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人口分散和種族差別(續)

2020-12-05 斯大哥說史

在人類向各地分散的同時,逐步有了種族上的差別,出現了各種在膚色、髮型和面型上有顯著特點的所謂的種族。一般認為,這些種族的形成,主要是由於人類的各個地域集團適應了各自不同的環境,而且彼此較為隔絕。關於人種差別,有一點很重要,這就是人種差別發生得很晚,在人類出現之後。因此,現代的各個種族都源自作為人類已獲得充分發展的同一祖先。這就說明了為什麼歐洲人能與他們所發現的所有地區的各個種族通婚;也說明了為什麼人類現存的各個種族在與生俱來的智力方面彼此沒有很大差別——這一點實際上已為所有的人類學者所贊同。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原始人或當代的澳大利亞土人與其他任何種族的成員一樣,如有機會受教育,也大有希望獲得大學畢業。

  各地區的種族在形成時所處的確切境況現還不清楚,也許永遠無法了解。不過,只要注意到下述這點就足夠了:到距今約1萬年即最後一次冰期的末期,各種族在全球已有了一個為今人所公認的大致的分布。高加索種人分布在歐洲、北非、東非和中東,並正在深入到印度和中亞;黑種人分布在撒哈拉沙漠(那時的水源較現在充足)和沙漠以南一帶,而俾格米人和布希曼人與他們後來的情況不同,分布在非洲的其餘地方;還有一部分俾格米人即小黑人生活在印度和東南亞的森林地帶,而印度、東南亞的其餘的遼闊地區和澳大利亞則為澳大利亞種人所佔據;分布在東亞和南北美洲的是蒙古種人。

  這一分布雖與我們了解的情況大致相似,但圖3"全球的種族分布"表明,到公元10O0年時,全球各種族的分布情況已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並愈演愈烈,直至今日。我們後面就可以看到,這些變化是後來的技術革命所直接導致的。布希曼人、俾格米人和澳大利亞種人所以會消失,美洲大部分地區的美洲印第安人所以會越來越少,其真實原因就在於他們的發展速度趕不上技術革命。換言之,1000年前,白種人與布希曼人的人口數差不多,而今天,布希曼人僅佔白種人的十萬分之一,其實際原因也在於此。

  正如前章所述,技術發展上的差別以及由此而致的人口數目上的多少,並不能相應地反映各種族天賦才能上的差異。前者的差別主要是由於各種族的分布地區不同:蒙古種人和高加索種人分市在歐亞大陸的中心地帶,黑種人分布在非洲易受歐亞影響的地區,而布希曼人和俾格米人則時運不濟,被分隔在非洲的偏僻地區,澳大利亞種人被隔絕在遙遠的孤島上。地理位置的不同使各種族的發展速度有快有慢,從而決定了人類大家造今天的成員組成、各成員的地位及相互間的關係。

