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存唯一的唐朝丹書鐵券,曾失蹤數十年,在黃巖被漁夫撈出

2021-01-08 騰訊網

金書鐵券

中國國家博物館裡珍藏著一塊狀若覆瓦的鐵片:鏽跡斑斑,刻字斑駁不清,邊角還有不少破損。

這樣一塊破敗鐵片居然被收入國家博物館,究竟有何來頭?

孟子曾經說過:「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意思是對於有道之人,君主是不能夠將他當做臣子看待的。

雖然帝王對有德有功之士做不到平起平坐,但對於功勳卓越的臣子,有些帝王會賜其免死特權,這塊鐵片就是歷史上的「免死牌」,名為錢鏐鐵券

丹書鐵券

1.平亂立功,獲賜鐵券

錢鏐鐵券是唐昭宗賜予吳越王錢鏐的「免死金牌」,錢鏐鐵券主體是一塊形呈拱瓦狀的鐵片,重約132兩,厚2.14釐米,長29.8釐米,寬52釐米。鐵券正面刻有金制銘文,所以又名「金書鐵券」。

鐵券上的銘文一共350字,上面記載錢鏐的官爵,功績,皇帝賞賜,皇帝誓詞以及免死次數等等。其中寫著「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

錢鏐

這個內容是指錢鏐可以憑此券豁免九次死罪,其後代子孫可豁免三次,對於錢家人犯下一般罪行,相關司法組織不得追責。

明代詩人高啟曾因此有感寫下「盡言恩寵冠當時,天府丹書未逾此」的詩句,可見這樣免九死的恩賜是多麼令人驚嘆。

錢鏐能獲得如此至高殊榮,還得從另一名人物董昌說起。

董昌

唐朝晚期時局動蕩,藩鎮割據,大小戰亂不斷,民不聊生,錢鏐便是在這亂世出生並成長。24歲時,錢鏐響應募軍號召,加入董昌軍伍。

錢鏐自幼習武,驍勇善戰,多謀善斷,得到董昌的賞識和重用。後來,錢鏐跟隨董昌接連平息了盜賊暴亂,王郢之亂,劉漢宏叛亂等,還有力打擊了黃巢起義,為晚唐立下了不少戰功。

錢鏐和董昌一路高升,錢鏐被封為鎮海軍節度使,董昌被封為威勝軍節度使、和隴西郡王。

誰知董昌竟早就起了異心,895年(乾寧二年),其在越州(今紹興)稱帝建國。董昌想要任命錢鏐為兩浙都指揮使,盛情邀請錢鏐加入他的割據勢力。

而另一邊唐昭宗讓錢鏐以浙東招討使的名義平定董昌叛亂。錢鏐念及董昌的知遇之恩,再三寫信勸告董昌不要為了一己之私挑起戰爭,讓天下生靈塗炭。

錢鏐

沒想到董昌假意投降,背地裡卻和淮南節度使聯合密謀對抗朝廷。錢鏐無奈之下,正式出兵討伐董昌,896年攻破越州俘獲董昌。董昌被俘後羞愧難當,最後自盡。

錢鏐討伐董昌立下赫赫戰功,唐昭宗被其忠孝精神所感動。封其為兩鎮節度使,統管兩浙勢力。並賜其免死金書鐵券。

錢鏐受此殊榮,十分感動。他沒有因此而猖獗行事,反而教導子孫要謹慎小心,不可以得意忘形,招來災禍。

2.鐵券淵源,追溯古今

錢鏐鐵券並不是最早的鐵券,鐵券的歷史最早要追溯到西漢漢高祖時期。

那時的鐵券還不是免死法寶,而是作為皇帝頒賜給功臣封侯加爵和榮譽的一種象徵。漢高祖劉邦為了籠絡開國功臣,在中國盟誓制度上發明了「丹書鐵券」,以此作為對功臣的獎賞。

丹書鐵券

丹書鐵券顧名思義就是用丹砂在鐵片上寫下皇帝對功臣的賞賜和誓約。不僅如此,那時的丹書鐵券還有「裝金匱」、「藏石室」的流程。

即把製作好的丹書鐵券放入金色盒子,並藏於石建的宗廟,以示鄭重,大有「山無陵,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架勢。

