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幾塊錢的玩具,卻是近代科學的基礎,最適合小學生科學啟蒙

2020-12-05 蘆薈齋

兒子想要一個放大鏡,我就給他買了。

為什麼這麼爽快呢?因為我小的時候,就一直想要一個放大鏡。當父親送給我的時候,我真是歡呼雀躍,拿著它和弟弟一起去太陽底下燒螞蟻玩了。

現在我也會和兒子一起,帶著放大鏡去外面燒樹葉,以及各種蟲子。他開心的樣子與我小時候一般無異。回到家裡的時候,他還是拿著放大鏡不肯放下,跟我說道:「爸爸,你說人類為什麼那麼聰明,居然會發明出放大鏡這樣的東西?」

我說:「是啊,放大鏡可以說是人類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發明。它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科學大爆發的基礎。可以說現代科學的起步,就是從放大鏡開始的。」

這樣說可不是故意誇大,我們可以看看放大鏡的歷史,來探討一下它在科技史上的重要地位。

放大鏡屬於透鏡的一種,它是凸透鏡,它的中間比邊緣厚。相應的,還有一種是凹透鏡,中間比邊緣薄。凸透鏡用來做老花鏡的鏡片,凹透鏡則是近視矯正眼鏡的鏡片,僅憑這兩項功績,它們就為科學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了,不信你看看,有很多著名的科學家都是帶著眼鏡的。

關於透鏡的發展歷史,東西方均可以追溯到很早的古代。歐洲有關透鏡的文字記載,最早出現在古希臘,在阿里斯託芬的戲劇中就提到了燒玻璃,可以匯聚太陽光來點火。最古老的人工製品是在美索不達米亞的尼尼微被挖掘出來的石英透鏡,大約出現在紀元前640年。中國戰國時期的《墨子》中敘述了透鏡成像規律,其年代更早於西方,但以後卻沒什麼發展,也從未有過實物文物。

1280年,義大利人發明了眼鏡,透鏡的使用變得非常普及,人們擁有了可以控制光線的強大工具。

1608年,荷蘭眼鏡師傅李波爾賽,把兩塊透鏡裝在一個筒子裡,經過多次試驗,得到瞭望遠鏡。

著名的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改進瞭望遠鏡,不但能夠直接成正像,還能調節遠近。

同一時期德國的天文學家克卜勒也開始研究望遠鏡,他的設計比伽利略望遠鏡視野寬闊。

沙伊納於1613~1617年間製造了有三個凸透鏡的望遠鏡,用它們觀察太陽並發現了太陽黑子。

伽利略也用自己的望遠鏡去看太陽,卻忘了裝保護裝置,結果傷了眼睛,差點失明。

有瞭望遠鏡,人們就實現了對天體的直接觀測,通過對太陽和行星的觀測,更多的行星被發現,它們的運行軌道被確認,地心說被徹底顛覆,日心說開始被廣泛承認。克卜勒根據觀測數據總結了行星運動三大定律。牛頓在此基礎上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現代的物理學體系就這樣在放大鏡的推動下一步一步建立起來了。

現在,巨大的天文望遠鏡放在山頂上,觀察著更加遙遠的星座。人類還把望遠鏡發射到了太空中,獲得了更加豐富的天文學信息。雖然現代望遠鏡的主鏡已經不是透鏡而是反射鏡,但這一切的開端都是放大鏡。

世界最大單口徑望遠鏡——中國的FAST

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的太空照片

透鏡的另一個發展方向不是看得更遠,而是看得更小。1590年,由荷蘭的詹森父子發明了顯微鏡,他們也是眼鏡商人,正是因為他們對透鏡的熟悉,才能促使顯微鏡的誕生。伽利略很快也做出了顯微鏡,並用它觀察了昆蟲的複眼。荷蘭人列文虎克在自己的顯微鏡上發現了細菌,人們終於知道為什麼會生病了。後來他還看到了細胞,生物學由此展開了它波瀾壯闊的歷程。

顯微鏡下的細菌

除了生物學領域,顯微鏡對於材料學的發展也有重要貢獻。有了顯微鏡,人們終於可以在微觀層次觀察各種材料的組織結構,並建立起了微觀組織結構和性能的關係,材料學形成了科學體系。

現在的光學顯微鏡能夠放大到1600倍達到衍射極限,之後電子顯微鏡接過了接力棒,使得人類可以直接看到古羅馬哲學家預言的原子。電子顯微鏡的原理已經和光學顯微鏡大不一樣了,但是它的起源還是來自於放大鏡。

透射電子顯微鏡看到的原子

放大鏡的另一個發展方向是照相機,結合了影像記錄裝置以後,人們實現了圖像的捕捉和保存。1550年,義大利的卡爾達諾使用兩個凸透鏡製造了一個成像裝置,1839年,法國的蓋達爾使用銀板來記錄圖像。從此,人類有了可以看到的歷史。在雲室中,照相機記錄下了宇宙射線的蹤跡,隨後的中子,核裂變和正電子陸續被發現,核物理學建立了。原子彈和核電站的誕生都要歸功於此。

