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中,那些「開局一張圖」的假故事,你讀過幾篇?

2021-01-15 史海殘雲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當時學這首《木蘭辭》的時候,其中的教材內容翻譯就是把唧唧復唧唧解釋為木蘭的織布的聲音,到了後來才更改為是木蘭的嘆息聲。

在語文課本中,文言文是必然會學到的,而當一些學者而後考證,其中也可能存在的某些爭議與錯誤,這被收入語文教科書內是無可避免的,可是這一些問題也僅僅是學術上的一些問題,稱不上是虛構捏造。

但在以前語文課本上,關於許多故事為了體現其良善品德,不惜捏造著許多虛假故事來教育學生。

語文課本的起源

語文,可以說是我們的母語,剛開始學習語文的時候,正是孩子們培訓母語感知,塑造人格素養與文化思維的重要進程。

而這時候所編訂的教材卻都是一些虛假的,以偏概全的,斷章取義的內容,這會對孩子們造成多大的影響啊?語文的重要性在哪?

語文是我們學習母語的途徑,也只有學好了母語,才能更好的去學習其他的知識。

當1912年民國成立之初,當時的教育部長蔡元培大師親自主持了小學國文教材的編寫,像葉聖陶、陶行知這些大師,也將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小學語文的教育當中去,也因此培養了那個時代的許多大師。

虛構的「假故事」

在筆者的學生時代,不得不說,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內容,真的是「開局一張圖,內容全靠編」。

語文課本中就有一則小故事,喬治·華盛頓,美國的第一任總統,為了看一看爸爸給自己的斧頭是不是鋒利的,便自己家把外面的櫻桃樹砍倒了,爸爸發現後非常的生氣,結果華盛頓鼓起勇氣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從而獲得了爸爸的表揚。

雖然這是為了教育孩子們要勇於承當,做人要有擔當,要誠實,這其中的意思非常明晰,但歷史考證發現,在華盛頓家裡根本就沒有種植過櫻桃樹,所以也就沒有華盛頓砍倒櫻桃樹這一說了。

還有一篇課文是《地震中的父子》,裡面的主要說的一位父親是面對自然災害中,不畏艱險而拯救出他的兒子與其他人的一個故事,這篇課文讓孩子們對於地震認知的危險性與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認知,使他們感覺到地震的恐怖。

而課文裡面也給出其他相關多的信息,但查閱資料卻發現,這些信息是根本對不上課文內容的,可以說,這一篇課文是借著其他相關數據而重新組構成的一片虛構故事。

雖然文章的主旨要義是為了讓學生們更好的了解到自然災害,父愛和生命的重要性,加上具體數據可以顯得文章內容更加的真實,但也因此一直遭受質疑。

還有一篇是愛迪生的小故事《愛迪生救媽媽》,當愛迪生七歲的時候,有一天,他的媽媽肚子痛的在床上打滾,愛迪生的爸爸匆匆忙忙的到了幾十公裡的外地去請醫生,然而到了太陽下山了,爸爸和醫生才剛到了家裡,經過醫生的檢查,確定媽媽是患上了闌尾炎,需要馬上開刀進行手術。

然而這時候太陽已經下山了,而家裡的光線也不夠,就算點多幾盞油燈光線亮度也還是不夠,就在大家急得得團團轉的時候,聰明的愛迪生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和幾個小夥伴拿著鏡子站在油燈前,利用光的反射,把光聚到了一起而提升了亮度,這樣就可以進行手術了。

然而,在愛迪生7歲的時候,那一年是1854年,而首例闌尾炎手術是在1886年進行的,至於利用鏡子反射光線提高亮度,在那微弱的油燈下,稍微懂點科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就算用上再多的鏡子也是達不到進行手術的要求的。

教科書上為了傳播一些良好的品質,就把一些人物隨便虛構,隨便編撰,這未免也太過的矯枉過正了,當學生們學習語文的時候,內容是想要教給你誠實的品質,但書中的內容卻是胡編亂造的,這未免也太過自相矛盾。

可能在當時學生們並沒有看出有什麼問題,但往後再讀的時候,發現以前學的都是一些子虛烏有的事情,這是不是會影響到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呢?

