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成都④|「八光分文化」楊楓:我們都是追夢人

2021-01-09 澎湃新聞

2016年9月,第七屆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現場。六位評委會嘉賓Cos成星戰絕地武士,帶著光劍集體亮相。六人之中唯一的女士,是成都八光分文化的創始人和CEO楊楓。

第七屆星雲獎評委亮相環節,左起:劉兵、董仁威、劉慈欣、楊楓、姜振宇、喻京川(圖片來自世界華人科幻協會)

2003年,楊楓加入《科幻世界》,一路做到副主編。與姚海軍一樣,楊楓也注意到了《科幻世界》之外中國科幻環境的劇烈變化,但比姚海軍更進一步,她選擇了離開,那是2016年。「整個科幻的全產業鏈都在興盛當中,創業公司不斷湧現。所以我也希望有個新平臺能自己做主,貫徹執行自己的想法,同時也找回一些生命的活力。」楊楓認為,最理想的狀態,是有個比較自由包容的平臺來完成對科幻的塑造,「一轉眼快三年了,現在的平臺基本達到了自己的預期,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是因為熱愛走到了一起。」

這種自由包容,自我們前來拜訪之初就強烈感受到了。八光分目前的一大業務是與英國BBC科幻劇《神秘博士》(

Doctor Who

)合作,出版官方授權的正版中文圖書。推開公司整潔光亮的玻璃門,便是劇中偽裝成公共電話亭的 「時光穿梭機」TARDIS。打開「電話亭」,裡面陳列著各種精緻的手辦和小玩意兒,還有一幅《神秘博士》官方以成都當地特色而作的中國風海報。沒等落座,楊楓便動員小夥伴們玩起了Cosplay,大家紛紛戴上頭套、拿起道具,以「電話亭」為背景擺起造型,歡迎我們的到來。

楊楓(左三)與大家在辦公室玩起《神秘博士》Cosplay(宋敖/攝)

「時光穿梭機」 內景(宋敖/攝)

與英國BBC的合作是八光分國際化道路的一個方向。去年美國聖何塞的第76屆世界科幻大會(WorldCon76)現場,八光分首發了中美共同策劃編輯的科幻MOOK《銀河邊緣》,楊楓任中方主編,美方主編邁克·雷斯尼克則是獲得過五次雨果獎的科幻大咖,旨在以國外優秀的經典和新銳作品,帶動培育國內的原創。在國內,培養發掘原創作家、創辦新的科幻獎項、推動科幻IP影視化,八光分在科幻產業鏈各個環節用心布局,積極行動著。

聖何塞WorldCon76現場,從左至右:楊楓、喬治.R.R.馬丁、八光分版權經理姚雪(圖片來自八光分文化)

2019年初,經過近兩年的努力,八光分文化聯合人民文學出版社共同出版了青年科幻作家、南方科技大學教師劉洋博士所著《火星孤兒》一書。「這是我們策劃的第一本原創作品。出版後正好趕上春節檔上映的《流浪地球》的熱度,很快在科幻圈引起巨大反響。」楊楓認為,這本書可以體現八光分團隊的一些做事風格:

「作者最早在網上發表了幾章內容,質量還不錯,但後來沒人『催更』,也就荒了。我們編輯發現之後就馬上主動聯繫他,協助他完善豐富大綱。中間幾次改稿,最多時一次性給到40多條修改意見,改到後來作者都快改不動了……」費時耗腦的打磨,帶來了業界的高度評價,也使得這本書的IP影視轉化速度驚人,「不到24小時就與侯小強的諸神聯盟影業達成了版權協議,堪稱今年由《流浪地球》開啟的中國科幻新速度。」

《火星孤兒》,劉洋/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12月

《十二個冷湖:首屆冷湖獎獲獎作品集》,八光分文化出品,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年12月

