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天性》讀書心得一——永遠不要停止思考

2020-12-03 一張紙學語文

看完第一章,想起了去年上映的一個電影——《銀河補習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馬浩文教兒子自救的場景:馬飛跟爸爸走丟了,不巧又陷入了洪水中,洪峰即將來了,馬浩文不顧自身安全,拿著喇叭,拼盡全力向不知是否還活著的兒子喊:「馬飛,我是爸爸,如果你能聽見我說話,看看你身邊有什麼可以利用的東西,想辦法,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出來的!」馬飛的身邊有一座房子,他把木板拆下來做成船底,再找到一個手電筒,好讓安全人員一眼就可以看見他,馬上把他救了上來。

我很敬佩馬飛的爸爸,馬飛為什麼能夠順利脫險?這跟爸爸對馬飛的教育是離不開的。過去,像馬浩文教育孩子的方式,所有人都認為是偏離教育軌道,甚至是瘋狂的,不可想像的。就是這種不可想像思維,讓馬飛成為了學校最優秀的學生,在執行探月的意外中化險為夷,再次自救。

馬浩文告訴兒子「永遠不要停止思考」,爸爸不在乎馬飛是不是前十,而在乎馬飛的腦子是在睡覺還是一直在轉,在爸爸看來,重要的不是知識,而是思想還有方法,他說試卷的選擇題有四個選項,但是孩子未來的一生中碰到的問題,並不只會跳出四個選項,知道ABCD很重要,但是孩子能想到XYZ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

疫情特殊時期讀到教研室推薦的這本書,與我想學習的馬浩文爸爸的教育方式不謀而合,幸甚至哉。雖然疫情把老師和孩子們阻隔在家裡了,但是不應該阻擋住師生思考的腳步。老師應該如何思考?又該指導學生如何思考?書中提到一個反例:考試前的「填鴨」,重複閱讀與集中練習會讓人越做越熟練,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知識,但實際上,這種方法達不到真正的精通,也不會產生持久的記憶,只是在浪費時間。此時,低段的網絡授課亦如此,太需要老師教授孩子們如何思考,而不是一味地用內容進行填鴨,這樣既增加了孩子們直視電子屏幕的時間,還會消磨孩子們的耐心,時間久了,必然會產生倦怠心理。這時候,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教會學生「永遠不要停止思考。」當他們開始真正探索了,一切的學習都是新鮮的,有趣的,自主的,自律的。

樊登也強烈推薦這本書,他用自身的經歷闡述了重複與學習效率是無關的,樊登上學時,每學期結束,書本比臉還乾淨,最多在老師布置作業的地方打個勾。高三畢業時,全套「新書」可以都可以留作紀念,但是樊登的成績卻非常突出,原因在於什麼呢?也是在於「一直思考」。而這本書就是教你如何思考的,科學地解釋了樊登的學習方法:檢索,間隔,鞏固,細化,遷移……

