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科院柑桔研究所:中國是世界蜜橘的起源地

2021-01-14 青瞳視角

14日,浙江首屆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大會黃巖峰會暨2020年浙江台州黃巖柑橘旅遊節在「中國蜜橘之鄉」台州黃巖啟動。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黨委書記尹曉東現場宣讀「黃巖蜜橘——世界蜜橘之源」藍皮書研究成果。

據藍皮書定義,「蜜橘」為「甘甜似蜜」的寬皮柑橘類品種。通過追根溯源,對中國柑橘的發展歷史、演變及傳播等進行了系統的梳理,明確了中國是世界蜜橘的起源地。

同時,藍皮書定義了「黃巖蜜橘」的內涵和外延,明確了原生品種本地早和由本地廣橘變異來的溫州蜜柑是黃巖蜜橘的核心品種,對世界蜜橘的品種演化、傳播及產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是世界蜜橘的重要來源。

藍皮書還指出,黃巖因具有天時、地利與人和的優越條件,成為世界蜜橘集眾成者、集大成者、集優成者、集智成者和集文成者,明確了黃巖是世界蜜橘產業的策源地。

啟動儀式上,中國柑桔學會理事長鄧子牛、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科學諮詢小組主席閔慶文、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黨委書記尹曉東、浙江省柑桔研究所所長陳國慶共同發布黃巖蜜橘「譜系圖」。浙江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王通林頒發「浙江黃巖蜜橘築墩栽培系統」獲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獎牌。

浙江黃巖蜜橘築墩栽培系統於2020年1月正式列入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該系統使用至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當前,黃巖蜜橘築墩栽培系統應用面積為63212畝,產量58250噸,產值2.89億元。

據介紹,浙江黃巖蜜橘築墩栽培系統的特點在於,「築墩淋滷,滷流大海,海潮湧河,營養肥泥,河泥雍橘,鹹淡交替,優果延年」,是一種獨特的低洼沿海鹽鹼灘涂地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態農業循環系統。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研究,浙江黃巖蜜橘築墩生態栽培的優良品種與技術不僅在中國東南沿海得到廣泛推廣應用,還傳播到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為黃巖及黃巖蜜橘名揚海內外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也為中國及世界柑橘產業產業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台州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芮宏表示,「近年來,我們圍繞打造『中華橘源』地理坐標,全力推進蜜橘『百千萬』生產體系、柑橘技術攻關體系、三產深度融合體系和品牌營銷宣傳體系等『四大體系』建設,聚力建成集世界寬皮柑橘始祖地、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地、中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生產地『三地』為一體的世界特色柑橘產區,柑橘的種類不斷豐富,柑橘的品質不斷提升,柑橘的文化不斷發展。」

「展望未來,我們將堅持把蜜橘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戰略支點,推動黃巖蜜橘走出黃巖、走進全國、走向世界,更將把蜜橘文化蘊含的工匠精神、創新精神代代傳承下去。」黃巖區委書記陳建勳如是說。