遠在青海省海西州的冷湖鎮,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曾聚集了十萬石油大軍,後來隨著石油枯竭,這片基地逐漸荒廢,行政級別與人口也不斷下降。但這裡獨特的地貌和歷史背景,給了科幻想像與開發以廣闊的天地。2018年初,北京行知探索文化聯合青海火星小鎮和八光分文化,共同發起冷湖科幻文學獎,在全國範圍內廣邀科幻作家來為這片廣袤冷寂的土地書寫歷史。

2018年9月,首屆冷湖獎頒獎典禮在冷湖火星營地成功舉辦,冷湖獎在國內一炮打響,2019年第二屆徵文來稿量是首屆的近三倍。「這段時間接觸我們的影視公司特別多,大家都想在科幻影視方向上做一些探索。其中,西安卑羽文化就公益開發了冷湖獎獲獎作品《靈魂遊舞者》的『超感電影』,讓盲人群體也能感受科幻世界。」

從左至右:王晉康、楊楓、劉慈欣、斯琴夫(海西州文聯主席),在冷湖火星營地採風(圖片來自楊楓)

冷湖「火星小鎮」效果圖(圖片來自楊楓)

2016年離職後,楊楓對未來進退不定。「我做編輯出版出身,對做公司其實沒什麼概念。雖然以前工作也忙,但完全想不到會忙成這樣,每天幾個腦子都用不過來,事情無比的多。」當時,華語科幻星雲獎人手緊缺,創始人之一董仁威和頭兩屆活動的投資人都在西部智谷園區辦公。作為星雲獎組委會成員之一,楊楓經常來此開會交流。「有一天投資人跟我說,既然你想繼續做科幻,我們就回歸科幻,成立一家公司。」

一個月後,八光分註冊成立。最開始只有楊楓一人,隨著業務的拓展,陸續有前同事、專業人士和科幻愛好者加入,在這片圍繞武侯區新政府大樓、充滿未來感的園區中,點亮一盞科幻的燈。「八光分」一詞,意指陽光到達地球的距離。「那也是孕育生命的距離。八光分文化所做的,就是在聯通現實與未來,在循環往復中達到永恆。」

八光分創立後策劃的第一個大項目,從楊楓熟悉的出版開始。一個機緣巧合,楊楓和朋友去拜訪新華網四川分公司老總侯大偉,聊起未來可能的合作,覺得應該為成都這座「科幻之都」做點什麼,便提出了「科幻口述史」,雙方一拍即合。當年8月中旬,在雙方合作的「成都科幻電影周·科幻IP創投會」結束後,楊楓向在蓉的十位對中國科幻貢獻卓著的科幻人發出邀請,很快得到了積極回應。此後歷經半年的訪談、拍攝與整理,圖文並茂、60餘萬字的《追夢人——四川科幻口述史》一書問世。

《追夢人——四川科幻口述史》集合了四川十位科幻功勳人物的口述訪談錄,分別是:楊瀟、譚楷、流沙河、劉興詩、王曉達、周孟璞、吳顯奎、董仁威、何夕、姚海軍。書中除了親歷者們的回憶外,還集中了大量老照片、信件、剪報等珍貴文獻資料,將近幾十年來中國科幻的發展過程詳實地展現在讀者面前。2018年11月,《追夢人》一書獲得第九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非虛構作品金獎

楊楓化身「科幻郵差」,邀請各位嘉賓前來八光分暢談。其中有兩人例外,一位是大病初癒的流沙河先生,一位是周孟璞先生。流沙河先生在家中結束愉快的訪談之後,欣然在書桌前為楊楓題寫了公司名。周老先生時年94歲,「採訪花了整整一天時間,但老人家依然有說不完的話。本想等文字整理出來後發給他審定一遍,但老人家沒能等到這一天,在接受我們採訪19天後,周老就與世長辭了。」楊楓回憶道,「記得那天採訪結束時,周老用顫抖的手翻開一個小小的電話簿,請我們寫下各自的姓名,並微笑地說,我要把你們的名字寫進日記。」

