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思考》:你想充分利用你讀過的書嗎?你需要學會深度思考

2021-01-09 77七七v

我朋友寄給我微信,說他去年讀了100本書。我很驚訝,問他看完後學到了什麼?他的答案是:「沒有收穫」。所以他自己也很困惑:「不都說量的積累必然引起質的飛躍嗎?為什麼我讀了這麼多書卻沒有收穫呢?」我笑著回答:「你好像對這句話有誤解吧。想要達到飛躍的狀態,質應該是量的前提。也就也就是說想一定要有質量的大量輸入,才能真正的獲得提升。」

現在是知識焦慮的時代,很多成功人士都會提倡年輕人多讀書。白巖松還在視頻中說:「讀書是最低成本卻收益最大事情」。雖然很多人都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然而在讀了很多書之後,卻卻沒有收穫。

為什麼很多人讀書卻一無所獲?其實,這與錯誤的學習模式有關。這種機械式的閱讀方法可以稱為「死讀書」,也就是說,不用思考就可以閱讀。這種學習模式沒有思考,所以沒有辦法獲得靈感和靈感,從這種學習中沒有任何收穫。最好的學習模式是將過去的機械閱讀轉變為深度思維。

那麼,什麼是深度思維,我們如何實現深度思維呢?程佳在《好好思考》中給出答案。

作者成甲被羅繼石選為「中國最會學習的人」。他還是混沌大學文化與旅遊產業創新商學院的發起人,在混沌大學創新商學院錄製並推出了「思維模型」和「刻意練習」課程。成甲赴美採訪查理·芒格先生,詢問他多元思維模式的學習方法。同年出版的《好好思考》一書,系統地介紹了如何使用多元思維模式來思考深度。

在《好好思考》一書中,程佳從思維模式出發,詳細闡述了什麼是有效學習,進而構建了一個全面系統的思維體系,幫助我們獲得超強的學習能力。

現在我們開始探究為什麼讀很多書不能獲得知識。學習什麼是深度思考,以及如何使用深度思維使你所學的有用。

一、機械學習只是浮在表面,學不到知識的本質

機械閱讀的人,只是花了很多時間積累了一些知識點,卻沒有思考知識背後的原理和邏輯。這樣,我們就不能對知識進行透徹的理解,也不知道哪些知識可以關聯起來,就無法構建知識網絡。這樣,我們只能看到一棵樹,卻,而不能看到森林。

這種膚淺的學習方法無法突破個體的認知邊界,因此對知識的理解也十分有限,這樣,知識就不能為自己所用。

比如我們在學習寫作的時候,老師會告訴我們,要先確定文章的主題,然後寫提綱建立結構,再找到相應的素材,再理順邏輯關係,這樣才能寫出一篇好的文章。聽了這些之後,你覺得你學到了很多東西,然後你開始寫一篇文章。寫完後,老師說你文章的題目不清楚,邏輯關係很混亂。這時,你會有一個疑問,什麼是歧義的主體,什麼是混淆的邏輯?

這種學習形式是表面的學習。如果你已經學會了深度思考,那麼當剛開始學習到這些知識時,你應該問:主題是什麼?如何寫一篇文章來闡明主題?什麼是邏輯?主題、邏輯和結構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事實上深度的思考不僅僅是關於這一步,還涉及到如何在實踐中思考深度。

現在我們可以發現,漂浮在學習的表面只是給自己一個很努力學習的錯覺,沒有本質的收穫。

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低水平的勤奮陷阱,讓自己學會深度思維,這樣才能不斷地挖掘表象之下中問題的本質,最終找到類似問題的深層邏輯,而不是某個問題的答案。

二、有效學習的方法:深度思考

1、深度在想什麼

許多人對學習的理解存在誤解,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積累更多的知識。

查理·芒格認為,學習不是為了追求更多的知識,而是為了找到更好的決策依據。這個更好的決策基礎是被廣泛認可的眼睛和規則,查理芒格稱之為思維模型。思維模式實際上是建立在知識體系的基礎上,綜合了許多學科的原理和解決類似問題的可持續有效的方法。

