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人眼中的石頭魚,從用來餵鴨子到如今的有價無市,它經歷了啥

2020-08-27 野釣競技

我們國家領土面積遼闊且富饒,南北之間存在著較大的跨度,因而南北之間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化,在不同的地域環境下孕育著各種不同的物種。其中廣西作為一個極具特色的城市,在青山綠水下也孕育著無數的生命。在廣西當地有這樣一種魚,它體型不大卻與石頭的顏色極為相近,當它們藏於亂石中時,我們往往很難發現其身影,故而當地人為它取名「石頭魚」。

從外觀上來看,石頭魚的身體上長有一些花紋,並且有著兩對大大的魚鰭,整體給人一種較為呆萌的感覺。石頭魚對生活的環境有著較高的要求,只有那種水質較好的環境中才能發現它們的存在,例如溪流、地下河附近是它們最為喜歡的生活環境。

由於石頭魚體表的顏色較為暗淡,當它們趴在石頭上一動也不動的時候,此時的它們仿佛與四周的石頭融為了一體,若不定眼仔細觀察的話,往往很難發現它們的存在。不過在小編小的時候,擅於偽裝的石頭魚雖能躲過大部分天敵,但卻躲不過我們這些「小搗蛋鬼」。

小編還記得那時候只要一放學,我們一群小夥伴兒往往不是先回家,而是先去小溪中撈魚玩,除了各種小魚小蝦外,石頭魚則我們主要的捕撈對象魚。在那個時候,由於石頭魚數量龐大,大家對它的了解也並不多,因此我們這群「小搗蛋鬼」抓回去的石頭魚,除了一部分被大人們做成美食吃掉了,還有很大一部分則直接成為了家裡鴨子的口糧。

如今隨著外在環境的變化,適合石頭魚生存的空間環境也越來越少,加上大家對石頭魚越來越了解,最終使得石頭魚的整體數量大不如從前。在較大的市場需求面前,曾經作為鴨子口糧的石頭魚,如今的身價也出現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在小編這邊,一斤野生的石頭魚,其售價便高達上百元,並且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到。

各位釣友,在你們的垂釣生涯中,你們是否見過這種石頭魚呢?你們是否撈過或釣過這種魚呢,你們最多的一次釣過多少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垂釣之趣,境界不同,品味相異。」希望小編今天的分享能幫助到大家,我是野釣競技,一名有著多年垂釣經驗的釣魚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共探垂釣之趣。​

