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用光合細菌複合材料降解印染廢水

2020-11-21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1 引言

偶氮染料是使用最多的染料,約佔全部染料的70%左右.偶氮染料分子結構中一般除了含有氮氮雙鍵外,其化學鍵上還連有苯環、萘環等結構,苯環或萘環上又有—NH2、—CH3、—NO2、—SO3、—Cl和—OH等取代基團.目前國內外處理偶氮染料廢水的方法仍以生化法為主.研究發現,單獨生物處理耗時長、效率低,且厭氧處理產生的中間產物(如苯胺)的毒性甚至比原水更大、更抗生物降解.而將生物技術與高級氧化技術組合用於印染廢水處理逐漸成為近年來人們關注的焦點.為了更好地發揮光催化反應和生物降解的協同作用,一種緊密耦合光催化/生物降解體系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ICPB體系利用大孔基材使得微生物可在基材內部生長,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外部光催化效應產生的活性氧物質(-OH、O2 、H2O2等)對微生物的毒害作用.若將ICPB體系用於偶氮染料廢水處理,還存在一些難點需要解決,如高濃度染料可能導致的光能利用率下降或光催化劑中毒現象,以及難降解有機物或其中間產物對微生物細胞的抑制作用.鑑於此,本文提出利用光合細菌代替普通的活性汙泥或生物膜微生物群落來構建一種新型g-C3N4/TiO2/PSB複合材料.與普通活性汙泥相比,PSB具有COD去除效率高、脫色效果明顯、耐高負荷和高鹽度及對有毒有機物有一定降解能力等特點.研究表明,g-C3N4和TiO2的複合可以顯著改善可見光的吸收及載流子的分離,能夠克服各自在光催化領域中的缺點,獲得性能優異的光催化材料.

本文以光合細菌和自製的g-C3N4-P25複合光催化劑為基礎,採用海藻酸鈉將兩者進行共固定,合成g-C3N4/TiO2/光合細菌複合材料.以模擬印染廢水為研究對象,對比固定光催化劑、固定光合細菌及光催化-微生物複合材料降解染料和COD的規律.最後,利用紫外-可見全波長掃描光譜(UV-Vis)、傅立葉紅外光譜(FT-IR)及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GC-MS)等手段對反應殘留物進行表徵,分析光催化與微生物之間相互作用的關係,推測活性豔紅X-3B的降解途徑,以期為這一新型光催化/微生物複合材料在染料廢水處理領域的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2 材料和方法

2.1 實驗材料

2.1.1 實驗試劑

實驗使用的雙聚氰胺(分析純)與海藻酸鈉(化學純)購自索萊寶試劑有限公司,二氧化鈦(P25)購自阿拉丁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無水乙醇、氯化鈣、無水乙酸鈉、碳酸氫鈉、氯化銨、磷酸氫二鉀、氯化鈉、氯化亞鐵、酵母膏、硫酸鎂、硼酸、硫酸錳、二水鈷酸鈉、三水硝酸銅(均為分析純)皆購自天津市福晨化學試劑廠,活性豔紅X-3B(100%強度)購自上海將來試劑有限公司,葡萄糖(分析純)購自西隴科學股份有限公司,實驗中用水為去離子水.

2.1.2 光合細菌

實驗光合細菌選用紅螺菌屬的商業菌株.基本培養基成分為:無水乙酸鈉3 g、碳酸氫鈉1 g、氯化銨1 g、磷酸氫二鉀0.5  g、氯化鈉1 g、氯化亞鐵0.005 g、酵母膏0.05 g、硫酸鎂0.2 g,蒸餾水定容到1000 mL.微量元素成分為:硼酸0.7 g、硫酸錳0.389  g、二水鈷酸鈉0.188 g、三水硝酸銅0.01 g,蒸餾水定容到1000 mL.取1 mL配製好的微量元素置於基礎培養基溶液中,定容到1000  m.移取80 mL紅螺菌菌液於1000 mL錐形瓶中,加入配製好的培養基,定容至刻度,置於100 W日光燈下培養(4±1)  d,通過離心(5000 r ˙ min-1,5 min)獲得菌液,用去離子水洗滌用於複合材料製備

2.2 實驗方法

2.2.1 固定化光催化劑的製備方法

稱取適量雙聚氰胺於坩堝中,並放置在程序升溫馬弗爐中,設置條件為:初始溫度44 ℃,按2.3 ℃ ˙ min-1升至550 ℃,550 ℃下煅燒4  h;將煅燒合成的塊狀g-C3N4研磨成粉末,放置乾燥處儲存、備用;將g-C3N4和P25按一定質量比(g-C3N4 :  P25=1.5)混合於無水乙醇中,放置於六聯攪拌器中攪拌4 h,超聲1 h;然後將混合液置於真空乾燥箱中,70 ℃乾燥24 h,所合成的g-C3N4-P25光催化劑簡稱為PC.