後來王安石在史書裡對此評價道:「漢家分土建忠良,鐵券丹書信誓長」。

到了南北朝,丹書鐵券開始有了豁免罪行的功能,這時免死次數一般為1-3次

免死牌

北魏時鐵券的頒發變得普遍,孝文帝經常給近臣宗親頒發丹書鐵券,西魏時還將丹書鐵券作為其他勢力歸附後的獎勵。

後來隨著冶金技術的發展,開始用金銀來填充鐵券上的刻字,所以丹書鐵券又有「金券」、「銀券」的稱呼。到了隋朝,鐵券幾乎都是用金來填塗文字。

唐朝時,鐵券開始往制度化,程序化的方向發展。鐵券上的文字開始規範化,形成一定格式,一般包括功臣姓名,日期,功績,特權內容及皇帝的誓言等。

相比於南北朝,唐朝的免死次數也不斷增加,例如錢鏐鐵券上的免九死,後代免三死就是證明。唐朝鐵券制度發展日益成熟,後代鐵券基本都參仿唐制。

鐵券

明朝是鐵券的發展巔峰。明朝對鐵券的頒發對象,頒發等級進行了嚴格的規定。

明朝鐵券頒發對象僅限於立有軍功的封爵者。頒發鐵券時要嚴格根據爵位的等級來頒發,不同等級的鐵券尺寸有別,不得逾越。

不僅如此,明朝還專門在內閣設中書科,專門負責書寫鐵券銘文等工作。鐵券都是一式兩份,一件由被賜者保管,一件存於內府,以防有人造假。

與唐朝相比,免死次數下降,子孫不在被免範圍內,並提出謀逆之罪不可免。

丹書鐵券真的是「免死金牌」嗎?丹書鐵券本質上是封建統治階層鞏固政權的策略和手段,皇帝通過鐵券來籠絡功臣,目的是彰顯皇恩浩蕩,加強中央統治權力。受封之人要學習錢鏐的智慧,把鐵券當做榮耀而不是當特權。

免死金牌

白居易說過:「由來君臣間,寵辱在朝暮」,伴君如伴虎,歷代被賜免死鐵券之人,多的是被治罪的。例如明朝胡惟庸一案,牽扯其中的大臣不乏是被賜鐵券的功臣,但統統都被下令處死,無一倖免。

丹書鐵券的豁免權就代表了其一定會有黑暗的一面。特別是,它專門服務於貴族。

明朝時,就有一位貪汙稅糧的錢氏後人錢用勤用鐵券免去罪行一事。無論是哪個時代,沒有約束的權力是可怕的,任何時候都要警惕特權,這是赤裸裸的腐敗。法律面前眾人平等,沒有人能逾越法律底線。

3.錢鏐鐵券的千年之路

1951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迎來了一件珍貴的千年文物——錢鏐鐵券,由當時的長樂鄉錢氏後裔出面移交。

1959年,錢鏐鐵券被送往中國歷史博物館,也就是現在的中國國家博物館,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從唐朝走到新中國博物館,錢鏐鐵券走得很艱難。

897年(乾寧四年),錢鏐獲賜鐵券後,就一直將它放在杭州吳越王府的錢氏宗廟內保管。

978年(北宋宋太平興國三年),錢鏐之孫錢弘俶遵從錢氏家訓,歸順北宋,保百姓和平。為了表示忠心,錢弘俶率領王族子孫,部下家僕一千多人由杭州遷往宋都汴州(今開封)定居。但鐵券金書等家傳文物仍然留在杭州錢氏宗廟。

990年(宋淳化元年),錢弘俶早已去世。有杭州官員認為本地吳越王府乃前朝舊物,留著實在不妥,於是便將錢氏宗廟內的鐵券等舊物運往首都獻給宋太宗。

宋太宗念錢氏當初歸順之功,下令將鐵券等錢氏文物歸於錢惟濬(錢弘俶之子)保管。後來,宋仁宗、宋神宗二帝又先後下詔調閱錢鏐鐵券並都在閱後歸還。

1075 年(宋熙寧八年)錢氏六世孫錢景臻和宋仁宗最疼愛的幼女秦魯國大長公主喜結連理,錢鏐鐵券交由錢景臻保管,藏於駙馬府內。

鐵券

1126年(靖康元年),金兵入侵,秦魯國大長公主讓兒子錢忱帶著鐵券南下避難。次年,靖康之變,已是72歲高齡的秦魯國大長公主變賣家產支持抗金,並舉薦趙構為皇帝,也就是後來的宋高宗。

1131年(南宋紹興元年),錢氏舉家遷往浙江台州。宋高宗念大長公主救國舉薦之恩,下詔賜大長公主府邸,從此錢氏一族在此定居,成為當地望族,錢鏐鐵券也隨之留在台州錢氏宗祠內。