相關焦點

  • 永遠也不要停止思考,因為它曾救過我的命
    「永遠不要停止思考。」銀河補習班》中的一句話,也是整個影片的點睛之筆,不僅僅是因為它兩次救過小主人公馬飛的命,也在不經意間就過許多人的命……近年來「素質教育」的呼聲愈來愈高,而「應試教育」卻依然佔據著統治的地位,雖然多數人更加推崇素質教育,但高考制度又讓他們無可奈何……影片中一個差學生的逆襲,看似是一種現實生活的毒雞湯,但這個逆襲的過程卻值得我們思考
  • 你可以停止讀書,但你不能停止思考
    你可能錯過了大學,但你不能放棄思考和學習。當有人對你說「學歷不重要」或「沒用」之類的話時,你就不必繼續和他交流了。讀書可能有各種因素的影響,但你的大腦得由你自己掌控。如果你想在人與人之間進行有意義的交流,你需要有一些共同點,你需要在相同的思維平臺上,這樣爭論就不會變成爭論。你可能程度不高,但如果你對事物的認知與別人相差太大,價值觀不一致,只會被錯誤的三觀影響而一事無成。
  • 千萬不要停止思考!停止思考的人就是放棄人生繼續向前的人
    這裡只的閱讀不是狹義的讀書,而是廣泛的閱讀。學習的關鍵就在於養成一個人是否具備「正確解讀」能力,是否能夠避開陷阱、避開挑釁、避開自我情緒,利用所搜集得來的資訊,無我客觀而公正的找出答案。這有賴正確理解力的養成。永遠保持好奇心,找出一套屬於自己的認識解讀世界方法,是唯一的途徑。
  • 《認知天性》:這本書能讓你停止「看起來很努力」的行為
    前段時間,朋友圈裡流行一句話:「不要假裝努力,結果不會陪著你演戲」。有很多人越努力越焦慮,明明書讀了很多遍,為什麼考試還考不好?明明看了那麼多書,和別人聊天的時候「金句」怎麼一句也想不起來?明明加班加點的工作,為什麼工資還漲不上去?這是無效努力嗎?
  • 永遠不要停止思考
    沒有思考力的人,就是生活的奴隸。沒有思考力的人,就是被生活推著走,這類人,我稱之為思想上的「窮人」。但小琪卻告訴我,「沒用的,你過去選擇了那樣,給你再來一次的機會,你依然會那麼做」,「你現在覺著當初不應該那麼做,是因為你現在成長了,懂得思考了」。是的,我開始懂得思考了。我花費了很長一段時間(甚至將近30年)才明白了人要學會思考,要學會主動獨立思考,要學會思遠慮、思近憂,思舊愁。
  • 《銀河補習班》:不要停止思考,不要聽其他人的話
    馬皓文(鄧超飾)是橋的設計師,但由於橋意外坍塌,去替人背了黑鍋而入獄,錯過兒子七年的成長時光,但是他一直想努力給孩子一個自由的教育環境,學會獨立思考,「不要停止想」,能夠勇敢去面對這個世界,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兒子學習成績差,還很叛逆打架鬥毆,學校想他其退學。
  • 《銀河補習班》永遠不要停止思考,永遠不認輸
    所以時時做好自己,不要管別人怎麼看,也不論經歷了什麼,永遠不認輸,永遠內觀其心,好好修行是正道。在他經歷人生中的磨難時,依然可以給自己和兒子「洗腦」,說明父親馬文超的內心夠強大。在他出獄後的生活還沒有著落時,他依然可以承擔起一個做父親的責任,用愛陪伴孩子,當時馬飛也是處於被學校開除的低落期。他們沒有自抱自唉,而是勇敢地 、陽光的面對每一天的生活。
  • 讀書的意義在於促進思考,認知生命,努力去改進不斷地發展!
    讀書的動力來自需求。你有多想要,你的目標有多明確,你的讀書的動力就有多強。讀書,就是讓我們不斷認清這個世界,看清自己的弱點和缺陷,再努力去改進不斷地發展吧。如果不努力,人生就會陷入虛無,我們的心就會陷入虛空而毫無依著。
  • 《認知覺醒》:成長的本質,就是讓大腦的認知變得更加清晰
    人是環境的動物,總是習慣用熟悉的知識和經驗去思考和行事,而知識和經驗構成了我們的認知。不同的認知,使得人們面對同一件事的反應和行事方式差別很大。有人意識到了這點,於是不停地購書、買課程、參加各種訓練營,希望能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填補夢想與現實的落差。可現實卻很殘酷,很多人陷入了這種困境:書看完了也記不住,課程沒有認真完成,能力還是在原地踏步。
  • 《認知天性》讀書心得五——「錯誤」也精彩
    讀了《認知天性》的第四章,請大家轉變一個思想,犯錯並不可怕,「錯誤」同樣精彩,只要你肯鑽研,耐堅持,相信你離成功也就會越來越近!
  • 別讓大腦停止思考