相關焦點

  • 這種魚曾經在鄉下用來餵鴨子,現在卻「千金難求」,價值上百元
    我國的物產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但是隨著近些年的不斷開發,自然環境也不可避免地出現變化,許多的生物生存空間都遭到擠壓,以前常見的一些生活,現在可能都很難見到了,就像是咱們今天所要說到的這種魚類,這種魚曾經在鄉下用來餵鴨子,現在卻「千金難求」,價值上百元!
  • 農村1種淡水魚,背上有倒刺,80元1斤很少人養殖,農民:有價無市
    導讀:南方一種無鱗魚,長得酷似泥鰍,市場1斤賣80元,北方很少人見過最近南方的雨水比較多,其實每年到了6月份的時候,南方地區的雨水都有點偏多。前些天筆者的家鄉這邊就接連下起了幾場暴雨,而在下雨以後就會有很多人去河邊、水溝裡面撈魚。
  • 5年只長3釐米的「雜魚」,以前用它餵鴨子,如今一條5元
    幾乎地球上的所有水生環境中都能找到的魚類的身影,不過並非所有魚類都可以被人類食用,例如生活在淡水中的鰟鮍魚就是其中一種,在最早的時候,這種魚類被當地的農戶用來餵鴨子。雄性個體表面的有多種色彩分布,並且體側有絢麗發亮的縱行彩虹條,這種魚因為豔麗的外表,也被作為觀賞魚的一種。
  • 奇石有價無市的局面是因為「容易獲得」?錯!這3點才是癥結所在
    奇石收藏現如今可以說是收藏界熱度十分優秀的品類,它市場優秀、玩家基礎紮實!但是很多玩家對於奇石市場的評價就是「有價無市」,東西在哪兒變現困難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情況的出現呢?易得「奇石收藏有價無市」形成這種說法最多的一種說法就是所謂奇石實在是太容易得到了!
  • 這種野生魚,80年代幾毛錢一斤,如今瀕臨滅絕,一斤三千有價無市
    在2012年的時候,在長江捕獲了一條最大的刀魚,長45.3釐米、重325克的長江「刀魚王」,拍賣成功的價格高達59000元人民幣,換算一下重量,每克價值182元,算是天價了,目前來說,幾乎很難監測到刀魚的身影,一條船一天只能捕獲2-5隻左右的刀魚,運氣差的一條也碰不到,咱們非常不願意看到的情況它發生了,長江刀魚如今正在瀕臨滅絕。
  • 常被誤認成泥鰍,過去撈到餵鴨子,卻不知是「魚中珍品」
    上山摘野果,爬樹掏鳥窩,下河抓魚撈蝦,這些都是農村娃常幹的事。雖然以前的日子過得艱苦,但是那種簡單的快樂卻讓人永遠回味。也是因為這一段經歷,讓廣大的農村娃學到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如果大家都在農村長大,小時候也喜歡捕魚,那麼就會有像蛇一樣的頭和像泥鰍一樣的身體,因此很多人會誤以為是泥鰍。抓住這條魚吃的人很少,很多都是直接餵鴨子吃的,但現在野生的魚已經很難看到了。
  • 以前到處都是,如今幾乎絕種,200元一斤買不到,它是什麼魚?
    就在前幾天,我跟幾個村裡的村民到稻田邊查看水稻受災情況。但是意外的發現了在水溝裡有幾條現在很少見到的魚。這種野生的魚在現在能賣到100-200斤不等,而且十幾年前到處都是,如今蹤跡難尋。它到底是什麼魚呢?
  • 野生麥穗魚餵什麼?
    麥穗魚是我們最常的淡水鯉科魚類。由於其個體較小,在過去經濟價值不大,而且對養殖生態有較大的影響。所以在水產養殖中,被列為"野雜魚"系列。當然,隨著野生麥穗魚資源的減少,加上現在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消費習慣的改變,麥穗魚以一種新型的食用魚,和觀賞魚的身份,重新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 這種野菜原產自浙江,農戶用來餵鴨子,在日本卻當成「長壽菜」
    而且在不同的地區之間還會有屬於自己的特色野草呢,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了解過呢?這種野菜原產自浙江,農戶用來餵鴨子,在日本卻當成「長壽菜」。圖中展示的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了,它產自我們的浙江地區的近海處。學名叫做「羊棲草」,也有人叫它「鹿角菜」的。
  • 這種「西施舌」,便宜又美味,農村居然用來餵鴨子
    對於吃貨而言,能吃到讓人念念不忘的美食那是一種非常幸福的事情。除了常見的美食外,追求新鮮的食物也是一種興趣使然,有一種美食,江浙人稱為「西施舌」,廣東香港稱呼「貴妃蚌」,學名河蚌,鮮美異常!因為這種肉非常好吃,而且特別便宜,整大大一份也花不了多少錢,是浙江人還有廣東香港人的心頭之愛。怎麼吃?面對河蚌,其實很多內陸地區的人不太理解,因為田螺倒是吃的多,接受度也廣,可是河蚌卻很少有人吃,為什麼呢?因為在農村,河蚌一般用來餵鴨子的,很少有用來吃。
