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的東西,如何才能記住更多?

2020-11-29 36氪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隨著電子屏幕佔據人們的生活,「分心的略讀」讓人越發難以記住所讀的內容。這是因為這種倉促的閱讀方式讓人的大腦來不及進行批判性思考和信息整合。在開始閱讀時排除外界的幹擾,讓注意力和記憶一起工作、或者多進行積極的閱讀或沉浸式閱讀都可以讓你記住更多讀過的內容。本文譯自Medium,作者Emily Underwood,原標題為" How to Remember More of What You Read——And why your brain makes it so easy to forget",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直到大約5000年前,人類的大腦才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能夠理解壁畫和符號意義的基礎上,大腦又發展出了將口頭的聲音與抽象的視覺標記聯繫起來的能力,我們稱之為單詞。換句話說,人類學會了閱讀。

閱讀這個行為激活了大腦活動的交響曲,它不僅涉及視覺和聽覺系統,還涉及構建思想、喚起情感和編碼記憶的神經迴路。當你閱讀時,你的大腦不僅僅是簡單地理解你面前的文字: 它使你與自己從未見過的人產生共鳴,讓你接觸可以挑戰自己或鼓舞自己的想法,讓你能夠去想像其他的世界。

當你現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你可能會發現,雖然你的眼睛從左到右掃視,但你幾乎沒有領會這些文字的意思。當你讀到這一段的末尾時,你可能會意識到你已經記不起之前讀過的所有東西了。

並不是你一個人會出現這種情況。聖何塞州立大學(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研究閱讀行為的信息科學教授Ziming Liu在2012年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中指出,相比於紙質文本,當我們閱讀數字文本時,我們傾向於默認地略讀其中更細緻的內容。認知神經學家瑪麗安娜·沃爾夫(Maryanne Wolf)作為《普魯斯特與烏賊:閱讀大腦的故事與科學》(Proust and the Squid: The Story and Science of the Reading Brain)和《讀者,回家吧:數字世界中的閱讀大腦》(Reader, Come Home: The Reading Brain in a Digital World)的作者,她認為:當屏幕在我們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增加時,這種「分心的略讀」(distracted skimming)已經成為一種新的閱讀模式。

根據沃爾夫自己在閱讀神經科學方面的研究,她認為這種倉促的閱讀方式正在從現在這場人類最偉大的進化飛躍中吸出很多益處和樂趣。她說,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那麼多人甚至在僅僅閱讀完幾分鐘後都很難記住他們讀過的內容。

沃爾夫解釋說,為了理解為什麼我們經常會忘記我們讀過的東西,我們需要了解專心和分心的讀者的大腦裡都發生了什麼。積極的讀者會不斷地將他們正在閱讀的內容與他們已經知道的內容聯繫起來,評價這些內容與他們過去的經歷是否相符,再試著決定他們是否相信或同意他們正在閱讀的內容,又或者再從另一個人的角度思考這個問題。沃爾夫說:「你的額葉會產生很多假設: 『哦,這是真的。這就是它的意思。哦,等一下,這真的是事實嗎?』」

但她說,當人們試圖快速閱讀一篇文章,或對面前的文字不太專注時,他們大腦的處理水平就不會進行這種批判性分析。沃爾夫說,分心和倉促還會削弱我們形成關聯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是我們讓信息更有說服力所需要的。「你會有一些記憶,但在更深層次上,你還沒有時間進行整合」——即,將一段經歷編碼為記憶的神經學過程。

這並不總是一件壞事。忘記一些我們所吸收的東西,對於在一個複雜的世界中生存至關重要。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認知神經學家莫妮卡·羅森伯格(Monica Rosenberg)說:「世界上有太多信息,我們不可能對所有的信息都進行處理。」 注意力是過濾信息的一個重要工具,它把要進入我們記憶的事物與不必進入我們記憶的事物分開。訣竅在於:當我們閱讀時,要讓注意力和記憶一起工作,從而讓我們能仔細地選擇我們想要記住的東西,而忽略(或忘記)其他的一切。