照相機拍到了雲室中正電子運動的軌跡

記得國窖1573的廣告詞說:人類能夠看到的歷史174年,人類能夠品味到的歷史440年。言下之意是說酒的年代比照相機更加久遠。可是從科學發展的角度來看,這兩者的重要性根本不能相提並論。我一直覺得,近代以來中國科學落後於西方是因為在材料研究方向上,中國選擇了陶瓷而西方選擇了玻璃。所以西方能夠做出放大鏡,望遠鏡,顯微鏡,照相機進而開啟科學發現歷程,而中國雖然能夠製造精美的瓷器,漂亮的酒瓶,卻在認識世界的競爭中落了後。

所以,給孩子買個放大鏡吧,給他講講放大鏡的故事。然後以此為契機,讓他沿著偉大的科學先驅們開闢的路線,一步一步地熟悉顯微鏡和望遠鏡,在學習的過程中同步發現科學的規律。也許下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就會這樣誕生了。

當然安全還是要注意的,有一天小傢伙在車後座上拿放大鏡燒座椅的行為還是讓我嚇了一跳。

相關焦點

  • 小學生的實驗研究獲獎,科學啟蒙並不難,3個步驟激發創造力
    6年級小學生憑藉「基因研究項目」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不料引發輿論爭議。有人認為獲獎項目的立意和實驗設計,都得達到碩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一個小學生怎麼做的出來。比如在人行道上滴一點冰淇淋,螞蟻就會出現;往水盆裡丟一些孩子不同類的玩具,有的浮起來,有的就沉到水底;秋天的時候穿脫毛衣,靜電會讓頭髮直立起來。我們有很多機會讓孩子見證科學的奇蹟。
  • 什麼是科學的本質——論中國的第四次科學啟蒙
    中國近代科學的發展,曾經有過三次大規模的輸入,或者說「三次科學啟蒙」。  第一次科學啟蒙是五四運動的時候,「民主」和「科學」成為當時社會變革的兩面旗幟,成為當時開啟民智強有力的武器,對中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邏輯學是科學的基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1974年頒布的七個基礎學科中,邏輯學位居其一,另外六個基礎學科分別為數學、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地理科學和空間科學、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2019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將每年的1月14日定為世界邏輯日。這充分說明邏輯學的重要性日益受到普遍關注。
  • 從「啟蒙」到「啟智」,國外科學教育從娃娃抓起
    從「啟蒙」到「啟智」,國外科學教育從娃娃抓起 原標題: 此前,科學課從小學三至六年級設置,本次調整不僅改變了科學課的起始年級,也修訂了課程目標,由啟蒙課程改為基礎課程。科學課與語文、數學一樣,從一年級就開設,重視程度前所未有,引發廣泛關注。那麼國外的科學課程又是如何設置的?本文將介紹俄羅斯、美國、以色列三國各具特色的科學課程。
  • 近代科學是真正現代意義上的科學,近代科學的誕生和早期的發展
    ——哥白尼(波蘭)(一)近代科學誕生的社會條件近代自然科學是真正現代意義上的科學,與古代和中世紀的科學分屬兩個完全不同的科學傳統。但是近代科學是在古代科學的基礎上產生,是從原來的自然哲學中脫胎而出而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的,恩格斯指出:「科學的產生和發展一開始就是由生產決定的。」
  • 17個趣味小實驗,帶給孩子不一樣的科學啟蒙
    因此,大象優選今天要推薦給大家的是一套兒童科學趣味親子玩具——彩虹實驗盒子2。這是一盒典型的STEM教育盒子,把知識點貫穿到親自動手的實驗操作中去。彩虹實驗盒子217個趣味科學小實驗適合年齡:3-8歲大象優選二人拼團價:僅 99 元拼團規則:2人團,新老顧客皆可拼團,活動截至3月18日 23:59:50。
  • 超TOP科學啟蒙教育!4節課僅需99元!三人同行一人免費!
    內容涉及科學探究、工程實踐等系列課程,專注於3-12歲青少兒科學啟蒙教育。 - 海豚博士驚喜活動 - 2 最專業的科學啟蒙教育
  • 危險玩具牙籤弩「瞄準」海口小學生 家長擔憂[圖]
    「牙籤弩」  近日,據國內不少媒體報導,小學周邊商店出現一種小巧的「牙籤弩」玩具,顧客基本上是小學生。「牙籤弩」最遠射程可達20米,「威力」不可小覷。記者昨日走訪發現,「牙籤弩」也在海口部分小學周邊商店「熱賣」,價格在一元錢到十元錢不等,不少小學生圍在商店爭相購買。記者沈麗煥實習生黎秋玲文/圖  走訪:商店老闆向小學生熱情推銷「牙籤弩」  「怎麼能賣這種危險的玩具?萬一射到孩子眼睛可怎麼辦?」
  • 近代科學的誕生
    愛因斯坦評論說:「伽利略的發現以及他所用的科學推理方法,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標誌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伽利略首開實驗科學的先河,從無休無止的「為什麼」轉向地球上的物體是「怎麼樣」運動的;從漫無邊際的大討論轉向局部的、簡單的、有限的問題研究。這就是近代西方科學成功的道路。
