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參與發現引力波:尋找它得有信仰

2021-01-13 中國青年網

  羅家倫(右一)坐在發布席上。廣州天河中學提供 2月11日,中國農曆春節的大年初四,一個來自大洋彼岸的喜訊讓還在假期的廣州市天河中學沸騰了起來——美國的科學家們首次直接探測到了引力波,而這個人類重大發現成果的締造者中,有一個名字他們非常熟悉,他是天河中學2012屆畢業生、現就讀美國卡爾頓學院的四年級學生羅家倫。

  在美國科研人員舉行的發現引力波新聞發布會次日,羅家倫作為發現引力波團隊的成員之一和論文合作作者之一,與團隊負責人Nelson Christensen教授一起亮相卡爾頓學院當地的新聞發布會,接受了當地媒體的採訪。

  近日,羅加倫在美國研究工作室內,接受了記者視頻連線採訪。

  羅家倫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廣東客家人,現就讀美國卡爾頓學院(Carletoncollege)四年級,主修專業是高級物理。其中學就讀於廣州市天河中學,是廣州天河區2012年高考英語狀元。當年,在美國卡爾頓學院和中山大學之間,他選擇了前者。「出國讀書是他自己做的決定,」羅家倫的母親李粵海說,「我們這一代人從小受到的教育都太拘束,我很想讓他早點學會獨立」。

   在我有生之年發現引力波本身就是非常浪漫的

  羅家倫介紹,「我做的事是用前輩們寫的程序進行數據分析。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尋找噪音源,嘗試提高儀器的靈敏度。還有,用美國航天局來探測伽馬的衛星數據來看有沒有引力波的光譜對應。」在參與引力波實驗兩年多時間中,他所在小組的50多人通力合作,運行程序來分析探測到的候選信號哪些是引力波,最終找到信度高達99.99995%的引力波。

  對於整個實驗來說,羅家倫覺得最難突破的應該是提升儀器的靈敏度,以達到能夠探測出引力波的程度,及用有限的計算機來分析龐大的數據,在LIGO(雷射幹涉引力波觀測站)升級之前,他已經嘗試尋找第五次和第六次數據中的引力波;設備升級後,他將重點放在尋找引力波的光譜對應物,力圖提升引力波的信度,並最終找到了引力波,證實了愛因斯坦100年前的預言。

  在羅加倫眼裡,參與這件對人類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是很好玩的,「我要學習如何使用前輩們已有的程序與算法來分析數據,然後匯報給組內其他人,我也試著把一些數據分析的過程自動化以提高分析的效率。在有生之年發現引力波本身就是非常浪漫的,直接證明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測。」

  「這裡沒有淘汰機制,只要你感興趣都可以加入,也可以自願離開。因為本科生畢竟做的不是極端重要的部分。我們本科生做科研主要是學習新知識然後為升學做準備。」羅家倫總說在LIGO科研項目,自己「只是做了微小的貢獻」,但因為對相對論的相信和堅持加入這個團隊,他在枯燥艱澀的數據中堅持了3年。

  「我的工作還有很多。」事實上,就在接受採訪前一晚,羅家倫還熬夜學習工作直到凌晨四點,而這種高強度的學習在他中學和大學期間從未間斷。視頻連線中,從羅家倫的鏡頭裡記者看到,美國當地時間晚上9點的大學實驗室仍然燈火通明,學生們圍坐在一起討論。今年春節,羅家倫沒有回家,他在美國準備自己的畢業論文和期末考試。

   高中時便是情商高的學霸

  教過他的老師們都表示,羅家倫是標準的「學霸」。他的高三物理老師談說:「到高三,很多作業我都不讓他做了,因為他已經全會了。」於是羅家倫開始自學英文原版物理書,「他買了很多關於廣義相對論的英文物理書,還帶回來和我討論,但我的英文不足以讀懂,都需要他翻譯成中文,再一起討論物理問題。」

  「他比別人想得多。」談回憶起羅家倫的課堂表現說道:「比如講到質量相等的時候,發生的相互作用會產生怎樣的效果。他就會想,如果質量不相等,一個大一個小怎麼辦?」

  除了高智商,羅家倫的高情商也給教過他的老師留下深刻印象。「在班上總有兩三個非常優秀的學生,有的比羅家倫的思維更快,成績更好,但羅家倫情商更高」。到美國讀書以後,羅家倫並不經常回國,但每次回來,他都一定要回校看望老師。

