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麥產量下降是什麼原因?管理不到位,還是氣溫變化異常原因

2021-01-22 張哥學種地

2019年在我們濟寧地區小麥畝產量創下歷史新高,畝產小麥1300多斤,種糧大戶也破天荒的畝產達到1100多斤!

今年小麥收穫前都沒看出和去年小麥有什麼差別來,同樣的管理同樣的施肥!收割完後老百姓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到處打聽四處詢問你家小麥收多少?好點的八九百斤,有很多村畝產五六百斤!過1000斤的很稀罕,是什麼原因產量差別那麼大?

我不知道別的地區小麥產量是怎麼個情況,管理技術問題可以排除,自然災害也可以排除!那原因出在哪裡?是不是氣候異常的原因?該冷的時候不冷,該熱的時候不熱!往年這個時候揮汗如雨轉戰酷暑,現在夜裡還得抱著個被子睡,空調電費倒是省了不少!今天早上居然下起了大霧,能見度不足百米!大霧不稀奇,稀奇的是在這個季節出現。

氣溫異常對農作物的影響有多大,只能等權威的專家給出答案了!你們那的小麥產量是下降還是增產,歡迎您的評論和留言!

相關焦點

  • 冷空氣悄然而至,今年是「暖冬」還是「冷冬」?氣溫還會降嗎?
    不過總體來說,現在的氣溫並不是很低,不少地區的最高溫還在20度以上,雖然早晚比較冷,需要穿厚衣,但是中午的溫度還是很高的,沐浴著陽光和微風也非常的舒服。不過從近期的天氣預報來看,最近幾天很多北方地區都會有一股冷空氣悄然來襲,氣溫也會隨之降低,很多人都想知道今年到底是暖冬還是冷冬?氣溫會一直下降嗎?
  • 種小麥為什麼要澆冬水?澆對了,小麥分櫱多,防凍害,產量高
    小麥高產是大家一直關心的問題,比如小麥什麼時候播種,每畝多少播種量,底肥用什麼,現在小麥基本播種完畢,很多農戶都在關心播種後如何管理的問題。小麥的生長離不開水分那麼小麥在冬前要不要給小麥澆水呢?有些農戶說必須澆,也有農戶說現在不用澆了。
  • 氣象局:今年出現天氣異常是氣候變化的正常情況
    國家氣象中心首席預報員、正研級高工楊貴名表示,天氣的異常是以30年的平均天氣來做比較的,今年天氣的異常實際上是正常的。楊貴名介紹說,今年天氣有一些異常,如何理解呢?我的理解是任何地區都有異常,但是不可能在全球普遍都異常,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我的觀點,異常是正常的,為什麼這樣講呢?如果天氣預報每個地區都正常,那舉個例子,河南年年出現大暴雨,那今年就一定應該出現嗎?
  • 最近多地小麥「大片發黃乾枯」,究竟咋補救!
    最近,小麥問題非常多。可以說,其實是因為小麥前期的一些問題,導致現在隱患慢慢凸顯出來了。大片大片的發黃那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播種問題嗎?這個確實依舊是問題,比如有的小麥播種過深或過淺(一般適合的是3到5釐米)。
  • 玉米不結棒今年又出現了,減產嚴重!什麼原因?怎麼辦?
    今年多地玉米植株矮小,產量受到影響,還有一些玉米出現了不結棒的現象,減產明顯,那麼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陰雨寡照,氣溫低,抽雄時間過長或受其它雜菌感染絲黑穗病,無粉或不散粉,花絲有雨水、露珠,花粉吸水破裂死亡,無法受精,空穗無籽。
  • 連續15年氣溫偏高 今年我國是否又遭遇暖冬氣候?
    暖冬形成的原因  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一直持續暖冬氣候,但是1999年和2000年冬季氣溫又明顯下降,暖冬特點表現不明顯。那麼暖冬和冷冬主要是受哪些因素制約而形成的呢?  首先,隨著溫室效應的不斷加劇,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增加是全球變暖的重要原因。
