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9月9日報導美國趣味科學網站9月7日刊登題為《我們能停止思考嗎?》的文章,文章稱,人們常常陷入無窮無盡的思考。有時,人們會告訴自己停止思考,以便終止這無盡的思想之流。但人們真的會或能停止思考嗎?
麻省理工學院腦與認知科學系的助理教授麥可·哈拉薩說,這取決於如何定義「思考」。他說,思想是腦細胞之間化學放電的結果,它能在意識和無意識層面發生。
人們意識到的思考——諸如在我們試圖入睡時跳出來的無窮盡的思緒——理論上是可以平息的。哈拉薩說,冥想的目的就是消除紛亂的思想。
文章稱,但即使這是冥想者努力追求的東西,他們實際上能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一種思想空白狀態,這尚不清楚。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認知科學家朱莉婭·卡姆說:「我不知道完全停止思維在理論上是否可能。如果可能,我認為那會是非常難以檢驗的。」
卡姆表示,顯然,「冥想者會時刻察覺自己的思想。因此,當他們本應專注於某物,但心思卻轉移到別處時,他們會更快地意識到注意力的轉移」。
卡姆說,有思想同意識到有思想之間是存在差別的。她說,因此如果你問某人他在想什麼,而他回答說「沒什麼」,他可能只是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思考。她說,例如,你可能正專心地想著同伴侶之間的關係或一場即將到來的考試,當某人拍你的肩膀使你驚醒過來時,你才意識到你剛才一直在想事。哈拉薩說,什麼都不想的人也可能存在意識流,只是這些思想不會講述連貫的故事。
但從較寬泛的意義上說,大腦實際上從來不會停止「思考」。哈拉薩表示,大部分思想實際上發生在背景中,我們不會意識到它們,並且「實際上沒有辦法將這些東西關掉」。
哈拉薩說,如果你在人群中看到一張熟悉的臉並認為你認識它,你或許無法立刻想出你如何會認識它的。但或許幾小時後,你就突然想起來了,這就是你的大腦在背景中不斷「思考」的結果。
文章稱,甚至決策大都是在無意識情況下作出的。哈拉薩說,例如,有些背景性「思考」會帶來我們所謂的「直覺」。「很多時候,我們的大腦在進行大量運算,並產生直覺,」他說,「我們不總會意識到大腦的決策過程。有時,我們會創造一個故事來解釋有關決策——有時它是準確的,有時不是。」
卡姆同樣認為,如何定義「思考」會改變問題的答案。卡姆說:「如果你認為思考是同自己進行內在對話,那麼,是的,我們可以停止產生這種內在對話。」但是她說,如果思考意味著散漫地想東想西,「我認為停止思考對普通人來說就難多了」。
即使坐在這裡讀這篇文章,有關思考的思考會促使大腦中的一系列神經元傳遞信息。因此,即使人們設法停止有意識的「思考」,或通過冥想實現了一種「心的空白狀態」,大腦也不會停止思維運作。它將繼續產生思想,只是我們沒有覺察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