善意的謊言與真實

當我國經歷了這許多磨難,再加上西方文化的衝擊,不得不說,現今我國的母語文化是出現了斷層,而且斷層現象是非常的嚴重,而語文,則是啟蒙我們母語一個重要課程。

當改革開放後,要脫貧致富,要融入世界,使得英語的重視程度比語文更加的高,這無疑是精神讓位於物質,文化斷層會使得我們物質豐富,而精神卻匱乏了,因為我們沒有了母語這些內在價值的支持,就像樹上的花,雖然美麗,但是卻沒有根。

小學語文則是在塑造著這種內在的精神,當書裡的內容都是瞎編亂造,塑造起來的內在精神難道就能支撐我們去綻放開美麗的花朵嗎?小學語文是我們的啟蒙,要知道當時啟蒙主義運動可是決定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

當然還有許多多被誤讀,誤認的知識也在課程中傳達了出來,就像愛因斯坦小時候非常笨,考試只考一分,但我們不知道的是,在德國的教育評分體系中了,1分是接近滿分,3分是優秀,5分及格。

再如牛頓被蘋果砸到了,萬有引力就自此出現了,然而事實卻是蘋果並沒有砸牛頓,萬有引力也不是一砸就能出來的;李白也沒有約上磨鐵杵的老奶奶。

愛迪生說的是:「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靈感,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99%的努力都重要。」

當這許許多多的事情被虛構改編,斷章取義,當我們學習的事情,連是否是真實都不能確定了,但強行追求全部的真實是否會更好呢?

小學課本就是讓孩子學習課文裡面的精神,而不是追究故事真假,我們大可以把它們當成小說對待。而且這些故事都是世界流傳的,不是我們的課本為了教育孩子們,自己編造的故事。

估計大家都看過天才眼鏡狗,他給舍曼解釋了很多歷史錯誤,說明不是我們國家才這樣,全世界教育孩子都是這樣。

難道從小就要告訴你,愛迪生不只是一個發明家還是一個卑鄙無恥的商人,難道從小告訴你華盛頓砍櫻桃樹是為了政治需要騙人的。那這樣我們的孩子能正常生長嗎?

小的時候真的是需要給孩子們營造一個美好的世界,就像關於笛卡爾的故事,公主究竟是為了笛卡爾一生未嫁,還是背叛了笛卡爾,這個真相重要嗎?

或許真相最後與我們所學的並不相一致,但我們學到的,相信的並不會因為它是虛假的就不存在了的。

小結:

有些事情真相很重要,有些事情真相卻並不這麼重要,當我們一絲不苟的去追求完美的時候,所得到的也只是更多的不如意,面對兒童,我們更多的是要去宣揚其中的美德與品質,對於細節,太過苛求就免不了得不償失了。

不管如何,在底線的範圍之內,我們所傳播的品質與文化能讓學生們了解,並啟迪影響他們了,這個內容就算是成功的了,或許內容上有些細節會是虛構的,但他們所獲得的,卻是真真實實的。