  • 專家:氣溫將會下降迅猛
    同時,因為近兩百年來人類活動的不斷增加,所以科學家們就很輕易的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全球大部分地區的平均氣溫正在逐漸升高。而南極冰川大量融化,便是其中的有力證據。正因如此,全球各國在2015年籤署了《巴黎協定》,從全球的視角來應對氣候的異常,用以抑制和暫緩全球氣候變暖的情況。然而,前幾年和今年冬季出現的異常極端寒冷天氣,讓很多普通人困惑不已。不是說全球變暖嗎?
  • 科學網—雜交小麥「一步到位」
    但是同為世界三大糧食作物之一的小麥,受其六倍體複雜性所限,卻在雜交育種上停滯不前。多年來,世界育種家們都在尋求突破,但這條路走得異常困難。 近日,先正達生物科技(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先正達集團)資深研究員呂建課題組在《自然—生物技術》上在線發表研究論文,他們開發出了作物上首個具商業化潛力的父本單倍體誘導技術。 雜交小麥育種因此有望駛上快車道。
  • 最強冷空氣來了,今年是寒冬還是暖冬?專家提醒農民早做準備
    今年冬季會不會隨著這股冷空氣的到來,進入一個寒冬呢?很多農民都很關心。和農民的關心相比,還有一些人顯然對農村更加的「關心」。最近一則「甘肅瑪曲縣老師『格桑加』為貧困孩子募捐衣物」的信息頻繁出現在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裡。這則募捐信息其實是個老梗了,2年前就已經被公安機關闢謠過。
  • 山東省煙臺市2020年小麥春季管理技術意見
    山東省煙臺市2020年小麥春季管理技術意見 今年我市小麥生產,適期播種內播種基礎較好,但受播種期間乾旱、越冬期溫度偏高、局部低溫凍害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全市小麥區域間、地塊間苗情發展不均衡,苗情較複雜。
  • 四川省氣象專家解析近期異常天氣原因
    新聞背景  今年春天四川氣溫一直偏低,直到6月,很多人仍穿兩件衣服;而進入7月後,天氣突變,暴雨剛結束,入夏以來最強熱浪襲來,全省各市猶如在火爐上蒸烤,人人感受到炎夏的酷熱。7月29日,省氣象臺發布今年首次高溫預警,多市氣象部門相繼發布高溫橙色預警,盆地東部、南部部分地方最高氣溫突破了38℃,極值達到了39.4℃;7月30日,高溫繼續,全省各市最高氣溫均超過35℃,大部分地方達到37℃-38℃。  會客廳嘉賓:四川省專業氣象臺預報部主任羅禮洪  7月30日,羅禮洪走進四川在線演播室,針對網友疑問,分析了近期我省天氣。
  • 去年效果好的小麥除草劑,今年能再用嗎?看看專家怎麼說
    關於小麥田除草劑咱們前面也介紹過很多次了,不過咱們農戶群裡還是有不少人諮詢關於除草劑的問題,有農戶諮詢說去年用了含唑草酮的除草劑,結果小麥葉子上出現了黃色小斑點可能是藥害,但是除草效果不錯,今年可不可以再用?那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這個唑草酮藥劑。
  • 近期小麥頻頻出現發黃!2大原因,趕緊補救
    近期,小麥大面積出現了發黃現象! 這次小麥發黃,主要有兩大原因:凍害和藥害! 那怎麼辨別發黃的小麥是凍害還是藥害呢? 凍害的小麥 1.葉片下垂
  • 雜交小麥「一步到位」—新聞—科學網
