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科院與中國林業集團將共建國家級農林作物種子基因庫

2021-01-15 騰訊網

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與中國林業集團中國林木種子集團有限公司22日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將致力於農林種質資源研發,合作建設國家級農林作物種子基因庫。

這是記者22日在中國農科院與中國林業集團召開的戰略研討會上了解到的。

根據協議,雙方將聯合搭建企業化的科改創新主體——湖南中部科創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作為戰略合作的支持載體和成果轉化平臺。「十四五」期間,雙方爭取在國內外推廣種植高品質農林作物100萬畝,帶動並實現國內高品質農林產品初加工和深加工產值100億元。這個科改創新主體將依託麻類所、中國林木種子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通過種子新品種研發、聯合申報項目、開展高水平國際交流、打造農林科技創新高地等,探索建立開放合作、協同推進、利益共享的新機制,攜手共促科技成果研發和產業轉化深度融合,建設中部農林科技創新基地,打造中部農林科技創新的示範高地。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Molecular Plant|西北農林與中國農科院揭示棉子糖可調節玉米與擬南芥的種子活力
    論文第一作者李濤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讀博士,通訊作者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趙天永教授和中國農科院作物研究所王國英教授。參與論文研究的還有美國肯塔基大學Bruce Downie及其實驗室成員。棉子糖是由半乳糖、果糖和葡萄糖結合而成的一種三糖,其在玉米種子內的含量僅次於蔗糖。由於受到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的限制,棉子糖能否調控種子活力長期不能確定。
  • 糧食種子安全嗎?聽聽中國農科院專家怎麼說
    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前說。中國的水稻和小麥是可以保證絕對安全。但從中長期看,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飼料和工業轉化用糧消費繼續增加,糧食消費總量仍呈現剛性增長趨勢。糧食產需仍將維持緊平衡態勢,糧食安全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鬆。
  • 探訪中國最大種子庫:保存糧棉油果蔬等340種作物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張妮】編者的話:俄羅斯媒體近日將「飢餓」列為2021年將發生的「最可怕事件」。世界糧食計劃署官員近日也表示,2021年全球或出現「罕見大饑荒」。而前不久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保障糧食安全」,要加強種子庫建設,並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為什麼要建種子庫?它和國家糧食安全有何關聯?我國種源「卡脖子」卡在哪?
  • 四川開建種子「諾亞方舟」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納入今年八大重點任務之一。□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史曉露A為什麼建種質資源保存方式落後,一些珍稀資源正在消失得知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開工的消息,省農科院作物所副研究員、水稻育種專家羅大剛難掩興奮。他早就盼望著,為他照管了30多年的水稻種子換個「新家」。
  • 國家作物種質庫裡保存著50多萬份作物基因
    中國農科院國家作物種質庫一間操作間裡,透明的培養皿中,放滿了剛剛發芽的白菜種子,工作人員正在對收集來的白菜種子進行發芽率檢驗,發芽率超過85%的種子,即為合格。合格的種子,在重新包裝、標識之後,就會入庫儲藏,在-18℃的儲藏庫中,它們可以保存50年,仍舊保持著合格的發芽率……近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
  • 揭秘末日種子庫內部:驚嘆
    末日種子庫一年只開啟2-3次,記者跟隨華大基因的考察團隊,是世界末日種子庫首次迎來的中國媒體團,種子庫的負責人特意從德國總部飛過來,單獨為我們打開了一次大門。平時這裡基本無人值守,依靠內部的攝像頭和傳感設備與挪威政府的網絡相連接檢查安全,另外由於斯瓦爾巴群島遠離大陸,如果有人過來偷取種子,進出並非易事。
  • 大名鼎鼎的末日種子庫到底長啥樣? 跟我來!
    末日種子庫一年只開啟2-3次,新浪科技跟隨華大基因的考察團隊,是世界末日種子庫首次迎來的中國媒體團,種子庫的負責人特意從德國總部飛過來,單獨為我們開啟了一次大門。平時這裡基本無人值守,依靠內部的攝像頭和傳感設備與挪威政府的網絡相連接檢查安全,另外由於斯瓦爾巴群島遠離大陸,如果有人過來偷取種子,進出並非易事。
  • 福建農林大學等破譯四倍體栽培種花生全基因組—新聞—科學網
    5月1日,福建農林大學教授莊偉建,聯合印度國際半乾旱熱帶作物研究所、華北理工大學等23個研究機構的研究成果「栽培種花生基因組揭示了豆科植物的核型、多倍體進化和作物馴化在
  • ...網·視聽四川」保護優良農業種質資源 四川開建種子「諾亞方舟」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納入今年八大重點任務之一。□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史曉露A為什麼建種質資源保存方式落後,一些珍稀資源正在消失得知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開工的消息,省農科院作物所副研究員、水稻育種專家羅大剛難掩興奮。他早就盼望著,為他照管了30多年的水稻種子換個「新家」。