1276年(南宋德祐二年),元兵南下,宋朝覆滅。元兵攻佔臨海城前,錢氏後人帶著鐵券逃跑避難,途中意外身亡,鐵券從此下落不明,不知去向。

就這樣過了五六十年,元代一位漁民在浙江黃巖縣捕魚時撈上來一塊鐵片,竟然就是失蹤幾十年的錢鏐鐵券。

由於浸水太久,鐵券上的金子剝落了許多,漁民不識文物,把它當尋常鐵物賣給了當地一位老者。

錢氏後人錢世珪聽聞後,用五十鬥米將鐵券贖回,並保存在台州錢氏宗祠裡。輾轉幾十年的錢鏐鐵券又回到了錢氏族人手裡,不得不說是一種奇蹟。

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倭寇來襲。錢氏後人錢珍帶著鐵券藏進深山,十餘年後才重返台州。

錢氏後人錢珍帶著鐵券藏進深山

鹹豐年間,太平軍入侵台州,錢氏後人將鐵券沉入井底以免被擄去,戰亂結束才撈出。再次沉水的鐵券金字剝落得更多了,到了最後只剩下一百八十個多個金字。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藏於錢氏宗祠的鐵券竟然不翼而飛。過後不久,盜賊在嵊縣出售鐵券,被當時一位徐縣令花400大洋購入。

後來這件事傳到了錢氏後孫錢文選耳中,錢文選和兄長錢乙齋,聯合嵊縣長樂鄉的錢氏後裔,一齊向這位徐縣令施壓,最終以原價贖回。從此,鐵券由長樂鄉錢氏三房輪流保管。

後來抗戰爆發,嵊縣淪陷。為了保護錢鏐鐵券不落入敵人手裡,長樂鄉錢氏族人決定把鐵券藏在深井裡。據回憶:人們當時在鐵券身上塗厚厚的油和蠟,用棉線緊緊纏好鐵券最後再塗蠟投入井裡。

