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猜想證實 山東郯城縣發現「群居恐爪龍」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山東郯城縣李莊,恐龍足跡面。陸勇 攝

  原標題:侏羅紀猜想證實 山東發現「群居恐爪龍」

  郯城縣發現300個恐龍足跡,其中70個為小型恐爪龍類足跡,系世界首例

  《侏羅紀世界2》正在熱映,暴走的恐龍、狂奔的人類給人視聽震撼,影片中的帝王迅猛龍讓人眼前一驚。

  與電影不謀而合,6月18日,中美澳恐龍足跡考察隊的專家學者宣布在山東郯城發現了一大型恐龍足跡點,多達300多個,是一億年前的恐龍的生活痕跡。

  《侏羅紀世界2》中出現的迅猛龍的「狼群」特徵在此次發現中被印證,迅猛龍屬於小型恐爪龍類,這批足跡中,有70餘個四道平行的小型恐爪龍類足跡,這印證了小型恐爪龍類的群居特性,此外,這也是世界上首例群體性小型恐爪龍類足跡。

  發現超過300個恐龍足跡

  據介紹,該足跡發現於山東郯城縣,被稱為李莊恐龍足跡化石群。該處地形條件良好,橫亙於臨沭、郯城、東海、新沂四個縣的馬陵山,海拔不高,但狀如奔馬,恐龍時代的地層出露較好,一直延續到臨沭岌山,在沒有山頭的低矮丘陵裡,第四紀耕土層之下幾十釐米就可見白堊紀巖層。

  2015年,國內知名的恐龍獵人唐永剛與化石愛好者柳洋在該地探索時,意外發現了該地密集的恐龍足跡。為了研究這批足跡,2017年4月,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副教授領隊,臨沂大學古生物所王孝理教授、張軍強博士、郭穎博士等學者考察了這批足跡。

  一般來說,一個恐龍足跡點的恐龍足跡種類都是寥寥一兩種,但李莊足跡點的恐龍足跡卻包括了肉食性恐龍留下的三趾形中型獸腳類足跡、小型獸腳類足跡、微小型獸腳類足跡,以及兩趾形小型恐爪龍類足跡;植食性的窄間距蜥腳類足跡,寬間距蜥腳類足跡,以及鳥類足跡共七種類型,整體超過300個足跡。

  現實版「白堊紀恐龍公園」

  「300個並不是特別多,但多樣性這麼強的非常少。」邢立達告訴記者,這表明該區域的自然環境非常優越,才能吸引各種不同的恐龍在此繁衍。

  臨沂大學古生物研究所所長王孝理教授表示,該區域從來沒有發現過恐龍骨骼化石,所以只有恐龍足跡可以告訴我們,這裡生活過什麼恐龍。此處恐龍足跡的多樣性令人震驚,簡直就是一個活生生的白堊紀恐龍公園。

  通過對足跡化石製作數字模型,可以精確判斷足跡的邊緣,「最小的肉食恐龍只有50釐米,而最大的能達4米,它們穿梭在體長約9米、10米的大型植食性恐龍身旁,旁邊還有群古鳥在水畔覓食,此時一群小型馳龍類蜂擁而至,對一個觀察已久的目標群起而攻之,是一部絕妙的恐龍世界大片!」世界權威的恐龍足跡專家、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的馬丁·洛克利教授說道。

  看點

  首次發現群體小型恐爪龍類足跡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恐龍足跡中有不少四道並列的兩趾形足跡,大約70個。據介紹,這是侏羅紀和白堊紀的兩趾形足跡,大多數屬於恐爪龍類恐龍所留。

  恐爪龍類恐龍包括馳龍類與傷齒龍類,前者最著名的要屬《侏羅紀公園》和《侏羅紀世界2》中那群兇猛的掠食者,後者則屬於最聰明的恐龍物種。這類恐龍的共通之處就是它們都長著大型彈簧刀般的第Ⅱ腳趾,是它們捕獵的「殺手鐧」,在行走時,第Ⅱ腳趾並不與地面接觸,於是就留下了兩趾形的足跡。

  《侏羅紀世界2》的迅猛龍等恐爪龍類恐龍為集群捕獵,就像現在的狼群一樣。

  但在2012年6月,中、加等多國古生物學者宣布在甘肅省永靖縣的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發現了亞洲最多、最完整的恐爪龍類足跡,並不支持恐爪龍類恐龍的「狼群」特質。「永靖的恐爪龍足跡並沒有平行或密集出現,這表明它們可能是孤獨的獵手。」當時的發現者之一、權威恐龍學者、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菲利普·柯裡說。

