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公布首個中國李基因組
東南網9月1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穎) 日前,福建省農科院宣布,該院果樹研究所葉新福研究員帶領的李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研究團隊在中國李基因組學研究領域獲得了重要進展。據悉,該團隊篩選出一個需冷量極低的中國李品種「三月李」,並進一步獲得了「三月李」的基因組。
-
福建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公布首個中國李基因組
臺海網9月15日訊 據海峽都市報報導 日前,福建省農科院宣布,該院果樹研究所葉新福研究員帶領的李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研究團隊在中國李基因組學研究領域獲得了重要進展。該團隊篩選出一個需冷量極低的中國李品種「三月李」,並進一步獲得了「三月李」的基因組。
-
...情系家鄉,橘香萬裡|省農科院果樹科學研究所科技特派員李金強
我叫李金強,是省農科院果樹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自2017年以來連續四年一直派駐在家鄉德江縣開展科技特派員工作。隨後和縣裡合作申報了省農業攻關項目《烏江沿岸柑橘錯季生產實用技術研發》,並得到科技廳的立項支持,圍繞項目和科技特派員服務內容主要在德江開展柑橘錯季生產技術服務工作。「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工作中我發現,大部分柑橘種植戶管理果園的多是老人、婦女,果農受教育水平較低,現代化柑橘主推技術普及率較低。
-
...真正把科研成果寫在大地上|省農科院生物技術(馬鈴薯)研究所...
我是鄧仁菊,2008年碩士畢業後,先是在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從事火龍果科研及推廣工作,2011年考取四川農業大學果樹專業博士,2015年獲得博士學位。談起自己的學習和工作經歷,很多人都很詫異,專業與工作嚴重不符啊,這裡面故事太多。
-
中國農科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所長黃三文一行在山西農谷等地...
黃河新聞網晉中訊(通訊員 劉 吟)5月17日至18日,中國農科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所長黃三文一行深入我市太谷區、省高校園區和太原市等地,就與山西農谷開展合作等事宜進行考察對接。考察中,黃三文一行深入怡園酒莊、番茄小鎮、陽邑小鎮(杜潤生舊居)、晉中國家農高區科創基地、山西巨鑫種苗培育產業園區、山西廣譽遠國藥有限公司、山西福晉園食品有限公司、山西農產品國際交易中心、晉中喜蓉食業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大學明向校區和山西農大(省農科院)品種資源研究所、太谷校區、果樹研究所等地,實地查看了解農業科技創新、深化農村改革,晉中國家農高區(山西農谷)建設成效亮點和谷城院一體化發展等情況
-
高質量中國李基因組圖譜首次發布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何業華帶領的李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研究團隊首次正式發布了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中國李基因組圖譜,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Gigascience上。李是我國栽培歷史最為悠久的古老果樹之一,世界上共有19~40個李種,其中有些是種間雜交種,存在著其他果樹所沒有的更為豐富的多樣性。
-
高質量中國李基因組圖譜首次發布—新聞—科學網
李是我國栽培歷史最為悠久的古老果樹之一,世界上共有19~40個李種,其中有些是種間雜交種,存在著其他果樹所沒有的更為豐富的多樣性。目前商業化生產的李多為二倍體的中國李(又稱日本李)和六倍體的歐洲李。中國李原產我國,適應性強,主要供鮮食,廣泛地栽培在各種生態地理環境中, 具有較高的經濟和生態價值。
-
中國農科院首個省級智慧型現代農業服務體系研究項目啟動
原標題:中國農科院首個省級智慧型現代農業服務體系研究項目啟動
-
中國農科院首次解碼顎口線蟲線粒體基因組
近日,中國農科院蘭州獸醫研究所朱興全研究員領導的家畜寄生蟲病創新團隊,在世界上首次解碼了顎口下目線蟲的線粒體基因組,為顎口線蟲的分子流行病學、群體遺傳學和系統分類學研究奠定基礎。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上。據悉,顎口線蟲是重要的人獸共患寄生線蟲,但對其分子生物學研究甚少。
-
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啟動
近日,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Protist 10000 Genomes Project, 簡稱P10K)正式發布,旨在繪製萬種代表性原生生物基因組圖譜,建立一個大規模的原生生物遺傳資源資料庫。
