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蘭(抄襲必究)
地震在科學之中是一個常說的自然災難,因為在全球範圍之內,出現的頻率相對來說比其他自然災難高,例如火山噴發,風暴等都還有一個「間隔期」,而地震幾乎是每天都有,並且是一個接一個的出現,整體上來說只要不出現強震還好,但是一旦出現強震,我們首先考慮的問題就多了,例如破壞程度,海區的地震會不會引發海嘯等。這些都是地震可能引發的一些列「連鎖效應」,所以說地震的研究在科學界之中都是一個熱門的方向,希望未來我們能夠準確地掌握地震的規律,給人類帶來好處。
而在2020年1月以來,我們看到的地震其實也不少了,特別是在近段時間,我們看到了4次強震的發生,並且在波多黎各附近海域(算是同一區域)已經出現了第二次強震, 最強一次達到了6.5級,也是2020年1月科學記錄之中,最強的一次地震。相對來說地震的強度還是不低,而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官方顯示,該區域在24小時內的地震可以說已經多不勝數,真的是太多,太頻繁了,算是非常活躍的一個狀態,所以說在波多黎各附近地區的人一定要注意下,根據1月12日綜合科學報告顯示,其實在1月7日之後,也就是該地區遭受到了強震之後,就已經發生了超千次小規模地震,並且帶來的影響也出現了,導致數百棟建築物被毀,損失超過一億美元。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來,地震在該地區已經是非常頻繁了,並且在1月11日的地震後,該地震又出現了6級強震,過後還發生了數十次餘震,最強一次達5.2級。這是什麼情況?這地震的活躍程度應該是2020年最強地震區域了,兩次強震就算了,還有超千次小規模地震。所以如今的情況就是,按照科學報告的說明,有超過4000人住在避難所,有的人害怕回到家中,有的人則因為地震帶來的破壞而無法返家。所以說,這個地區已經對當地人可能產生了一定的「陰影」了,當然這沒有辦法,地震就是在發生,人類是沒有辦法進行預測地震的精確發生時間,這才是最為關鍵的問題。
確實,在科學界之中,如今是沒有辦法進行精確預測地震,地震的發生一般都是因為板塊運動或斷層帶滑動導致,這已經成為了一個公認的情況,而除此之外,還有就是「人工地震」,這種是正常自然現象之外的一種地震方式。一般來說等級大小是比較小,沒有什麼破壞力,所以不用太擔心,並且科學家們也在想辦法減少「人工地震」的發生,在未來可能就沒有多少這種情況出現,所以說科學的發展必然是很好的,至少在一定的潛力上減少了影響,同時最有效的成果就是「地震預警」了。
地震預警也是建立在地震發生之後的,預警可以在地震波到達破壞區之前,給予人類提前提示一段時間,然後我們根據提示的時間進行「地震防禦」,如今不少地區可以提前幾十秒進行預警,當然這個預警時間跟震源存在一定的關係,你離震源地區越近,那麼預警的時間可能就稍微短暫一點,而越遠,那麼防禦地震的時間就越長,這可能是有關係的,未來科學家們將全面實施「秒級預警」,那麼這種差異性就不大了,也就是說在剛發生地震的那一刻,就可能知道地震的具體發生位置,那麼就更加有效的防禦地震情況,具體能夠達到什麼精確度,科學界未來也會進行公布,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