查理·芒格提出的思維模式顛覆了我們對傳統學習的認識。過去,我們一直把知識當作一個學習的單位,現在要把各學科的原理和規律作為思考的基礎。

所以深度思考其實就是找到思維模式,並用思維模式找到解決大問題的關鍵,從而解決大多數問題,而不僅僅是某個問題。

當然,要找到一個思維模式並不容易,我們需要從不同的層面來思考,思考的層次越深,我們對問題的理解就越深刻。

2、從四個層面理解深度

程佳將思維模式分為四個層次,以幫助您理解深度思考是什麼。

(1) 經驗技能

在成為a之前,他想學習如何討價還價,所以他選擇了「動批」作為培訓場所。當我第一次去那裡的時候,我沒有任何經驗,我只敢喊出對方所給價格的一半。結果,老闆很快把貨物塞進放在他手裡,他也選擇了逃跑。

後來,他從朋友那裡學到了一個討價還價的模型,並將其命名為「從腳脖子開始砍價」。如果對方說200元,那麼直接剪到20元。最後,可能要收五六十元。

這種「從腳脖子砍價」方法實際上是通過過去討價還價的經驗總結出來的。

這個經驗卻並不適用於所有場景。例如,如果你去商場買東西,把價格降到這麼低的水平,服務員會把你趕出去。

我們只需要繼續深入西方的經驗式思維方式。

(2) 方法流程

這種「從腳脖子砍價」方法與經驗類似是什麼方法?程佳想起了他以前讀過的一本關於商務談判方法論的書,書中提到了一個叫做「獅子大開口」的策略。所謂的「獅子大開口」就是給談判對手出乎意料苛刻的條件。

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抽象這些方法,看看有沒有什麼學科原理可以解釋這些現象和問題。這樣,我們的思考就更進一步了。

(3) 紀律原則

這種討價還價或「獅子大開口」實際上是利用人性的弱點在遊戲中尋找優勢。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把這個現象上升到心理學的範疇。

在心理學領域,有一個術語叫「錨定效應」。錨定效應是指當人們對某人或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產生的第一印象或信息支配,就像一個錨沉在海裡,將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個地方。

因此無論我們把價格降得很低,還是獅子張嘴把價格抬高得很高,都會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第一印象。這樣,將使以後的談判更加有利。

當我們將問題抽象為心理學原理時,我們會發現錨定效應的知識可以應用於廣泛的領域,而不僅僅是用於討價還價或談判。例如,當我們在相親或面試時,我們必須給對方留下非常好的第一印象,這對我們未來的發展非常有幫助。

(4) 哲學視角

事實上所有學科原則或方法和過程的抽象意義都是為了幫助我們獲得正確的世界觀,即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因此將視野提升到哲學的視野,是一個人最具影響力的深層認知模式。

錨定效應所反映的哲學原理是人總是受到第一印象或先入為主的思維的限制,這也是人性的一大弱點。

三、如何用深度思考如何內化閱讀能力

1快速查找知識點

一個真正有效率的讀者不會拿出一本書從頭讀到尾。相反,我們將預習導言、目錄和序言,以便了解該書的一般內容。然後找到你需要的章節並仔細閱讀。

如果你遇到什麼激勵你的事情,把他寫下來,寫下你此時的想法。

程佳將這種閱讀方法命名為「不讀書法」。所謂「不讀書」,其實不只是為了讀書。遇到有價值的內容,最好快點合上書,開始思考。

這時,你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為什麼這些知識能啟發我?這些知識能解決什麼問題?我遇到的事情有沒有類似的問題?過去有沒有類似的知識?經過思考,我們可以通過閱讀得到解決方案和思維模式。這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內化知識。

這種閱讀方法也有缺點,因為我們已經學到了一些知識點,所以他更適合解決生活中的某些問題,但是卻無法與更複雜的問題建立聯繫。所以接下來,我們需要學習如何將這些知識點串聯排成一行,以幫助我們連接更多的知識,解決更複雜的問題。