  越洋視頻採訪中,羅家倫靈氣的大眼睛、臉頰邊的酒窩和幽默的談吐打破了記者原來對「學霸」、「科研人才」的刻板印象,這個開朗的少年輕鬆隨意地和記者們聊天,話語常常能讓現場的人笑起來。談老師甚至這樣說:「他高三準備出國期間有一兩個月沒來上課,那陣子課堂都顯得沉默一些,因為平時他都特別積極參與課堂互動。有他在,上課特別舒服。」

  給羅家倫上課感到舒服的不止中國老師,羅家倫自己也說到了一個細節:「我的數學並不是很好,在美國上數學課經常不是特別明白,但老師都會一直講,講到我點頭了才會繼續講下去。」為什麼老師如此「照顧」他?羅家倫想了想說:「可能因為我的面部表情特別豐富(笑),而且我每次都坐第一排。」

  這名備受老師寵愛和關注的「學霸」,竟也曾是母親李粵海那個難以對付的沉迷網路遊戲、學鋼琴鬧著要放棄、作文總也寫不好的「問題」孩子。李粵海不斷地強調兒子只是個「幸運的人」,自己只是個「幸運的媽媽」,但仍可以從隻言片語中了解到,她曾經為了兒子去閱讀戒除網癮的書,因為兒子愛科研,十幾年前就花了180元買天文學書籍,她也積極配合鋼琴老師,幫他度過了最想放棄的那個「坎」。

  「我們愛看書,他也很喜歡閱讀。」李粵海的話語中透露出家庭環境對羅家倫的影響,他外祖父是隧道專家,媽媽對天文很感興趣,他們一直給他講各種天文地理的知識,帶孩提時的羅家倫去看星星、月亮時,邊看邊講。因此,科幻著作《三體》、電影《星球大戰》、《火星救援》都是他喜歡的作品。為了支持和鼓勵他動手搞創作,家裡為他專門開闢了一個小小的實驗室,擺上了各種瓶瓶罐罐……李粵海提到,他們家庭教育比較寬鬆,「即使他考了80分,但只要盡了百分之百的努力就不會被批評。這孩子高中後,做什麼事情都是自己選擇,獨立性很好」。

  羅家倫說,國內的學習經歷讓他變得非常耐心,其他人推公式都推不下去的時候,他還能坐在那裡繼續推下去。在參與實驗中,最讓他有成就感的是他和一名博士生師兄一起推導的某一個天文事件數值近似的一個公式,並最終發表了。「這個公式是引力波的其中一種形式,儘管這次探測到的並不是這種形式,但是我們推導出的公式等於多了一個可以驗證引力波信號的方式。」羅家倫說。

  談到引力波發現的過程,羅家倫表示,美國各地都有大學參與這個項目,規模非常大,分成不同的團隊,這也是他們最終能發現引力波的原因之一。他發現,國外的同學想法都非常大膽:「他們非常敢想,會先提出一個大膽的設想,再去論證是否存在這樣的可能性。相比之下,在中國接受基礎教育的優勢在於培養了良好的耐心,這在做數據分析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而美國的學習給了我更多的自由選擇機會,比如說本科時就可以與教授一起做項目。」他說,作為一個本科生能參與這樣重大的項目和見證引力波的存在,除了要感謝爸媽對他的支持,他還感謝堅持做LIGO科研20多年的教授和中學階段各位老師的啟蒙。

