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少年立志,名校求學,聆聽偉人教誨,人生發憤昂揚

2020-12-06 百味年華回憶錄

之前,我們談了為民政部管理幹部學院朱天吉教授採訪、撰寫《為殘疾名人樹碑立傳的南開人》一書的故事。這回,我們來談一談這部回憶錄從內容到內涵的意義。

意義之一:不忘初心

朱天吉教授編纂過兩部專為中國和世界殘疾名人樹碑立傳的辭書:一是《中國殘疾名人辭典》,二是《世界殘疾名人大辭典》。

這是填補中國和世界殘疾人事業古今空白的,特殊而又珍貴的工具書。

至於他為什麼能利用業餘時間十五六年,執著地主持編纂兩部大辭典,回憶錄中寫道:

在我心靈純真、稚嫩的童年,我就養成了同情、憐愛和助殘的心理基礎。世上沒有無本之木,也沒有無源之水。我的助殘心靈之本和心靈之源,都來自老一輩殘疾人的教誨和培育。我可以斷定,只要您用心聽完我這辛酸童年的回憶和成人後所受的教育,您定會驚呼,原來如此:助殘之舉,根在娃娃時期初步養成的仁愛之心和成人後所學的善待人生的品格。朱教授在專業領域可謂建樹頗豐,他在回憶錄中做一總結,記錄下自己投身助殘事業的初心和成就事業的過程,其中有曲折、艱辛、進步、發展、裡程碑的故事、心路歷程等,以文學語言留住真實的歷史細節。

意義之二:史料價值

1959年5月28日,正在南開大學上大一的朱天吉經歷了一件大事——周恩來總理來南開大學視察,這成了朱天吉一生中最難忘的一天。書中記錄了這段珍貴的歷史資料:

突然,小廣場上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只見周總理從廊門緩步出來,舉手示禮走近講桌,鄧穎超隨從於總理的右後側。我看得一清二楚:總理身穿平整可體、無皺無褶的淺灰色毛料中山服,紅紅潤潤的面容,兩頰和兩頜颳得乾乾淨淨,泛泛著柔美的青光,兩道濃濃黑黑的眼眉,炯炯有神的雙目,凸現著巨大的感人的和藹可親和平易近人的親和力,真可謂神採奕奕,一點不像六十多歲的人,而像四五十歲的壯年!他的右臂歷史形成的習慣性地斜貼在肋下,那深邃沉穩、英姿偉岸的氣質中蘊儲著強大的撼動人心的感染力。鄧穎超穿著一身土黃色的布料衣衫,格外顯得質樸可親,臉上泛露著和藹的微笑。

聆聽周恩來總理報告的南開大學師生
周恩來總理在南開大學圖書館東側廣場作

在回憶錄中,我們以朱教授一個人的經歷,折射出歷史上偉人的風貌,體現了時代背景,具有史料價值。

意義之三:穿越時光

朱天吉教授將一生的精力和心血獻給了殘疾人和助殘事業。

他認為:一個人童年生存成長的家庭和社會環境,對他的人格品性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基礎作用,也就是說,環境哺育人生,環境改變人生,環境決定人生的品行。

他在回憶錄裡表達了這樣的觀點:

自小我就生活在殘疾親友的身邊。十多年的耳聞目睹,讓我深深地知道殘疾人有著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有著自強不息的堅韌意志,更有著博大的胸懷、慈善的心田、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十多年的身受體感,也讓我對殘疾人的內心世界有了深刻的認知,每看到一個動作,就能體會他們的情感;每聽到一句言語,就能知曉他們的信念。在與他們朝朝暮暮的相處中,殘疾人的善良與仁慈、親情和大愛,在我幼小的心靈中生根發芽,打下了我一生助殘的心理基礎。

1952年,高小畢業
1955年,初中畢業
1958年,高中畢業
1964年,南開大學畢業

回憶錄可以記錄一個人從小到老的成長過程,描寫童年對成年後的影響,可追根溯源,看出成長的軌跡;記錄下今天對昨天的重新審視,會對人生有全新的認知和感悟。

總之,回憶錄可穿越時間,將一個人由內而外地全面展現出來。

意義之四:激勵後人

朱天吉教授定製這部回憶錄的目的,還想將自己積極進取的人生信條表達出來,激勵後人。書中這樣寫道:

人生應當是一部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樂章。它應該給後世留下鼓動人心、永不消逝的音響。這是《現代漢語同義詞詞典》1987年10月初版問世之時,我寫在作者署名頁上的「自勉辭」。我的人生也正如此,將個人的一段激昂樂章交織在助殘事業「自強不息、奮發向上」氣勢恢弘的交響樂中,用這兩部為殘疾名人樹碑立傳的辭書奏鳴出「鼓動人心、永不消逝」的音響。

