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生活」第590期:吃堅果能降低患病風險嗎

2020-12-05 瀟湘名醫

每天食用約20克堅果,確實能降低罹患冠心病和癌症等疾病的風險。有研究人員綜合分析了全球29項已發表的研究報告,涉及近82萬人,涵蓋了榛子、核桃和花生等多種堅果。結果發現,儘管不同人群存在一定差異,但總體上食用堅果與大部分人的多種疾病風險下降存在聯繫。平均每天食用20克左右的堅果,能將一個人患冠心病的風險降低近30%,癌症風險降低約15%。

堅果這類食物含有很高的纖維素、鎂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這些成分都有助降低膽固醇水平以及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尤其是核桃與美洲山核桃,它們本身富含抗氧化物,可應對氧化應激反應,或許有助降低癌症風險。當然,堅果並不是吃得越多功效越大,沒有證據顯示多吃能帶來進一步的健康好處。來源:百科知識

免責聲明:本文轉自官方網站,由「延安科技館」整理再加工後發布,主要目的在於分享信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或者版權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24小時內刪除。

相關焦點

  • 能降低各類疾病風險
    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們調查發現,某些非洲國家的居民,腸癌、糖尿病、膽石症、冠心病、肥胖等病症的發病率,遠遠低於歐美國家,後來發現這是「膳食纖維」的功勞。近期,英國《自然》雜誌子刊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發表綜述文章,詳細闡述了膳食纖維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緩解胃腸疾病中的作用。
  • 首都科學講堂第590期《護佑國寶綠孔雀》
    2019年5月5日,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第590期首都科學講堂活動在首都圖書館舉行。本期講堂邀請了北京自然博物館的高源老師,為大家帶來主題為《護佑國寶綠孔雀》的精彩講座。講座一開始,高老師就拋出了三個問題:中國歷史上有孔雀嗎?是哪一種孔雀?中國孔雀現狀如何?
  • 吃對堅果不僅能強化精子,還附帶4種好處,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該項研究招募了72名遵循西式飲食、不吸菸以及身體健康的男子,他們被隨機分成了兩組,其中一組48人每天食用60克的堅果,包括了核桃、杏仁和榛子等。短期的監測評估發現,日常生活中食用堅果,能夠影響到精子特定區域的DNA甲基化。
  • 百科知識:「氮氣輪胎」能否降低汽車爆胎風險?
    「N·氮氣」被視為汽車輪胎最理想選項,因其化學性質不活潑,在高溫高壓與催化環境中才能出現發化學反應,也就是所謂的「惰性氣體」,然而這種理解是錯誤的。觀察元素周期表,真正的惰性氣體有右側一列,分別為:氦氖氬氪氙氡,其特點為外層電子為「8」,而氮氣為「6」。
  • 簡單到能一直瘦!解密近年最紅的「168 斷食法」
    你沒理解錯,「斷食」指的就是不吃東西,這個看起來很費的方法,最近卻以全新型態- 間歇性斷食(Intermittent Fasting)風靡全球。爆紅的「間歇性斷食」是什麼?有何好處?另外,也有部分研究表明,間歇性斷食能延緩衰老、延長壽命、改善血糖控制、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甚至能改善大腦的認知能力。不過,如果斷食期間出現「飢餓」的感覺,則反而可能決策表現、思考和集中精力的能力。想試間歇性斷食?
  • 心腦血管及三高人士不能吃堅果?適量食用為好
    闢謠:平時愛吃核桃、杏仁這些堅果零嘴的人,一旦得了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就不能再吃了,真是這樣嗎?最新研究顯示:吃堅果預防心血管疾病,降低死亡風險近日《臨床營養學雜誌》最新研究分析,多吃堅果可降低死亡風險,包括心血管死亡和非心血管死亡。此次研究在五大洲16個低、中、高收入國家一共納入了124329名成年人,平均年齡在50.7歲。結果顯示,我國人吃堅果很少,人均每天僅吃1.4g。
  • 吃辣椒能長壽?研究發現:吃辣椒,死亡風險降低23%
    最近,辣椒這種很多人都喜歡吃的食物,似乎又「火」了一把。原因在於《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JACC)》發布了一項研究稱,經常吃一些紅辣椒,可以幫助人們降低全因死亡風險和心血管病的死亡風險。
  • 趣味知識:汽車輪胎充「氮氣」是否能降低爆胎係數·氮氣惰性嗎?
    氮氣被視為「惰性氣體」,是可以讓普通輪胎降低爆胎風險,安全等級接近「RSC-洩氣保用輪胎」的優質選項;然而這種理解是完全錯誤的,因為壓縮空氣與爆胎係數並無絕對關係,輪胎壓力閾值有非常充足的冗餘,本篇分為三節簡單解析。
