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閱讀?絕大多數的人會說是為了考試,然後工作應用也佔了很大一部分,只有小部分的人是為了興趣。然而無論閱讀的目的為何,都必須懂得如何閱讀,才能夠順利達成目的。那麼,究竟該如何閱讀才能順利達成目的?首先也是最要緊的就是-培養正確理解力。試問,若一個人沒有正確的理解能力,即便讀的再多,也等於沒讀。就像一個不懂阿拉文的人,你給他在多阿拉伯文書讀,他也讀不出所以然來。
閱讀其實沒想像中困難,只要一個人對世界和自己持續抱持著旺盛的好奇心,自然就會樂於去閱讀。這裡只的閱讀不是狹義的讀書,而是廣泛的閱讀。學習的關鍵就在於養成一個人是否具備「正確解讀」能力,是否能夠避開陷阱、避開挑釁、避開自我情緒,利用所搜集得來的資訊,無我客觀而公正的找出答案。這有賴正確理解力的養成。永遠保持好奇心,找出一套屬於自己的認識解讀世界方法,是唯一的途徑。
例如一個人走在街上的時候,不要只是漫無目的的走,而是對一切都抱持著好奇心,用質問的方式思考街上的事務。想想看紅綠燈為什麼要這樣設計,有沒有更好的設計?郵筒為何投信口對著街道(但投信者不多半是行人嘛?)?公車上為何要設置博愛座?公共廁所為何要張貼標示男女的符號(為何你可以看得出來這是標示男女的符號)?諸如此類的詰問,把過去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用質問法加諸為什麼,然後設法搜集資訊,找到情報,客觀而務實的正確解讀出這些事情發生的理由(而不是自己空想猜測),如此反覆練習,一個人便能夠逐漸學會正確理解事物的能力,而這就是閱讀的首要關鍵。
在操作上述問題的過程之中,人們將學會透過找書找報刊找資料來支持想法,解開謎團的同時,便養成了主題式閱讀的習慣。透過不斷自問自答,永遠對對周遭事物抱持好奇心,認為事情永遠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理所當然,可想辦法找出事情發生的內在機制,以鍛鍊思考力。這套閱讀習慣將能夠幫助一個人在人生旅途上過關斬將,破解陷阱與迷惑,避開刻板印象與社會偏見,走在較為客觀正確的人生道路上,面對真理/虛假意識時也能夠懂得分辨。
唯有擁有正確客觀理解力的人,才能正確而流暢的和人溝通互動,不至於誤解對方的想法,進而造成誤會。許多青少年和父母間就常因為雙方溝通時過於主觀,無法正確解讀對方的意思(甚至是惡意解讀),導致親子關係不良。如果能夠透過閱讀(無論是從書中或者從街頭訓練)學習掌握正確解讀能力,相信可減少許多誤會所造成的傷害。千萬不要停止思考!停止思考的人就是放棄人生繼續向前的人。更是放棄向上流動的人。通過閱讀培養正確理解力才是人們真正該掌握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