回憶錄可以總結自己寶貴的人生經驗,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體系,並以文學語言表現出來,以圖書的形式傳播出去,獲得更多人的認可,供更多人來學習。

可見,回憶錄至少有:不忘初心、史料價值、穿越時光、激勵後人,這些重大的意義。

相關焦點

  • 自古英雄出少年——給90後講講馬克思(二)
    當時的你,是豪情萬丈、慷慨激昂,立志幹出一番大事業;還是默默無聞、埋頭苦讀,安於做一個佛系少年?青年朋友們,當時的你,對自己的未來是否有了清醒的認識和安排?十七歲時的馬克思,還沒有留出後來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一臉大鬍鬚,他還只是特利爾中學裡的一枚小鮮肉。
  • A.I.教育少年說|超百萬人在線聆聽 少年發出時代強音
    不僅是虛擬主播,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也正在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次論壇以「信息技術下的因材施教夢想」為主題,來自全國的五位優秀少年雲端相聚,講述信息技術助力教育的時代縮影下他們的學習和成長故事。科大訊飛副總裁任萍萍在論壇致辭中以人生的三個「朋友」:奮鬥、學習、善良展開了分享。
  • 聆聽科學報國故事 傳承中國科學家精神
    李四光外孫女鄒宗平、黃緯祿之女黃道群分別走進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金陵中學河西分校,為師生講述自己的前輩在顛沛流離中刻苦求學、傳道授業,為民族保存科學的種子,為中國培育未來希望的感人故事。著名生物學家童第周的兒子童時中、著名數學家錢寶琮的孫子錢永紅等親臨南師大附中,與師生一同聆聽了報告。
  • 40年前,那位11歲考上中科大,立志拿諾貝爾獎的謝彥波,結局怎樣
    40年前,那位11歲考上中科大,立志拿諾貝爾獎的謝彥波,結局如何說到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相信各位一定會脫口而出是楊振寧。不過,楊振寧在1957年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獲諾貝爾獎時,他其實已經是美國國籍。直到2015年,他才主動放棄美國國籍重回中國。所以,楊振寧這個諾貝爾獎,只能算是華人界第一個,並不能算是中國人第一個諾貝爾獎。
  • 來自浙江小鎮的求學少年,與新中國一起成長,在北大任教50年
    他在學術上,發表過230多篇科研論文,出版著作9部,現有20項重大科技成果;在成就上,曾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兩次國家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共16項國家級和部委級獎勵;在教學上,共培養了近百名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研究人員。他的名字叫做王陽元,中科院院士、北大博士生導師。他用一生見證了,中國集成電路事業的發展。
  • 心學、立志與精神熵減的人生
    精神負熵的人生,關注的通常是與他人相關的事情,是整個社會的事情,而不是自己個體的事情。而基於私慾,往往帶來的是精神熵增。講到這裡,我們會更加容易理解陽明心學的核心。歷經磨難陽明先生龍場悟道,創立心學體系的基礎和核心是立志聖賢,立志、勤學、改過、責善,是陽明先生在「教條示龍場諸生」中提出的四個關鍵點,而陽明心學尤其重視立志,志不立則如無舵之舟。
  • 為紅領巾增添新時代的光榮——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國少年先鋒隊第八...
    在中國少年先鋒隊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代表黨中央,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向廣大少先隊員、少先隊輔導員、少先隊工作者致以誠摯問候。  「習爺爺的賀信是對我們少年兒童的關心和關愛,我受到很大鼓舞。」作為第八次全國少代會的代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育紅小學少先隊員謝依凝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
  • 北京鬧市區的靜地,埋葬著一位18歲少年,火車因他繞道而行
    就比如接下來想要介紹的這一位少年,就連火車都為了他繞道而行。 一、少年孟凡章 雖然在北京歷史發展的洪流中,已經出現了太多讓人讚嘆的人和事,他們甚至被記載在史書中,供大家參詳學習。
