、史亦山、凌善森。1936年世界書局出版,正文1950頁。

    精英輩出的編輯團隊

    主編詹文滸當時擔任世界書局編譯主任,這部外語詞典和他的創意與策劃是分不開的。我翻閱了一些舊書,又在網上搜了搜,關於他的資料很少,倒是發現一個「諸暨人」的博客裡有一篇博文《詹文滸先生:著名新聞工作者、報人,編輯》,其中透露出一些信息。詹文滸「1905年出生在浙江省諸暨縣,早年畢業於上海私立光華大學哲學系,之後赴美國留學,榮獲哈佛大學碩士學位,學成歸國。在上世紀30年代初期到嘉興秀洲中學擔任英文教員,不久就赴上海,在世界書局工作,擔任編譯所所長,負責《英漢四用辭典》的主編工作,1939年8月,受時任《中美日報》社長吳任滄先生的大力邀請,聘請為《中美日報》總編輯,1941年12月份,該報紙被查封停辦,詹文滸先生前往重慶市,任國民政府屬下的《中央日報》報社副社長,1943年,任國民黨中史政治學校新聞系主任。不久調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普教處處長一職。抗日戰爭勝利後,受國民政府委派,以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上海特派員的身份,返回上海,接收新聞影視等行業媒體,任《新聞報》總經理,1946年兼任上海市記者公會理事,1947年9月兼職上海暨南大學新聞系主任。上海解放後,配合上海軍管委等部門,《新聞報》受讓上海市新聞部門,辭去總經理職位,留在上海。不久在發生的運動中受到牽連被送往青海省西寧市進行勞動改造。在漫長的勞動改造中悉心研究中醫知識,為農場的病人治病,居然一舉成名,深受器重。1973年詹文滸先生在西寧市因病去世。」其所編《英文文法作文二用辭典》《自修高等英文典》寒舍均有藏本。這是一位值得大書特書的出版、文化精英,然而直到70年代還再版的這部辭典,其主編者卻不為人們所聞,他在辭典編撰史上失蹤了。

    能找到的關於蘇兆龍的資料用稀少來形容一點不為過,其生卒年不詳,僅知道他在1918~1924年左右翻譯過波特萊爾的散文詩,譯作發表在《文學》1924年第143期。其編撰代表作有:民國29年版《啟明英漢辭典》、世界書局1936年出版《活用英文翻譯法》等。

    葛傳槼(1906年-1992年)在20世紀50年代的時候是復旦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系「三巨頭」之一,是中國人研究英語慣用法的前輩人物,除了《英漢四用詞典》外,《英語慣用法詞典》即其代表作,他又是《新英漢詞典》的主要編纂者之一。

    其他幾位編者就沒有他們三個人那麼幸運,關於他們的生平幾乎見不著記載,就連生卒年都查不著。我大體能知道的,就是他們編著的一些和英文教育有關的參考書了,錄下來算做一份紀念:

    史亦山(生卒不詳),《英文五百難點詳解》史亦山編輯、朱生豪校訂,世界書局1937年出版。

    陳徐堃(生卒不詳),曾編輯《活用英文習語八百句》,上海世界書局1934年出版。《英文閱讀法》陳徐堃編著,世界書局1939年出版。

    趙鴻雋(生卒不詳),曾編輯《活用英文尺牘》,詹文滸校訂,世界書局1934年出版。

    邵鴻馥(生卒不詳),曾編譯《中文講解英文正誤法》,世界書局出版。

    凌善森(生卒不詳)。他更慘,什麼資料也沒找著。不過好在其名姓通過這部四用辭典得以保留下來。

    曾有人這樣評論說:這部《英漢四用辭典》的編撰「濃縮了我國編譯界先驅們,即中國最早海歸學者們的知識精髓和治學理念,因而倍受教育界、編譯界推寵。」

    這話,一點不假。

    五年磨一典

    很多留存下來的老雙語詞典,有的有前言、引言,有的沒有,但是其中詳細敘述辭典編撰過程的文字極其稀少。而詹文滸在《英漢四用辭典》的引言裡面,十分詳盡地記述了他們編輯這部辭典的全過程,可視為辭典編撰出版史上的極有價值的文獻資料。