  「它們(在郯城李莊發現的)每個足跡只有7至8釐米長,組成了四道行跡卻始終保持平行狀態,一道就是一隻恐龍的足跡,可以看出是左右左右的步伐。這是典型的群居性的體現。」邢立達說,「此前足跡學家發現的恐爪龍類恐龍足跡大多數是獨行俠,只有一例是平行的行跡暗示著群居,這讓古生物學者對科普讀物與影視中,群居生活的伶盜龍(又譯迅猛龍)打上了大大的問號,此次我們發現首例小型馳龍類確鑿的群居性的證據,可以說為這個爭議畫上了句號。」

  經過詳細研究,學者們最終將這70個足跡歸入迅猛龍足跡。據計算,這些恐龍體長約1米,奔跑速度非常快,可以達到每秒2.4米。

李莊恐龍足跡點的馳龍類足跡特寫。邢立達 攝

  講述

  鑽石堆裡發現的恐龍足跡

  這批恐龍足跡是國內知名的恐龍獵人唐永剛和化石愛好者柳洋的意外發現。

  據唐永剛介紹,自己是在2015年大年初六發現的。大年初六一早,兩人驅車來到「金雞嶺」,「『金雞嶺』是一處低矮的丘陵,也是傳說中出鑽石最多的地方,附近村落老一輩的人幾乎都撿到過鑽石。」唐永剛說,「沿著鄉間小路緩慢行駛,我發現路的南部有一處水塘和裸露的巖層,這是一片人工開採出來的大坑,有著馬陵山巖體特有的紫紅色。」

  「會不會有恐龍足跡?這個念頭馬上在我腦中一閃。」唐永剛回憶道,「我們下了車就跳進坑中,沒走十幾步,一個直徑七八十釐米的近圓形淺坑進入眼中,感覺是那麼的熟悉,因為之前在馬陵山發現過這麼大的蜥腳類恐龍足跡。」

  一個、兩個、三個、四個,有規律的左右排列一直延伸到遠處,唐永剛和柳洋斷定這就是恐龍足跡。不止這一列,還有幾列更清晰的,甚至可以看到趾部。在蜥腳類足跡裡還穿插著三趾的獸腳類足跡,伴生著波痕。

  他們繼續向前,在高出的一塊2平米左右的平臺上又發現了一處鳥類足跡化石,上面還有恐龍足跡的幻跡。「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水塘邊一塊較大的空地裡密集分布著眾多的足跡化石,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當然上面還覆蓋了很多雜物,我們簡單清理了一下,最少有一二百隻足跡化石呈現出不同方向的行跡,大些的基本都是三趾的。」唐永剛說。

  名詞解釋

  恐龍足跡是什麼?

  漫長的進化演變和瞬間的動蕩,恐龍這一原本的地球霸主已經消失在地球上,但是它們存在的證據以化石的形式保留。

  中國地質大學地層古生物學教授張建平表示,與恐龍相關的化石主要包括恐龍骨骼、恐龍腳印、恐龍蛋和恐龍糞便化石。「只有在泥沙的溫度、黏度、顆粒度都很適當的地面,恐龍足跡才能被保留下來。」

  這些腳印能幫助科學家了解恐龍的習性。張建平認為,恐龍腳印可提供恐龍的類型、大小、數量和相對豐度、行走方向和速度等信息。另外,恐龍腳印也可提供恐龍足部形態和腳趾數目等信息,在某些情況下,恐龍腳印還保存有皮膚印痕,為研究恐龍皮膚結構和恐龍復原提供珍貴信息。(記者 王俊)