2找到關鍵詞之間的邏輯關係

當我們讀完一本書,我們不僅可以積累知識點,而且可以整理出書中的關鍵詞。然後理順這些關鍵詞之間的邏輯關係。換句話說,作者想在本書中討論的核心問題是什麼,他使用了什麼知識點和關鍵詞來解釋這個問題。然後理順這些知識之間的邏輯關係,找到知識的結構和語境。

例如,我以前讀過《學習之道》。筆者想探討的核心問題是如何解決不學習的問題。作者在書中提到了幾種關鍵詞:兩種思維模式:集中思維和發散思維、思維塊和知識抽象(包括隱喻和類比)。

然後,我們可以首先思考這些知識點的意義。人們可以用兩種思維方式來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在集中思維模式下,人們可以更深入地探索。在發散思維模式下,更容易幫助我們產生想法和靈感。思維塊是我們記憶的單位。我們每個人最多只能記住四塊。知識抽象也是一種提高我們理解力的方法。

然後我們可以理順這些關鍵詞之間的邏輯關係:我們可以靈活地利用兩種思維方式和抽象知識之間的轉換來幫助我們提高學習能力。要提高學習能力,記憶是不可缺少的能力。要想獲得好的記憶,就要把知識點以塊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樣我們就可以越來越牢牢地記住了。

這種從關鍵詞中尋找邏輯關係的方法,可以避免只看到一個知識點而看不到知識網絡的現象,有助於我們將串聯知識與知識聯繫起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解決更複雜的問題。

三,從書中跳出來,發現背後隱藏的知識

哲學家麥可·波蘭尼認為「人類的知識有兩種。通常被描述為知識的,即以書面文字、圖表和數學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種類型的知識。而未被表述的知識,像我們在做某事的行動中所擁有的知識,是另一種知識。」他稱前者為顯性知識,後者為隱性知識。

每本書中的知識,除了表現形式的顯性知識如文字、圖表外,還有許多作者沒有表達的隱性知識。

當我們讀一本書時,我們會發現在同一個主題下,不同的作者對同一個問題會有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方法。

例如,關於如何發展好習慣的問題,在《微習慣》一書中,作者主張你可以每天保持一些微習慣,而不是增加計劃的難度。否則,他們就會因為難度的增加而放棄,從而破壞微觀習慣的意義。

然而在《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一書中,作者主張增加任務難度,開發好習慣。

如果我們只研究書中的顯性知識,我們不知道該信任誰,也很難找到最適合我們的方法論。

因此我們要真正學習一本書的精髓,不僅要學習這些內容的顯性知識,更要探索本書中沒有表達的隱性知識。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在書中找到隱性知識呢?

程佳給出的方法是,我們需要跳出書本身,探究作者寫這本書背後的原因和目的。

換言之,我們必須了解作者的背景,寫這本書的初衷,以及可以應用知識的不同場景。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明白,這些知識的相對性、文化性、偶然性和完整性。當我們理解這些背後的邏輯,我們就能真正理解作者為什麼以這種形式呈現知識。

結語:閱讀的目的應該有兩個層次:一是認識和理解知識;二是思考和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因此只有通過深度思考和理解知識的內在邏輯,從更高的角度看待問題的本質,才能真正解決問題。這種閱讀能起到真正的意義和效用。