  「做這事得有信仰,相信廣義相對論的人都知道引力波一定存在,只是什麼時候探測到的問題。」羅家倫笑著說:「堅持是科研的根本。」

相關焦點

  • 引力波發現團隊中的中國學生談發現之旅
    新華社廣州2月16日新媒體專電(記者黃浩苑 霍思穎)日前,「引力波」成為社會最熱的話題之一,它的發現被視為驗證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最後一塊缺失的「拼圖」。尋找引力波的團隊當中,有不少中國面孔。其中的一名中國留學生羅家倫就用「意外之喜卻又意料之中」來概括他們的探索之旅。  廣州市天河中學2012屆畢業生、現就讀美國卡爾頓學院(Carleton college)的四年級學生羅家倫是發現引力波團隊的成員之一,主修高級物理專業,是發現論文的合作作者之一。他說:「引力波展示了一個觀察宇宙的新方法。
  • 廣東學霸參與發現引力波 留學美國正準備畢業論文
    在美國科研人員2月11日舉行的發現引力波的新聞發布會上,來自中國的留學生羅家倫作為發現引力波團隊的重要成員之一和發現論文合作作者之一,與團隊負責人Nelson Christensen教授一起接受了媒體的採訪。羅家倫現就讀美國卡爾頓學院(Carletoncollege)四年級,主修專業高級物理,是廣東客家人,其中學就讀於廣州市天河中學,是廣州天河區2012年高考英語狀元。
  • 廣東小夥羅家倫參與發現引力波 曾是天河區英語狀元
    其中,一張年輕而自信的東方面孔引人矚目——他正是發現引力波千人團隊的一員和發現論文合作作者之一、就讀於美國卡爾頓學院四年級的廣東小夥羅家倫。 這位在廣州完成中學學業的「客家仔」,是2012年廣州天河區的高考英語狀元,曾同時被美國卡爾頓學院和中山大學錄取。 進入美國卡爾頓學院就讀後,羅家倫從大二暑假起便跟隨研究團隊開始了尋找「引力波」的歷程。
  • 發現引力波團隊中有個中國少年
    2月11日正是中國農曆春節大年初四,一個來自大洋彼岸的喜訊讓還在假期的廣州市天河中學沸騰了起來——美國的科學家們首次直接探測到了引力波,而這個人類重大發現成果的締造者中,有一個名字他們非常熟悉,他是天河中學2012屆畢業生、現就讀美國卡爾頓學院四年級學生羅家倫。
  • 發現引力波團隊有位廣州學生哥
    參與美國團隊探測到引力波並成為論文署名作者之一的羅家倫,則是來自廣州的一名留學生,中學六年就讀於廣州市天河中學。昨天,通過越洋視頻,媒體與羅家倫聊了半個多小時。    正在美國讀大四兩年來主要負責數據處理    羅家倫目前在美國卡爾頓文理學院就讀大四,正處於緊張的論文準備階段。在前一天晚上只睡了四個小時的他,在視頻中依然神採奕奕地跟記者聊起了他研究的寶貝———引力波。
  • 新引力波發現中國又一次拯救了世界!
    近日中科院宣布新引力波發現,一時成為了大眾的焦點。這次新引力波發現,無論是對相對論,還是對世界天文學,都具有非常大的作用,鑑於中國在此作出的貢獻,網友更是笑稱,中國又一次拯救了世界!新引力波發現北京時間10月16日22點,據中科院南極天文中心通報,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科學合作組織和處女座引力波探測器(Virgo)合作組織聯合召開發布會,宣布新引力波發現。新引力波發現引力波也被稱為「時空的漣漪」。1916年,愛因斯坦基於廣義相對論預言,劇烈的天體活動會帶動周圍時空一起波動,這就是引力波的由來。
  • 發現引力波有多難?愛因斯坦當年投稿也遭拒
    連兩個黑洞都玩著玩著在一起了… 」等各種段子,來分享引力波被發現的喜悅。引力波的發現,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大年初六,參與探尋引力波的中國科學家,向華西都市報記者講述了發現引力波的各種細節。發現引力波已經成為春節期間最熱的話題,大家對它的關注已經遠遠超過科研本身。
  • 美國科學家宣布發現引力波 廣義相對論預言獲證
    引力波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實驗驗證中最後一塊缺失的「拼圖」,它的發現是物理學界裡程碑式的重大成果。  在一片嘈雜的背景噪音中,一聲「噗」的清脆聲響,如水滴落水,持續時間短暫得不到1秒,這正是由引力波轉化成的宇宙之聲。當天在華盛頓召開的記者會上,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科學家現場播放了來自宇宙的「聲音」。
  • 為什麼要研究引力波?新一代「捕手」將出現,它將發現更多引力波
    愛因斯坦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生前提出了許多科學理論推動了人類科學向前發展,其中有許多理論至今依然在發揮巨大的作用。除此之外,愛因斯坦還頗有前瞻性,他根據廣義相對論先後提出了宇宙存在黑洞、引力波和蟲洞的預言。現在黑洞和引力波已經被證實了,就差蟲洞了。
  • 專家解析中國引力波探測設想