相關焦點

  • 當代西方全球通史編纂的成就與困境
    第三本全球通史教材是傑裡·本特利和赫伯特·齊格勒撰寫的《傳統與相遇:全球視野中的過去》。【10】該書自2000年出版以來已經發行了五版。  全球通史或宏觀世界史考察的是人類自原始、分散、孤立的群體逐漸發展為一個相互密切聯繫的整體的過程。正如吳於廑先生所指出的,世界歷史的內容就是「對人類歷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發展為全世界成一密切聯繫整體的過程進行系統探討和闡述」。
  • 風靡半世紀:《全球通史:從史前到21世紀》全新重裝出版
    獲得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多家媒體和官方網站的點評轉發  在這樣的讚譽和盛名之下,《全球通史》是一本怎樣的書?又將以怎樣的面貌重現出現在讀者眼前?  1。 一部風靡半世紀的通史著作  如何閱讀一本歷史著作?  提到歷史類書籍,尤其是橫貫古今中外的通史類著作,往往以大部頭示人。閱讀歷史,特別是通史類的教科書,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 美國的人口普查:種族、移民與驢象之爭
    隨著人口和時代變遷,普查內容也在不斷發生改變。1920年,人口普查表增加了海外出生地問項,用以細化種族與移民的關係。1970年,由於人口老齡化以及日益增多的越戰復員殘疾軍人,普查增加了失能問項,對解決現實問題的關注又一次投射到了普查問題中。1940年美國首次在普查中使用了長表。
  • 《英國文學通史》出版 展英文學全貌
    6月15日,由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常耀信教授主編,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英國文學通史》正式面市。該書編寫耗時5年,共分3卷,260餘萬字,以英國歷史為主線,從亞瑟王到哈利波特,全面梳理和介紹了英國文學發展歷程及代表作品,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趣味性。
  • 吳軍新作《全球科技通史》俯瞰人類科技文明演進歷程
    《全球科技通史》 吳軍 著中信出版集團2019年4月出版    繼《見識》後,近日,學者吳軍又推出全新科普力作《全球科技通史》,本書首次從科技視角串聯歷史,以能量和信息兩條主線,系統闡述了人類文明的演進,繪製了一幅科技驅動歷史的恢宏畫卷,既從不同角度對人們熟知的常識進行解讀和剖析,又挖掘出了許多新的觀點。
  • 霹靂種族榜|來盤點一下霹靂種族戰力情況!
    目前來看,天疆已經全滅,不過依照編劇屬性,還有痕族與麟族等走失人口可以著墨的。古武族霹靂古武族曾經輝煌一時的種族,戰鬥力是毋庸置疑的,有點類似巫族,卻又不全是,曾經依附魔族,後面出逃離開。精神領導,幹戚戰魔。
  • 黑種人~未來世界最多人口的種族?
    在1960-1970年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總人口大概是1.8億,相當於當時歐洲人口的1/3,大約佔世界5%的人口。然後到1990年代增加到大約3.8億。再到2019年大約12億左右,加上美洲等其它地方的黑色人種共14億,比例也從1990年代佔世界的7%上升到2019年佔世界18%左右,短短五六十年間,人口增長超過7倍,這應該是人類歷史上最高、持續時間最長的增長。
  • 《全球科技通史》:從科技視角串聯歷史,系統闡述人類文明的演進
    近日,「文津圖書獎」得主吳軍博士,首次從科技視角串聯歷史,以能量和信息兩條主線,系統闡述了自智人以來人類文明的演進。全書從遠古科技、古代科技、近代科技和現代科技四個部分,詳細描述了幾萬年來農業、工業、天文、地理、生物、數學等各個領域關鍵性的人物、事件及意義,繪製了一幅科技驅動歷史的恢宏畫卷。
  • 全球人口浪潮:最後的潮頭和未來的前景
    人口浪潮真正的非凡之處在於它的全球性。起初,它看上去可能只是與不列顛群島各民族及其北美和澳大利亞後裔有關的現象;後來,它看上去像是個單純意義上的歐洲現象;但20世紀下半葉發生的事情證明了它關乎全世界所有人,幾乎與人們的種族、民族、宗教或大陸等背景無關,儘管局部的時機差異會造成巨大的不同。
  • ...道揚寫出世界第一部會計通史 改變了「只有西式簿記才是科學的...
    11月20日,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舉行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主題部分《中國會計通史》出版籤約儀式,這是中國第一部也是世界第一部會計通史,該書作者郭道揚,被全球會計學界譽為「中國會計史第一人」。籤約儀式完成後,郭教授接受了長江日報記者專訪。文明史上的5次「會計」人類第一個會計應該是個女人。
  • 南非的輓歌:種族隔離始末
