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華裡都存在同一種生物「龍」他們都是強大的象徵,不過代表的含義卻截然不同,中國龍蛇身、蜥腿、鷹爪、蛇尾、鹿角、魚鱗、口角有須、額下有珠,有腳,能走,無翅,能飛,能興雲降雨,從遠古龍就是我們民族的圖騰,
我們認為它是萬獸之首,擁有無可匹敵的力量,皇帝都自稱為真龍天子,雖然龍可能只生活在神話故事裡,但我們如今也還是把它當做祥瑞的象徵,我們稱自己為龍的傳人,至今龍的形象也還充斥在我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
西方的龍dragon,有著美洲獅的身體,蝙蝠的翅膀,鷹的爪子,馬的臉,蛇的鱗片,蜥蜴的尾巴,西方故事裡最常提到的顏色是綠、紅或金色,龍口有幾排巨牙,身常常有背棘,
可以口噴各種元素,被稱之為龍息,代表了貪婪與破壞,是各路玄幻小說中提升主角與公主關係的重要角色。
西方龍與中國龍的相比簡直就是哥布林和小天使的差距,同樣是龍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其實在遠古時期中西方的龍差別並不多,中國龍的形象是從蛇衍變來的,當時一個把蛇當圖騰的部落徵戰各個部落,勝利了就把對方部落圖騰中的一部分填到自己的圖騰上,最後蛇部落就變成了龍部落,
而在西方神話搖籃的希臘龍跟巨蛇其實是一個單詞,公元前三世紀的希臘神話上就描繪過一條海龍,是一條巨蛇身上長出兩隻手,雖然壁畫看上去有些怪異,不過看起來與中國龍驚人的相似,
在當時的設定上西方的龍並沒有那麼邪惡,比如說宇宙中的天龍星座就是一條守護神龍被天神看中他堅韌忠誠的本質,破格提拔他位列仙班以後變成的,廬山升龍霸了解一下,
而且當時因為龍的戰鬥力爆表,歐洲很多崇尚力量的民族也都把它當做自己的圖騰,西方龍的地位和造型其實僅僅是因為兩本書而變成了今天的樣子,一本書是史上銷售排行榜NO.1的《聖經》,《聖經》在啟示錄第12章第9節寫到龍就是那古蛇,它名叫魔鬼、撒旦是來迷惑全天下人民的,直接把它定性為大反派,
第二本書是英雄史詩《貝奧武夫》這本書完成與公元八世紀是最早的古英語史詩,在西方人的心中有著不亞於中華神秘食譜《山海經》的地位,這本書主旋律就是英雄打怪獸,基本後世所有的勇者鬥惡龍的小說都受到這本書的影響,因為作者深受基督教影響,裡面刻畫最深刻的怪物就是龍,最後的結局就是以貝奧武夫勇鬥噴火龍後重創逝世結束的,
自此《聖經》、《貝奧武夫》兩本書之後西方龍殘忍、貪婪、邪惡的形象就樹立起來了,由於文化的差異和中國隨處可見對龍的喜愛,在西方的眼中就變成了遍地惡龍的怪異國度,比如說江西龍虎山在那個時候的老外腦海中是地獄一樣的景象,直到近些年才有很多語言學家,準備給中國龍重新搞個藝名與dragon區別開,現在呼聲最大的名字就是loong……簡單粗暴有沒有
點讚關注下期我們來講一講中西方的鳳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