    今天我要講的就是如何培養我們的深度思考習慣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是深度思考。當你不再憑第一感覺去判斷一個人一件事的好壞,而是習慣性思考背後的原因,你就建立了自己觀點。當我們擁有觀點,看待事情就不一樣,不一樣的角度就是創新,於是我們擁有了對事物的創新能力。完整的認知體系,帶來的好處太多,可以預防一而再再而三的犯同一個錯誤,並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怎麼做才能利益最大化。
  • 對創新的熱愛永遠不要停止
    帶著種種發問與思考,2020城市創新大會力圖運用創新思維和創造力去連接新的跨界力量,聚焦時尚創意、城市設計、美好生活三大板塊,共同探索新型產業對城市肌理的激活,促進彼此的融合與共創,洞見城市生活的美好藍圖。
  • 我們可以徹底停止思考嗎?取決於如何定義「思考」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我們的大腦總是處於思考狀態中,似乎永遠沒有停下來的時候。「那個人真搞笑……明天得去洗車了……我剛才關爐子了嗎……這人說話怎麼這麼大聲……」,這些思緒總是在腦海中徘徊不去。
  • 老僧告誡:深夜,思考人生,不要停止
    大部分年輕人在這種節奏中,只能疲於奔命,根本沒有閒暇時間來思考。每天晚上下班回到已經八九點了,吃點東西,收拾一下屋子已經很晚了,躺在床上,大部分人要麼打幾把遊戲,要麼刷一刷視頻,然後昏昏睡去。明天太陽照常升起,重複著昨天的故事。一位老僧告誡:深夜,思考人生,不要停止,你思考的內容,決定了你的未來!
  • 「反覆閱讀是白費力氣」,《認知天性》這本書,顛覆了我的認知
    古人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我們上學一天,老師就告訴我們:「溫故而知新」。美國著名的公立大學喬治梅森大學,在網站上給學生的建議:「學好某事的關鍵在於重複。複習的次數越多,永久記住它的概率就越大。」我們平常接收到的頭號學習方法都是這樣:把注意力案例放在某些想要掌握的技能上,堅持不懈地一遍遍練習,直到記住為止。我們對此深信不疑。
  • 有天,當我們生而徹底停止思考
    北京時間9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我們的大腦總是處於思考狀態中,似乎永遠沒有停下來的時候。「那個人真搞笑……明天得去洗車了……我剛才關爐子了嗎……這人說話怎麼這麼大聲……」,這些思緒總是在腦海中徘徊不去。有時我們也會告訴自己「別想這些了」,但大腦似乎並不聽你的指揮。
  • 哲學思考是人類的天性麼?
    兒童的思辨天性如何?這個是有爭議的,皮亞傑在他的《發生認識論原理》一書中批評傳統哲學只顧到認識的某些最後結果,開始注意對兒童的哲學研究,這一點被美國的哲學家馬修斯提出了嚴肅的批評,馬修斯認為皮亞傑低估了兒童的天性,因此有了兒童哲學的一些討論。兒童哲學有兩個含義,第一是關於兒童的,一個就是兒童自身的,前者不一定認為兒童就是天生的哲學家,而後者認為兒童是有自己的哲學思維,而且是天生的哲學家。
  • 《認知天性》:記憶力差學習低效?你不是不努力而是方法不對
    而沃倫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他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為什麼大佬們博聞廣識,融會貫通,而我們學習卻好像在浪費時間呢?是因為智商不夠嗎?《認知天性》這本書集合了11位認知心理學家在腦神經科學方面近10年的權威研究,告訴我們:智力可以通過訓練提升,你的學習沒有效果只是因為方法不對。
  • 要學會讓自己停止過度思考
    思考本身是一件好事,是我們處理問題的利器,但我們沒必要在醒著的所有時間都拿來思考。過度思考會導致很多問題,不管是心理上的、還是身體上的。無論你想在未來取得多大的成就,也無論你在過去遭受了多大的痛苦,都要珍惜你現在還活著的當下——你沒有時間去思考,只有時間去體驗。
  • 大腦能停止思考嗎?
    我們常常發現自己處於無休止的思考循環中。每隔一段時間,我們都會告訴自己,別想了別想了,但是,我們真的停止得了這種思考嗎?麻省理工大學認知科學系助理教授Michael Halassa表示,這取決於你如何定義「思考」。他說,一個想法是腦細胞之間化學反應的結果,可以在有意識和無意識的水平上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