  • 把科學握在手裡, 這個周末科技DIY手工玩具給你不一樣的科學啟蒙!
    很多人小時候都有一個夢想。細分到數學家、天文學家、化學家甚至太空人。
  • 2014科學範兒玩具榜單
    每到年底就是各種榜單出爐的好日子,我們會選擇一些比較有特色或者有權威性的榜單分享給大家,今天的榜單是美國著名科學教育主持人Steve Spangler在NBC節目上推出的2014科學玩具推薦榜單(看3分鐘就好了
  • 實例剖析:中美科學啟蒙教育到底有啥不一樣
    做成功的科學啟蒙,既要教「科學知識」,也要教「怎樣做科學」,為何兩者缺一不可,如何讓兩者相輔相成,希望本文能給你一些啟發。 撰文 | 滿威寧 多年來一直想寫一篇文章,比較一下中美的科學啟蒙教育,談談怎樣取長補短。
  • 黃聖依5歲的兒子就懂天文知識,科學啟蒙早的孩子不得了
    其實,幼兒期是人的一生中智力發展最顯著的階段,也是一生中提問最多的階段。  我們不難發現,生活中小朋友經常會提出各種各樣的科學問題。  比如:種子為什麼會發芽?我們為什麼能看見東西?天為什麼是藍色的?  小小年紀的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慾,特別是3-8歲這幾年最旺盛,一旦錯過,會留下很多遺憾。
  • 從"師夷長技以制夷"談起:近代中國如何理解科學概念
    普通中國人談科學不由自主地用「科技」一詞,可是一旦談起「科技」其實指的是「技術」。政府也一樣。事實上,中國政府並沒有「科學部」,只有「科技部」,而科技部則主要是技術部或者技術經濟部。如果做一個調查的話,人們可以發現,當代中國最標準的科學家應該是錢學森,因為他代表著強大的軍事能力。人們都喜歡傳播這樣的說法,一個錢學森抵得過5個師的兵力。
  • 攜大米玩具、早教啟蒙、黑科技、微拼裝與您...
    Hape搖鈴握環牙膠玩具嬰兒組合套2、主打早教啟蒙,Junior Inventor系列STEAM玩具讓孩子愛上科學超能科學物理實驗臺玩具這款玩具包含超過15種實驗所需的各種零配件,讓孩子學習動能、重力勢能及二者的轉換等物理原理,開發兒童的邏輯思維能力,加深對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STEAM)的理解。
  • 數學啟蒙很難?柚小萌玩具城推薦3款玩具讓孩子愛上數學!
    數學啟蒙一直是家長最擔心的難題,因此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重視對寶寶進行數學啟蒙教育,而孩子的天性是玩,那麼怎麼才能通過寶寶的玩具,來引導寶寶進行數學啟蒙。現在柚小萌玩具城為大家推薦四款玩具,讓你的孩子愛上數學吧!數學啟蒙應該怎麼做?很多家長都不知道數學啟蒙應該怎麼做?
  • 伽利略: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人
    1590年的一天,26歲的比薩大學數學教授伽利略邀請比薩的一些學者和大學生來到斜塔下面,他和他的助手登上斜塔,讓一個重一百磅和一個重一磅的鐵球,同時由塔上自由落下,輕的和重的幾乎同時落地。伽利略把實驗重複一次,結果仍然相同。這一實驗動搖了亞里斯多德在物理學領域的統治地位,引起了極大震動。伽利略發現了真理,但卻觸怒了比薩大學裡亞里斯多德學派的信徒,他們攻擊伽利略,並將其趕出了比薩大學。
  • 西方人文精神傳統與近代科學思維
    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精神實際上孕育和促生了近代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各學科。17世紀以後,近代科學各學科在改造自然和社會中顯示出巨大力量,科學的實用價值日漸突出。19世紀以後,科學功利主義無限膨脹,人類在世界範圍內形成對科學「工具理性」的崇拜,科學背後的人文精神的畛域逐漸被侵奪,人文精神傳統日漸萎縮。「科學崇拜」的盛行造成許多負面影響,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嚴重危害,對人類本身的生存形成嚴重威脅。
  • 他是近代實驗科學與經典力學奠基的使者!一起了解一下吧!
    而自由落體定律的那幾個公式就是大家高中時解決眾多自由落體運動綜合難題的方法之一。那麼,大家相必也知道他的創始人是誰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這位「近代科學之父」——伽利略。伽利略·伽利雷是義大利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科學革命的先驅。伽利略發明了擺針和溫度計,在科學上為人類作出過巨大貢獻,是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人之一。
  • 科學與偽科學、民科之爭:中國不缺言論自由,缺的是新的科學啟蒙
    中國在自進入近代的一百年裡,無數仁人志士意識到,中國要想國強民富、要想再次崛起,一定離不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為了讓國人擺脫愚昧與無知,中國的科學先賢們一代一代傳承,艱苦卓絕的奮鬥,不遺餘力地為中國的進步獻身於中國的科學啟蒙運動,以圖早日實現中國人的強國之夢,在世界上不再受人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