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出少年——給90後講講馬克思(二)

2020-12-06 環球網

本文大概 3200字 閱讀需要 5分鐘

十七歲,我們都還正在讀高中。當時的你,是豪情萬丈、慷慨激昂,立志幹出一番大事業;還是默默無聞、埋頭苦讀,安於做一個佛系少年?青年朋友們,當時的你,對自己的未來是否有了清醒的認識和安排?

七歲時的馬克思,還沒有留出後來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一臉大鬍鬚,他還只是特利爾中學裡的一枚小鮮肉。當他們的校長兼德文老師胡果維滕巴赫讓這些中學生寫一篇討論自己未來理想中的職業的時候,許多同學還並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因而也只是「隨便談談自己的想法」。但是馬克思不一樣,他用一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這樣的作文,讓校長讀後驚為天人、大加讚賞。 那麼,這篇文章體現出馬克思怎樣的擇業觀呢?

我們知道,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一個理想的職業,特別是即將走上社會的青年。生活在我們前面展示出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理想畫卷,吸引著我們認真地思考、判斷、爭論、選擇。青年朋友們,你們想到過麼,能夠選擇自己的職業,能夠選擇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人類獨有的一種幸福啊。其他動物是無法選擇在什麼範圍內活動,選擇自己未來要做什麼的!人類一定要珍視這種幸福,同時也要嚴肅地對待這種權利。馬克思如是說:

「這種選擇是人比其他創造物遠為優越的地方,但同時也是可能毀滅人的一生、破壞他的一切計劃並使他陷於不幸的行為。因此,認真地權衡這種選擇,無疑是開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願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聽天由命的青年的首要責任。」

面對社會上形形色色的選擇,首先批評了那種僅僅依據自私自利的個人打算或完全基於物質利益選擇職業的做法。他這樣說的:

「誰要是為名利的惡魔所誘惑,他就不能保持理智,就會依照不可抗拒的力量所指給他的方向撲去。於是,他的社會地位已不由他自己抉擇,而取決於機緣和幻想。」

同時,馬克思又提醒人們不要被虛榮心所欺編,不要「在幻想中把這種職業美化」,而是要從實際出發,冷靜的討論。經過仔細地分析,馬克思提出了自己選擇的標準。我非常願意把下面這段話和大家分享,這是這篇文章的結尾,這是馬克思最終的結論,這段話曾經鼓舞了無數人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揮作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這是非常有名的一段話,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看出,馬克思這裡的討論已經遠遠地超出了世俗的職業範圍,他實際上講的是理想信念和人生志向。

們要說,這僅僅是一篇中學作文,當然還不是馬克思的成熟之作,在馬克思的思想寶庫裡,也不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我們從這篇作文中,可以看到馬克思在青年時期就有了寬廣的胸懷,就樹立了為人類的偉大目的而獻身的遠大理想。《馬克思傳》的作者梅林對此稱讚說:

「馬克思這個人在青年時代就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獻給了爭取真理的鬥爭,他表現出如饑似渴的求知慾,無窮無盡的精力,無情的自己批評精神,和那種只要情感迷失方向就壓倒情感的戰鬥精神。」

馬克思不光是提出選擇職業的原則,而且也是按這種原則去選擇自己的職業。後面大家還會看到,中學畢業後,他順利進入大學,根據他的學習成績和家庭情況,謀個有名有利的職業毫無問題,但他毅然走上了一條艱苦的革命道路,決心為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奮鬥一生。

青年朋友們,當你們了解完馬克思整個的生平和貢獻之後,希望你們回頭再來想一想我們本講所提到的內容。馬克思之所以有非常偉大的功績,對人類歷史的發展做出非常偉大的貢獻,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對職業的選擇曾經有過「認真地權衡」,年輕時就樹立了為人類謀幸福的遠大理想,並把它作為畢生的使命。

人活著為什麼要有理想?沒有理想行不行?我們知道有句電影臺詞是:「人活著沒有理想,那跟鹹魚有什麼分別?」人活著有了理想,就有了「精氣神」,他所散發出來的「氣場」,是與芸芸眾生區分開來的標誌,這種「天地正氣」使他的人生富有質感、不虛此行。職業是和理想聯繫在一起的,一個人選擇職業總是受理想的支配,而從事某種職業則是實現理想的手段。個人「小我」只有在理想的「大我」中才能得以真正的呈現。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們來想一想,如果每個人在人生道路的抉擇時只考慮「小我」,那人類的未來,又有誰來考慮呢?