相關焦點

  • 小學語文課本裡的4個「假故事」,都是虛構騙人的,你學過幾篇?
    可是你知道嗎?其實裡面某些故事的真實性並不是值得去推敲,只要你細心的去查一下,就會發現這些都是虛構騙人的「假故事」。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一看小學語文課本裡面的4個「假故事」吧,你學過幾篇呢?一、《華盛頓與櫻桃樹》故事講得是華盛頓在他的爸爸那裡得到了一把斧頭,為了看一看斧頭是否鋒利,他就把爸爸心愛的櫻桃樹給砍倒了,爸爸知道之後很生氣。
  • 溫水義:留藏在歲月底片裡的教科書
    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潛在於氣質裡、在談吐上、在無涯的胸襟中,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是的,我以為我忘了。然而,當我輕輕翻閱過往歲月,卻依然清晰地記得求學時讀過的人教社出版的那些教科書,尤其是語文課本,印象更為深刻。
  • 教科書騙人?牛頓和蘋果的故事是伏爾泰瞎編的?
    蘋果也因為和牛頓捆綁cp,成為水果中的排面。但是,考據黨們翻遍了牛頓的全部手稿記錄都沒有發現牛頓和蘋果的故事,這個故事真實存在嗎?所以近幾年也一直有人說牛頓的蘋果是個假故事。文學泰鬥、歐洲的良心伏爾泰表示:這個故事是我傳的!
  • 語文書中的2個「假故事」,其實根本不存在,至今仍有人深信不疑
    小學課本,是中國萬千孩子第一次接受學校教育時使用的資料,我們學習的第一篇散文、第一篇文言文、第一首古詩然而,這個故事卻根本就是編出來的。 該故事出自於傳記作家Parson Weems,他是在華盛頓去世後才寫出這個故事,而故事還是「華盛頓的朋友」告訴他的,根本不足以證明它的真實性;其次,經過大家的考察,華盛頓小時候住的地方根本就不適合種櫻桃樹,而且他爸也沒有種樹的愛好。用一個假故事教孩子們「做誠實的孩子」,真的合適嗎?
  • 那些大家熟悉的科學家小故事,竟然沒幾個是真的
    假的!是為了迴避另一位學者胡克的指責而刻意編造的。牛頓被蘋果砸中腦袋,然後發現了萬有引力,這是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故事。事實上,牛頓發現萬有引力,是受到博物學家羅伯特·胡克的啟發。1671年,胡克發表論文《試論地球周年運動》,提出天體有吸引力、慣性運動、引力大小與距離有關等3條假設。
  • 我們聽了太多假的「科學家勵志故事」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短史記(ID:tengxun_lishi),作者:隋風大多數當代中國人,在他/她的學生時代,都或多或少受到過「科學家勵志故事」的薰陶。可惜的是,這些「科學家勵志故事」,有很多是假的。比如「牛頓被蘋果砸中腦袋,然後發現了萬有引力」。
  • 銀河系只有一張真正的360度全景圖,平時看到的沒有一張是真照片
    不過,當這張號稱史上最精確的銀河系剛公布的時候,外界似乎並沒有引起外界多大關注,因為從公布的這張銀河繫結構圖來看,它與我們以往在教科書、網上、書籍、電視等看到舊的銀河系全景圖幾乎一模一樣,只不過從感覺上比以往更清晰一些,色彩有少許差異,也就是這張所謂最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其實是一張「清晰化」的銀河系舊圖,所以外界對此並不感覺有多大驚喜。
  • 牛頓的蘋果 | ①故事是真是假?
    圖註:牛頓家鄉故居(背景中的房子)旁的蘋果樹,取自https://www.atlasobscura.com/articles/newton-apple-tree但是,近年來卻有很多文章把這個故事歸入了虛假故事裡。隨便在網上搜索可以找到很多這樣的文章。
  • 小學課本中的兩個「假故事」,其實都是虛構的,卻輕鬆騙過很多人
    相信不少人,對於小學課本上的文章依然是記憶猶新,我們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第一篇散文,經典名著的橋段……不知道有多少都是從語文課本上展開的,然而小學課本上,有兩個家喻戶曉的「假故事」,其實都是虛構的,卻輕鬆騙過很多人
  • 這些國人耳熟能詳的科學家故事,都是假的!
    假的,是為了迴避另一位學者胡克的指責而刻意編造。 牛頓被蘋果砸中腦袋,然後發現了萬有引力,這是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故事。事實上,牛頓發現萬有引力,是受到博物學家羅伯特·胡克的啟發。
  • 皇帝成長計劃2:開局最快速度攻城略地?點擊進來帶你徵戰沙場!
    遊戲千萬種,總有一款為你所愛,大家好,我是沙子!前面一期給大家講解了皇帝成長計劃2詳細攻略中的開局篇、朝堂篇與建築篇!皇帝成長計劃2:開局朝堂怎麼做?帶上這篇攻略發家致富!如下圖所示,白毦兵就為臣卡烈軍白毦(陳到、趙雲)中的特殊兵種!而其他不同的卡片也會有不同的兵種,如闖王-李自成的闖王軍!不消耗士兵,只消耗壯丁,訓練度初始還為50!當然,還有許多有趣的帝卡臣卡的兵種由各位玩家老爺自行挖掘啦!
