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偽科學、民科之爭:中國不缺言論自由,缺的是新的科學啟蒙

2021-01-13 天文同好樂園

中國在自進入近代的一百年裡,無數仁人志士意識到,中國要想國強民富、要想再次崛起,一定離不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為了讓國人擺脫愚昧與無知,中國的科學先賢們一代一代傳承,艱苦卓絕的奮鬥,不遺餘力地為中國的進步獻身於中國的科學啟蒙運動,以圖早日實現中國人的強國之夢,在世界上不再受人欺凌。

歷史的車輪已經快要駛過21世紀的前二十年,自新中國建立以來的70年間,中國的科學啟蒙運動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從最早的「掃盲運動」到現在的「脫貧攻堅」,都離不開現代科學教育,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科學以被公認是中國進步所必不可少的推動力,而且是第一推動力!然而,在網際網路高度發達以及信息以光速傳播的今天,還有相當一部分國民屬於「科盲」,中國的科學普及遠未達標。

在如今的網絡上,不時可以看到科學與偽科學、與「民科」之間的爭論。偽科學自不必多解釋,大家都能甄別,而「民科」的泛濫成災卻更值得警惕。「民科」這個詞本意是指民間科學愛好者,本來不含褒貶之意,而科學更無「民間」與「官方」之別。但隨著中國的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在的「民科」實際是指「科學妄想者」這個群體,他們沒有系統地學過高等數學和物理理論,只憑自己的胡思亂想就夢想推翻人類幾百年來建立起的科學大廈,既無知又可笑!

M101星系

那麼,如何鑑別「民科」呢?第一是要看有無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其次是要看有無系統的科學理論;第三是要看有無過硬的能證明他理論成立的證據,比如數學公式、定理、方程等等。如果不具備這些,就是空話,就是臆想,對真正的科學普及有百害而無一利。當然,我們也認為,科學就是為了尋求、發現和了解客觀世界的新現象和新本質,研究和掌握新規律,在過程中允許提出疑問、允許批判現有理論,允許創造新理論,這些也是科學的基本態度和基本精神。

M100星系

但是,也請大家別忘了,科學同時是認真的、嚴謹的、實事求是的,要經得起驗證,要能實際解決問題。一個成功的科學理論絕不可能一蹶而就,它永遠是建立在前人的科學理論基礎之上。比如說,當代物理學兩大支柱理論——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它們是如何建立的呢?先有了哥白尼的日心說,再有克卜勒的行星運動定律,然後是牛頓的引力定律,再到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最後才是廣義相對論,每一個後來者都是對前人理論的修正,而不是推翻。

M94星系

量子理論同樣是這樣,19世紀先有了熱力學,然後是電學、磁學,最後電、磁、光被麥克斯韋統一了起來;1896年貝克勒爾發現了放射性,接下來倫琴發現X射線,1911年盧瑟福發現原子,1913年玻爾建立原子模型,之後普朗克、海森堡、薛丁格、泡利、狄拉克等等一大批主角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論,大家都是為了尋求同一個目標,即建立一個新的構成物質世界的基本粒子和基本力的理論,最終他們取得了巨大的科學成就,這就是當今的量子理論。

M83星系

很多人可能意識不到,我們生活中所享受的一切科技便利,都離不開這兩個理論,它們早已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和層面得到了運用。你正在使用的衛星導航離不開廣義相對論,因為它為你校正了時間,時間有了誤差,定位還能準確嗎?你的手機裡有超過10億個電晶體,沒有量子理論的支撐是無法做到的。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了,只有了解這些,接受這些,才符合科學的精神。

M63星系

最後,小編還要說,科學在原則上不隸屬於、不服務於神學、玄學、儒學甚至哲學,科學是超越宗教差別、民族差別、黨派差別、地域差別和文化差別的,科學是普適的、獨立的,它自身就是自身的主宰。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今日之中國急需新的科學啟蒙,需要更現代的科學教育,只有全社會的人都具備較高的科學素質、具備科學的精神和思想、科學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中國才能真正的崛起!

