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呱呱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有時候和愛人,總會在同一個問題上爭吵不斷,而且每一次都是不歡而散。
可下一次,又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又會大吵一架。
而且吵架的原因很簡單。
小到約會的時候對方讓你多等了幾個小時,對方忘記紀念日或者你的生日,今天誰買菜,誰做飯,誰幫孩子檢查作業,送孩子上學。
大到買房子,換工作,怎麼贍養父母等等。
可是,你又發現身邊有些人,卻能在身陷同樣的問題時,不發生任何爭執,也能輕鬆的讓問題迎刃而解。
最近,看了英國作者理察·泰普勒筆下的《多維度思考》後,深覺學會這100條極簡思考方法,能讓你的人生發光發亮。
也發現很多時候,我們沒有別人的處事能力,並不是因為我們比別人差很多,也不是別人比我們經歷得多。
而是我們不懂得從多維度去思考問題,沒有質疑為什麼會在同一個問題上爭吵,沒有提出諸如「我為什麼要多次為這件事爭吵」「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之類的問題。
作者理察·泰普勒是歐美暢銷書「泰普勒人生法則系列」圖書的作者,他的人生經歷非常豐富,在30年多年的從業生涯中,涉足了諸多不同領域。
如今,他成功創業,並且同時經營著幾家公司,也難怪作者理察·泰普勒能把問題看得如此通透。
01 想要學會思考,先學會獨立思考
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舒適區,能和我們相處的朋友也都是那些三觀、品味脾性、癖好差不多的人。
每當我們遇到難以解決的難題時,總會先向身邊的朋友發出求助的信號,然後自動屏蔽那些和我們觀點不同的人。
這樣做其實是不對。
就像書中所說的:
「你實際上切斷了自己接觸不同世界的途徑,你和你的朋友沾沾自喜地認定其他人的想法錯得離譜。」
這讓我想起我的一個鄰居。
有一次,我看到她拖著行李箱準備出門,以為她要出去旅遊,結果她告訴我,因為她老公沒有按她的意願給她結婚周年日的驚喜,只是簡單地送她一個禮物,她感到不滿,便選擇離家出走。
我對她的做法表示不解,便問她這麼做的原因。
結果,她告訴我一個讓我把白眼翻到天上的回答:「因為我身邊的好姐妹都這樣啊,她們的老公一有什麼對她們不好,她們馬上離家出走,老公最後都乖乖就緒,百試百靈。」
我問她:「那如果你老公不找你怎麼辦?」
她得意說:「才不會。我老公可離不開我。」然後一臉得意的揚長而去,留下一臉茫然的我。
結果,幾天後,她一個人訕訕的拖著行李箱回家,她老公根本沒有哄她回家。
每個人的相處方式以及每個人的感情都不一樣的,不是別人的老公會哄自己老婆回家,你的老公就會哄你回家。
作家松浦彌太郎曾說過:
「不管是誰,不作任何思考、隨波逐流地過日子,都會變得很寂寞。
所以,學會獨立思考的第一步就是要避免進入「回音室」,避免隨波逐流的過日子,你周遭朋友的所思所想就是你的「回音室」。
02 不要給自己的思考設限
很多時候,我們在思考問題時,總會不自覺地給自己設置障礙。
比如,你第二天要去其他城市出差參加一個會議,這時,你就要先思考要如何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會場。
此時,你可能會被想打車,但又害怕塞車,坐地鐵又怕走太遠,諸如此類問題困擾,最終導致你知道怎麼辦好。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決,要麼你找一個熟悉這個城市的朋友給你幾條路線選擇,要麼自己上網搜索,要麼提前幾個鍾到達目的地,這樣就不至於害怕了。
書中作者給我們講述了他一個朋友的故事。
他的朋友產生了一個想法,就是說服其他人重複利用禮物包裝紙,從而達到環保的效果。
可周遭的人都勸說這位朋友這個方法不可行,因為大部分人拿到禮物後,包裝紙隨意一撕開,就皺巴巴了,沒辦法二次使用了。
好在作者的這位朋友沒有被旁人的想法幹擾,堅持自己的看法,如今運營著一家生產可以重複使用的包裝紙公司。
倘若,她有這個念頭時,輕易就被旁人的建議而讓自己的思考設限,那麼她永遠也無法成功運營起這家公司。
書中有一句話我非常認同:
「如果給自己的思維附加限制,你就無法自由發散地思考。」
有時,只有堅持自己的思考,並且不給自己的思考設限,才有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03 你可以從你喜歡的地方開始思考
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困擾,無論是在思考工作上的問題,還是在思考感情上的問題,都會從頭開始思考,可總是沒有找到任何思緒。
書中作者告訴我們一個方法:尋找一個切入點。
比如你要出版一本書,可是你此時對序言並沒有什麼感覺,也寫不出來,那麼你這時就要停下來了。
你可以從自己有感覺的那一章開始寫起。
而且這個切入點可以是先從中間部分,也可以是從最後一個部分開始。
通常這個方法會讓你的頭腦變得更加清醒,能看清問題的本質,再不行,你也能確定哪些方向是自己的死胡同,且能找辦法解決。
合上手中的這本《多維度思考》後,我把它放在我常翻的書裡,日後遇到什麼思考難題,可以備用。
愛迪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如果你年輕時沒有學會思考,那就永遠學不會思考。」
深以為然。
你那麼辛苦才來人間一趟,可千萬不要因為沒有思考能力,而阻止自己發光發亮。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
原創首發,侵權必究。
我是吳呱呱,多平臺原創作者,我在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而努力著。如果你喜歡我,可以關注我,和我一起為遇到更好的自己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