文並攝/記者 範宇斌

內容來自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專家到興文縣調研指導柑橘產業發展
    為深入了解宜賓市柑橘產業發展情況,1月12日上午,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原黨委副書記、研究員鄧烈,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主任、副研究員江東以及市農業農村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程光照,市農業農村局經作站站長廖俊臣,市農業農村局經作站高級農藝師馬融一行在縣農業農村局總經濟師魏彬、縣經濟作物站站長高偉陪同下對興文縣柑橘產業進行調研
  • 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來訪我校
    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來訪我校 7月29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學科主任、首席科學家張宏福,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周正奎和研究生處副處長王皓宇一行來訪青島農業大學,雙方在學術會館召開座談會,就共建動物科技學院進行座談交流。
  • 福建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公布首個中國李基因組
    臺海網9月15日訊 據海峽都市報報導 日前,福建省農科院宣布,該院果樹研究所葉新福研究員帶領的李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研究團隊在中國李基因組學研究領域獲得了重要進展。該團隊篩選出一個需冷量極低的中國李品種「三月李」,並進一步獲得了「三月李」的基因組。
  • 幸福水果1:蜜橘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蜜橘是個好吃的水果人人都愛吃蜜橘那麼蜜橘又有什麼功效呢?蜜橘是芸香科柑桔屬的一種水果。果實外皮肥厚,內藏瓤瓣,由汁泡和種子構成。 蜜橘可謂全身是寶,其果肉、皮、核、絡均可入藥。橘子的外果皮曬乾後叫「陳皮」(因入藥以陳的藥效好,故名陳皮)。
  • 中國農科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所長黃三文一行在山西農谷等地...
    黃河新聞網晉中訊(通訊員 劉 吟)5月17日至18日,中國農科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所長黃三文一行深入我市太谷區考察中,黃三文一行深入怡園酒莊、番茄小鎮、陽邑小鎮(杜潤生舊居)、晉中國家農高區科創基地、山西巨鑫種苗培育產業園區、山西廣譽遠國藥有限公司、山西福晉園食品有限公司、山西農產品國際交易中心、晉中喜蓉食業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大學明向校區和山西農大(省農科院)品種資源研究所、太谷校區、果樹研究所等地,實地查看了解農業科技創新、深化農村改革,晉中國家農高區(山西農谷)建設成效亮點和谷城院一體化發展等情況
  • 台州黃巖蜜橘重返「上海灘」
    近年來,黃巖區提出打造成集世界寬皮柑橘始祖地、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地、中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生產地「三地」為一體的世界特色柑橘產區,將柑橘振興提到一個新高度。其中,深度接軌大上海,佔領長三角市場的橋頭堡,是該區致力黃巖蜜橘重回舞臺中央的關鍵舉措。
  • 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公布首個中國李基因組
    東南網9月1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穎) 日前,福建省農科院宣布,該院果樹研究所葉新福研究員帶領的李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研究團隊在中國李基因組學研究領域獲得了重要進展。據悉,該團隊篩選出一個需冷量極低的中國李品種「三月李」,並進一步獲得了「三月李」的基因組。
  • 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公布 首個中國李基因組
    日前,福建省農科院宣布,該院果樹研究所葉新福研究員帶領的李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研究團隊在中國李基因組學研究領域獲得了重要進展。據悉,該團隊篩選出一個需冷量極低的中國李品種「三月李」,並進一步獲得了「三月李」的基因組。
  • 聽聽中國農科院專家怎麼說
    2021年1月12日,中國農科院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主要糧食種業發展有關情況。據中國農科院黨組副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孔明預測,「十四五」期間,我國良種覆蓋率有望達到97%以上。「目前我國水稻畝產為470公斤左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到1.7倍。我國水稻品種培育已由以往單一的追求單產的提升向品質和營養的改良方向轉變,優質和高產並重是目前水稻育種的主攻方向。」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前說。中國的水稻和小麥是可以保證絕對安全。
  • 中國農科院發布升級版非洲豬瘟防控與豬場復養技術要點
    3月13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正式發布規模化豬場復養、非洲豬瘟診斷與檢測、非洲豬瘟清潔消毒3項升級版技術要點。  由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牽頭完成的《規模化豬場復養技術要點》已在黑龍江、天津、山東、江蘇、湖北等地區推廣,服務的企業包括大北農、豬世紀、上海農場等。
  • 江蘇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成立聯合科技...
    12月11日,在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蔡友銘的帶領下,該院及食用菌研究所的10多位領導和專家來到江蘇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實地參觀中華靈芝文化館、GMP車間、水醇酶綜合提取車間、蕈菌生態園、珍稀食藥用菌智能化培育試驗中心
  • 中國農科院首次解碼顎口線蟲線粒體基因組
    近日,中國農科院蘭州獸醫研究所朱興全研究員領導的家畜寄生蟲病創新團隊,在世界上首次解碼了顎口下目線蟲的線粒體基因組,為顎口線蟲的分子流行病學、群體遺傳學和系統分類學研究奠定基礎。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上。據悉,顎口線蟲是重要的人獸共患寄生線蟲,但對其分子生物學研究甚少。
  • 中國農科院與中國林業集團將共建國家級農林作物種子基因庫
    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與中國林業集團中國林木種子集團有限公司22日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將致力於農林種質資源研發,合作建設國家級農林作物種子基因庫。這是記者22日在中國農科院與中國林業集團召開的戰略研討會上了解到的。
  • 中國農科院首個省級智慧型現代農業服務體系研究項目啟動
    原標題:中國農科院首個省級智慧型現代農業服務體系研究項目啟動
  • 澠池現高等靈長類動物化石 竟是人類遠祖起源地
    4月19日,國內30多家媒體記者齊聚澠池縣南村鄉任村上河,見證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人類研究所和三門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澠池上河曙猿化石遺址立碑儀式。「過去一百年間,中外科學家在這裡發現的包括曙猿化石在內的高等靈長類哺乳動物化石之多,在中國尚屬首次,是中始新世晚期最具代表性的化石點之一,也是國際公認的人類遠祖起源地之一。」
  • 市農科院新育成草莓品種「紅玉」 獲第八次中國草莓大會金獎
    市農科院新育成草莓品種「紅玉」 獲第八次中國草莓大會金獎 2017年03月02日 09:34:36來源:杭州日報>記者 熊豔 通訊員 黃怡弘   近日,在第八次中國草莓大會上,來自杭州的「紅玉」品種豔壓群芳,奪得金獎。
  • 中國農科院將聚焦農業「卡脖子」技術培養一批領軍人才
    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董峻、黃垚)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唐華俊25日說,中國農科院將聚焦未來農業發展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的前沿領域,聚焦糧棉油、肉蛋奶等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共性關鍵技術和「卡脖子」技術,培養一批領軍人才。
  • 亞洲最重要的4條河流,有兩條就在中國,另外一條起源地也在中國
    今天就來介紹一下亞洲最重要的4條河流,有兩條就在中國,另外一條起源地也在中國。既然說到中國,當然少不了咱們的母親河 ——黃河。黃河是中華文明的主要發源地,中國的大河文明也在此誕生,黃河流域面積是75萬平方公裡,在我國眾多河流中它的長度僅次於長江,該河每年都會產生16億噸泥沙,有12億噸泥沙是直接流入大海,剩下的那些都堆積在下遊變成衝積平原。
  • 博興曹王鎮與中國農科院合力打造...
    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副教授劉永強說。2019年,作為博興縣科技鎮長團第一期成員,劉永強所在單位中國農科院植保所與博興縣曹王鎮達成產學研合作意向,共同打造優質葡萄種植區。兩年過去了,一座佔地70畝,投資超過350萬元的優質葡萄栽培大棚成為當地一大「景點」。7月3日,曹鄉緣葡萄種植合作社工作人員劉曰妮在大棚裡修剪副梢,一串串飽滿的葡萄掛在藤架上,晶瑩剔透,分外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