    但是同為世界三大糧食作物之一的小麥,受其六倍體複雜性所限,卻在雜交育種上停滯不前。多年來,世界育種家們都在尋求突破,但這條路走得異常困難。 近日,先正達生物科技(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先正達集團)資深研究員呂建課題組在《自然—生物技術》上在線發表研究論文,他們開發出了作物上首個具商業化潛力的父本單倍體誘導技術。 雜交小麥育種因此有望駛上快車道。
  • 貓咪體重異常下降?留心這4種可能原因!
    其實貓貓體重異常下降有很多可能因素,桓哥替你整理四大原因囉!平常有沒有留意給貓貓飼料的份量呢? 如果說依照體重跟食量計算,每天都憑感覺給予飼料的話,其實貓貓有可能是吃不飽的喔!如此一來,體重當然就會直線下滑了!建議要好好計算每天給貓貓的食物量,才能確保熱量足夠唷!
  • 糧食自給率創歷史最低 竟是因為這個原因...
    2018年日本糧食自給率為37%,較上一年度下降了一個百分點,低於歷史最低值的1993年,刷新了歷史最低數據。1993年,受夏季反常低溫天氣的影響,日本大米收成欠佳,最後不得不從泰國等國家緊急進口大米。2018年受天氣影響,日本小麥、大豆的產量明顯下降。日本的糧食自給率在35個經合組織成員國中排名第30位,對於人口超一億的國家來說,這樣的糧食自給率屬於低水平。
  • 「One week,One paper」|小麥花粉脂質體在晝夜高溫脅迫下的變化
    從1961年到2002年,全球最低和最高氣溫每升高1攝氏度,小麥產量就會下降3.2%-8.4%。小麥開花期間的高夜間(HN)、高日間(HD)和高晝夜(HDN)溫度顯著降低籽粒定勢(15-37%)、粒數(13-41%)和產量(13-43%)。與營養期相比,如果高溫脅迫發生在生育期,小麥產量對高溫脅迫更敏感。如果高溫只發生在開花期間,則籽粒產量下降是由於籽粒結實率下降的結果,因為高溫並不影響單個粒重。
  • 小麥種植後,一個月還不出苗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小麥種植後,一個月還看不到苗,這肯定是不正常的。我們先分析一下具體的原因。首先看土壤墒情,如果大幹,達不到籽粒發芽的條件,這樣肯定不會出苗的。也不必要補種,等下雨後,它還是會出苗的。還有除草劑使用不當,造成的小麥種子不發芽,或者是它發芽就死了。這個現象就要分析原因,如果確定是農藥造成的,就不能馬上補種,因為,它的藥性還沒過,你種上了還會不出苗的。
  • 廈門氣溫又要創新低!今年是「暖冬」還是「冷冬」?專家說→→
    >廈門市氣象臺8時50分繼續發布大風黃色預警信號氣溫連續創新低這個冬天會是「寒冬」還是「暖冬」大家也議論紛紛今年以來,廈門氣溫高,雨水少,影響我市的颱風偏少偏弱,氣溫異常表現明顯。葛小清說,廈門冬無寒冷,夏無酷日,今冬明春出現氣溫偏高的可能性較大,不過冬天偏高的氣溫,對於居住者來說還是比較適宜。本報記者 張江毅 攝要值得關注的是,今年降水量偏少對廈門產生的影響。今年島內、島外的總降水量分別比常年同期偏少58.2%和35.5%,均為異常偏少,且均創氣象觀測歷史同期最少。
  • 雲南氣候異常,原因全球變暖和厄爾尼諾,6月中下旬緩解?
    ,局部出現了中到大雨甚至是暴雨,但是大多地區就算是「黑天」,最終還是沒有出現降雨,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根據科學報告數據確定顯示,雲南氣象局副局長顧萬龍說出了氣候異常現象的兩個原因,一個就是全球變暖,還有個就是2019年的厄爾尼諾事件。當然一說到厄爾尼諾,大家都想起了,自從2018年醞釀以來,2019年被確定「厄爾尼諾年」,如今還在持續的發展之中,根據科學預報顯示,厄爾尼諾還將持續發展,預計到今年冬季的概率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