相關焦點

  • 山東現《侏羅紀世界》主角足跡化石 揭秘「白堊紀最危險獵手」
    近日,我國科研人員在山東地區發現了一處規模恐龍足跡點,多達300多個,是一億年前恐龍的生活痕跡
  • 又發現一處侏羅紀公園!1億多年前,山東為啥這麼多恐龍…
    直到2017年4月,這個村落因當地發展整體搬遷。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副教授領隊,臨沂大學地質與古生物研究所教授王孝理和張軍強、郭穎博士等組成團隊,開始了對這處恐龍足跡化石群的共同考察。唐永剛(左)與邢立達(右)。攝影 王申娜6月17日,隨著相關論文在以研究古生物學、地質學為主的國際學術期刊《白堊紀研究》上發表,考察團隊正式對外發布了此次考察結果。
  • 科學網—山東發現首例群體小型恐爪龍足跡
    本報訊(記者李晨陽、崔雪芹)《侏羅紀世界》系列電影中,成群結隊、智力超群的伶盜龍(又譯迅猛龍)總是戲份滿滿。
  • 《侏羅紀世界2》重爪龍評析,棘背龍小弟登場,霸王龍:有點眼熟
    棘背龍在《侏羅紀》系列再登場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了,但是這不妨礙它的小弟成為《侏羅紀》系列的新寵,《侏羅紀世界2》中重爪龍的登場就算是對於棘背龍粉絲們的一種安慰吧。《侏羅紀世界2》重爪龍造型圖:這樣,棘龍家族中的三個代表種類在侏羅紀系列都有了屬於自己的形象,下面是三者的體型對比,其中是棘背龍(上)是《侏羅紀公園3》模型,重爪龍(下)和似鱷龍(中)都是《侏羅紀世界1》宣傳圖中的造型圖(一格長度1米):
  • 《侏羅紀世界2》概念畫,霸王龍好高大,網友:重爪龍太磨嘰
    《侏羅紀世界2》概念畫,這一張是影片中腕龍經過的圓錐形建築,岸邊是被滄龍壓壞的圍欄。霸王龍好高大,似乎大家更喜歡龐大的T-Rex。網友:重爪龍太磨嘰,熔巖流旁邊就有一條路,這隻食肉恐龍就不知道一開始從側面進去嗎?
  • 山東郯城恐龍足跡化石:四道平行"腳印"是最重大發現
    山東郯城恐龍足跡化石群中,4道平行的小型恐爪龍足跡,說明當時這裡至少有4隻小型恐爪龍在集體活動。 邱明 攝  三年前偶然發現  去年正式開始考察  馬陵山,橫跨山東臨沭、郯城和江蘇新沂等兩省的3個縣,是一條低山丘陵,北南走向綿延60餘公裡,以形似奔騰的駿馬而得名,是一處國家地質公園。馬陵山上的金雞嶺以出產鑽石聞名,當地居民曾在附近的地表先後發現了國內出產的兩顆最大的天然鑽石,分別重達281.25、157.786克拉。
  • 《侏羅紀世界》裡的迅猛龍那麼厲害,現實中卻比狗大不了多少
    首先我們從電影的劇情來看,《侏羅紀》系列的第一部和第三部挖掘伶盜龍化石的地點都在美國西北部的蒙大拿州,而蒙大拿州剛好就是現實中恐爪龍化石發現的地點,當然在其他州也發現過恐爪龍的化石。現實中的伶盜龍則是在蒙古被發現的,包括蒙古國和中國的內蒙古自治區。
  • 《侏羅紀世界2》曝恐龍新品種劇照 重爪龍長什麼樣
    《侏羅紀世界2》早前,《侏羅紀世界2:陷落的王國》發布了首款預告片視頻。為了給預告片預熱,環球製作了多款「預告片的預告片」,同時還通過《娛樂周刊》(EW)曝光了片中的恐龍新品種——「重爪龍」(Baryonyx)的劇照!「重爪龍」是棘龍科恐龍的一屬(棘龍在《侏羅紀世界3》裡出現過),生存於距今1億3000萬到1億2500萬年前的下白堊紀。重爪龍以魚類為食,前肢長著鉤子般的利爪,捕魚時就像現今的灰熊。
  • 看過《侏羅紀公園》的伶盜龍嗎?伊朗發現了兩趾恐龍足跡| 果殼...
    恐爪龍類的代表——伶盜龍。繪圖:劉毅兩趾的恐龍足跡非常特別,它們讓古生物學家馬上聯想到一類著名的恐龍——恐爪龍類。恐爪龍類中最著名的成員,是出演過《侏羅紀公園》系列的伶盜龍(又名迅猛龍)。恐爪龍類的殺手爪。
  • 四川發現「迅猛龍」足跡 為亞洲最大恐爪龍足跡
    中國地質大學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恐龍足跡聯合研究團隊認真研究後發現,這是遠古時代恐爪龍的足跡。因該足跡大於中國山東的發現,小於美國猶他州的足跡,該足跡為亞洲已發現最大的恐爪龍足跡。  奇怪足跡,兩個尖尖的腳趾  近幾年來,古藺縣桂花鄉多次發現恐龍足跡,至今已經發現三個大型足跡點,分別位於石鳳窩、石廟溝和桂花河畔。