  • 婚紗照精修前vs精修後,「開局」一張圖效果全靠p,攝影師亮了
    今天就給大家盤點一下婚紗照精修前vs精修後,「開局」一張圖效果全靠p,攝影師亮了!   最後一張婚紗照的成片效果也是很有意思了,其實小編比較喜歡這組婚紗照的風格,感覺非常的俏皮,這個照片和第一張小人國的拍攝方法差不多
  • 加媒:中國教科書捏造愛迪生故事中方致函表立場
    5月3日,加拿大《環球郵報》刊登該報駐京記者萬德山題為《中國教科書捏造愛迪生故事引發教育擔憂》的報導,稱中國小學教科書中一篇關於少年愛迪生巧用發明救母的課文,取材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美國電影《少年愛迪生》中的情節。這個故事後來被證明是虛構的,但中國教科書一直堅持採用這個故事。
  • 牛頓被蘋果砸的故事到底是真是假?
    例如《那些誤導我們的教科書故事——牛頓根本沒被蘋果砸》這樣說:「關於牛頓和他的蘋果是伏爾泰編的,據說他是聽牛頓的侄女說的,當然牛頓的所有手稿中沒提到那個蘋果。」在另一篇《小學教材裡的中國式虛假故事:華盛頓砍樹,牛頓被蘋果砸都是假的》裡,把牛頓的蘋果故事與《愛迪生救媽媽》《地震中的父與子》等虛假故事放在一起,進而寫道:「牛頓的『假如我看得比別人遠一些,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名言,是在他與胡克爭奪萬有引力定律的優先發現權時,為了譏諷胡克而說的(胡克是個駝背和身體扭曲的矮子),顯示了牛頓卑劣的人格。」
  • 《衛報》評出21世紀100 本最好的圖書,你讀過幾本?
    數了一下這個榜單,自己讀過的書將近30本,前十隻有三本。有大量沒讀過的書,書架有九本沒讀過的,單書的質量不錯,讀過的小說質量都過得去,值得一讀。這個榜單中已讀過的最差一本是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 的 《引爆點》,剛好是十年前讀的。 榜單前十都有哪些書?
  • 崑崙山螳螂人的傳說是真是假,其背後隱藏著哪些故事?
    這讓我想起之前讀過的一篇關於崑崙山螳螂人的文章,也許能夠揭開「螳螂人」的神秘面紗。依稀記得,那是在1962年,一支地質考察隊進入了崑崙山,進行地質勘探。諸如此類的神話故事頗多,除了神話故事之外,一些奇聞異事也披上了崑崙山的影子,仿佛只要是在崑崙山的大背景之下,一切皆有可能發生。螳螂人的故事,也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之下,發生了。話說地質考察隊員進入到崑崙山後,當時山上並沒有供人休息的去處,考察隊一行人只能夠隨機找到山洞休息。考察隊員自然也聽說過關於崑崙山的一些傳說,在做飯時還在看玩笑說,要不要給山洞中的神仙留一碗清湯麵。
  • 從《夏令營中的較量》開始,細扒一下那些騙了我們多年的故事……
    《夏令營中的較量》這篇文章相信80後甚至90後很多人都看過、讀過,至少也在老師和家長的口中聽過。文章撰寫於1992年,作者是知名教育專家孫雲曉。雖然現在這篇文章已經塵封於網絡,但在當年,這篇文章的殺傷力是核彈級的。
  • 顧城十二首經典詩歌,你讀過幾首?
    顧城十二首經典詩歌,你讀過幾首?顧城(1956—1993),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顧城在新詩、舊體詩和寓言故事詩上都有很高的造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顧城創作了許多經典詩歌,墨香滿源認為以下十二首寓意深刻,最為經典!
  • 讀過的東西,如何才能記住更多?
    當你閱讀時,你的大腦不僅僅是簡單地理解你面前的文字: 它使你與自己從未見過的人產生共鳴,讓你接觸可以挑戰自己或鼓舞自己的想法,讓你能夠去想像其他的世界。當你現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你可能會發現,雖然你的眼睛從左到右掃視,但你幾乎沒有領會這些文字的意思。當你讀到這一段的末尾時,你可能會意識到你已經記不起之前讀過的所有東西了。
  • 【趣味地理】教科書中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附地理新教材封面風光
    但 1905 年 愛因斯坦接連發表了他那幾篇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論文時 僅僅 26 歲。 是的。這是別人家 26 歲的時候。 4. 比如我們在教科書裡看到的海森堡是這樣: 但他 31 歲就拿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