相關焦點

  • 「民科」都是偽科學?關鍵看是否具備科學精神
    不久後,中國一位與引力波相關的人物也迅速躥紅,他是一位下崗工人,5年前參加某電視節目時提到過引力波,但遭到現場嘉賓的嘲笑。這也讓公眾重新關注到「民間科學愛好者」(以下簡稱「民科」)這一群體,「恐龍王」鄭曉廷的事跡也再被挖出。那麼,「民科」是偽科學還是被低估?該不該受到尊重?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聯合創始人Kip Thorne在介紹合併的黑洞。
  • 「民科」都是偽科學?關鍵看是否具備科學精神—新聞—科學網
    不久後,中國一位與引力波相關的人物也迅速躥紅,他是一位下崗工人,5年前參加某電視節目時提到過引力波,但遭到現場嘉賓的嘲笑。這也讓公眾重新關注到「民間科學愛好者」(以下簡稱「民科」)這一群體,「恐龍王」鄭曉廷的事跡也再被挖出。那麼,「民科」是偽科學還是被低估?該不該受到尊重?
  • 民科偽科學,神話需謹慎_網易新聞
    這些人來自各行各業,很多只是農民和下崗工人,區別於體制內的專業人才,他們被稱為「民間科學家」,簡稱「民科」。在網際網路搜索,近幾年中國農村裡至少有二十餘人在忙著造飛機,而在媒體上公開宣稱已經解決哥德巴赫猜想的民間研究者就有幾十人。如果細分的話,上述例子中的兩類人還不能歸為一類。
  • 中國不缺明星,缺的是科學家
    最近,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所90多名科研人員集體辭職的消息再次令筆者震驚!我們應該追星,但追的是科學之星,而明星們誰今天出門了,穿了什麼衣服;誰的雞鴨貓狗掉了,誰撞樹上了都會成為熱門,真不知道這些平臺為什麼要向青少年們推送這些垃圾信息!
  • 中國科學報評韓春雨:當科學事件的「調查結果」缺了科學精神
    這本是一個充滿戲劇性的科學勵志故事,只可惜看故事的人太認真,搞穿幫了。一年前,河北科大一句「公布實驗結果,回應社會關切」的調查承諾,才讓輿論和學術界放下了「糾纏」。其實,等著等著大家也都忘了。哪成想,竟然真的等來了「結果」。然而,這個自稱「結果」的《結果》,怎麼看都不像是個結果。
  • 吹捧或吊打「民科」,離科學有多遠
    廖先生也有不折不扣的「科學夢」,他自詡終身使命是「實現軒轅之夢」,「希望構建不朽的由KQID提供動力的軒轅反熵運行體系2.0,來成就中國人及全人類」。他自創的「理論體系」裡涵蓋了從量子物理、相對論、基因工程、雲計算到黃帝內經、楊朱哲學、莎士比亞、馬列經典,論述往往鴻篇巨製,卻幾如天書。
  • 中國民科獨特的歷史根源
    作者:劉遠舉(騰訊·大家專欄作者,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從水變油,到發功滅掉大興安嶺的火,中國的各種偽科學、民科層出不窮,而最新的例子則是諾貝爾哥。5年前,諾貝爾哥郭英森參加了《非你莫屬》真人秀節目,當他在節目不斷提及反物質、反重力、引力波等詞,聲稱自己有希望拿諾貝爾獎,卻遭到主持人與嘉賓的奚落嘲諷。
  • 歷史上有民科出身的科學家嗎?
    此外,比如大數學家費馬的主要職業就是律師,數學只是業餘愛好,但這絲毫不影響他是一名偉大的數學家這個身份。經過時間的演變,現在民科一詞已經脫離了原來的意義,由中性詞變成了貶義詞。現如今民科指一類反智反科學的人群,這一類人群憑藉著臆測整天傳播各種偽科學言論。他們不是民間科學家,也不是民間科學愛好者。許多吃瓜群眾就是沒有搞清民科的定義,才會誤認為愛因斯坦也是民科。
  • 從「諾貝爾哥」說起:讓公民科學取代「民科」—新聞—科學網
    對此,專家們指出,儘管應當從人格上尊重像郭英森一樣的民間科學愛好者,但「民科」們普遍沒有受過基本科學訓練,他們大多拋家舍業、不務正業,腦海裡對科學的想像和各種偽科學、迷信以及傳統糟粕相雜糅,對科學精神是一種戕害。而值得提倡的則是公眾參與到科學活動中去,讓「公民科學」取代「民科」。
  • 「四大發明」之爭越演越烈,到底是學術自由,還是師德有缺?
    事件起於該校副教授鄭文鋒在QQ群與學生論文選題時稱:四大發明在世界上都不領先,也沒有形成事實上的生產力或協作。「中國古代沒有實質性創新」的言論被學生回擊,認為其侮辱四大發明。隨後,學生將聊天記錄的截圖發到網絡,事件迅速發酵,網友們對此事議論紛紛。
  • 與「民科」作戰的年輕人:一場捍衛科學的大戰
    網絡截圖韓迪們絕不允許科學被踐踏。從小,老師就教育他們要熱愛科學,懂事後了解到,古今中外很多科學大家都是經過漫長的調研、學習、實驗,付出心血,不走捷徑,才有了造福人類的發現。「科學值得被敬畏,我不希望有人去褻瀆科學、誤導公眾。」韓迪說。
