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字媒體,ID:zimeiti-sogo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
作為一個打工人
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是常有的事
面對永遠加不完的班
和永遠不會漲的薪水
他們在流下一把辛酸淚的同時
也被逼出一項隱藏技能
——糊弄
糊弄,簡而言之
就是用一種以看似積極實則鹹魚的態度
四兩撥千斤地解決問題
它之所以令當代青年趨之若鶩
就是因為它無需花費太多精力
看起來又不會過於敷衍
在如今這個時代
社交軟體讓交流變得無孔不入
好不容易有點私人時間也要被迫營業
但當代青年一旦開始糊弄
就算是老闆也拿他們沒轍
跟著文字君一起來探討
「糊弄學」的奧秘吧~
▼
「糊弄」原本是一種試圖通過欺騙
矇混過關的行為
但如今,與時俱進的網際網路語境
賦予了它新的含義
變成了一種
省事兒又不失禮貌的敷衍行為
閨蜜發自拍了
不管好不好看都說「好美」
老闆發連結了
不管有沒有點開都說「學到了」
男票說段子了
不管好不好笑都說「哈哈哈哈哈」
走心一點就再加個「!」
表達情感更真摯
這便是「糊弄學」奧義
只要你一層一層地剝開「弄弄子」的回覆
你會發現,你會明白
看似走心的背後,其實全都是套路
「弄弄子」糊弄教學第一招:
長語音無需點開,根據聊天上文推斷
通常回復「怎麼會這樣?」
或者「啊!這樣子嘛」 就能完美解決問題
特別適合用在點開聊天框
發現5條以上20″+的長語音
手足無措的時候
「弄弄子」糊弄教學第二招:
將錯就錯,錯得體面
先假裝不經意地打錯字
再用回正確的字進行糾正
既可以表現出你迫切又重視
連輸入法都追不上的態度
又能呈現出一種
回復一行變兩行的效果
特別適合用在
不想回復卻又不得不回復
甚至還想回復得體面一點的時候
就算是毫無重點的一句話
經過這樣來來去去地反覆修改
都可以輕輕鬆鬆佔滿一個屏
「弄弄子」糊弄教學第三招:
無需直面問題
拿出捧哏的姿態隨便應付
特別適合在工作群裡給同事助助陣
在家族群裡給爹媽捧捧場
一句「好問題」甩過去
既肯定了對方提問的水準
又避免了正面回應
尤其適合逢年過節
七大姑八大姨打著「為你好」的旗號
打探各種隱私問題的時候
如此看來,學好糊弄學還真是好處多多
不僅可以避免無謂的社交
還能輕鬆成為時間管理大師啊
▼
「弄弄子」雖然看上去敷衍了事
甚至隨手copy
但在糊弄學的專業領域裡
他們還是很用心的
甚至貼心總結出萬能糊弄公式
讓更多的人走上糊弄的道路
有了這個糊弄利器
我們幾乎可以輕鬆應對
生活中各種浪費時間的吐槽和抱怨
看起來像是zqsg地說了很多
但仔細一品,其實全都是廢話
但不管這個萬能公式裡水分有多大
只要善用標點符號
還是能夠輕鬆迷惑聽者
讓對方以為這場聊天
你真的走心了
無論收到什麼信息
首先情緒要到位
俗話說得好,情緒到位,聊天不累
情感豐富,感情牢固
好像沒有什麼話語能比得上
三個感嘆號的情感
來得自然又巧妙
當對方向你分享喜悅
除了立馬甩出一波彩虹屁
也不要忘了加上最強輔助
——表情包
保證能讓對方
瞬間以為自己遇到了知己
不難發現
大部分「弄弄子」
都是相聲資深愛好者
時刻把自己想像成一個捧哏的
然後順暢地與對方聊到地老天荒
生活就像糊弄學賽場
對於生活中不想應對
又不得不應對的事
弄弄子有時也會原地變身複讀機
贈我以玫瑰,報之以玫瑰
雖然沒什麼創意
但似乎也挑不出什麼毛病
我們可以用糊弄
來優雅地結束尬聊
但前提還是得看對方是誰
要是碰上個不好打發的
你就是偽裝成自動回復
都能被輕易識破
本以為答非所問
已經是客服糊弄的極限了
沒想到還有這種
莫得感情的回覆機器
都說你必須非常努力
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殊不知,在弄弄子眼中
毫不費力就能顯得非常努力
才是真正的大神
▼
生活中,有些時候有些對話
回復吧不知道回啥
不回復吧又會顯得冷漠
「糊弄學」的出現
則在這兩者之間
找到了一種微妙的平衡
一個個自稱社恐的當代青年
自從學了糊弄學
聊天不費腦,打字不費心
同時聊十個都不是問題
畢竟,每個人都有不想動腦的敷衍時刻
糊弄是不想動腦的禮貌敷衍
於是在這個懶人橫行的世界裡
「糊弄學」逐漸成為一門顯學
就連面對鏡頭也不例外
擅長一本正經糊弄的陳建斌老師
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當我變成爸爸,我爸爸就變成了爺爺
還真是好明顯的一個變化呢
看著陳建斌老師這張不苟言笑的臉
也只能相信他是認真的吧
如果說陳建斌老師的糊弄
只是明星在工作中
給自己的大腦爭取一點放空的機會
事實證明
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也永遠抓不住一個心不在焉的人
可見,「糊弄學」之所以受到追捧
是因為它在大多數人身上實現了共情
在許多人看來
「糊弄學」是維持人際關係的重要技巧
糊弄話術的使用,雖然看似敷衍
但實際上也是為了照顧對方的感受
讓場面不至於太過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