羅森博格在她的實驗室裡觀察到了注意力在記住我們所讀內容上的重要性。例如,在2018年的一項研究中,她發現當人們被要求閱讀希臘歷史的段落時,那些在閱讀中大腦活動圖像顯示注意力更集中的人,在後來回憶所讀內容時表現得更好。

實際的結論很簡單:如果你想記住更多你讀過的東西,在閱讀之前盡你最大的努力消除幹擾。「我經常發現當自己正在努力閱讀論文,」羅森伯格說,「但接著我回過頭去看電子郵件,或者我的學生進來並和我討論研究項目,那我對所讀過的東西就會記得更少。」

對沃爾夫來說,沒有幹擾意味著離線,遠離電子郵件和所有其他來自網際網路的誘惑。她說:「如果我要給讀者一個小建議,那就是以精裝書開始他們的一天,這需要更慢、更深入的閱讀,而且只需要完成20分鐘即可。」 特別是在現代生活總是有各種需求的情況下,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想要擠出一兩個小時跳出生活的條條框框去讀讀書,是不現實的。像沃爾夫那樣切出一塊較短的時間,可能更容易適應繁忙的日程,也更能減少心理負擔。

積極的閱讀——比如,做筆記,畫草圖,和朋友討論文章——也可以幫助你在頭腦中建立你所吸收的信息和你已經知道的知識之間的聯繫,從而提高你的記憶力。這並不意味著你要被動地強調、重讀或重新輸入你正在閱讀的內容,而是要你盡最大的努力投入到文本中:記下你自己的想法、問題和你想到的關聯,無論你是在頁邊空白處還是在其他地方做筆記都可。

不幸的是,在這種深度閱讀中,沒有捷徑可走。但沃爾夫說,這些努力是值得的。通過每天哪怕20分鐘的閱讀練習,她說她自己重新體會到了沉浸式閱讀的樂趣——讓自己沉醉在書中的感覺。

沃爾夫補充道:「好的讀者能超越知識本身,超越情感和觀點的簡單攝取,而是進入了一個可以讓我們產生思想的遙遠領域。」 閱讀的最終目的不應該只是記憶,而是反思和洞察力。

