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果醬,這是一篇很純的乾貨,只要你看完且思考,就會有一定的收穫
屏幕前的你此刻正在瀏覽我的文章,瀏覽的同時也在思考學習,你很棒。但是,在這個網際網路的時代,手機的用處實在巧妙,遊戲短視頻等娛樂佔據工作之餘大多數時間。這樣的娛樂習慣會消磨我們對於事物的思考。今天我要講的就是如何培養我們的深度思考習慣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是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是什麼
我來舉個例子,上司教給你一定量的文案工作,並告知你要求,你是否會按照現成的資料完成任務,將已有的資源又統計一遍草草了之
又或者,你能不能思考這個任務的目的,這個目的需要什麼,你應該怎樣將它最大化,以及它的消費人群需要什麼,站在各個角度去了解你應該怎麼做?
深度思考的是那些沒有浮出水面的結論,根據一點由頭一步步逼近事物的本質
深度思考能力
我們人類的快速發展少不了適應能力。快速適應並開始創造。
我認為學堂的知識不是老師一昧灌輸,而是根據理念解題,學會舉一反三,融入貫通,培養孩子的思考習慣
當我們習慣了安逸,就失去了深度思考的能力。而深度思考的能力決定了我們的眼界以及成就。深度思考建立不一樣的思維邏輯,就會看到不一樣的事物角度,得出與眾不同的結論。
深度思考的好處
我們對待不了解不熟悉的陌生事物時,憑的不過是感覺,感覺卻不一定是對的。你接觸過慢慢熟悉後,第一感就會被推翻。你在判斷中建立了自己的觀點。再出現同樣的事件,就不會盲目定義,減少出錯率。
當你不再憑第一感覺去判斷一個人一件事的好壞,而是習慣性思考背後的原因,你就建立了自己觀點。
當我們擁有觀點,看待事情就不一樣,不一樣的角度就是創新,於是我們擁有了對事物的創新能力。完整的認知體系,帶來的好處太多,可以預防一而再再而三的犯同一個錯誤,並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怎麼做才能利益最大化。
怎樣培養深度思考
通俗的講就是多問"為什麼"
我們往往忽略對普通事物的思考,因為擁有一個統一的粗淺認知。但是這個認知不是唯一的答案,或者說這個認知可能是錯誤的。
對於身邊的小事也應該習慣性思考,探索事物的本質,思考是一件快樂且享受的事情,當你想明白一件事情的本質,自然而然會擁有成就感。
多動腦子,多想問題,有一句話這麼說的"我寧願自己學到半部知識,也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整部知識"不被動接收別人的答案,自己主動思考問題,得到的答案價值更高。
深度思考與思考不同
我問你一個問題,你回答我這個問題,這是思考。
我問你一個問題,你回答我問題的同時還可以舉一反三,告訴我與這個問題相關的更多答案,這是深度思考。
思考和深度思考的差別就在於事物的表面和本質,很多時候我們都習慣性的看到表面,不再進一步思考。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懂的越來越多,不再感到好奇,不擁有想法,就不會主動思考。停止思考和失去思考的能力是恐怖的一件事,無形之中就與那些善於思考的人拉開差距。
根據自身經歷的累積我們才能完善自己的思考系統,然而沒有時間讓我們每一年成長一點,這時候看書是很好的選擇。書中的知識都是前輩們一生的感悟,有很好的教育學習性。
做好自我覺悟,不在情緒混亂的時候做決定,只有情緒無起伏無紛擾的時候,看待事物才是最全面透徹的。
希望你看我文章時也在思考,這只是個啟發,告訴你不要停止思考,學習更全面地看待事物,感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