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半世紀:《全球通史:從史前到21世紀》全新重裝出版

2020-12-01 和訊網

  《全球通史》,一本所有人都不會陌生的書

  風靡半世紀的全球史觀奠基性傑作

  啟蒙全球四代人的世界史入門讀物

  一部提綱挈領、向未來敞開的通史

  再版7次,全球銷量高達2500萬冊

  中文版累計印刷近百次,銷量突破300萬冊

  一出版就被讀者瘋狂搶購

  10年穩居歷史類圖書前列

  內容屢見於全國各地高考命題材料

  20世紀影響世界的十本書之一

  中西各大中學與高校指定參考書

  全球史領軍者,世界史學泰鬥斯塔夫裡阿諾斯

  創作的這部享譽國際的集大成之作

  如今正以一種新的面貌朝我們走來!

  全球通史是一本怎樣的書?

  半世紀以來,銷量長盛不衰,備受讀者好評

  即使高銷量也沒有帶來口碑的下跌。

  豆瓣評分9.1

  當當網超過99%的好評率

  入選京東「史迷力薦的6款拓展思維的世界史」和「讓你迅速通曉世界歷史十本書籍」等好書榜

  中國科學院大學還將《全球通史》隨錄取通知書一起寄出,作為給新生的入學禮。國科大的前校長曾表示「只有了解歷史,才能夠清楚地認清現實,才能夠更好展望未來,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

  獲得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多家媒體和官方網站的點評轉發

  在這樣的讚譽和盛名之下,《全球通史》是一本怎樣的書?又將以怎樣的面貌重現出現在讀者眼前?

  1。 一部風靡半世紀的通史著作

  如何閱讀一本歷史著作?

  提到歷史類書籍,尤其是橫貫古今中外的通史類著作,往往以大部頭示人。閱讀歷史,特別是通史類的教科書,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我們需要面對千頭萬緒的時間脈絡,浩如煙海的歷史事件,通常兩三頁翻過,不得不淺嘗輒止。

  但斯塔夫裡阿諾斯的《全球通史》卻可以讓讀者比較輕鬆地讀下來。

  它既非純粹羅列複雜歷史事件的教科書,也非把自己的觀念強加給讀者的歷史學作品。這本書平心靜氣,娓娓道來,沒有教育人的口吻,卻把讀者引入一種求索的境界,讓你不由自主地手不釋卷。

  它是一部面向所有人的通史類著作。如果你是想要回溯漫漫歷史長河的興趣愛好者,這裡有人類的起源、文明的嬗變、有帝國的更迭、宗教的擴散,它用精簡而準確的語言,減小了讀者的閱讀壓力,也降低了踏進歷史領域的門檻。

  不僅如此,如果你是想拓展自己學術見識的專業歷史學者,《全球通史》同樣不可或缺,這裡有對歐亞大陸諸古代文明和古典文明不同命運的宏觀思考,有對人性善惡本質的哲學分析,對文明利弊的探討和對科學技術的憂慮與警示,每一章節都是對思考的新挑戰。

  它用平實的語言將更多的人引入思考,改變了人們對歷史著作「枯燥、難讀」的印象,讓歷史研究不再是小範圍內的自娛自樂,而讓更多人參與其中,去了解我們自身的過去。

  這本書自問世以來,一直暢銷不衰,成為在全世界擁有最多讀者的通史類作品。一部被譽為「經典中的經典」,正是這些能夠目睹它的讀者們的共識。

  2。一部歷久彌新的全球史觀奠基作

  《全球通史》它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歷史呈現方式。

  作者斯塔夫裡阿諾斯是全球史觀奠基人、世界史學泰鬥。作為「全球史觀」的倡導者,《全球通史》是斯塔夫裡阿諾斯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一部實踐上世紀60年代興起的「全球史思潮」的真正的奠基之作。

  《全球通史》的呈現方式何以帶來顛覆性?因為它正是西方學術界從西方中心論向全球史觀轉變的證據。

  在過去的歷史敘事中,有著根深蒂固的「西方中心論」傳統,這種敘事習慣下產生的著作,把西方視為推動歷史進程的主角,而將其他民族和文明的經歷只當作邊緣的無意義的東西加以排斥。在這之下產生的史學著作也難免狹隘和自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出現的殖民地革命浪潮,使得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傳統的以西方為導向的歷史觀也已不合時宜,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全球視角來看待今天的問題。

  奉行全球史觀的斯塔夫裡阿諾斯,將視線投射到所有地區和時代,建立超越民族和地區的界限,試圖理解整個世界,公正地評價各個時代和世界各地區一切民族的建樹。他把讀者地區史和國別史的框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真正感受到世界的整體性。