  • 「央廣網·視聽四川」保護優良農業種質資源 四川開建種子「諾亞...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納入今年八大重點任務之一。□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史曉露A為什麼建種質資源保存方式落後,一些珍稀資源正在消失得知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開工的消息,省農科院作物所副研究員、水稻育種專家羅大剛難掩興奮。他早就盼望著,為他照管了30多年的水稻種子換個「新家」。
  • 中國打造世界第二大「末日種子庫」
    ,矗立著一個神秘的高科技建築——「末日種子庫」,那麼中國有沒有這樣一座「末日種子庫」呢?這裡是中國第一座國家級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也是目前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野生植物種質庫。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是目前世界上僅有的兩個按國際保存標準建設的保藏設施之一,曾入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項目。   據報導倡議創立這座「種子保險庫」的,是已故著名植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徵鎰先生。中國野生植物資源豐富。「一個物種影響一個國家的經濟,一個基因關係到一個國家的興盛。」
  • 國家基因庫落戶河南長垣 為全國第三家
    又一國家級科研服務平臺落戶河南!8月23日記者獲悉,日前省農科院和長垣縣人民政府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長垣建設國家基因庫河南中心。  目前國內有兩個基因庫,一是位於深圳華大基因的國家基因庫,二是位於青島的青島海洋基因庫,國家基因庫河南中心將成為第三個國家基因庫。
  • 寧夏枸杞種質資源庫登臨「國字號」
    12月3日,記者走進寧夏農林科學枸杞工程技術研究所國家枸杞種質資源庫的種子低溫保存庫,在種質中期庫從A到N,排列了9排貨架,每層貨架上擺放著來自國內外不同的枸杞種子:「目前,我們已收集保存國內外野生、瀕危及人工創製的枸杞種質資源2660份,每份種子的信息在管理系統都有記載,只要掃二維碼便可一目了然。」
  • 末日種子庫——生物的「諾亞方舟」
    歷史上就有多個因戰爭、內亂或災害而導致基因庫被摧毀的例子,如菲律賓國家種子庫被洪水損壞,後又被一場大火燒毀;阿富汗和伊拉克的種子庫已經完全喪失;而蘇聯的瓦維洛夫全俄植物栽培研究所亦曾遭遇過戰爭之困,其間,數名植物學家寧願餓死,也沒有捨得吃庫裡收集保存的作物種子。而斯瓦爾巴種子庫則因為其獨特偏遠的地理環境而遠離這些天災人難,被稱為當今世上最安全的基因庫。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與華大基因共建國家水生生物基因庫
    本網訊6月17日,在開展實質性合作並取得重要成果的基礎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與華大基因宣布共建「水生生物基因組研究中心」,發布水生生物基因組研究計劃,加快推進包括重要養殖品種和瀕危物種在內的水生生物基因組學研究,共建國家水生生物基因庫。
  • 東北這所林業大學位於黑龍江,是211,國內農林類大學排名前十
    本文給大家介紹一所東北地區的林業大學,是國家重點211高校,在全國農林類大學排行榜中位居前十,這所大學就是東北林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是一所以林科為優勢、林業工程為特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高校,由教育部、國家林業局、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
  • 中國打造世界第二大「末日種子庫」: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圖片來源東方IC)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位於昆明北郊黑龍潭的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裡,這裡保存著來自國內外的大量野生植物種子,三萬多種植物以及豐富的動物種質資源在這裡得以「多世同堂」。這裡是中國第一座國家級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也是目前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野生植物種質庫。
  • 中國國家基因庫將開幕 基因產業望迎進展(附股)
    (原標題:中國國家基因庫將開幕 基因產業望迎突破進展(附股))
  • 中國種子庫世界第二大
    挪威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儲存著來自全球各地數十萬份植物種子的中國也有這樣一座「末日種子庫」——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位於昆明北郊黑龍潭的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這裡是中國第一座國家級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也是目前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野生植物種質庫。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對外運營:系世界最大基因庫
    國家基因庫。  歷時5年的建設,9月22日,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宣布正式對外運營。  這是繼美國、日本和歐盟之後,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庫,也是目前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庫。  國家基因庫將以生物資源為依託,形成資源到科研到產業的全貫穿、全覆蓋模式,應用方向包括人類健康、新型農業、物種多樣性及生態環境保護等。未來,國家基因庫還將依照相關規則開放樣本、數據資源,成為一個公共服務平臺,在基因測序和基因育種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位於觀音山腳下的國家基因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