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今年的美國肝病研究會年會(AASLD)正在波士頓召開,又為全世界帶來很多有意義的研究,科學家們的出色的成果讓我們看見了智慧的閃光。其中有一項研究特別吸引小編的目光,就是替諾福韋酯和丙酚替諾福韋酯對肝細胞癌的影響,也就是我們常說的TDF和TAF在預防肝細胞癌上的區別。
身為B肝戰友,小編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恩替卡韋(ETV)、替諾福韋酯(TDF)和去年上市的新藥丙酚替諾福韋酯(TAF)。這三種藥是目前B肝抗病毒治療的一線口服藥。我們知道經常有B肝戰友會糾結用藥選擇問題,這裡在為大家全面的介紹一下:在抗病毒機制上,這3種藥物的作用機理是相同的。去年的新藥TAF也沒有特殊的地方,它是TDF的前體藥物。很多人會說TAF比TDF好,認為TAF抗病毒作用由於TDF。其實不然,這裡的「好」主要指的是TAF沒有TDF的腎毒性和骨毒性,副作用極小。研究報導,兩者的抗病毒效果是一樣的。三種抗病毒藥的耐藥率都非常低,恩替卡韋耐藥率稍高於後兩者,TDF和TAF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零耐藥」。
除了抗病毒效果和耐藥率問題之外,幾種抗病毒藥對肝細胞癌發生的影響也一直是科學家們研究的熱點。今年的美肝會上,韓國的Lim教授發表了自己的研究,即TAF可能比TDF有更好的預防肝細胞癌的作用。
Lim教授研究中的對象是TAF全球III期註冊的研究隊列。患者來自20個國家的190家研究中心,含有1039例HBeAg陽性患者和593例HBeAg陰性患者,按2:1的比例隨機分組,1093例接受每日25mg TAF治療,392例接受每日300mg的TDF 300 mg的治療,治療最長3年,隨訪直至第8年。
隨訪4年時,入組的患者發生肝細胞癌的情況如何呢?研究人員發現,隨訪至4年時,整個入組群體中21例患者發生肝細胞癌,比例為1.3%,其中TAF組中有11例,比例為1.0%、TDF組中有10例,比例為1.9%。從肝細胞癌發生率上看,接受TAF治療的慢B肝患者的肝細胞癌發生率低於接受TDF治療的患者。
從本研究可以看到,無論是TAF還是TDF應用4年後都可以顯著降低肝細胞癌發生的風險,風險降低近一半。更值得關注的是,對於這個風險降低,似乎TAF貢獻更多。本研究入組幾千例患者進行研究,之後還期待有更大的隊列或者其他隊列證實這個現象。另外,是什麼原因可以解釋研究所觀察到的現象?我們希望有更多的研究加以闡明,並在機制層面上做出解釋,進而可以指導臨床實踐,有助於更大程度的降低慢B肝患者的肝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