相關焦點

  • 《多維度思考》:學會這100條極簡思考方法,讓你的人生發光發亮
    最近,看了英國作者理察·泰普勒筆下的《多維度思考》後,深覺學會這100條極簡思考方法,能讓你的人生發光發亮。也發現很多時候,我們沒有別人的處事能力,並不是因為我們比別人差很多,也不是別人比我們經歷得多。
  • 《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讓你的思考插上翅膀
    所以我們需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才不會被這些虛假、錯誤的消息幹擾,或是為此焦慮。今天我向大家推薦的是這本《學會提問》(原書第11版),可能是翻譯的問題,不太容易理解。海綿式思維,更快捷、輕鬆,也相對被動,容易出錯,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更應該需要的是淘金式思維。只有先淘掉泥沙(過載無用的信息),分辨看似金子的雜質(錯誤和虛假的信息),最後才會獲得「智慧的金子」。而在這個「淘金」的過程中,我們最需要的能力則是「批判性思維」。
  • 10分鐘看完《學會提問》,讓你擁有深度思考的能力
    因為你思考什麼問題,你就會往什麼方向行動。這個提問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自我反思的過程。蘇格拉底說過,未經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在工作及生活中,這種提問的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優質的提問不僅是學習和工作的核心能力,也是人際溝通的重要環節。
  • 深度思考的能力,決定你能走多遠
    你看,僅僅改變一個關鍵詞,大腦就能聯想到不同的畫面。而思維導圖就是利用分支連接不同的關鍵詞,當你寫下第一個關鍵詞時,倒逼著大腦思考連結下一個關鍵詞。比如一些大部頭的書,看完一段時間後就忘的差不多了,如果你畫一張思維導圖,不管多久之後,看著圖中的關鍵詞就能回憶整本書。
  • 你想過怎樣的一生?該靜下來好好思考一下了
    於是,她親身採訪了不同背景、不同年齡、不同社會地位的人們,將他們對人生的感悟集合成了一本故事書《 你想過怎樣的一生?》。書中的文字不僅極富哲理性,每一頁的圖畫均有著名插畫家瓦萊裡奧·維達裡創作,更能引發讀者的共鳴和思考。這本書獲得《紐約時報》年度最佳插畫獎,被稱為「心靈療愈成人繪本 」。這本書涵蓋了從出生到老去的人生軌跡,文字很少,半小時就能讀完。
  • 有了素材和想法就是思考了嗎?你錯的很離譜,沒有它,談不上思考
    過度的思考,往往會忽視思考的本質就是信息的加工;過度的思考,信息早已不需要加工;而更多走的是徒勞的信息累加,更多的是體力勞動。3、過度思考放大了思考的重要性有個說法叫做一路走到底,追求完美到極致,然而未必能獲得豐碩的成果。我們總是想的比做的多;經常會提出很多想法、點子和計劃,在想的事情上花費很多時間。
  • 怎樣避免過度思考,想太多?7條讓你快速提高行動力的建議
    總是想著做好所有的準備才開始一項計劃,常常擔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情況,陷入了無盡的思考和分析的循環之中,到最後卻往往什麼都沒做成。本期的話題,唐歌就和你來聊一聊:怎樣避免過度思考?如何克服想太多?7條讓你快速提高行動力的建議。一 為什麼要避免過度思考?
  • 不要抱怨深度閱讀的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我想最好就是利用這難得的空閒為自己充充電。疫情總會過去,它對我們的人生,影響總歸有限。但是你是懶是勤,未來卻會看得分明。所以,請利用好手上的時間,讓自己變得更有力量吧。深度閱讀帶你走出思維舒適區小時候,我爸教我下象棋,但我學會之後,總不願意和他下棋,最喜歡和鄰居和我同歲的小孩下棋。
  • 活在社交媒體中的你,還有思考的能力嗎?
    《娛樂至死》,相信不少人都曾經讀過這本書,簡而言之,作者尼爾波茲曼用一本篇幅並不顯冗餘的書描寫了美國從電報這種新技術的發明之後信息的瞬間擴張,將舊有的閱讀式的話語模式與思維方式完全打破,並且在電視發明之後成功的將一種電視娛樂的文化帶入整個美國社會,使得美國在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上半葉曾經有過的閱讀文化幾乎消亡殆盡。
  • 你會讀書嗎?你以為的認真讀書可能只是在反覆做大量無用功
    你會讀書嗎?你以為的認真讀書可能只是在反覆做大量無用功。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話,但百分之八十的人看書還是沒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對於一些工具書、名著、專業書籍就需要我們去深度閱讀了,做讀書筆記無疑是提升閱讀質量最有效的一種方式之一。那麼做讀書筆記有哪些好處呢?我將其總結為以下幾點。