譯者:Jane

推薦閱讀:一年內讓自己工資翻倍的方法(上):不跳槽的情況

相關焦點

  • 如何訓練你的大腦記住更多東西?
    許多人想學得更好、更快、記住更多的信息,並在適當的時候應用這些知識。但現實是,我們忘記了很多學到的東西。人類的遺忘遵循著一個模式。事實上,研究表明,在一個小時內,如果對新信息什麼都不做,大多數人會忘記他們所學的50%。24小時後,將忘記70%,如果一個星期過去了,沒有使用這些信息,高達90%的信息可能會丟失。
  • 知乎精選:如何才能更快地記住東西?
    如何才能更快地記住東西?
  • 深度記憶:有效記住你想記住的一切
    蓋茨到現在六十多歲,也能1小時看150頁書,並且能記住90%的內容。記憶力是積累知識和經驗的基礎。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知識都是基於歷史和文明的記憶衍生出來的,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記憶。同樣,個體的成長和發展也離不開記憶。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對事物的看法,以及如何應對發生的事情,都是建立在記憶的基礎之上的。
  • 如何記住光的三原色,記住縮寫就記住了這三原色
    如何記住光的三原色,記住縮寫就記住了這三原色紅、綠、藍這三種顏色在物理學上稱為光的三原色,為什麼要叫光的三原色呢? 這是因為這三種顏色的光無法被分解,而通過這三種顏色的混合,又幾乎能形成所有的顏色。這是初中物理的基本知識點,問題是我們熟知的顏色有紅、黃、藍、綠、青、藍、紫七種,死記硬背極其容易搞混,那如何才能快速準確的記住這三種顏色呢?
  • 如何才能快速記住?
    車輛駕駛過程中,舒適感是車主追求的重要因素,因此更多車主選擇駕駛更便捷的自動擋車輛。但是大多數駕駛員在進行駕照考試的時候選擇的是C1駕照,從接觸車輛開始一直駕駛並且最為熟悉的車輛就是手動擋,因此在上手自動擋車輛之後,對車上的各個擋位並不熟悉,甚至會混淆。那自動擋的P、R、N、D、S、L都是啥意思呢?
  • 別再浪費時間,瞎努力了,記住:做到有效記憶,才能真正有收穫
    學習就是要記住我們要學的東西,只有先記住才能談所謂的掌握和熟練。所以,我們這一課主要說的就是關於記憶的這一話題。不管是什麼年齡段,什麼職業的人都需要具備良好的記憶能力,學英語也好,學數理化也好,結交各類朋友時他們的稱呼,工作內容的設計操作等等,都是有關記憶的,那如何有效記憶,這才是我們關心的問題。
  • 陳丹青:「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陳丹青:沒看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貝爾文學獎與作品無關陳丹青:沒看過莫言的書,但我知道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與作品無關。陳丹青說話一向很犀利,很多問題到他那裡總是能「迎刃而解」,非一番尖銳的批判不能終了。故而他在文藝批評界也成了名副其實的「當代魯迅」。
  • 如何提高記憶力:欺騙你的大腦,讓你記住幾乎所有的事情
    購物清單、朋友的生日、考試的數字公式——這些東西似乎都無法在大腦中留下印象。但記憶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一成不變。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技巧,你很可能會記住幾乎大部分的事情。第四屆美國記憶力冠軍納爾遜·戴裡斯和心理學家朱莉婭·肖在本文中介紹了如何提高記憶力的幾種技巧。原文標題《How to hack your brain to remember almost anything》
  • 當你發現一個項目可以賺錢的時候,如何才能放大操作賺更多的錢
    突然有一天所有的東西都完備了,都足了。但是戰爭也結束了。我們的目標就是為了做好一個項目,但是出於活下去的需要,或者是多學習經驗的目的,很多時候不得不做一些過度的項目。 當我們的經驗、資源能力都達到一定的層級以後,才能找到真正適合我們自己的項目。
  • 女人要記住,只有給你這些東西的男人才能嫁,否則婚姻就是跳火坑
    導語:女人要記住,只有給你這些東西的男人才能嫁,否則婚姻就是跳火坑我覺得人這一輩子是分前半生和後半生的,分界點在哪兒呢?在婚姻。錢、時間都不是目的,目的是看他願不願意給你他現在最珍貴的東西。(如果一個富豪只願意給你錢,那……)願意為你對抗家庭有時候兩個人的感情會因為種種原因,而沒得到家庭的祝福。
  • 出國留學DIY,如何撰寫個人陳述