    在種族隔離政策下,佔人口絕大多數的非白種南非人被迫聚居在隔離區域、使用單獨的公共設施,非白人與白人之間的聯繫受到嚴格的限制。儘管在南非國內外有著持續而強大的反種族隔離運動,種族隔離政策還是持續了50餘年,直到1991年,德克勒克政府開始廢除種族隔離的絕大多數法令。種族隔離制度的誕生早在種族隔離政策正式推行很久以前,種族分離和白人至上主義就已成為南非政治生活的中心。
  • 進化論 DNA 和種族歧視論
    簡單說:進化導致DNA差異,DNA差異造成種族間差異。這兩件事分別是13世紀40年代蒙古人入侵和14世紀四五十年代黑死病,前者帶來了蒙古黃種人DNA中的冒險和合作精神,後者對歐洲人進行了一次全體性的優勝劣汰的基因過濾。而在近代人類最大的一次人類基因雜交實驗,實際上發生在美國。由於美國移民立國的特殊性造成了全球各種人種在美國匯聚,人種的優勢也造成了美國在近200年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 七卷本《濟南通史》出版發行,講述濟南歷史和社會變遷
    《濟南通史》系統、全面、權威地記述了濟南的歷史發展和社會變遷,極大地豐富了濟南歷史文化內涵。它的編纂出版標誌著濟南地方史研究和書寫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彰顯了濟南文化自信,為濟南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歷史借鑑,對於推動「文化濟南」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 「最」徹底的種族滅絕,最後倖存者只求全屍,剛去世便遭肢解展覽
    引言在世界歷史上,許多民族會因為氣候與族群發展,不斷遷徙和擴散,在《世界民族》一書中有記載:「自從進入階級社會以後,不同民族之間便經常為掠奪財富和擴張領土而戰……」這樣的戰爭通常是弱肉強食,失敗者的境遇通常十分悲慘,歷史上屢屢出現的種族大屠戮早已說明了這一點
  • 印尼海岸線長度全球第二,人口全球第四位,為何沒什麼存在感
    放眼全球國家和地區,印度尼西亞無疑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它不僅佔據赤道兩側,橫跨南北半球,還穿越亞洲和大洋洲,扼守馬六甲海峽。境內海岸線長達5.47萬公裡,僅次於加拿大。大大小小的島嶼多達1.7萬個,有著千島之國的美譽。印尼的陸地面積也相當寬廣,接近190萬平方公裡,居世界第15位,人口已超過2.5億,排名世界第四。
  • 全球人口數量排名前三的城市,同在亞洲,我國一城上榜
    這一方面證明了人類在地球上的霸主地位,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延續種族的需要。現在整個地球上大約有75.94億人。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全球人口數量最多的3個城市,它們都是亞洲城市,我國也有一城上榜。 第一名:東京 日本的人口不算很多,但是它的國土面積小。而東京作為全球數一數二的大型城市,所以日本人口也多集中在東京這個城市圈中,總人口數量大約是3748 萬,平均每三個日本人就有一個在東京。
  • 世界人口或在本世紀中葉後減少,全球人口和經濟將重大轉變
    原創 柳葉刀 柳葉刀TheLancet 來自專輯柳葉刀熱點論文《柳葉刀》(The Lancet)7月14日發表一項最新分析,預測了涵蓋全球195個國家的全球、地區和國家層面的人口數量、死亡率、生育率和人口遷移情況。
  • 面對新疾病,一個種族差點滅絕,改變了全球人口布局,病毒的戰場
    要知道,在公元15世紀至19世紀的時候,歐洲人在全球範圍內開展了殖民擴張,他們不僅徵服了美洲,還徵服了非洲,並且東南亞和南亞的很多地方也曾經是歐洲人的殖民地。但是,我們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非洲還是非洲人的非洲,東南亞還是東南亞人的東南亞,可是為什麼唯獨美洲的印第安人在美洲的人口當中不佔主導地位呢?
  • 信安國際總裁:中國養老金投資股市,應強調全球市場以分散風險
    而對於養老金進入股市,韋達志認為,需要多元化投資以分散風險。在他看來,如果30%的養老金投資股市,但只進入中國市場,就不如用15%的比例投資全球股市,更能分散風險。作為世界五百強,信安金融集團是美國最大的養老金管理機構之一,也是美國401(k)計劃管理者之一,目前全球管理資產總額超過8000億美元。
  • 2017-2100年全球生育率和人口預測,預計中國人口或將減少48%
    點擊查看 近日,Lancet刊登了一項預測性分析的結果,基於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BD)2017的數據,使用隊列要素預測法,預測了195個國家和地區2018年到2100年的人口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