不僅如此,為了確保鐵券不暴露,還往井裡倒入大量黃泥攪渾,一直到抗戰勝利才將鐵券取出,上交人民政府。歷經數代風雨,錢鏐鐵券終於得到了完美的歸宿。

錢鏐鐵券

「鑄鐵如瓦勒金字,乾寧歲月猶存唐」,這是乾隆為錢鏐鐵券寫下的詩。如今它安靜地躺在博物館的櫥窗裡,已經失去了「免死金牌」的榮耀與威力。

可透過它我們仿佛能領悟到錢鏐遺訓裡「忠君愛民,不戀權勢」的精神,感受到錢氏後人為了守護文物而付出的努力和心血。

丹書鐵券本質是封建統治階級的產物,但人民卻賦予了它新的意義。

相關焦點

  • 憤怒的"漁夫"-記2011年登陸我國最強颱風納沙
    2011年在西北太平洋上共生成21個颱風,其中登陸我國的颱風有8個,而「納沙」有幸成為了2011年登陸我國最強的颱風。◆演變:兩次加強為強颱風 四次登陸 第17號強颱風「納沙」,柬埔寨名,意「漁夫」,於2011年9月24日上午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9月26日夜間和29日7時兩度加強成為強颱風,是2011年以來登陸我國強度最強的颱風(以強颱風級別登陸海南),也是6年來登陸海南的最強颱風。因此又戲稱它為「憤怒的漁夫」。
  • 俄羅斯漁夫撈出的深海怪魚,從二次元到異次元,畫風魔性超乎你的想像!
    話說我們之前介紹過一位來自俄羅斯西北部摩爾曼斯克的漁夫,這位漁夫名叫Roman Fedortsov,這位勇猛的大哥時不時的就會從深海裡抓出各種長相異常奇葩的生物
  • 唯一的真主—— 是阿拉還是耶穌(漁夫)
    兩年前,他將自己的心路歷程寫成一本書:《尋求阿拉,找到耶穌》(Seeking Allah, Finding Jesus: A Devout Muslim Encounters Christianity )(Zondervan, February 2014)。今年8月他又出了續集:《唯一的真主:是阿拉?還是耶穌?》
  • 吳海《遊黃巖記》所遊的是台州黃巖嗎?
    為了敘述方便,先將《遊黃巖記》全文摘錄如下:水南之山最高而大者,方山;山之陰,有峰隆然,逆馳而西,曰黃巖,望之特尊。歲大旱,鄉人必禱焉。自予往來三十年,凡方山之勝,皆沃覽之,惟黃巖僅兩至焉。丁未歲杪,避兵來此,思復一登,而淫雨當旬。戊申政紀人日始霽,山路坭滑,未能即登,越五日,乃得遊焉。
  • 中國現存唯一最古老的天文臺,我國古代天文技術超西方300年
    我國最古老的天文臺——登封古觀星臺觀星臺建於元朝初年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距今己有700年的歷史, 它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也是世界上現存較早天文科學建築物,它反映了我國古代科學家在天文學上的卓越成就,在世界天文史、建築史上都有很高的價值,觀星臺不僅保存了我國古代圭表測影的實物,也是自周公土圭測影以來測影技術發展的高峰,它反映了我國天文科學發展的卓越成就,對於研究我國天文史和建築史都具有很高的價值,各種天文儀器:沈括浮漏,正方案,仰儀,景符,日晷。
  • 副鎮長借款千萬後全家失蹤 數十家企業被坑
    原標題: 副鎮長借款千萬後全家失蹤 數十家企業被坑  昨天,現代快報報導了一則消息,淮安市金湖縣金北鎮原副鎮長郭嶽德涉嫌違紀違法被警方立案調查。消息一出,有金北鎮的居民向快報反映,郭嶽德失蹤了,失蹤前他通過家人經商的公司向小額貸款公司借款1000餘萬元,並拉上了鎮上數十家企業提供借貸擔保。
  • 我國現存最早的「世界地圖」
    利瑪竇 坤輿萬國全圖 168×382cm 南京博物院藏 原標題:我國現存最早的「世界地圖」   此次,《坤輿萬國全圖》首次走出南京博物院,於4月16日在浙江美術館館慶10周年首個特展「心相·萬象
  • 長江撈屍人:撈屍價3.6萬,曾一月撈出上百人,身上屍臭7天才能消
    長江撈屍人:撈屍價3.6萬,曾一月撈出上百人,身上屍臭7天才能消。2009年,長江荊州寶塔灣江段發生了一起溺亡事件,9月24日,有兩名兒童在江邊遊玩時不慎落水,當時長江大學的學生陳及時、何東旭和方招等正好在附近野炊,他們三人聽到呼救後立馬下水救人。 但不幸的是,救援失敗,三條年輕的生命葬送在江中,家長們別無他法,只得向撈屍人尋求幫助,至少要將孩子們的屍體打撈上來。
  • 長江撈屍人,撈屍價3.6萬一個人曾一天撈13人,身上要屍臭幾天才能消
    在2009年,我國湖北省曾經發生過一樁落水事件,一名孩童由於不善遊泳在河中溺水,三名大學生前赴後繼下水救護,卻因為不識水性,三個人全數溺死在水裡。 沒想到「撈屍人」對此提出了3.6萬元的高價,如付不起錢,屍體就打撈不上來。 這件事被作為一件新聞報了出去,讀者紛紛表示,「撈屍人」坐地起價,打撈屍體這樣的活動本身已經屬於警方要求,索要錢財已經是不應該還索要如此高價,是不是想要趁機牟取暴利?如果每一個「撈屍人」都這樣,以後遇到貧苦人家的孩子死了,出不起錢,屍體就永遠打撈不出來了嗎?
  • 我國科學家彭加木究竟是怎麼失蹤的?為何失蹤的如此離奇?