人類歷史很多偉人都是這樣考慮的,他們正是有著遠大的理想,所以才能拋棄個人的利益,以全人類的未來為主要的考慮,為天下謀利益。有太多的政治家、革命家、思想家、文學家、科學家等等,都為我們作出了表率。

馬克思本人自不待言,我們已經講過了。我們來談幾個大家很熟悉的例子吧。我們先來談一談我們的毛澤東同志。毛澤東少年時代在湖南一師讀書時,就非常關心國家和世界大事,很少考慮個人的問題,在同學中提倡「三不談」,大家知道是哪「三不談」嗎?——不談金錢,不談家庭瑣事,不談男女問題。畢業後,他為了人民的解放,為了改造中國與世界,走上了艱難的革命的道路,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個人犧牲。

我們再來談一談大家都很尊重的周總理。周恩來出生在比較富裕的家庭,但他從小不以物質享受為重,當他說出「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時,大家知道當時他多大碼?僅僅12歲。中學時,周恩來和一些進步青年同學發起組織了「敬業樂群會」這樣一個組織,他在會刊《敬業》上發表了許多戰鬥的詩篇和文章,抒發了他立志改造中國的遠大理想,朋友們,那個時候,他也只不過是一個中學生啊!周恩來一生都貫穿著這樣的理想信念和人生志向。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支撐青年人不斷前進的最重要的力量,「奮鬥的青年」比「佛系的青年」更可貴。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這些偉人的歷程告訴我們:一個人在青年時期根據什麼樣的理想選擇職業,對他日後的發展和一生為人類為世界貢獻的大小,往往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人追求的理想不一樣,他對職業的要求也就不一樣,日後的發展和貢獻也就千差萬別。 「如果人只是為了自己而勞動,他也許能成為有名的學者、絕頂聰明人、出色的詩人,但他決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完人和偉人。」——這句話同時是馬克思說的。

馬克思在中學時期就確立了為人類而獻身的偉大抱負,也看準了實現這一抱負的途徑,奠定了他今後的人生道路。自古英雄出少年,道理莫過於此。青年朋友們,我們捫心自問:我們是否對自己的人生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如果是,希望大家堅持下去。如果不是,當十七歲已經遠去,我們還有重新選擇的可能麼?當然!只要我們想明白,任何時候都不晚。

-本講完-

本講老師:朱葉楠

下集預告:

17歲的馬克思上了大學,新的人生來到了。終於擺脫了父母的嘮叨,馬克思像出籠的小鳥滿心狂喜,年輕人的躁動與輕狂卻令父親無法放心,而且讓他的愛人憂心忡忡。1836年10月,馬克思不情願地踏上了前往柏林的求學道路,然而他不知道,他這一步,正在走往成為學霸的路上……