  • 新型大腦毒品,毀掉的不只是你的深度思考能力
    用小遊戲殺掉你的碎片化時間!碎片化信息就像新型大腦毒品,正在一步步地毀掉你的深度思考能力。一、碎片化信息危害多:注意力、知識體系、大腦為什麼像「小遊戲」這類碎片化的媒介產品能霸佔注意力?網際網路不斷的信息打斷和幹擾,更讓大腦難以進入深度思考的工作狀態。這也是為什麼人們越來越習慣淺閱讀,而難以進行深度閱讀。最後的結果,是我們的深度思考能力就在信息洪流中漸漸被衝散。
  • 你的孩子真的會思考嗎?會思考的孩子的三個特點,你家孩子有嗎
    認知失調,缺乏判斷力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是孩子們沒有立場的重要原因。 認知失調理論,意指個體在認識到自己的態度之間,或者態度與行為之間存在著矛盾,從而引發起自己不舒服的感覺,進而被左右,失去判斷力. 如果你的思想被一條微博而改變了,那說明你沒有思想。
  • 厲害的人是如何思考問題的?6個方法有效提高你的分析能力
    玩遊戲時,你需要分析敵我雙方,把握戰機,贏得最後的勝利。 工作時,你需要明確目標與現狀,搜集信息,拆解步驟,高效地完成任務。 學習時,你需要把握重點,深入思考,總結復盤,實現個人的快速成長。
  • 學會深度思考,提高教學質量
    但是,因為腳步太匆忙,有時候來不及思考,致使教學效果打了折扣。多年的實踐證明,越是時間緊迫,越要停下來思考,以便找準方向,定好措施,避免浪費時間,貽誤戰機。當前,很多老師上課就像完任務,到時間就來,上臺就講,講完就走。從來沒有考慮過這節課講得效果。怎樣才能算是一個優秀的老師,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 《當下的力量》:你可以讓自己的大腦停止思考嗎?
    「你是否怨恨你正在做的事情?它可能是你的工作,或者你已經同意了做這件事,並且你正在做,但是你同時又在怨恨和抗拒這件事……也許你被利用了,也許你所參與的活動枯燥無味,也許與你親近的人不誠實或令人厭煩,但是所有的這些都是無關緊要的。
  • 如何培養你的英語思考邏輯
    能夠很快速的抓住到你需要的語言和大腦的聯想力相關。很好的比喻就是你常用的東西就會在抽屜的外側,不常用的只會越塞越裡面,不夠大多數的我們本身並不在一個英語語言環境當中,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要怎麼去訓練英語的聯想呢?  這裡提供給大家一種方法,就是利用英語去命名你周遭的事物,比如說我們的房間裡就有computer,table,bed,book,pen。
  • 要學會讓自己停止過度思考
    思考本身是一件好事,是我們處理問題的利器,但我們沒必要在醒著的所有時間都拿來思考。過度思考會導致很多問題,不管是心理上的、還是身體上的。無論你想在未來取得多大的成就,也無論你在過去遭受了多大的痛苦,都要珍惜你現在還活著的當下——你沒有時間去思考,只有時間去體驗。
  • 愛因斯坦:別偷懶了,深度思考比思考更重要
    同時,我再次強調,知識不是力量,深度認知才是真正的力量,我十幾年來低效率的學習方式,讓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這使得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去研究我們大腦神經元的學習機制,相關的理論基礎,大家需要先通讀一下《深度思考我們本篇就構建認知深度的話題來討論深度思考的問題。愛因斯坦說:「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這樣成為科學家的」,他並沒有強調深度思考,而實際上,他運用的正是深度思考,否則他不可能達到知識的底層,並且看到所有其他人都看不到的知識,這正是深度思考的結果。
  • 「思維」深度思考:給大腦安裝探測器
    在當今社會,人人都想要具備深度思維,大多數人碌碌一生,也沒有學會如何具備深度思維。看待問題的角度與深度,決定了我們對事物的認知和反應,也決定了我們未來的成就與高度。我們應該如何學習具備深度思維呢?在商業課程中,有一則經典的故事,足以說明這個問題。
  • 90後「最強大腦」售票員火了:深度思考的能力,決定了你能走多遠
    日本諮詢師芝本秀德在《深度思考法》一書中說:現實的品質永遠不會超越當初的設計。打個比方,如果我們要建造一棟房子,就必須要有設計圖,要把想法和設計落實在一張有形的圖紙上。沒有人會在沒有設計圖的情況下,就著手建造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