  因此,《全球通史》在誕生之初,就以創建符合新世界的新史學為要旨。

  這也為我們揭示了為什麼要閱讀歷史的意義——理解我們的過去,是為了更好的理解我們的現在和未來。

  《全球通史》正是一部富有時代感和現實感著作。它並非一味地把讀者拉向遙遠的過去,而是試圖讓讀者用過去的歷史經驗反身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讓我們更加清楚自身在時間中洪流中的位置。

  它能帶給我們的,正如歷史學家湯因比所說:它有助於人們理解未來——包含各種可能性和選擇的未來。

  正因如此,這部跨越300萬年的全球歷史圖譜,得到了全球知名媒體和學者紛紛推薦:

  《全球通史》給了我強烈的現實感:它是一種思想武器,可以用來救治我們現在所面臨的由於陶醉於技術進步而產生的深重的精神危機;它有助於人們理解未來——包含各種可能性和選擇的未來。——阿諾德·J·湯因比(英國史學巨擘)

  無論下一場危機在何處出現,斯塔夫裡阿諾斯作品中的句子和篇章都會提供有價值的背景知識。無處不在的「現代主義」的觀點和闡釋限制了《全球通史》,但也賦予了本書鮮明的個性和特徵。——威廉·麥克尼爾(美國著名世界史學者)

  倘若對過去的重大事件逐一尋根究底,過去的一切會使我們特別注意將來。——《紐約時報》

  3。精益求精,新校本體驗升級!

  今天我們仍需要給它賦予嶄新的面貌,使得這本歷久彌新的經典著作,適應當代讀者的需求。

  《全球通史》從初版後便不斷更新再版,以期更加貼合現實關懷。從第1版走到了第7版,最終迎來了今天我們看到的由北大社出版的第7版新校本。

  它不追求一勞永逸,而是與日俱新,正如作者斯塔夫裡阿諾斯所言:

  「為什麼《全球通史》第1版問世才30個年頭,現在就又要出版面向21世紀的新版本呢?因為在今天這個世界上,傳統的西方導向的歷史觀是落後於時代潮流並有誤導性的。為了理解變化了的情況,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全球視角。還是那句話:新世界需要新史學。」

  那麼,第7版新校本將給予我們怎樣的新體驗?

  1。 譯文與地圖全新修訂。編輯部歷時兩年對譯文進行精校,為讀者帶來更完美的閱讀體驗。地圖也經過權威機構修訂,更準確地反映歷史面貌。

  2。 全書重新設計,圖文配合更加緊密,帶你看清文明發展的細節,掌握世界歷史的脈絡。近300幅插圖形象易懂,圖解專業知識;30餘幅世界地圖,縱覽全球格局。數百幅生動珍貴的照片和脈絡清晰的地圖,使這部經典之作更加圖文並茂。同時,此前附帶於全書結尾處的地圖,調整至內文頁,更方便比較文字內容,隨時對照。

  3。 上下分冊更加貼近作者主旨。《全球通史》摒棄了西方傳統的世界歷史的闡釋方法,即「三分法」,而將整個人類的演進劃分成兩個基本的階段,即1500年以前諸孤立地區的世界和1500年以後西方的興起並佔優勢的世界。兩冊書以1500年這個大關節點為界,統攝出脈絡清晰的歷史架構。

  4。 裝幀精良,用紙升級,內文排版增進閱讀體驗。封面全新設計,更增歷史厚重感,書籍質量更具收藏價值。

  內容簡介

  《全球通史》首開由歷史學家運用全球觀點囊括全球文明而編寫的世界歷史的先河。本書分八個部分,四十四個章節,主要講述了世界歷史的進化,世界文明的發展及其對現代社會的影響。作者著眼於全球,側重於那些有影響的、促進歷史發展的歷史事件,其中包括原始社會、歐亞大陸的古代文明、歐亞大陸的原始文明、歐亞以外的世界、地區分割後的世界、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人統治的世界、西方的衰落與成功等八個主要的部分。重點突出,主題鮮明,著重有三個主要的問題,即(1)歐洲擴張的根源;(2)歐洲擴張前的儒家文化、穆斯林和其它非歐洲的世界;(3)歐洲擴張的各個歷史時期:伊比利亞時期,荷蘭、法國、英國時期,沙俄時期。

  兩冊書以1500年這個大關節點為界,統攝出脈絡清晰的歷史架構。

  斯塔夫裡阿諾斯的這部潛心力作自1970年初版問世以來,讚譽如潮,被譯成多種語言流傳於世,可謂經典之中的經典。

  作者簡介

  斯塔夫裡阿諾斯(L。 S。 Stavrianos,1913—2004),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加州大學歷史系榮休教授,「全球史觀」的倡導者。因其傑出的學術成就,榮獲古根海姆獎、福特天賦獎和洛克菲勒基金獎。