    ——第三類接收器針對的是一種更獨特的引力波,它不同於天體運動、演化形成的引力波,而是來自於宇宙早期,產生於宇宙大爆炸時宇宙時空劇烈的暴脹過程中,也就是「原初引力波」信號。它的探測需要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進行觀測,一旦被探測到對基礎物理學意義更加重大。
  • 「引力波新發現」彰顯中國科技創新實力
    10月16日22時,國際天文界宣布:首次直接探測到雙中子星併合引力波及其伴隨的電磁信號。這標誌著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使用引力波天文臺和其他望遠鏡觀測到同一天體物理事件,預示著天文學研究進入「多信使」階段。中國慧眼HXMT望遠鏡,也對此次引力波事件成功監測。
  • 引力波是什麼?引力波的發現意味著什麼?
    於2001年首次投入運行,2015年升級重啟的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就是專門為探測引力波而建設的。從2015年9月開始,關於它已經觀測到引力波的傳言不斷,而就在前不久,又有物理學家在網上流出小道消息,終於引爆了大量媒體的報導。那麼,引力波是什麼?為什麼探測引力波如此困難?用當前探測引力波的途徑和方法取得了哪些成果?發現引力波意味著什麼?
  • 新發現找到宇宙中最大的黑洞,從木星開始由引力波尋找到最大黑洞
    四個世紀後,科學家們通過尋找引力波,正經歷著對黑洞認識的類似轉變引力波在搜尋以前未被發現的比太陽質量大數十億倍的黑洞時,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物理學和天文學助理教授、前天文學家史蒂芬·泰勒與北美納米赫茲引力波觀測站(NANOGrav)合作,通過找到精確的位置—
  • 研究發現引力波產生的新時間 中國科學家參與
    100年前,愛因斯坦預測了這種引力波的存在。今年早些時候,科學家首次探測到引力波。現在,新的研究表明,引力波產生於兩個星系開始合併後約1千萬年時,這一速度遠遠超過科學家此前的預期。這一發現,可能意味著我們也許能夠探測到比以前估計更多的引力波。
  • 2017諾貝爾物理學獎頒予發現引力波學者,港中大參與研究
    2017諾貝爾物理學獎頒予發現引力波學者,港中大參與研究 新華網香港10月4日消息,3名美國科學家因在發現引力波上的貢獻而奪得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引力波的記憶,時空的永久彎曲,尋找引力波的另一途徑
    原來黑洞合併時產生的引力波也會留下記憶,引力波產生後,會從源頭開始向外產生漣漪,經過星際空間,而引力波經過某些星際空間時,就會導致該時空被永久彎曲,而正是這樣永久彎曲的時空,讓引力波具有了留下「記憶」的行為,並且我們人類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去尋找引力波。
  • 引力波或為尋找其他維度關鍵
    引力波或為尋找其他維度關鍵 2017-05-12 09:38:20來源:科技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孫靜波 2017年05月12日 09:38 來源:科技日報 參與互動
  • 引力波刷屏意義何在?中國科學家呼籲大眾參與
    LIGO負責人、加州理工學院教授David Reitze宣布,LIGO發現了引力波。作為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最重要但一直未被證實的預言,引力波是物理學王冠上最耀眼的一顆明珠,如果探測成功,將是人類認知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科學發現。 「在廣義相對論提出之後一個世紀,它的幾個重要預言意義得到了認證。即使在黑洞併合這樣極強的引力場條件下,觀測得到的引力波演化也和廣義相對論的預言高度吻合。在現代物理學裡,很少能看到這樣一個理論經歷百年風雨依然屹立不倒了。」胡一鳴說。
  • 引力波的發現
    不過,它與地球上發生的任何災難都不同:它靜悄悄地發生,也不發出耀眼光芒,即使你就在它附近,也不會看見光亮。發生的事情是兩個黑洞相撞了。它們非常巨大,一個有36個太陽的質量,另一個有29個太陽的質量。它們在宇宙中快速地繞著共同的中心旋轉著,並逐漸靠近,就像是被吸進了下水道的漩渦。
  • LIGO發現新的引力波 中國慧眼衛星做出重要貢獻
    原標題:LIGO發現新的引力波 中國慧眼衛星做出重要貢獻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獲悉,我國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HXMT望遠鏡(以下簡稱「慧眼」望遠鏡)對此次引力波事件發生進行了成功監測,為全面理解該引力波事件和引力波閃的物理機製做出了重要貢獻,不僅以合作組形式加入了報告本次歷史性發現的論文(即發現論文),而且在論文的正文部分報告了觀測結果。該論文於10月16日正式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