配製50 mL 2%的海藻酸鈉溶液,向海藻酸鈉溶液中加入1 g g-C3N4-P25光催化劑,攪拌並置於超聲清洗儀中(超聲頻率為100  Hz,時間設定為30 min),使其在海藻酸鈉溶液中分散均勻.待超聲完畢,用注射器將含有光催化劑的海藻酸鈉溶液逐滴滴入2%的氯化鈣溶液中,生成的包埋小球放置於4  ℃冰箱固化24 h以提高其硬度,最後用蒸餾水清洗小球備用,所合成的固定光催化劑簡稱為CA+PC.

2.2.2 固定化光合細菌的製備方法

配製50 mL 2%的海藻酸鈉溶液,向海藻酸鈉溶液中加入3  g(溼重)光合細菌,攪拌均勻,其餘步驟同2.2.1節,所合成的固定化菌簡稱為CA+B.

2.2.3 g-C3N4/TiO2/光合細菌複合材料的製備方法

稱取1 g海藻酸鈉溶於25 mL蒸餾水中,向海藻酸鈉溶液中加入適量g-C3N4-P25複合光催化劑,攪拌並置於超聲清洗儀中(超聲頻率為100  Hz,時間設定為30 min),使其在海藻酸鈉溶液中分散均勻.然後在含有3 g(溼重)光合細菌的離心管中加入25  mL蒸餾水,製成菌懸液.將菌懸液倒入含有光催化劑的海藻酸鈉溶液中,攪拌均勻,其餘步驟同2.2.1節,所合成的g-C3N4/TiO2/光合細菌複合材料簡稱為CA+B+PC.

2.3 模擬印染廢水降解試驗

以模擬印染廢水為處理對象,廢水水質如下:染料活性豔紅X-3B濃度為50 mg ˙ L-1,COD(葡萄糖配)約1500 mg ˙ L-1.選用300  W的滷素燈作為光源模擬太陽光,對比CA+PC、CA+B及CA+B+PC降解染料和COD的規律.反應結束,取樣進行UV-Vis、FT-IR及GC-MS分析.

3 結果與討論

3.1 樣品的表觀形貌和結構表徵

3.1.1 材料的外觀

試驗製備的CA+B、CA+B+PC、CA+PC材料的外觀見圖 1,合成的材料呈小球狀,直徑約為2~3 mm.

圖 1 CA+B (a)、CA+B+PC (b)、CA+PC (c)的外觀形貌

3.1.2 SEM分析

圖 2為海藻酸鈣載體(CA)、CA+PC、CA+B、CA+B+PC的電鏡掃描圖.由圖可見,CA載體含有很多微小的孔道(圖  2a),一方面有利於微生物的附著,另一方面可以為包埋在載體內部的微生物提供生命代謝活動所需營養物質的輸送通道.相比CA載體的孔道,CA+PC的孔道變得更緻密,可能是由於納米級的光催化劑分散或附著在孔道中(圖  2b).而CA+B表面相對比較光滑,其表面還可以看到部分光合細菌分散在載體上(圖 2c).從圖  2d中可明顯地看到光合細菌包埋並分布於凝膠網絡結構中,由於納米級材料幾乎觀測不到,因此結合圖  2e可知,該載體含有C、N、O、Ti等元素,說明g-C3N4-P25光催化劑已負載到載體中.理想狀態下,大部分微生物包埋於CA載體內部,由於載體的保護,微生物可免受強氧化性自由基的氧化.光催化劑均勻分散在載體中,而只有小球外表面部分光催化劑可以接受光源的激發從而產生自由基破壞難以生物降解的物質.後續將利用該複合材料同時降解染料和COD的結果來驗證以上猜測.