  他一生學術成果斐然,生前共出版了《1453年以來的巴爾幹各國》《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歷史進程》《全球史綱:人類歷史的譜系》等18部頗具影響的著作。其中享譽世界的《全球通史:從史前到21世紀》可謂斯塔夫裡阿諾斯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一部實踐上世紀60年代興起的「全球史思潮」的真正的奠基之作。該書出版後,被譯成多種文字,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美國內外眾多著名大學均將其選為教材或參考教材。

  原標題:風靡半世紀:《全球通史:從史前到21世紀》全新重裝出版

(責任編輯:徐悅 )

相關焦點

  • 當代西方全球通史編纂的成就與困境
    ,但直至20世紀90年代,它才進入一個繁盛的時代,不僅原有的相關著作在新形勢下進行了重新的修訂,而且一批新的著作也編纂而成,全球通史的編纂由此走向了深入與多樣化。【1】本文將從全球通史教材編纂的角度,選取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學術界四部代表性作品進行分析,並歸納其所運用的理論與方法,在闡述其成就的同時評析其所面臨的問題與困境,以期給當今中國學術界的全球通史教材的編纂提供助益。
  • 吳軍新作《全球科技通史》俯瞰人類科技文明演進歷程
    《全球科技通史》 吳軍 著中信出版集團2019年4月出版    繼《見識》後,近日,學者吳軍又推出全新科普力作《全球科技通史》,本書首次從科技視角串聯歷史,以能量和信息兩條主線,系統闡述了人類文明的演進,繪製了一幅科技驅動歷史的恢宏畫卷,既從不同角度對人們熟知的常識進行解讀和剖析,又挖掘出了許多新的觀點。
  • 七卷本《濟南通史》出版發行,講述濟南歷史和社會變遷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4日訊 12月4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濟南歷史文化研究和《濟南通史》(七卷本)出版的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濟南市委宣傳部和濟南社會科學院精心組織有關專家學者深入研究濟南歷史文化,深度挖掘濟南歷史文化資源,為提升濟南文化軟實力,促進「文化濟南」建設提供有效智力支持。
  • 《英國文學通史》出版 展英文學全貌
    6月15日,由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常耀信教授主編,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英國文學通史》正式面市。該書編寫耗時5年,共分3卷,260餘萬字,以英國歷史為主線,從亞瑟王到哈利波特,全面梳理和介紹了英國文學發展歷程及代表作品,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趣味性。
  • 分期與斷限:20世紀中國歷史撰述中的「古史」表述
    在此基礎上,呂振羽又於1934年6月出版了《史前期中國社會研究》。該書把中國歷史劃分為幾個連續發展的階段:傳說中之「堯舜禹」的時代,為「中國女性中心的氏族社會時代」;傳說中之「啟」的時代,為「中國史由女系本位轉入男系本位的時代」;殷代為「中國史的奴隸制社會的時代」;周代為「中國史的初期封建社會時代」;由秦代到鴉片戰爭前為「變種的封建社會時代」;鴉片戰爭以後又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代」。
  • 《全球科技通史》:從科技視角串聯歷史,系統闡述人類文明的演進
    《全球科技通史》的一大亮點在於吳軍在書中對方法論的探討——科學的方法論也在隨著科技的發展而更新迭代,而全新的方法論又會反過來促進一次人類科技從理論到應用的大爆發。稍微了解科學史的人會注意到,人類科技發展並不是勻速的。從遠古至今的時間維度看,人類從軸心時代開始到工業革命之前,科技的進步是大致勻速的,但工業革命之後,科技發展是呈加速度的,重要科技成果出現的密度大大提高。
  • ...道揚寫出世界第一部會計通史 改變了「只有西式簿記才是科學的...
    11月20日,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舉行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主題部分《中國會計通史》出版籤約儀式,這是中國第一部也是世界第一部會計通史,該書作者郭道揚,被全球會計學界譽為「中國會計史第一人」。籤約儀式完成後,郭教授接受了長江日報記者專訪。文明史上的5次「會計」人類第一個會計應該是個女人。
  • 《中國科學技術通史》出版 江曉原教授擔任總主編
    東方網通訊員耿爽4月23日報導:世界讀書日之際,由科學史專家江曉原教授擔任總主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五卷本《中國科學技術通史》於昨天正式出版。  從作者隊伍來看,堪稱陣容豪華,各個章節幾乎都邀請到了國內研究相關領域的領軍人物和著名專家撰寫。