  • 霍金也有敵人,他們叫中國民科
    近日,物理學家霍金來到中國開設微博,賺足了人們眼球。霍金對中國表達了喜愛之情,但他也許不知道,在中國有一批把他捧為上帝,卻時不時想要推翻他的人,這群中國人叫做「民間科學家」。而這群中國民科的由來,可能更會讓霍金大跌眼鏡。
  • 「諾貝爾哥」與引力波無關,民科和科學不是一回事
    老郭是典型的民科,民科都認為自己能夠披荊斬棘,摘得科學桂冠老郭之事,有三點熱議之處:其一,認為方舟子等節目嘉賓對於老郭很不尊重;其二,認為老郭在五年前就提出了引力波的概念,如今被證實了,第一點屬於嘉賓素質問題,尊重他人這個道理顯而易見,不做展開論述了,第二點和第三點其實都在說一個問題,民科是不容輕視的,有可能是中國未來科學的突破口。老郭在節目中號稱發明了足以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新理論,能夠讓人類長生不老。這是非常典型的民科。在中國有數量龐大的一群人都屬於這個範疇,他們號稱發明了永動機,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創建了新的科學理論乃至體系。
  • 番茄缺硼有哪些症狀?缺硼不可小覷,科學補硼有利於番茄高產!
    番茄對硼的正常含有率範圍為5-36mg/kg,缺硼會出現葉片黃化、生長受阻,莖杆縊縮及槽溝,花小、花弱、影響受精,果實木栓化、裂口等現象,不利於番茄植株的生長,影響番茄的產量和品質。下面小編與大家聊聊番茄缺硼的症狀表現、缺硼的原因及有效防治措施,科學補硼,有效減少番茄缺硼,提高番茄產量和品質。
  • 中國「民科」40年之百態
    除此之外,郭英森還自稱發現了太極八卦圖可以解釋UFO飛行的原理,宣稱「數學無用論」,「真正的科學不需要數學」等言論。痛批過NASA剽竊他的「科研成果」。有媒體和醫學專家曾發文認定其為精神障礙中的「誇大型妄想障礙」。因其並無書面診斷報告,筆者就不引用了。
  • 黃友直:關於「民科」的由來與界定
    我國之所以有「國科」「民科」之分,是因為我國的社會制度是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制度。「國科」和「民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產物。正如有「國教」和「民教」、「國企」和「民企」、「國衛」和「民衛」一樣,科技也就有「國科」「民科」之分。「民科」是民間科技的簡稱。
  • 未來科學大獎物理學獎應該考慮給民科頒獎
    未來科學大獎物理學獎應該考慮給民科頒獎:未來科學大獎是民間自主創辦的,民企近四十年蓬勃發展,充滿生機與活力,才有資金與財力創辦此項大獎。試想民企蓬勃發展,那民科呢?民科豈會甘心落後乎?也就是說民科民間科研在近四十年中也蓬勃發展,比如說《宇宙物理體系》就是民科蓬勃發展的一個例子。所以說作為來自民間的未來科學大獎有足夠理由關注來自民間的科研成果。
  • 國人為何熱衷於嘲諷民科
    很多人覺得中國民科太多,已經泛濫成災,其實這是一種錯覺,和美帝比恐怕要差3個數量級。而象郭英森這樣極端民科,其實在網上能數得出名字的不到100個,僅僅只佔13億人的不到千萬分之一。美國民科多說明什麼?說明美國百姓對科學更著謎,民科多也是好事,表明熱愛科學的人也多。 有人說民科會升格為邪教。
  • 什麼是科學的本質——論中國的第四次科學啟蒙
    你說的這個研究裡面的科學是什麼。我開始時總是一臉茫然,我知道什麼是物理,什麼是化學,什麼是天文,什麼是生物,但我不知道什麼是科學。」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張雙南在央視節目《開講啦》中,提出了我們科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 中國民科,重新定義想像力
    簡單概括一下就是,如果在真正的科學家眼裡「所見即是科學」的話,那在民科眼裡就是「我就是科學」。在這篇文章裡,田松還指出了民科在中國出現的原因。依照田松的統計,「民科」們主要集中出生在1970年前後,當時的中國正在經歷一個壓抑科學的時代,人們難以接觸到正規的科學教育,同時主流思想也認為科研的基本規則是可以忽略的,只要肯賣力氣,就能取得突破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