    它向我們講述了——

    「民國二十年的春天,蘇君兆龍、葛君傳槼、朱君生豪、邵君鴻馥,連我共五人,共同計劃編一部英文辭典——一部我們認為最完備最合用的英文辭典,使讀者備了之後,不必再備其他辭典,只靠著它,普通對於英文的閱讀和寫作,都可以應付,換句話說,即要把各種類的辭典,融會貫通,編成一部辭典,使人有了這一部,就等於有了其他許多部。我們定了這個目標之後,於是分別提出該辭典所當注重的項目,應該是那幾樣,結果,共同議定了下列六項,即:(1)注音、(2)單字的解釋、(3)成語的解釋、(4)作文、(5)文法、(6)辨義。」編輯這部書的緣起、參與者、宗旨及體列原原本本。這是引言的第一部分,在詳盡論列了所舉六項內容的編輯標準與編輯思路之後,詹文滸寫道:「我們按照上面的計劃,編成原稿以後,到開始排印,又費過極大的周折,因為一部包括這許多項目的辭典,倘照一般的辭典版式排印,至少要在三千面以上,我們幾經考慮,終於決定用最經濟的方法,排成現下的版式,每面字數,約等於普通同類辭典每面字數的一又三分之一,這樣,本當排成三千多面的,現只排成二千多面。我們仍恐大字本本成本較高,售價較貴,在目下購買力一般薄弱的時候,不易於普及,因而另外製成一種縮影本,在照相,製版和印刷方面,都特別當心,所以縮影本的字體,雖小一些,但看上去,仍舊非常清楚。」

    從我收藏的不同年份的該辭典縮印本來看,的確如詹文滸所言,字體雖小,但仍很清楚。最後作者說:「本辭典在民國二十年的春天動手,到今年春天出版,十足用了五年工夫。在編輯和校勘方面,始終從事其事者,有蘇兆龍君、葛傳槼君、朱生豪君、邵鴻馥君、趙鴻雋君、凌善森君、史亦山君、陳徐堃君、餘良藝君、沈經農君、謝濟夏君、施瑛君、李景書君等二十餘人。」這是一份非常寶貴的名單,它記載了那些出版史上失蹤者線索和足跡。

    《英漢四用辭典》1930年開始策劃編輯,歷經五年,於1936年編成,由世界書局出版,寒舍所藏該書諸版本中,有1949年的新二十四版,諸藏本中最晚的一個本子,是1979年的增訂版,據書後知,其為世界書局的「內部交流」本(書中未標明為何地之世界書局),其增編部分83頁,正文1950頁與舊版內容相同,不同的是這個增訂版刪去了書前的手書題詞,三篇序言、詹文滸引言,及主編與編著者,只保留了凡例。

    名人翰墨書前增輝

    一部書,多位名人為其題詞作序,這在現代雙語辭典出版史上,恐怕是不多見的,至少就我的見聞言之,印象就是這樣。《英漢四用辭典》當屬楚翹。

    書前題詞四幅,依次為蔡元培、梅貽琦、黎照寰、張伯苓。第一位不用介紹,人人皆知。梅貽琦近兩年由於不少文章常常提到,知道的人漸漸多起來。倒是後兩位,比起前兩位來,就差了一些。不過就當時情況言,從這裡的排座名次上,也可以見出四位名人名頭順序。人的名氣,大都是一種文化建構。雖說和他們各自的學問、造詣有關,不過有時候社會的推崇,往往會起到很大的作用。蔡先生的名氣就一直延續著。記得我上中學的時候,幾乎是所有的現代史上的文化名人差不多都從書本上消失了,留下的沒有幾個,其中就有蔡先生。蔡先生在為該書題詞的時候,任北京大學校長。1940年他在香港病逝。當時毛澤東還特地發了唁電,稱讚其為「學界泰鬥,人世楷模」。也許正是這樣一個說法,才讓蔡先生的身影保留到了後來。題詞是:「擇精語詳」。