隨著對科幻行業各個環節的介入,一些具有國際化視野、專業背景的人,陸續聚集到八光分名下。西夏與範軼倫便是其中的代表。

目前在八光分任影視總監的西夏,自稱一直是「中國科幻的同路人」:本科就讀北大地球物理系,畢業後分配到四川省地震局,後赴加拿大學習電影,併入加拿大籍。回國後,機緣巧合認識了楊楓,2005年起給《科幻世界》撰寫經典科幻影評專欄,2007年去央美電影系任教。2012年參與策劃科幻短片電影節,還曾多次擔任星雲獎的組委評委……「從自然科學,到後來學藝術,現在發現所有的路都沒有白走。」

《外星人的手指有多長:世界經典科幻電影評論集》,西夏/著,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年8月

八光分團隊在聖何塞WorldCon76,從左至右:西夏、範軼倫、楊楓、姚雪(圖片來自八光分文化)

2013年夏天,剛剛從香港中文大學本科畢業的範軼倫在《科幻世界》實習時認識了楊楓。因為這層關係,在加州大學河濱分校讀博期間,範軼倫繼續擔任八光分在北美的觀察員。博士期間Gap一年,範軼倫來到成都正式加入八光分,負責品牌傳播與公關。「河濱分校有著世界上最大的科幻奇幻館藏,也是美國唯一開設『推想小說與科學文化』博士點的高校。所以我是第一個在美攻讀科幻研究博士學位的中國人。」

西夏和範軼倫認為,科幻尤其在中國,是對時代發展特別敏感的一種文藝形式。科幻在英美,是表達思維方式的一種工具,是大眾文化的一部分,但在中國,科幻從一開始就帶有精英主義色彩,魯迅、梁啓超等知識分子引入西方科學小說,作為啟發民智、反思社會的手段。「魯迅曾言:導中國人群以進行,必自科學小說始。因此科幻在中國教育性更強。新中國成立後,科幻與科普不分家,直到現在仍是如此。」

對於成都的科幻生態,楊楓等人都表示大趨勢是越來越好,從原來《科幻世界》一家獨大,到各個節點逐漸冒出,整個行業更加立體化。「現在還是一個個點,希望在打造『科幻之都』的倡議下,十年二十年能連成一張網。此外,成都還擁有強大的群眾基礎,幾乎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科幻社團,能不斷提供新鮮血液。」

四川大學科幻協會主辦的會刊《臨界點》雜誌,攝於「時光幻象」科幻博物館(宋敖/攝)

說到科幻電影,楊楓認為理想的狀態,是既有大片也有小製作,既能照顧大家也能關心新銳,還有能把老一輩的作品翻新的機會。「不少機構囤了很多資源,希望這次的科幻熱不只是新一輪的版權囤積,更需要一些堅持理想的人,沉下心來拿出時間打造精品。」