圖 2 CA (a)、CA+PC (b)、CA+B (c)和CA+B+PC (d)的電鏡掃描圖及CA+B+PC的能譜分析圖(e)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印染廢水如何降解
    北極星環保網訊:有機合成染料是印染廢水中的主要汙染物質,其廣泛應用於工業、農業領域,其中以偶氮染料〔1, 2〕和蒽醌染料〔3, 4〕的應用最為普遍。有機合成染料具有長殘留性、高色度、抗生物降解性等特點,對自然環境和人類健康具有極大的威脅,如何有效控制有機合成染料對環境的汙染是國內外學者研究的熱點。傳統的有機合成染料降解方法有吸附法、混凝法和微生物法。
  • 印染廢水處理方法研究進展
    本文綜述了目前用於印染廢水處理的生物法、萃取法、吸附法、化學氧化法及高級氧化法(溼式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超臨界水氧化法、芬頓氧化法、電化學氧化法)等方法的特點和研究進展,並指出開發多種方法聯合使用的聯用方法是未來發展趨勢。
  • 紡織印染廢水處理技術研究現狀及進展
    紡織印染廢水處理技術研究現狀及進展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我國是紡織印染大國,用水量大,導致廢水排放量大。紡織印染廢水的高排放和重汙染已成為制約我國紡織印染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近年來,隨著大量人工合成難生物降解染料和助劑的使用,如聚乙烯醇、羧甲基纖維素等,同時由於紡織印染行業工藝的不斷升級,造成紡織印染廢水處理難度增加,採用傳統處理方法已無法滿足日趨嚴格的廢水排放標準。為保證紡織印染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紡織印染廢水處理工藝在不斷升級,但也遇到了一些新問題。
  • 分析丨印染廢水處理技術與研究現狀
    關鍵詞;印染廢水; 處理技術; 研究現狀印染行業是工業中的排汙大戶,印染廢水是紡織印染行業的主要排放物。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印染廢水排放量約為3×106-4×106m3/d,約佔整個工業廢水的35%。據統計,中國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的、有統計資料的印染織物生產總量2003年為2.9×1010m,加上未能統計的小型印染廠,估計總印染織物生產總量為3.2×1010m。
  • 光合細菌汙水資源化研究進展
    光合細菌汙水資源化研究進展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光合細菌汙水資源化是一種新興的有機廢水處理及生物資源轉化技術。光合細菌能夠高效處理汙水,同時把碳氮磷轉化為有用的菌體細胞,可用於水產、畜禽養殖和農作物培育。根據光合細菌的市場價值和生物量產率(0.4~0.5),若表4中的廢水全部用光合細菌生物轉化技術,價值可達到150億元人民幣/a。
  • 印染廢水深度處理工藝及發展
    印染廢水深度處理工藝及發展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本文將從幾個方面來深入分析印染廢水深度處理的工藝方法,並研究印染廢水深度處理的未來發展趨勢。實驗結果表明VUV-US處理印染廢水尾水時存在著協同增效作用,在VUV為16W、US為100W的條件下反應120min後,TOC及UV254的去除率分別達到27.68%和93.03%,而反應溫度、初廢水始pH對處理效果的影響較小。由於降解汙染物的高效性和低選擇性,高級氧化技術已成為印染廢水深度處理研究領域的熱點課題。
  • 水解酸化工藝處理印染廢水的機理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為了研究水解酸化工藝處理印染廢水機理及其必要性,嘗試用分子量及其分布和聚乙烯醇( PVA) 降解程度作為論證指標,並綜合後續好氧生物處理。雖然水解酸化預處理印染廢水應用廣泛,但已有文獻對其工藝機理未作深入研究,沒有明確交代在水解酸化時間內VFA 是否產生及廢水pH 變化規律[13-15]; 或因研究中添加澱粉、奶粉等易降解有機物[16, 17]作為共基質來產生VFA,並不能準確闡述水解酸化在印染廢水中的原理及機制。
  • 關停罪魁禍首:印染廢水處理三大難題
    印染廢水處理中三大難題及其特點印染廢水處理有三大難題:漿料廢水、蠟染廢水和鹼減量廢水。它們共同的特點是濃度高,COD約為20000mg/L-80000mg/L,水量僅佔全廠印染廢水的l0%-20%,而COD負荷卻佔25%-40%。長期以來處理的難點在於:難降解,COD過高。幾十年來研究了許多方法,或是技術不過關,現有技術沒有突破,或是處理成本過高影響實際應用。
  • 微波活化過硫酸鉀深度處理印染廢水
    feijiu網資訊平臺:為了深度處理印染廢水生化出水,使其達到工業回用要求,利用微波活化過硫酸鉀產生具有強氧化性的硫酸根自由基?SO4-,降解印染廢水生化出水中的有機汙染物。考察了硫酸亞鐵的投加量,過硫酸鉀的濃度及pH的影響,並通過對比實驗討論了微波活化作用效果。 結果表明,過硫酸鉀微波組合能夠有效地去除生化出水中的TOC和色度。