-
湖南省農科院、省農學會專家支招
會議由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餘應弘主持,湖南省農學會秘書長薛燦輝、省農科院科技處副處長宗錦濤出席。省農科院的水稻、果樹、蔬菜、中藥材、旱糧經濟作物、畜牧等方面的專家從專業技術角度提出了詳細的救災減損措施。餘應弘要求,為儘快幫助農民災後恢復生產,儘量推薦適合災後種植的安全品種,技術措施要分類細化、詳細具體。
-
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來訪我校
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來訪我校 7月29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學科主任、首席科學家張宏福,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周正奎和研究生處副處長王皓宇一行來訪青島農業大學,雙方在學術會館召開座談會,就共建動物科技學院進行座談交流。
-
農科院科研團隊揭示小麥品種基因組演變規律
近日,中國農科院相關課題組發現,小麥育種中,三個亞基因組間存在顯著的育種選擇非對稱性。該現象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小麥基因資源發掘與利用創新團隊發現。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分子植物》上。該研究為解析育種「骨幹親本」找到突破口,將進一步提升優異種質資源的理論和應用價值。
-
煙臺市農科院與南京農業大學合作申報的江蘇省研究生工作站獲江蘇...
11月30日,江蘇省教育廳公布了2020年江蘇省研究生工作站和江蘇省優秀研究生工作站示範基地擬認定名單,煙臺市農科院與南京農業大學合作申報的江蘇省研究生工作站成功入選,是唯一一家江蘇省外農業科研單位,聯合培養學科為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標誌著農科院在研究生培養、院外科研深度合作方面取得實質性重大進展
-
...白菜 全基因組測序 基因組圖譜 科學家 油菜品種 異源四倍體...
東方網10月14日消息:由中國科學家領銜的白菜、甘藍和油菜全基因組測序項目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項目組日前獲得了白菜全基因組的精細圖,甘藍和油菜全基因組的框架圖。 白菜、甘藍和油菜全基因組測序項目於去年9月啟動,吸引了中國農科院、華中農業大學、湖南大學等多所國內研究機構以及韓、英、加、澳、美等國的相關研究機構科研人員參與,其中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和油料作物研究所為項目主持單位。此次測序所用材料為大白菜品種Chiifu、中國自主培育的甘藍品系11-02和油菜品種中雙11號。
-
中國啟動世界首個驢基因組測序項目
中國啟動世界首個驢基因組測序項目 2014-11-10 20:48:4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10日,世界首個驢基因組測序項目在北京啟動,圖為山東省農科院
-
聽聽中國農科院專家怎麼說
2021年1月12日,中國農科院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主要糧食種業發展有關情況。據中國農科院黨組副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孔明預測,「十四五」期間,我國良種覆蓋率有望達到97%以上。「目前我國水稻畝產為470公斤左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到1.7倍。我國水稻品種培育已由以往單一的追求單產的提升向品質和營養的改良方向轉變,優質和高產並重是目前水稻育種的主攻方向。」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前說。中國的水稻和小麥是可以保證絕對安全。
-
新疆試種耐陰小麥 果樹下栽種糧食作物有望穩產
新疆試種耐陰小麥 果樹下栽種糧食作物有望穩產 中新網烏魯木齊1月13日電(朱景朝 徐晶晶)記者13
-
康普森生物首辦植物基因組產業轉化論壇
這次會議得到了各界專家的高度關注,邀請了百餘名植物基因組產業相關知名專家及學者們圍繞基因組產業轉化問題進行學術交流。 全國植物基因組產業轉化高峰論壇盛況 南京農業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大豆改良中心首席科學家蓋鈞鎰院士在開幕會上致辭:對康普森生物推動基因組產業化的積極努力給予了充分肯定,希望通過本次論壇,加速推進植物分子育種的發展
-
...全國勞動模範、省農業科學院旱地農業研究所大豆研究室主任張國宏
【勞動者風採】論文寫在大地上 成果送進百姓家——記全國勞動模範、省農業科學院旱地農業研究所大豆研究室主任張國宏張國宏,甘肅省農業科學院旱地農業研究所大豆研究室主任,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蘭州綜合試驗站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