    梅貽琦題詞時任清華大學校長。他雖沒有蔡先生幸運,但80年代之後,還是慢慢回來了,尤其是他的《大學一解》,漸漸受人重視,當年其痛斥的大學弊端之一,「通識之授受不足,為今日大學教育之一大通病。」至今仍未能改之一二。梅先生的故事軼事言論,這兩年挖出來的不少,書本中,網絡上,隨處可搜,就不多說了。題詞是:「學海思源」。

    後面的兩位題詞者,不僅沒有蔡先生幸運,甚至就連梅先生那樣的運氣也沒有了。黎照寰當時任上海交大校長。張伯苓當時任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有點印象,好像在哪見過這個名字,黎照寰這名字就好陌生。跟幾位書友念叨了幾次,也沒有人對他有印象。還是在網上搜了一下,能見著這個名字。「凡學生須注重於德智體三育上之修養,蓋學生於學識上須有充分之涵養,於體格上須練成健全之體魄,於道德上須有相當之訓練,才識豐,體力雄,志行高,具此三者,始能任重致遠,為國效勞。」教育上的「德智體」黎照寰看來也很重視,其題詞也正好反映出其關於「智」的觀念,黎氏解放後任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協副主席,1968年逝世於「文革」中。題詞是:「鉤深攫微」。

    張伯苓(1876~1951),民國時期著名教育家,生於天津一個秀才家庭。1917年秋赴美國,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教育,第二年回國,著手籌辦南開大學。1919年秋正式開學。他的題詞是:「文化工具,體例翻新,兼餉並飫,普益士林,績學得此,不世之珍。」

    序文作者三位,亦非泛泛之輩,他們是中山大學校長鄒魯先生。大夏大學校長歐元懷先生。上海中學校長鄭通和(西谷)。三人之中,按照現在衡量人物的標準,鄒魯名氣居首,歐元懷其次,鄭西谷最弱。話雖如此說,可鄭先生1923年赴美留學,入斯丹福大學,後獲教育學士學位。接著又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學習,1925年獲教育碩士學位。回國後在上海大夏大學任教授諸職。1927年,由校長歐元懷推薦,任江蘇省立上海中學校長之職。可見當時中學校長之水準,絕非簡單勝任行政職務者可為。這三篇序文歷述英漢辭典編撰之弊,可窺三人譯學之說,亦是不可多得的出版史料文獻。

    一部書尋求名人題詞、寫序,這種習氣由來已久,無非皆想藉此抬高書本身價。不過絕大多數時候,就是有再多的名人來湊熱鬧,經過時間的冷卻之後,一部書歷史價值之大小即已定下來。那麼對於《英漢四用辭典》來說,從其初版至1949年,短短十二三年間,已出版至新二十四版。可見此書,自身身價不菲,未給名人丟臉,亦未使名人掉價。七十餘年過去,翰墨書香猶存一書。有時候讀書上網見著一兩個英文,雖然所藏辭典不少,可還是喜歡翻翻這部老東西。「擇精語詳」(蔡元培題詞),對於我輩不懂英文者,隨手把玩也是一件快事。  

