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由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常耀信教授主編,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英國文學通史》正式面市。該書編寫耗時5年,共分3卷,260餘萬字,以英國歷史為主線,從亞瑟王到哈利波特,全面梳理和介紹了英國文學發展歷程及代表作品,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趣味性。
首次將通俗文學引入「正史」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作者究竟是誰?雪萊的真正死因是什麼?《哈裡波特》系列小說為什麼深受歡迎?在這部《英國文學通史》中,讀者不僅可以了解到莎士比亞、狄更斯等英國文學大家和他們的經典文學作品,而且還能讀到託爾金與《魔戒》、羅琳與《哈利波特》這些通俗作家作品的創作始末,這在國內文學史作品中尚屬首創。
常耀信教授介紹說,現在西方文學理論界正在重新界定文學經典。文學不再僅指精英式文學,已經擴展到了大眾文學,科幻、偵探、魔幻類的通俗文學在文學史上也佔有一席之地。我們的這部文學通史將歷史年代拉到了最近二十年,也是希望讀者能夠了解最新的文學動態。
除了通俗文學外,該書還包括對英國不同種族作家,以及前大英國協國家的作家及作品的簡述,並注重介紹和評論一些在文學史書上曾經有過聲名、但後來由於某種原因而受到忽視的階段和作家,內容跨度非常廣泛。
觀點獨到 特色鮮明
與以往的同類著作相比,這部文學通史在寫法上有所創新,雖然仍然是按照時間順序加以敘述,但切入點獨特,視野較為開闊。文中一些觀點頗為新穎,比如開篇指出英國文學有三支伏流:希臘神話、《聖經》和亞瑟王傳奇,其中二希傳統業已得到公認,而亞瑟王傳奇對英國文學的影響,之前並未引起足夠重視。
在對作家作品的論述中,該書並沒有簡單綜合曆年來的學術研究成果,而是將撰寫組成員在閱讀、教學和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融入其中。
常耀信教授介紹說,從2007年編寫該書伊始,我們就確定了一條原則:撰寫組每位成員都要細讀原著,記下自己的感受與想法,然後再去閱讀其他評論,看自己的想法有否獨創之處。我們希望從對文本的細緻接觸中擦出獨創的火花。
正因如此,這套通史既吸收眾家之所長,又在此基礎上創出了自己的特色,系統、全面、深入地挖掘、探索、研究、分析英國文學史料,總結文學創作的規律性因素。
復旦大學外文學院副院長張衝說:「這部《英國文學通史》是一部認真的學術作品,它並不完全附和或重述國內外既有的觀點和論述,但正是這樣的學術性,使它能自立於國內外英國文學史之林,成為讀者和研究者無法忽略的一部重要參考著作。」
雅俗共賞 一書多用
作為一部文學史,如何在堅持學術性的同時增強其可讀性,是撰寫組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們希望這部《英國文學通史》不僅成為英國文學研究方面的學術資源性書籍,更能帶給廣大讀者美的享受」,常耀信教授說。
《英國文學通史》的一大特點,是特別注重對重點作家重點作品進行賞析性介紹。書中至少對150位作家及其作品進行了生動翔實的介紹,更有趣的是,書中還介紹了作家的一些與創作有關的傳聞軼事,使這些作家以栩栩如生的姿態出現在讀者面前。如寫到柯南•道爾與他的「福爾摩斯系列」時,便插入了一則柯南•道爾與馬車夫的軼事,讀來令人忍俊不禁。
在語言風格上,該書一改傳統文學史的寫作窠臼,語言新穎、活潑,文筆洗鍊、流暢,生動處通俗風趣,深刻處則發人幽思。
正如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程朝翔所說,「讀這套通史,好像讀文學作品,既能欣賞語言,又能欣賞故事,同時又能獲取知識。」
正因為這部書雅俗共賞的特性,才可做到一書多用。作為一部學術專著,能夠幫助文學研究者提高文學欣賞和分析水平;作為教科書,任課教師可根據課程設計的需要,從書裡隨意選取所需部分用於課堂教學;對於我國的文學創作,書中對重點作家和重點作品的賞析部分,可以為作家在選材、情節構思、結構設計、表達模式和表現方式、敘事視角、人物塑造、事件描述、遣詞用字等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意見和建議;對於廣大讀者,書中立體式的敘述能帶領他們進入知識的三維空間,更好地領略英國文學的獨特魅力。
(記者 張敏 王宇珂 通訊員 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