    你如何構建您的個人陳述?你的個人陳述應該表明你已經努力投入到你的主題中去了,你學到了什麼,以及這與課程的關係(可能還有其他未來的計劃)。這就是所謂的「ABC規則」:行動、利益和過程。當你計劃,起草你的陳述時,請記住以下幾點。
  • J Neurosci:忘卻比記憶需要更多的大腦能量
    2019年3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通過神經影像學發現,選擇忘記某些東西可能需要花費更多的精神努力才能記住它。發表在「神經科學雜誌」上的這些研究結果表明,為了忘記不必要的經歷,應該更多地關注它。
  • 冬天如何判斷給蘭花澆水?記住4個要點,才能把花養好
    冬天是蘭花的生長期,不過在這些冬天開花的植物裡面,其中最難養的應該是蘭花,很多人養蘭花,但是沒有相關的經驗,一般都是可能只有那些養蘭十幾年的才能摸透應該如何養護,雖然花花覺得養蘭花比較難,但是大的問題好像也沒出過,前一陣有的花友問花花,如何給蘭花澆水,其實養護蘭花,給它澆水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如果花友們也想判斷如何給蘭花澆水,可以跟著花花好好學學哦~一、端起花盆掂重量其實在養花過程中
  • 中國人如何才能拿到更多諾獎?
    他們的水平如何?據媒體報導,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原副主任朱作言院士稱:「我首先肯定,他們兩個都是非常好的科學家,就我個人而言,他們的科學水平是毫無疑問的。」不是忙著在報銷排隊,就是忙著在討好領導,希望多拿幾個項目,又或者是在想如何多拼湊幾篇論文完成任務。這樣的機制,難以產生更多諾獎科學家很正常。
  • 《好好思考》:你想充分利用你讀過的書嗎?你需要學會深度思考
    比如我們在學習寫作的時候,老師會告訴我們,要先確定文章的主題,然後寫提綱建立結構,再找到相應的素材,再理順邏輯關係,這樣才能寫出一篇好的文章。聽了這些之後,你覺得你學到了很多東西,然後你開始寫一篇文章。寫完後,老師說你文章的題目不清楚,邏輯關係很混亂。這時,你會有一個疑問,什麼是歧義的主體,什麼是混淆的邏輯?這種學習形式是表面的學習。
  • 如何提高讀書效率,達到有效讀書?
    看到後來作者寫到她讀書都會做筆記,所以基本讀過的書都能記得,並且清楚知道書裡面的內容。起初疑惑我也做筆記呢,為什麼人與人的閱讀效率相差那麼大?直到讀了日本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我才恍然大悟,我只知道一味讀書做些摘抄,不知道讀書需要理解內容才能記住,做好筆記才能提升效率。
  • 如何判斷孩子記住了英語單詞呢
    比如一個「pear」,使用範圍很廣,老師只在一種或幾種情景中教,記憶這個單詞,也就記住了情景中的單詞。比如帶孩子去動物園,看猩猩和猴子,在動物園見到的是,那離開動物園就還能認識。脫離了語境,也能夠認知。在其他地方,或動畫片中,見到到猩猩和猴子,也能夠識別出來。這就是掌握了普遍中的特殊,從語境中抽離出來,並融入到新的語境中。
  • 月季花生命力頑強,月季花如何養護才能開更多的花?
    花友們都知道月季有著強大的生命力,特別能長而且花四季不斷,也喜歡不斷地冒出新筍芽,那麼如何做才能讓小小的月季花苗長出一片花海呢?1、勤修剪絕大部分月季四季都可以不停的修剪,只要你不斷的修剪,它就會不斷地冒出新芽,長出更多的枝條,枝條多了起來花苞就多了,你就可以看到花海。很多花友不捨得剪,小小的苗就期待看花,但是不舍哪有得?小花苗的養分太有限了,它供養不了那麼多花苞,這樣很容易把它的養分榨乾,等到燈枯油盡了之後很多花友會問為什麼我的苗掛了?
  • 作為高中生,如何學好高中英語?
    那麼怎樣才能學好高中英語呢?同學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要發自內心的愛上它古語說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說的就是興趣。只要我們對英語有濃厚的興趣,就等於成功了一半。如何讓自己愛上學英語呢?這裡大家記住兩點:首先,我們可以把要求稍微降低一點,放慢一點學習進度,知識的鞏固頻繁一點,這樣我們獲得的知識就會多一點,興趣也會更濃一點。
  • 如何高效記憶知識,打好期末阻擊戰?
    考前一個月,慢慢吞吞,效率低下,記住後面忘前面;考前一周,知識點分散,模模糊糊,零星記住的東西太有限;考前三天,腦子一片空白,感覺瞬間回到解放前,考場上......俄國著名文藝批評家杜勃羅留波夫用詩句寫出了人類的這一心願:「我是多麼希望擁有這樣的才能,在一天之內把這個圖書館的書都讀完;我是多麼希望具有巨大的記憶力,使一切讀過的東西終生不忘。」人類沒有記憶,就沒有智慧活動可言。所以,阿斯基洛斯說:「記憶是智慧之母。」可見記憶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