  • 陽信溫店鎮中心小學:讓偉人永駐孩子的心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秀利 見習記者 劉殿章 通訊員 劉玉堂 溫強 王洪磊 濱州報導12月24日,陽信縣溫店鎮中心小學開展了「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偉人精神」主題教育系列活動, 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7周年。
  • 他是這樣說的……
    他從自身人生感悟出發,對湖工大學生送出寄語:點此親啟致各位湖工大學子要銘記的東西太多;要珍惜的東西太多;韓天芑為湖工大學生錄製了視頻,讓我們聆聽韓老先生的殷殷教誨吧!同學們在群裡熱議:2020年攜手攻克難關,走過了抗疫至暗時刻;以無垠時空為丈量尺度,人生擁有無窮可能;向著更好的自己,出發吧,少年!
  • 耶穌曠野聆聽上帝教誨,從物慾到精神,撒旦使盡渾身解數試誘
    在真正履行這一重大使命之前,耶穌想要好好思考一番,所以他想要跟自己的天父祈禱。耶穌行至曠野,太陽暴曬著光禿禿的巖石和乾燥的沙漠,在一望無際的黃沙裡,竟然一點兒蒼翠的顏色都看不見,除了呼呼的風聲,野獸的低吟也時時傳來。
  • 他是我國計算機天才,任華為高管年薪百萬,41歲卻患病不幸逝世
    權衡之後,魏延政拂去勸他知足安穩的勸說,毅然選擇出國深造。,踏上出國求學路。千山萬水求學路,收穫滿滿的魏延政,在2006年回到祖國,併入職科技巨頭華為公司。魏延政進入華為之後,在這個頂尖舞臺上盡情釋放著自己的激情和才華,展示著無與倫比的優秀學識和能力。
  • 聆聽華晨宇一曲《蜉蝣》,秒懂簡單的潮玩少年
    ,沒辦法,佛系、慢節奏、吃貨、自由、遠方……才是人生的終極奧義!《蜉蝣》是為數不多,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首歌,很另類,從而關注起創作者,華晨宇,來自火星的少年。玩著遊戲,聽著《蜉蝣》,思考著人生,終於做了一回安靜的潮玩少年,90後的火星少年,為什麼會讓人有些著迷?《蜉蝣》創作於2015年,也算「老歌」,收錄在最經典的《異類》專輯裡,影響力不如花花參加綜藝時的改編歌曲,但非常特別。
  • 陽信縣溫店鎮中心小學開展「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偉人精神」
    12月24日,陽信縣溫店鎮中心小學開展了「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偉人精神」主題教育系列活動。學校通過召開「講毛澤東爺爺的故事,學習偉人精神」主題故事分享會、「毛爺爺我想對您說」手抄報>比賽、「從小學先鋒,長大做先鋒」主題班會隊會、師生誦讀毛澤東詩詞等方式,感受毛澤東一生的豐功偉績,向偉人致敬,激發廣大少年兒童熱愛黨熱愛國的熱情,堅定從小努力學習、長大做先鋒的信心和決心。
  • 138張世界名校錄取通知書背後——走近嘉興市二十一世紀學校國際部...
    畢業季,也是人生選擇的「痛苦」季節 以平馳傲同學為例,一下子拿到了9所世界著名大學14張錄取通知書,無愧於其名字中的一個「傲」字: 1.英國帝國理工學院,與牛津、劍橋、哈佛、麻省理工等同一層次,鼎鼎大名,他一下子拿到工程和生物化學2張錄取通知。
  • 立志存高遠,篤行踐初心
    立志,標定人生方向;奮鬥,創造人生價值,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鳥貴有翼,人貴有志」「百學須先立志」「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這些名言警句蘊藏著中華文化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飽含著仁人志士的向上情懷。
  • 從安徽山村走出,他考入211名校落戶上海,如今是知名總裁和公司創始人
    年少時,他經歷過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但這種艱難困苦並沒有壓垮這個有志向的熱血青年,他衝出了小山村,走向了更廣闊的世界。考入上海外國語大學後,學校的教師與同學給予他如家人般的溫暖,也讓他擁有了海納百川的胸懷。
  • 想要擁有成功人生,必須得少年成才了嗎?
    他表示:「少年成才」並不是終生成功的必然前提,人生的真正考驗要從25歲開始。 不論中外,現代教育普遍陷入某種焦慮之中:如果自己的孩子沒有在高考中出類拔萃,進入頂尖的名校;或是在一所高大上的企業中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那麼他們的人生似乎就已經和「失敗」劃上了等號。
  • 人生感悟,偉人眼裡的人生,樸素而偉大!
    1.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與奔向前去的時候,才美麗,才有意義。——張聞天2.柏拉圖說過,「認識你自己並做自己的事」,這就概括了人的全部義務。——羅丹7.人生雖只有幾十春秋,但它絕不是夢一般的幻域,而是有著無窮可歌可泣的深長意義的,附和真理,生命便會得到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