  • 《侏羅紀世界:白堊紀營地》續作曝新料,重爪龍擔綱,角鼻龍回歸
    《侏羅紀世界:白堊紀營地》前幾天發布了一款正式預告(預告見文末),不過,這已經跟當初第一季的預告曝光的時候不一樣了,在乎的人並不多了,幾天過去了也沒有什麼反響,畢竟,Netflix的動畫劇集的質量把控比較一般,特別是這種大片衍生動畫劇集,想想之前《速度與激情》衍生動畫的慘劇。
  • 瀘州發現亞洲最大恐爪龍類足跡 還是頂級殺手"迅猛龍」
    因該足跡大於中國山東的發現,小於美國猶他州的足跡,該足跡為亞洲已發現最大的恐爪龍足跡。   奇怪足跡,兩個尖尖的腳趾  近幾年來,古藺縣桂花鄉多次發現恐龍足跡,至今已經發現三個大型足跡點,分別位於石鳳窩、石廟溝和桂花河畔。古藺縣桂花鄉政府工作人員徐挺介紹,這三個足跡點彼此距離約3公裡,呈三角狀分布,發現的恐龍足跡總數超過500個。
  • 《侏羅紀世界2》重爪龍襲來,布魯無助,網友:霸王龍快來
    《侏羅紀世界2》重爪龍襲來,黝黑的坑道中一條流著哈喇子的恐怖生物正在徐徐走來。布魯無助,體態嬌小的迅猛龍小藍低著頭似乎有點力不從心了。網友:霸王龍快來,歐文好克萊爾近乎背靠著背面對著前後兩隻巨獸的夾擊顯得惴惴不安。
  • 《侏羅紀世界2》預告前瞻 重爪龍現身霸王龍受傷
    《侏羅紀世界2》預告前瞻 重爪龍現身霸王龍受傷 時間:2017.12.0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結冰 分享到:
  • 《侏羅紀世界2》重爪龍好機智,霸王龍真好心,牛龍真慘
    《侏羅紀世界2》重爪龍好機智,從黑漆漆的隧道中走來的大傢伙一開始被克萊爾誤認為是T-Rex,幸好之後的巖漿流為他們爭取了逃跑的時間。霸王龍真好心,路見不平(歐文被追)果斷出手相助。幸虧房頂流下的巖漿組成了一個屏障,重爪龍好幾次嘗試突破都被高溫的熔巖流燙了回去。房間的角落可以看到有一個豎梯直通屋頂,克萊爾和富蘭克林先後爬上了梯子,而機智的重爪龍眼看著獵物就要逃走,選擇了熔巖較少的左側突入並且衝破了鐵皮直追樓梯上頭的克萊爾。
  • 《侏羅紀世界2》重爪龍好兇,霸王龍好帥,網友:獅王好猛
    《侏羅紀世界2》重爪龍好兇,這是第一部中沒有出現過的外表醜陋的肉食龍。上下頜很狹窄和鱷魚的嘴巴有點類似,滿嘴哈喇子的模樣一看就是第二部的大反派。霸王龍好帥,T-rex雖然多年過去依舊是帥氣不減當年。《侏羅紀世界2》重爪龍好兇,霸王龍好帥,網友:獅王好猛。玻璃球前是驚慌失措的歐文三人組,而一球之隔的背後則是兩大肉食猛獸T-Rex和牛龍的對決,我們的霸王龍顯然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一隻腳就把牛龍制服得牢牢的。
  • 《侏羅紀世界2》先導預告 兇惡重爪龍再度出現
    《侏羅紀世界2》今天又放出了一段先導預告。在這段15秒的預告中,大反派傑夫·高布倫又說出了這個系列中最著名的那句臺詞:「生命總能找到出路(Life finds a way)」。
  • 《侏羅紀世界進化》6種新龍解鎖方法 重爪龍怎麼解鎖
    《侏羅紀世界進化》在近日更新中加入了6條新龍,各位玩家知道怎麼解鎖嗎?接下來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侏羅紀世界進化》6種新龍解鎖方法,希望對各位玩家有用。
  • 小朋友大百科 | 森林的輕語 - 恐爪龍
    這種結構會使恐爪龍的尾巴堅硬又靈敏,而且,還可以為恐爪龍提供更好的平衡及轉彎能力。在白堊紀早期,有著這些秘密裝備的恐爪龍,即使體型嬌小,但依然是當時最可怕、最有殺傷力的食肉恐龍。它們的捕食手段和方法可比笨重的霸王龍聰明多了。
  • 甘肅發現亞洲最多的恐爪龍類足跡
    甘肅永靖恐龍足跡化石群復原圖,恐爪龍類行走在蜥腳類恐龍旁邊,重點是地上的足跡,因為恐爪龍類要保護腳上第二趾的「殺手爪」,所以在行進時會抬起第二趾,從而在地上留下兩趾形的足跡,看上去很「V」。恐爪龍類是一類著名的恐龍,其中最著名的要算「出演」《侏羅紀公園》系列的伶盜龍(又名迅猛龍),這類恐龍的共通之處就是它們都長著碩大的彈簧刀般的第Ⅱ腳趾,這是它們捕獵的「殺手鐧」。有趣的是,該第Ⅱ腳趾在恐龍平時行走時並不與地面接觸,於是就留下了兩趾型的足跡,這些足跡統稱恐爪龍類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