  • 《帝國之後:21世紀俄羅斯的國家發展與轉型》出版
    【圖書信息】書名:帝國之後:21世紀俄羅斯的國家發展與轉型【內容簡介】一本權威系統地勾勒今日俄羅斯國家發展與轉型路徑選擇的新書《帝國之後:21世紀俄羅斯的國家發展與轉型》近日由新華出版社出版。全書圍繞地緣政治與安全、經濟和能源、人口和移民、文化、意識形態和宗教等議題,對俄羅斯在新形勢下的發展狀況進行了全面的解讀和分析。
  • 專訪|思想史家彼得·沃森:21世紀或許也是科學的世紀
    繼《思想史:從火到弗洛伊德》這部從人類直立行走和取火直到20世紀初、寫盡了人類智力全貌的煌煌巨著去年在中國出版之後,英國思想史學者彼得·沃森(Peter Watson)的另一部巨作《20世紀思想史:從弗洛伊德到網際網路》於今年10月由譯林出版社引進,終於與中國讀者見面。
  • 21世紀年度好書(2020)入圍的30本名單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21世紀經濟報導、21世紀經濟研究院評選出的「21世紀年度好書」吧。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 《時間簡史》:從「難產」到風靡全球
    20世紀70年代末,霍金取得的研究成果已在各國的理論物理學家、應用數學家、天文學家和宇宙學家中廣為流傳。那時,我在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從事天體物理學研究,也需及時了解霍金的這些新成就。 1988年3月,我到英國的愛丁堡皇家天文臺做訪問學者。當年,《時間簡史》英文版面世,並持續高居暢銷書排行榜首。
  • 《21世紀資本論》今秋出中文版
    在這本書中,皮克迪指出貧富分化是資本主義無法避免的致命缺陷,而貧富差距最終會威脅到民主社會。在皮克迪看來,資本主義世界正退回到「拼爹時代」,財富來自世代積累而非勞動創造。《21世紀資本論》中文版權現已確定,早報記者昨天從中信出版社得知,該書中文版將於今秋出版,譯者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巴曙松,皮克迪也已經確定將於11月來華訪問。
  • 華為,21世紀的全新高科技公司?
    4月4日,應歐洲最頂尖的商學院——倫敦商學院邀請,華為消費者業務CMO張曉雲向來自多個國家的MBA學生做了一場主題為《打造21世紀的高科技公司》的演講,分享了華為的故事,破解華為短時間內迅速發展的謎團。大家晚上好!
  • 有稿費,中國日報社旗下《21世紀英語教育》雜誌徵稿啟事
    21世紀英語教育傳媒(簡稱「21世紀」)是中國日報社旗下教育產業,包含報紙、網站、移動客戶端、微博、微信公眾號、電子報等十餘種媒介平臺,擁有《21世紀英文報》《21世紀英語教育報》「21世紀杯」「國際英語教育中國大會」「致經典」等眾多知名子品牌。
  • 21世紀2020年度好書入圍書單發布,北大滙豐提供學術支持
    這一年,主要國家和世界整體的正常發展都偏離了既定軌道,全球經濟、社會面臨嚴峻考驗。人們面對複雜問題的智慧和勇氣,體現在了2020年的圖書市場中。21世紀經濟報導、21世紀經濟研究院自2016年發起「21世紀年度好書」評選,到今年已是第五屆,共計30本著作入圍2020年度「21世紀年度好書」。
  • 託爾金作品《霍比特人》全新中文版今日出版
    電影中文字幕將採自中文版小說作者託爾金的手繪插圖《The Trolls》就在彼得·傑克遜導演的奇幻大片《霍比特人》今天上映之際,全球暢銷75年的電影同名原著小說全新中文版也在今天由世紀文景出版,並在書中收入了作者J.R.R.託爾金的手繪插圖。
  • 21世紀是生物製劑的時代
    進入21世紀以來,從上個世紀末到現在10到20年,TNF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的出現,極大的改善了類風關患者治療的預後,成為近十幾年來類風關治療的核心藥物。這種生物製劑是針對TFN-α炎性因子的。它具有非常好的療效,但並不是對所有患者都有效。因此現在有很多新的生物製劑出現。
  • 圍棋地理,發現之旅——讀《世界圍棋通史》
    、同時獲2019年國家出版基金資助的《世界圍棋通史》面世了。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圍棋逐漸被賦予了嶄新的內涵與意義,正如該書在後記中提到:「四千年,圍棋從遊戲到競技,從簡單到複雜,從中國到世界……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值得總結、回味、思考、提煉的東西。」 該書立足於弘揚中華文化,將圍棋作為中華文化的象徵之一,進行跨國跨族跨學科研究,敘述了世界各國圍棋相互浸潤、吸收、促進的過程。
  • 西方全球史中的帝國主義_國際縱橫_論壇_海疆在線
    20世紀中期以來,作為西方世界史重構潮流的產物,西方全球史以研究「跨文化互動」為宗旨、追求中立價值判斷,湧現出眾多的通史和專題研究論著。與西方傳統的帶有明顯「歐洲中心論」色彩的世界史研究相比,全球史在破除西方慣有的文化偏見方面做出了更加積極的努力,在世界通史編纂領域進行了頗有價值的學術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