    彭加木是我國著名的植物學家,一生為我國植物病毒研究做了大量的貢獻。在1964年到1980年間,彭加木先後 15次到新疆地區考察,3次進入到羅布泊考察,然而在最後一次考察羅布泊時,彭加木卻失蹤了,時至今日都沒有發現他的遺骸或者蹤跡。
  • 海馬跟這兩字扯上關係,年捕撈3700萬隻,現存數量急降一半!
    若問地球上唯一一種由雄性生育後代的動物是什麼,估計大家都知道了,那就是海馬。不過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日前報導,每年海馬因非法撈捕與走私超過3700萬隻,部分品種現存數量更是急劇下降將近50%。主要原因就是它們與壯陽兩字扯上了關係。海馬,為刺魚目海龍科海馬屬下的一種小型魚類。
  • 「見死不救」漁夫身份曝光 稱參與救人未收報酬
    撈屍者挾屍要價屬實漁夫見死不救不存在  湖北荊州大學生「捨己救人」真相揭開——  日前,網上盛傳的湖北荊州3名大學生為救兩名落水少年溺亡前,遭遇漁夫「見死不救」的說法並不屬實。  漁夫確實參與了救人  據長江航運公安局荊州分局一民警介紹,出事水域附近當時確實有兩艘漁船,船主來自江對岸的公安縣埠河鎮,一艘漁船船主是陳選德(音),另一艘船主是陳恆雲(音)。兩天前,船主向警方反映,稱他們向溺水者拋過一隻救生圈,陳恆雲伸出的竹篙救出一個小男孩、一個小夥子。
  • 漁夫出海捕魚發現網中奇異鯊魚,看清長相後,把他嚇得臉都青了
    出海捕魚可以得到意外收穫肯定是非常開心的,但是國外這名漁夫就頭痛了。這名漁夫在出海捕魚時,當他把漁網拉近船邊時,無意間發現漁網裡面有條不明怪魚在甩動,漁夫頓時以為捕到大魚了,樂得直跳。結果在起撈時看到這樣一幕,把他嚇得臉都青了。
  • 現存唯一生活在島上的虎:體型是東北虎一半,10年後可能野外滅絕
    現存唯一生活在島上的虎:體型是東北虎一半,10年後可能野外滅絕在印度尼西亞,曾經生活著3種老虎:峇里虎、爪哇虎和蘇門答臘虎。自從峇里虎和爪哇虎在20世紀滅絕後,生活在蘇門答臘島上的蘇門答臘虎就成了印尼唯一的一種老虎,也是世界上現存唯一一種分布在島嶼上的老虎,也成了世界上現存體型最小的老虎。然而,由於最近幾十年來人類對蘇門答臘虎的非法捕獵以及對其棲息地的破壞,蘇門答臘虎的生存受到了嚴重威脅。動物學家們對此十分擔憂,如果人類不儘快採取行動,大力消除威脅蘇門答臘虎生存的因素,在10年之後,它們很有可能在野外滅絕。
  • 小時候電視上經常見到漁夫飼養鸕鷀捕魚,現在為何很少再見到了?
    以前經常能在電視上和書上看到這樣的畫面:一名漁夫劃著小船在江面上緩緩前行,船舷處站著一兩隻大鳥,只聽「噗嗵」一聲,鳥兒鑽進了水裡,沒過多久就鼓著脖子從水面鑽了出來,漁夫把鳥抓起來倒提著一晃(有時是捏脖子),它就吐出了一條大魚。漁夫把大魚收好,並從筐裡取出一條小魚獎勵給鳥兒吃。
  • 台州黃巖蜜橘重返「上海灘」
    今年,黃巖區在上海舉辦優質農產品推介會,重點推廣黃巖蜜橘等特產;黃巖區交通旅遊投資集團與上海西郊國際農產品交易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在上海設立黃巖蜜橘批發攤位;黃巖區農業農村局與上海誠實果籃果品有限公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打通黃巖蜜橘在上海大型超市和賣場的銷路。
  • 黃巖:高質量譜寫「永寧江時代」發展新篇章
    「『十四五』時期,黃巖發展進入新階段,我們要走深走實『三立三進三突圍』新時代發展路徑,打造『千年永寧、中華橘源、模具之都』金名片,高質量譜寫『永寧江時代』發展新篇章,為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區努力奮鬥。」
  • 發現現存唯一稀有鼠狐猴群
    近日,世界上現存唯一的辛氏鼠狐猴群(Sibree's dwarf lemur)被發現,這類狐猴只生活在馬達加斯加東部
  • 長江撈屍人:撈1人3.6萬,曾1天撈出10多人,身上屍臭7天才能消除
    除了給遺體美容化妝外,我國還有一個職業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那就是長江的撈屍人。 據統計,我國每年都有五萬多人因為溺水而身亡,基本上每天都會有一百多人死於溺水。如果是因為不小心墜落溺亡於淺水中,那家人還能將他們的屍身收斂回去。但是如果在滾滾長將中溺水而亡,屍身很難找到,死者家人也會因此而悲痛欲絕。
  • 漁夫出一上聯:龜圓鱉扁蟹無頭,滿盤儘是殼!紀曉嵐都對不上來
    曾有一位以打漁為生的漁夫,給紀曉嵐出一個上聯,結果把他給難倒了,紀曉嵐至死都未能對上來,估計這也是他人生當中的一大遺憾。有一年的夏天,紀曉嵐請假回家探親,由於當時乾隆皇帝心情不錯,不但放紀曉嵐一個月的假,還賞賜他不少銀兩。紀曉嵐帶著一位隨從,乘坐馬車開開心心地踏上回故鄉的旅途,一路上哼著小曲,欣賞路邊的美景,享受難得的閒暇時光,時不時地抽上幾鬥菸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