相關焦點

  • 專注英語學習 卡西歐E-E99電子辭典評測
    ,以及揚聲器模式和耳機模式切換按鍵,鍵盤右側則是電子辭典的Micro SD卡卡槽,電子辭典可讀取2張Micro SD卡,追加辭書、語音、文本等,自由豐富學習內容。   權威辭書系統收錄  在眼花繁亂的同類產品面前,要說卡西歐的電子辭典有什麼競爭優勢,那就是它的專業性、權威性和系統收錄辭書了。卡西歐E-E99電子辭典內置64本權威辭書和300本英文名著,我們來看看具體都有哪些辭書。
  • 卡西歐E-E電子辭典 買就送暢銷款計算器
    權威電子辭典品牌卡西歐2013年推出的E-E系列也參加此次活動,現在上亞馬遜購買卡西歐電子辭典E-E新品即可獲贈卡西歐計算器統計系列FX991ES plus 一個。需要購買電子辭典開學裝備的同學可點擊前往卡西歐電子辭典E-E99購買頁面購買。
  • 重磅推薦 | 生物學大辭典
    正是在此大背景下,科學出版社全力組織國內幾個核心學科的權威專家,展開「自然科學大辭典系列」的編撰工作。這是一套大型科技辭書,包括獨立成冊的《數學大辭典》《物理學大辭典》《化學大辭典》《地學大辭典》和《生物學大辭典》共五部專科辭典。2011年,「自然科學大辭典系列」獲得國家出版基金支持。本號之前隆重推出了《數學大辭典》。本期,小編為您重磅推出《生物學大辭典》,後續將陸續推出其他三部大辭典。
  • 新增錄聽功能 卡西歐E-U99電子辭典評測
    在行文之前,我們先來問一個問題:我們是否還需要電子辭典?  現在的世界幾乎是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世界,智慧型手機已經非常強大了,也許幾年前智慧型手機在充當電子辭典方面無法和專業的電子辭典相比,但是現在近幾年iPhone和Android手機快速發展已經逐漸「殺掉」傳統的電子辭典了。
  • 德語學習必備 卡西歐電子辭典E-D500評測
    卡西歐電子辭典E-D系列隆重上市之後,又為專業德語學習者和出國人士量身定製了一款德語學習辭典——E-D500。這款電子辭典完整收錄朗氏德漢雙解、新德漢、現代漢德等32本權威辭書,幫助德語學習者循序漸進德語學習,提升德語實力。今天我們評測的主角即是卡西歐這款E-D500電子辭典。
  • 英德雙修機 卡西歐E-E500電子辭典評測
    很多家長和老師不提倡學生購買電子辭典,更傾向於紙質詞典,主要原因在於一般的電子辭典只有簡單的釋義,往往迅速查閱過後,學生對它的使用範圍和語境沒有一個很好的體會和把握,不如紙質詞典查詢單詞來的印象深刻。許多電子辭典的生產廠家為了節省成本,內容不惜東拼西湊,甚至胡編亂造,用了這些產品更是誤人子弟。
  • 法語專修利器 卡西歐E-E400電子辭典評測
    除了多聽多說,把法語語言基本功打好、打紮實之外,隨身配備一個專業、權威的電子辭典,隨查隨用,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法語方式。而縱觀電子辭典市場,我們發現在智能設備的強烈衝擊下,已經很少再有法語電子辭典新機型出現在市場上了,尤其是像法語這種單一語種的電子辭典更是鳳毛麟角。
  • 名人辭典_中國首個網絡名人辭典
    名人辭典 mrcdzg.com -是經國家信息產業部及公安部正規備案。網站依託於騰訊雲、百度雲等強大的技術支持,並得到國內多家權威機構、院校、專家學者學術支持,系國內第一家以專業知識分享、名人名家百科創建、培訓進修信息發布、展覽展示為一體的大型專業網站!
  • 粵海燕版「多功能英漢工具書系列」
    《中學生多功能英漢詞典》,主編:嚴文藻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廣東海燕電子音像出版社定價:25.00      《多功能中學生英漢詞典》融科學性和知識性於一體,每個詞條、詞義解釋基於教學大綱和教材又有所延伸,將複合詞、派生詞
  • 中國"太空人"收入英文辭典 由拼音和希臘詞組成
    中國"太空人"收入英文辭典 由拼音和希臘詞組成 2008年09月27日 11:02 來源:解放日報 新單詞是漢語拼音「太空」(「Taikong」)和希臘詞「naus」(航行者)組成。西方媒體越來越多地用這個新詞來稱呼中國航天員。  這個誕生不久的英語單詞已被收入主流英文辭典中。在牛津簡明英語辭典第11版中就有「Taikonaut」,並解釋為「專指中國航天員」。英文朗文辭典也收錄了這一詞彙。與此對應的是「Cosmonaut」,專指蘇聯和俄羅斯的航天員。
  • 先生們與《敦煌藝術大辭典》