  • 鮰魚養殖起起落落,今年畝純利又有一兩萬了,明年魚價估計還能挺...
    這三年,魚價一年一個變化,2016年鮰魚價格整體高位,2017年魚價就明顯回落了,最低的時候跌到了成本線,2018年貴州廣西拆網箱的時候魚價壓力還是很大的,拆完了魚價又開始反彈了,目前各地大規格鮰魚數量總體偏少,主要集中在1斤多到3斤這個範圍。
  • 蛇中熊貓「小青龍」,有價無市
    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外號叫做「小青龍」。​早在80年代前,「小青龍」的存在只是一種傳說,但幾乎沒有人真正遇到上它,一直到1984年,由當地的一名醫生陳遠輝發現,這時候「小青龍」的真實面目才重新出現在大眾視野。
  • 這高檔美食,名叫「西施舌」,以前下河一撈幾十斤,還用來餵鴨子
    據說在以前,當地的居民一到夏天,人人就扛著一個大背簍去河裡撈「蚌殼」,那時候蚌殼又大又多,隨便一撈就有幾十斤。摸蚌殼回家餵鴨子和其他貝類一樣,蚌殼除了外面堅硬的外殼,裡面還有很大一塊蚌肉。可在以前那個年代還不流行吃這個,通常是吃螺螄的比較多。
  • 這幾款煙被「炒作」到上萬,利群上榜,最後一款更是有價無市!
    這幾款煙被「炒作」到上萬,利群上榜,最後一款更是有價無市!1 和天下尊尚5000尊尚和天下是湖南中煙生產的一種新煙,市場價被炒到14000-18000元一條。據湖南中煙技術中心證實,尊尚和天下是湖南中煙去年試製的新煙,目前有市無價,目前不對外銷售,只做中煙公司接待上級領導之用。2 大重九9+1這煙看上去很上檔次,側滑外殼!中間一支菸頭上有個空心五角星,很好看!其他9支就沒有。味道香醇,尤其是唯一一支帶五角星的,菸嘴和別的都不一樣,做工精細!
  • 長江逐漸消失的魚種,嘴巴像鴨子,這種尖頭厚唇的魚你見過沒?
    相信不少人都喜歡釣魚吧,釣魚現如今成為了一種人們的娛樂生活之一了,以前的時候人們釣魚可是沒有像現在那麼多講究的,那個時候人們想要釣魚的話只需要一根竹竿就可以了,簡直是詮釋了一根竹竿打天下。但是現如今大家去釣魚的時候,你要是再拿一根竹竿去釣估計能被別人笑死。
  • 為什麼鴨子下水之前要先喝口水?
    為什麼鴨子下水前就要嗦嗦下?確實是個有趣的現象,鴨子下水前先嗦嗦,要說在水裡遊嗦嗦是覓食,但下水前是啥意思?就像人類那樣下水前試試水溫?據養殖戶的經驗,鴨子下水前嗦嗦有幾個理由:養殖戶一般會在早晚各餵一次鴨子,但也有一天一餵的,主要和養殖場周圍的食物來源是否豐富有關係,如果少那麼就增加一次,如果多則可以減少,因此鴨子在下水前有可能已經吃食過,它看到有水喝一口也正常
  • 河裡一種小雜魚,20年前太多沒人要,今5元1條很多人撈,快絕跡了
    而在前幾天就看到一個視頻,有人在野外捕撈小河魚,其中有一種20年前沒人要的小魚,如今成為了「網紅魚」,居然最低要5元錢一條,可是很多網友卻一個個搶著要買,這是咋回事呢? 菩薩魚的小科普 這種成為新晉網紅的小雜魚,就是過去河溝裡很常見的菩薩魚。它是在我國南北方都有分布的一種小型魚類,也叫天堂魚、鬥魚,學名叫中國鬥魚。
  • 繁殖力太強成禍害,農民曾用來餵鴨子,今我國市場一斤賣400元
    它很快就會在河裡大量生長。相反,其他魚類將變得更加稀少。畢竟,它沒有天敵,但有很多卵。亞洲鯉魚也在美國大量繁殖,它們已經成為當地居民的頭疼問題。事實上,我國有許多入侵物種,但這些東西不僅不會在我國繁殖,而且還成為我國的一筆財富。吃小龍蝦、清道夫等。它們不能正常繁殖。然而,當它們來到中國時,卻沒有繁殖後代。它們成了一道美味。小龍蝦仍然需要大量的餵養,這使得它們很奇怪。事實上,西藏有一種入侵物種。
  • 這種魚以前泛濫成災,現如今被吃到瀕臨滅絕,二兩稱賣到上千元
    這種魚以前泛濫成災,現如今被吃到瀕臨滅絕,二兩稱賣到上千元魚肉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維生素、鈣、鋅以及多種不飽和胺基酸,常食具有補鈣補鋅、促進大腦活動、增強記憶力、美容養顏、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的作用。特別的老少皆宜,尤其適合處於生長期的孩子多吃。
  • 此魚叫聲像鴨子,身上卻有3根毒刺,過去一撈幾十斤,如今30元1斤
    導讀:此魚叫聲像鴨子,身上卻有3根毒刺,10年前河裡很多,如今30元1斤我國南北方的飲食有很大的差異,其中北方愛吃甜的,而南方則更偏愛吃鹹的。就拿吃魚來說,鯉魚在北方很受歡迎,可是在南方卻並不吃香,很多人不愛吃鯉魚。另外在南方有不少的淡水魚,北方人也吃不習慣。比如在南方還有一種奇特的魚,叫聲像鴨子一樣,身上還長有三根毒刺,但是卻被視為珍品,很多南方人都喜歡吃,可是在北方市場卻比較少見。如今這種魚野生的能賣到30元一斤,所以很多人養殖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