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我們的大腦總是處於思考狀態中,似乎永遠沒有停下來的時候。「那個人真搞笑……明天得去洗車了……我剛才關爐子了嗎……這人說話怎麼這麼大聲……」,這些思緒總是在腦海中徘徊不去。有時我們也會告訴自己「別想這些了」,但大腦似乎並不聽你的指揮。
所以問題來了:我們到底能不能真的停止思考呢?
科學家指出,這要取決於你如何定義「思考」。思考是腦細胞之間互相發送化學信號的產物,既可以在有意識的情況下發生,也可以在無意識狀態下發生。
從理論上來說,我們大腦中不時冒出的那些想法(比如入睡之前的腦內小劇場)是可以被「消音」的,這也正是冥想的目標。但儘管冥想者們努力想做到這一點,我們並不清楚他們究竟能達到怎樣一種「空白」的狀態。正如認知科學家茱莉亞所說:「我不確定徹底停止思考從理論而言是否有可能實現,而且就算有可能,恐怕也很難檢驗。」
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冥想者能夠更好地掌控自己思考的內容。假如他們在思考途中「開了小差」,便可以更準確及時地注意到自己思緒的遊移。
「思考」和「意識到自己正在思考」是有區別的。假如你問別人「你在想什麼」,而對方回答「什麼都沒想」,他可能只是沒意識到自己正在想事情而已。在這種情況下,有意識的思維就像一條時斷時續的小溪,無法連成一個連貫的故事。
但事實上,大腦其實永遠不會真正停止廣義上的「思考」。大多數思考都是在大腦的「背景」中進行的,我們並不會意識到它們的存在,而且也無法讓這些思考真的停下來。
舉個例子:你在人群中突然看到了一張熟悉的臉,知道自己認識那個人,但一下子想不起來自己是怎樣認識他的了。而過了幾個小時之後,你又突然想了起來。這就是大腦一直在背景中暗暗「思考」的結果。
甚至我們的大多數決定都是在無意識狀態下做出的,比如所謂的「第六感」。我們並不清楚大腦的決策制定過程,有時還會特意編一個故事來解釋自己為什麼做某個決定,但事實也許並非如此。
總的來說,要想回答「我們究竟能否停止思考」這個問題,答案的確取決於對「思考」的定義。如果是指在大腦裡自言自語的那種「思考」,你的確可以讓它停下來;但如果是大腦在無意識狀態下所做的「思考」,想控制它們就困難得多了。
就在你閱讀這篇文章的過程中,大腦中的神經元也在持續不斷地發送信號。因此,就算我們能設法停止有意識的「思考」、或通過冥想達到「腦海一片空白」的狀態,大腦本身也不會停歇。它依然會不斷產生各種各樣的思緒,只是我們意識不到而已。(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