  • 堅果R2 連接 TNT go 擴展本上手體驗:「用 TNT 2.0 辦公」終於不是...
    從後來一些媒體採訪得知,頭條當時收購堅果團隊正是看中了 TNT 系統,與大眾想的「它是禍根」剛好相反。兩年多之後,TNT 2.0 來了,還有專門為它打造的擴展本 TNT go,這次「用 TNT 辦公」還是笑話嗎?
  • 食物發黴了,去掉壞的部分,還能吃嗎?
    過年買了那麼多好吃的都吃完了嗎?剩飯剩菜還多嗎?冰箱裡還塞得下嗎?有發黴的嗎?發黴的東西還吃嗎?丁當扶一扶眼鏡,來,我們先做個小調查: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吃的發黴了,我們到底該怎麼辦?我們生活的環境中到處都是各種微生物,其中有一種就叫黴菌。黴菌生命力非常強,能在不利的環境中長期潛伏。一旦環境變好了,立刻煥發青春,大肆繁殖。黴菌生長的首要條件是潮溼,其次是養料,而這恰恰是多數食物都能提供的。
  • 吃「魚油」到底有沒有用?醫生實話告訴您:2類人吃了可能有害
    您或者您身邊的人,有在服用「魚油」嗎?帶有一丟丟魚腥味的魚油,是深海魚身體裡的體油、肝(gan)油等油脂的統稱。近些年來,隨著各種"養生專家"的大行其道,原本平平無奇的魚油也搖身一變,成了下能提高免疫和智力,上能防癌減肥降三高的神奇"液體黃金"。
  • B肝患者抗病毒,吃TAF比TDF更能降低肝癌風險嗎?
    B肝患者抗病毒,吃TAF比TDF更能降低肝癌風險嗎? 近日,今年的美國肝病研究會年會(AASLD)正在波士頓召開,又為全世界帶來很多有意義的研究,科學家們的出色的成果讓我們看見了智慧的閃光。
  • 多篇研究:多吃堅果可促進機體健康!
    我們都知道吃堅果有益身體健康,可是吃什麼堅果,怎麼吃,能預防/治療哪些疾病很多人卻並不清楚,本文中小編就盤點了多項研究來告訴大家堅果與機體健康到底有著什麼重要的關聯。【1】BMC Med:每天一把堅果就能降低個體患多種疾病的風險!
  • 「專家講科普」段建峰:膽石病真的是吃出來的嗎?
    你一定對於此病充滿許多疑問,為什麼我們一家人吃同一鍋飯,甚至閨蜜比我還貪吃,怎麼我就長了膽結石?為什麼我的膽囊已經切除,膽管怎麼又反覆長結石......也許有人告訴你,「管住嘴,邁開腿」,少食油膩食物多運動就可避免結石的發生。其實,膽石病的發病原因十分複雜,目前還很難用一種理論完美解釋,但其發生確實與下列因素關係密切。
  • 藥片、膠囊可以掰開吃嗎?
    用藥 100 問 | 第 11 問 藥片、膠囊可以掰開吃嗎? 想想小的時候,身邊一定有那種為了好玩兒,把藥片搗碎、把膠囊掰開來吃的朋友。
  • 多吃雞蛋會增加糖尿病風險?還能吃雞蛋嗎?
    近日,我國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臨床營養科的王醫師與國外研究人員經過通力合作,發表了一篇關於吃雞蛋與糖尿病患病風險的研究報導(報導原文標題:Higher egg consumption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diabetes in Chinese
  • 不管有沒有糖尿病風險,這10條健康飲食黃金守則,你都要知道
    18~49 歲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是 13.2%,可不能用「我還年輕才不會得這種老年病」類似的藉口來安慰自己了。此外,糖尿病總體患病率為 11.2%,即 10 個人中有 1 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患病率為 35.2 %,即 10 個人中有 3 個人屬於糖尿病前期[2]。可見糖尿病的患病機率有多高,說不定,你也是被糖尿病選中的「幸運兒」。
  • 吃素不一定身體好,千萬慎選這種「偽健康」素菜
    一到放假,總是免不了頓頓大魚大肉,之後,就會受到腸胃與體重的集體控訴——吃一頓素吧?不過,隨著現象的增多,為了避免那些「嘴上說著不想要,身體卻很誠實」的尷尬場面發生,素菜就順勢發展出了自己的進階版——仿葷素菜。
  • 「一蕉獨霸」的「三倍體生物」大麥克香蕉是如何滅絕的
    生活中最常見的水果,香蕉絕對是榜上有名的,而且香蕉還挺便宜,不僅人們喜歡吃,猩猩、大象、猴子、狒狒等也對香蕉情有獨鍾,在許多地方香蕉可不僅僅是水果,而是主食,就像我們吃米飯、饅頭一樣吃著香蕉,這是因為香蕉中的澱粉含量較高,在東非和中非的許多國家香蕉都是一種主食,它們提供了人們需要熱量的20%,香蕉幾乎含有所有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生吃、可以煮熟了吃、可以製作果汁、醬料
  • 現代科學認定的味覺只有5種,「澀味和麻味」不是味覺
    「澀味」的呈味機理說起「澀味」,在日常生活中通常與另外一個詞相互搭配起來使用,那就是「苦澀」,然而日常習慣是日常習慣,「苦和澀」基本上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苦」它是一種基本味覺,由味蕾上的味覺細胞感受到,而「澀」比較廣泛接受的定義是,它是某些物質在口腔內產生發乾收縮的感覺,能導致「澀味」的物質有很多,最常見的一種叫做「單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