明天見~

相關焦點

  • 【給90後講講馬克思】第13講:唯物史觀講了啥——1859年,唯物史觀
    本講內容梗概 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的精華,它深刻認識了人類歷史發展的主要歷史階段,解釋了歷史發展變化的動力與規律,具有跨時代的意義,至今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導作用。 【給90後講講馬克思】欄目簡介: 為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激發青年人的學習興趣,使年輕一代更加全面的了解馬克思,人民網上海頻道聯合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上海市黨建服務中心、SMG東方廣播中心、阿基米德FM五家單位,採用更符合新媒體收聽和傳播特點的短音頻,為聽眾奉獻上全新打造的「給90後講講馬克思」系列黨課。
  • 【給90後講講馬克思】第15講 誰與我生死與共——1866年,偉大友誼
    本講老師:趙恩國 【音頻連結】第15講恩格斯曾反覆催促馬克思抓緊出版《資本論》,但也對老朋友的身體狀況萬分關切。在1866年2月份的一封信中他這樣說到,「萬一你出了什麼事情,整個運動會怎樣呢?如果你這樣一意孤行,事情必然要弄到這個地步。說真的,在我使你不陷入這種境遇以前,我日夜不會平靜;每天,只要得不到你的消息,我就忐忑不安,以為你的病又惡化了。」
  • 自古英雄出少年—天之水網專訪著名青年演員、導演杜子俊
    自古英雄出少年—天之水網專訪著名青年演員、導演杜子俊初次與青年導演、演員杜子俊見面時雖已是深秋時分,但好在天氣晴朗,他爽朗的笑容,交談時認真誠懇的態度,舉手投足間大方沉穩的作派,都無不增添了此次採訪心情愉悅、如沐春風的輕鬆氛圍。
  • 新媒體時代如何講好馬克思主義的故事
    《馬克思靠譜》節目播出後,製作方將每期45分鐘的節目分切為多個小視頻,在微博、微信和網絡上碎片化傳播。《社會主義有點潮》的每期視頻節目、主題曲以及精華版短視頻都通過人民網法人微博和微信公眾號、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學習微平臺」微信公眾號、騰訊視頻、梨視頻、秒拍等多個平臺進行推送。
  • 把「意義」講出「意思」
    黨的十八大以來,包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在內的全國宣傳思想戰線,把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為重要職責,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湧現出了徐川、陳果、王向明等一批思政教師典型,創作出了《社會主義有點「潮」》《馬克思是對的》《理響新時代》等一批優秀思政作品。
  • ——寫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
    新華社北京5月5日電 題:永恆的真理 時代的篇章——寫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新華社記者張曉松、黃小希、羅爭光、林暉歷史長河奔流不息,真理之光穿越時空。1818年5月5日,德國小城特裡爾,一代偉人馬克思誕生。200年後,世界東方。
  • 馬克思與文學--文化--人民網
    作為馬克思的「同路人」,赫斯給出的評價道出了革命導師馬克思不僅是思想家和哲學家,還有著如萊辛和海涅這樣「文學」的一面。   文學創作始於詩歌   對於閱讀,馬克思有一種近似「飢餓」的熱情,他的傳記作者弗蘭茨·梅林認為,馬克思「有時候甚至對於一個相當於中學程度的美學愛好者所再三加以迴避的那種精神食糧都不加以忽視。」
  • 《中國少年說》之王泯燃:自古英雄出少年 他卻說:我就是個普通人
    穿著頗有點街頭風的帶帽衫,他站在了CCTV《中國少年說》節目演講臺上,兩手緊緊貼著兩邊的褲縫線,顯得有點拘謹和緊張。 回憶起那晚下井救人的場景,細數緊張時刻的種種細節,一個見義勇為的少年形象,鮮活地呈現在鏡頭前。王泯燃仿佛又回到了那晚的狀態,揮舞起手臂,用更多、更有力的手勢,還原著當時千鈞一髮的險情和挺身而出的勇氣。
  • 物理課變成「烹飪課」 90後老師巧用紅燒雞腿講知識點
    物理課變成「烹飪課」90後老師巧用紅燒雞腿講知識點肖瑜物理概念中「升華」和「凝華」跟紅燒雞腿有什麼聯繫?在武漢市南湖中學,90後物理老師肖瑜將枯燥的物理課講成「烹飪課」,孩子們在毫不費力地理解物理概念後,一盤紅燒雞腿也「出鍋」了。讓學生們津津樂道的這節課,是肖瑜講的《升華與凝華》。「在聽這節課前,你是怎麼也不能把紅燒雞腿和升華、凝華聯繫起來的。」學生小方說,肖老師的物理課充滿了生活的煙火氣,不再是枯燥的符號和概念。
  • 公元1820年代:馬克思、恩格斯的壯麗人生起點
    出身上流的兩位少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出生在19世紀普魯士王國萊茵省,這是當時普魯士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1818年5月5日,卡爾·馬克思在特裡爾城出生。他的父親是這個城市的高級訴訟法庭法律顧問,同時在特裡爾地區法庭供職,年收入大概在1500塔勒左右。他家擁有一套氣派的住宅,還有一座可以俯瞰全城的酒莊及大量債券。
  • 感人故事匯聚榜樣力量「盤龍江畔話好人」講故事比賽落幕