  • 印染廢水特點及處理工藝分析
    鹼減量廢水:是滌綸仿真絲鹼減量工序產生的,主要含滌綸水解物對苯二甲酸、乙二醇等,其中對苯二甲酸含量高達75%。鹼減量廢水不僅pH值高(一般>12),而且有機物濃度高,鹼減量工序排放的廢水中CODCr可高達9萬mg/L,高分子有機物及部分染料很難被生物降解,此種廢水屬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
  • 印染廢水處理工藝綜述
    絲光廢水:含鹼量高,NaOH含量在3%~5%,多數印染廠通過蒸發濃縮回收NaOH,所以絲光廢水一般很少排出,經過工藝多次重複使用最終排出的廢水仍呈強鹼性,BOD、COD、SS均較高。染色廢水:水量較大,水質隨所用染料的不同而不同,其中含漿料、染料、助劑、表面活性劑等,一般呈強鹼性,色度很高,COD較BOD高得多,可生化性較差。
  • 印染廢水常用處理方法你知道哪些?
    生物法的應用   由於印染廢水的多變性,生物法處理效果有時還不能達到十分滿意的效果。   因此,開發適應能力強的菌種,提高生物法的處理效果,並使廢水經過處理後達到回用的要求,將是今後生物法研究的主要目標。
  • 國內外印染廢水脫色處理技術概要
    目前染色加工過程中的10-20%的染料排入廢水中,嚴重汙染環境。隨著染料工業的發展和印染加工技術的進步,染料結構的穩定性大為提高,給脫色處理增加了難度,目前印染廢水的脫色問題已成為國內外廢水處理中急需解決的一大難題。
  • pH值對聚合硫酸鐵印染廢水處理COD值和色度的影響
    使用蒽醌型染料產生的廢水具有較高的色度。通過對印染廢水中的COD的構成分析可知,印染廢水中難生物降解的汙染物主要是化學漿料聚乙烯醇(PVA)、染料和表面活性劑等有機物。以上這些有機物大部分是可以生物降解的,因此印染廢水可採用生物處理技術去除有機物。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印染廢水COD中可生物降解部分所佔的比例較高,但並不意味著通過常規的生物處理就能達到排放標準。
  • 印染廢水治理的成本剖析與解決方案
    (2)將城市汙水處理的設計規範用於印染廢水處理,僅僅改變一些參數, 造成很大的損失。特別是在早期, 大型印染廠廢水集中處理, 都由大型設計院負責, 而其對印染廢水性質不夠深入了解, 造成很大損失。(3)用微電解、芬頓氧化、催化氧化等高難工業廢水處理的牛刀來處理印染廢水,結果是技術上可行,但給業主運行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需要支付高昂的處理費用。
  • 汙水處理之電化學法處理印染廢水CODCr
    北極星環保網訊:印染廢水具有水量大、有機汙染物含量高、色度深、鹼性大、水質變化大等特點,屬難處理的工業廢水之一。特別是近年來化學纖維織物的發展,仿真絲的興起和印染後整理技術的進步,難生化降解的有機物大量進入印染廢水,其CODCr 也由原先的數百mg/L 上升到2 000~3 000 mg/L,使原有的生物處理系統CODCr 去除率從70%下降到50%左右,甚至更低。
  • 光催化技術解決印染廢水汙染難題
    高效物化組合技術獲突破 2005年10月底,武漢科技學院與武漢方元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研究的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能有效解決紡織印染廢水處理與回收利用的新工藝和核心技術,在上海興建的高溫印染廢水處理工程剛剛竣工。他們在福建興建的第二家同類型工程的前期設計日前又順利展開。 全國每年排放的大量高溫印染廢水,既汙染了環境、浪費了大量的水,還流失了巨大的熱能。
  • O3一H2O2氧化法處理印染廢水工藝解析
    印染廢水具有有機汙染物含量高、色度大、鹼性大、廢水量大、水質變化大、生化性差和處理難度大等特點,是導致水環境汙染的重點汙染源之一。目前普遍採用混凝沉澱、鐵炭微電解、Fenton試劑氧化等方法單獨或聯合處理該類廢水。但上述方法難以有效降解廢水中的難降解物質,廢水色度去除效果不穩定,且容易產生二次汙染。
  • 印染行業廢水水質情況及處理方法
    印染廢水是以上各類廢水的混合廢水,或除漂白廢水以外的綜合廢水。2、水質及水量印染廢水的水質隨採用的纖維種類和加工工藝的不同而異,汙染物組分差異很大。一般印染廢水pH值為6~10,COD為400mg/l~1000mg/l,BOD為100~400mg/l,SS為100~200mg/l,色度為100~400倍。
  • 廢水中染料的微生物降解
    經過紡織退漿、精練、漂白以及印染和整理的產品數以千計。染整廠排放的廢水需要經過處理,以達到日益嚴格的廢水排放標準。    進入廢水的染料的比例取決於使用的是何種染料從使用鹼性染料時的2%到使用某些活性染料時的50%不等。有關廢水中所含染料的種類和脫色標準的綜合評述屢屢發表。    總的來講商品染料的開發尤其重視耐化學降解或脫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