《流浪地球》這樣精品的出現,使得所有科幻迷作為「精神股東」,對影片毫無保留地支持。在楊楓看來,郭帆和龔格爾都是1999年《科幻世界》高考作文題「撞車」事件的受益者,「多少年前無意中撒下的一顆種子,實際上一直在繼續著夢想。只要堅持下去,就等到春暖花開了。」但為什麼是成都?科幻之都對於成都為什麼重要?西夏覺得這些問題仍需要追問。「你看四川科技館就在城市的最中心,全世界可能都獨一無二。八十年代的特異功能熱,也是成都這邊報導最多。這些是不是潛意識裡反映出成都人四川人對科學幻想的熱衷?也許這就是一種基因。」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新刊推薦|成都,科幻之都的自我修養·成都人的科幻腦:荒漠裡製造...
    那是 2018 年1 月,成都八光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CEO楊楓初次涉足冷湖時的感受。冷湖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西部,甘肅、青海、新疆交界處,在柴達木盆地西緣,距離最近的城市敦煌 230 公裡,距離州府德令哈 430 公裡。 冷湖,蒙古語稱「呼通諾爾湖」,意為異常冰冷的湖水。
  • 《科幻世界》副總編姚海軍:強化「科幻之都」名片,持續為成都科幻...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實習生 甘昕禕7月28日上午,成都申幻動員大會在成都世紀城舉行,並宣布成都申辦世界科幻大會委員會成立。在動員大會上,舉辦了主題為「成都申幻與中國科幻未來之路」的主題沙龍,著名科幻作家何夕、王晉康,《科幻世界》雜誌社副總編姚海軍、中國首位科幻文學博士姜振宇、成都八光分文化創始人楊楓等與會嘉賓們暢所欲言,為成都未來的申幻工作建言獻策,勾勒未來圖景。姚海軍申幻能給成都這所城市帶來什麼樣的助益?
  • 「科幻之都」需搶抓「電影時代」機遇
    這讓四川的觀眾感到驕傲——19年前,《流浪地球》原著小說首發於成都的《科幻世界》雜誌社。  有業內人士指出,這部電影的成功或標誌著全國科幻產業的新一輪轉型。然而,從拍攝到宣發,電影《流浪地球》整個產業鏈上幾乎看不到成都企業的身影。成都,這座以科幻文學知名的「科幻之都」,如何在未來科幻產業發展中抓住機遇?
  • 全球科幻大咖共助2023年世界科幻大會落地成都
    正如此次的動員大會,便是為明年的決定時刻「再添一把火」,讓成都、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科幻迷們看到:成都作為全國的「科幻高地」,我們一直在努力。從2017年開始,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每兩年一屆,永久落戶成都;同時,成都還計劃建設「中國科幻城」(中國科幻產業園),大力發展科幻文化產業,打造科幻產業功能區和國際化平臺。如今,成都的科幻產業發展日益繁榮,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的關注。根據劉慈欣科幻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累計票房達47億元,造就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 科幻成都①|《科幻世界》姚海軍:成都是「中國科幻的延安」
    姚海軍主編的《星雲》科幻迷雜誌,攝於「時光幻象」科幻博物館(宋敖/攝)1997年北京國際科幻大會轟動全國後,姚海軍也受科幻作家們的引薦,經山西《科幻大王》輾轉來到《科幻世界》,從讀者俱樂部做起,完成了一次身份的調轉。「科幻迷們的來信來稿雪片一般,每周都有好幾大箱要處理。
  • 奇妙實驗室、《神秘博士》……全國科普日來了,成都邀你赴一場科技盛宴
    從醫療用品、器官和組織製造到骨骼植入,講述3D列印如何逐步改變了我們的醫療方式。現場共設立了六個展區,分別是高分子材料3D列印實驗室、八光分文化展示、分子料理創意廚房、科普DIY空間、武侯區社區太空科普館、VR技術展。備受關注的展區當屬成都科幻迷都非常熟悉的八光分文化展示區。
  • 2020年第九屆蝌蚪五線譜「光年獎」原創科幻徵文大賽正式啟動
    秀出你的科幻才華,下一個「蝌·幻新星」就是你!前方高能預警——沒錯!!!我們蝌蚪五線譜又又又有大動作啦!此外,我們還新設立了「校園之星」獎項,這是專門提供給在校生的創作獎項。舞臺很大,夢想很近,在這裡讓你分分鐘發光!年科幻孵化平臺作為科幻圈裡對新人最友好的平臺,8年時間,光年獎挖掘了很多新作者,也孵化出眾多的優秀作品,出版成冊,集結成書,呈現在讀者面前。
  • 《流浪地球》:成都科幻之崛起 | Wanderi...
    《流浪地球》劇照19年前,劉慈欣的小說《流浪地球》首次刊登在成都出版的《科幻世界》月刊上。如今,隨著成都文創產業的快速發展,科幻文學優勢在轉化成文化創造和文化產業優勢,助力成都高水平建設世界文創名城的同時,也讓「科幻之都」成都閃耀世界舞臺。
  • 四十歲的《科幻世界》,期待一個怎樣的未來?