    掌上春城訊日前,第三屆「盤龍江畔話好人」講故事比賽決賽如期舉行。本次賽事由盤龍區委宣傳部、盤龍區文明辦主辦,盤龍區文化和旅遊局、盤龍區圖書館(昆明少年兒童圖書館)承辦,盤龍區區屬各街道辦事處協辦。本屆「盤龍江畔話好人」講故事比賽,意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倡導和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的戰略部署,開展好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促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辦好第40屆盤龍江文化藝術節,進一步推動盤龍區全民閱讀活動持續有效開展,打造「書香盤龍」公共文化服務品牌,發現和挖掘老百姓身邊的好人好事、愛崗敬業道德模範、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和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湧現出的英雄事跡
  • 「世界公民」馬克思的奮鬥之路:痛並快樂著
    「當時馬克思知名度也是很高:走到哪兒被人趕到哪,走到哪兒哪裡的人趕他。各國政府驅趕馬克思的手段也是花樣百出,有的手段還真的是非常的殘忍。有一次馬克思從布魯塞爾被趕走的時候,當地的警察就先把他給帶走了,家裡就剩下了燕妮和孩子們,然後又來了一夥警察,進來之後就以燕妮的身份證件有問題把燕妮也給帶走了,好像還把她跟瘋子關在一個牢房裡面。」
  • 實證主義哲學:把你講的證明給我看
    就如馬克思指出人類的意識形態是社會基礎的產物,達爾文則證明人類是生物逐漸演化的結果,而弗洛伊德對潛意識的研究則發現人們的行動多半是受到動物本能驅使的結果。馬克思(1818年至1883年),猶太人,他特別強調把歷史推向前進的不是黑格爾所講的世界精神,其實是社會的經濟力量。
  • 自古英雄出少年:數學家到中年怎麼辦?
    在解決龐勒維猜想後,他又在動力系統領域做出了許多其他的重要貢獻,成為國際動力系統和天體力學領域的領袖人物之一。 現在的夏志宏關心一些什麼問題?最近有什麼計劃?請閱讀以下專訪。 兩年後,我解出來投稿到《數學年鑑》。雜誌當時說,只要對的就發表。但是審稿歷時兩年。第一個審稿人花了很長時間,他不敢肯定是對的還是錯的。第二個人也是如此,以至審稿過程中換了不少人,花了不少時間。直到最後,普林斯頓大學的一個美國科學院院士(指數學家John N. Mather)專門給研究生開了一門課,討論我的證明。
  • 聽王蒙講孔孟老莊,也講人生哲學
    特別是人生經歷尚少,未曾體驗過生活不易的少年時代,直接讀和記,體驗感其實非常差。而一個比較好的建議,就是先從生活化的解讀,去理解先賢們,去理解他們的思想,他們的智慧,他們的處世之道。夾敘夾議,把原文和詮釋,把故事和道理,把學習和思考巧妙地融為一體而結合成的經典解讀,一來對入門國學殿堂的求知者十分友好,二來也凝結了解讀者的生活哲學,讀來頗有味道。
  • 南懷瑾老師講「入定與出定」
    「眼耳身三二地居」:前五識如果以禪定的境界來講,進入初禪的時候,鼻、舌兩種識還有輕微的作用,到達二禪以上,就完全停止作用;而眼、耳、身這三種識,二禪還有作用,三禪以上就停止了。道家在靜坐中要打通任督二脈、奇經八脈;密宗要打通三脈四輪,都是為了要進入初禪的準備。這些氣脈打通以後,才可以在定中達到停止呼吸。怎樣才算真的停止呼吸呢?
  • 株洲市一中開展「用英語講中國故事」主題演講比賽
    紅網時刻株洲12月4日訊(通訊員 虞蘭霞)為營造英語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跨文化共情力,培養學生繼承並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意識,株洲市一中高二年級全體英語教師精心策劃、認真組織了一場「用英語講中國故事」主題演講比賽。
  • 進中科院遭勸退 揭秘為什麼神童母親講出絕情之語
    但像古時「傷仲永」一樣,神童魏永康並沒有在長大後依舊延續神奇。2003年7月,已經讀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連碩士學位都沒拿到,就被學校勸退了。  「我當時恨不得他死了才好。」曾學梅指著中科院的大樓,讓兒子跳樓,「這麼好的條件不爭氣,你去死!」神童13歲考入大學  是什麼讓母親講出如此絕情之語?故事還要從頭說起。
  • 不講武德的戰爭機器,不懂戀愛的鋼鐵直男?高達真英雄為理想獻身
    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像金庸先生描寫的郭靖這種死守襄陽,最終以身殉國的確實是英雄,而高達中的主角大多是正派的,然而可以被稱為「英雄」的卻很少。,貫穿UC紀元,歷經大小數百仗,人稱赤色彗星,夏亞.阿茲納布爾可謂英雄?答曰:夏亞工於心計,坑害同僚,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心狠手辣,殺人無數。參加戰爭完全是為了給自己報仇,又有嚴重俄狄浦斯情結,後期甚至想將衛星丟向地球,偏執至極,以上種種,實非英雄也。
  • 《蛙》莫言講90年代作者姑姑
    《蛙》莫言我猜應該是娃吧講90年代作者姑姑是一個婦產科醫生計劃生育運動。那個時代講的是根正苗紅,姑姑爸爸是白求恩醫生的徒弟在解放區行醫在地下醫院救死扶傷,後來回到高密一個日本軍官也是醫生為想讓姑姑爸爸去他那工作把姑姑和家人都抓了逼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