    1984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擴建為敦煌研究院,為敦煌石窟的保護和研究創造了良好的機遇。此後,不僅敦煌研究院的學者們不斷發表論著,相關基礎資料和研究成果,還推動了國內外學者對敦煌石窟藝術與考古的研究。我以為,有《敦煌學大辭典》的珠玉在前,再進行擴充、改寫或重寫,應該不太困難。但是由於敦煌藝術的體系龐大,工作量極大。隨著學術研究的不斷發展,很多以前收入《敦煌學大辭典》的條目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問題,大部分舊詞條的作者或年事已高,或已故去,不得不在另請學者修改或重寫。工作繁複瑣屑,我們的編撰時斷時續,竟延續了十多年。在這期間,有些最初參與寫作和修改的作者都已去世,令人無限傷感。
  • 中國「太空人」收入英文辭典 由拼音和希臘詞組成
    新單詞是漢語拼音「太空」(「Taikong」)和希臘詞「naus」(航行者)組成。西方媒體越來越多地用這個新詞來稱呼中國航天員。這個誕生不久的英語單詞已被收入主流英文辭典中。在牛津簡明英語辭典第11版中就有「Taikonaut」,並解釋為「專指中國航天員」。英文朗文辭典也收錄了這一詞彙。與此對應的是「Cosmonaut」,專指蘇聯和俄羅斯的航天員。
  • 英語四六級、考研必備工具——名人牛津高階彩屏詞典D3
    近日,筆者發現名人新推出的牛津高階彩屏電子詞典D3很適合大學生考四六級和考研使用:韓國時尚外觀設計、全新UI界面、4.3寸彩屏、《牛津高階電子詞典》、16部權威版權詞典……且只需798元,僅相當於一款黑白電子詞典的價格,值得特別推薦。
  • 考研英語翻譯必備知識:英漢語言的主要差異
    第三節  英漢語言的主要差異正如第一節所述,就基本的句型結構(簡單句)或句子主幹(主語、謂語和賓語)而言,英語和漢語基本上是相同的,可以相互直譯或順譯,這是兩者可以互譯的基礎。【分析】本句是由一個主句、一個定語從句和一個分詞狀語組成的主從複合句。主句用現在完成時,定語從句用一般現在時,再加一個由thus連接的現在分詞短語作狀語,通過時態、逗號、關聯詞和現在分詞短語把各句之間的關係表達得非常清楚。而漢語則在對各句簡單陳述的基礎上,通過調整語序和運用"使"、"從而"的詞意把各句之間的層層遞進的因果關係表達出來。
  • 《溫州話辭典》告訴你
    今後,這些問題都可以在《溫州話辭典》中找到答案。  上月28日,市委宣傳部召開《溫州話辭典》初審會,標誌著這部溫州話權威辭典離正式出版近了一步。該辭典由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方言學家沈克成執行主編,一批方言學領域研究者組成編輯團隊。昨天,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沈克成,面對面了解編纂《溫州話辭典》背後的故事。
  • 找準英漢差異,給出地道翻譯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英語和漢語屬於兩種語言體系,有顯著的差異,英漢對比研究對日常翻譯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英漢語言的十大差異,包括:綜合語vs分析語、剛性vs柔性、形合vs意合、繁複vs簡短、物稱vs人稱、被動vs主動、靜態vs動態、抽象vs具體、間接vs直接、替換vs重複,本文著重介紹了其中綜合語vs分析語、剛性VS柔性、物稱vs人稱和被動vs主動這四項英漢差異。1. 綜合語vs分析語英文屬綜合-分析語(運用形態變化來表達語法關係),而中文為典型的分析語。
  • 管理辭典 | 性別流動者 Gender-fluid
    性別流性者認為自己在連續的性別光譜上沒有確定的位置,可能認同自己是「雙性別」,在男性和女性之間轉換,以及或者是「三性別」,認為自己同時是男性、女性和X性別,是這三種性別的混合體,可以在三者之間切換。稱謂。另一種向跨性別員工表示認可的方式,是嚴肅對待他們希望被稱呼的名字和正確的人稱代詞。
  • 釐清英漢差異,翻譯遊刃有餘
    出現這種情況,就是由英漢思維表達上的差別造成的。翻譯的過程不僅是語言形式的轉換,還是處理英漢差異進行思維轉換的過程,這就要求在漢譯表達時,要進行英漢語序調整。下面通過真題講解如何處理常見的英漢差異,並提出相應的翻譯技巧,如:定語從句的翻譯,被動語態的翻譯,轉換動詞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