    《科幻世界》因期刊銷量沒落而陷入的虧損局面,慢慢得以扭轉,也標誌著《科幻世界》從雜誌時代步入暢銷書時代。「我們雜誌社旁邊玉林東路上的那個小報刊亭,早期是進《科幻世界》的,現在就連離《科幻世界》這麼近的攤店都沒在賣了。」拉茲感慨道。儘管如此,雜誌社目前仍在堅持出版《科幻世界》、《科幻世界譯文版》等四本期刊,月發行量約在 15 萬冊左右。
  • 成都,科幻之都的自我修養·AI 衛星「科幻世界號」:我們的徵途是...
    PART 01 「太空是想像力最好的去向和歸宿」 北京時間2019 年 12 月 20 日 11 時22 分,「科幻世界號」AI 衛星(星時代 -8)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 專訪劉維佳:中國科幻作家群講述「火星上的中國故事」
    《中國火星紀事》主編劉維佳24日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講述中國科幻作家們筆下的「火星上的中國故事」。由八光分文化和新星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中國火星紀事》一書於今年面市。「馬斯克是鐵桿科幻迷。」劉維佳說,自從有了科幻小說,火星很快就成為太陽系中上演傳奇故事數量僅次於地球的偉大行星。而從科幻史上看,美國和新中國的科幻事業,都是從火星起步的。劉維佳說,美國歷史上被譽為「第一篇真正具有文學性的科幻小說」,就是1934年發表的《火星奧德賽》。而新中國第一篇完整意義上的科幻小說,就是鄭文光的《從地球到火星》。「真有殊途同歸之妙。
  • 《中國火星紀事》:讓全世界看到中國人的火星探索和科幻能力
    自從有了科幻小說,火星就成為太陽系中上演傳奇故事數量僅次於地球的行星。因為在現實中,很多國家都在積極探索發射無人科考飛船前往火星。最終,阿聯的「希望號」、中國的「天問一號」和美國的「毅力號」這三艘無人飛船成功升空,組成星際艦隊駛向火星。
  • 專訪劉維佳:中國科幻作家群講述「火星上的中國故事」
    受訪者供圖  在劉維佳眼中,火星與科幻文化密不可分的聯繫,在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創始人埃隆·馬斯克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埃隆·馬斯克從2002年就創辦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為登陸火星已經奮鬥了十八年,被稱為「矽谷鋼鐵俠」。  埃隆·馬斯克今年一舉賣掉了自己的全部七所豪宅。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說,「我不需要錢。
  • 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和首屆原石獎在渝落幕 完整獲獎名單揭曉
    據悉,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成立於2010年,是中國科幻愛好者通過成都時光幻象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組織的一個公益性獎項。目前,由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壹天視界科幻文公司、成都時光幻象公司聯合主辦,海南壹天視界文化公司承辦,瀘州老窖·國窖1573公司支持,獎項面對全世界華語科幻領域,每年評選一次,截止2019年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總共在成都、太原、北京和重慶分別舉辦了十屆。
  • 2023年世界科幻大會,成都來了!成都申幻委員會正式成立
    在成都,傳統的氛圍與現代化的活力相融合,使這座城市的現在和未來都充滿了魅力。祝成都申辦世界科幻大會成功,讓世界認識成都,讓成都面向未來!」成都:20多年來國內最主要科幻人才集聚之地近年來,成都一直在不遺餘力地打造「科幻」這張新名片。
  • 致敬,追夢人!
    其實在我們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強國夢。沒想到這些英雄就在我們身邊。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一種幸福而溫暖的精神,大家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 「致敬是一座城市對奮鬥者、追夢人最好的點讚,全社會弘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讓城市更和諧,讓人心更溫暖。」
  • 身處五大洲同慶新年 華僑華人:「我們都是追夢人」
    身處五大洲 同慶新年到 華僑華人:「我們都是追夢人」(僑界關注)   當新年的鐘聲在五大洲響起,世界各地華僑華人歡呼雀躍,用鄉音互道祝福,一聲「新年好」充滿留戀,更飽含希望。  剛剛送走的2018年,海外華僑華人辛勤耕耘,奮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