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閱讀是白費力氣」,《認知天性》這本書,顛覆了我的認知

2021-01-09 婷媽alan

古人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

我們上學一天,老師就告訴我們:「溫故而知新」。

美國著名的公立大學喬治梅森大學,在網站上給學生的建議:「學好某事的關鍵在於重複。複習的次數越多,永久記住它的概率就越大。」

我們平常接收到的頭號學習方法都是這樣:把注意力案例放在某些想要掌握的技能上,堅持不懈地一遍遍練習,直到記住為止。我們對此深信不疑。

然後,有人說,這只是白費力氣,一遍遍重複通常記不住什麼東西。這真是讓我們大吃一驚。

《認知天性》的作者在前言中就提出坊間流傳的學習方法大多是錯誤的。

《認知天性》這本書由三位作者合作完成,馬克麥克丹尼爾和亨利勒迪格三世是華盛頓大學心理系教授,也是記憶研究領域的專家;彼得布朗則是一位擅長科普寫作的作家。

專業背景和專業作家的相互加持,讓這本書既有滿滿的心理學專業乾貨,語言上也實現了故事性和練達嚴謹的結合。這本書中的很多內容,顛覆了我們對於學習方法、學習策略的認知。

1、考試是最有效的學習策略之一

到目前為止,不管在什麼領域,我們在學習一項技能或一門知識的時候,都傾向於反覆閱讀課本,並進行集中練習,作者表示,這是一種效率最低的方式。

進行集中練習意味著我們在機械地、快速地重複一些東西,想把它們烙在自己的記憶中,也就是平時常說的「熟能生巧」。

考試前,老師總是會讓孩子們重複閱讀、不停刷題,目的是希望讓孩子們越做越熟練,最後形成條件反射,所謂一看到某道題,就能知道答案。但實際上,這種方法達不到真正的精通,也不會產生持久的記憶,只是在浪費時間。考試過後,可能很快就忘光了,完全忘了自己曾經學過這一知識。

那應該怎麼做呢?

作者認為,考試是最有效的學習策略之一。

作者在書中用到了一個案例:

伊利諾伊哥倫比亞市一所中學,研究人員安排八年級的學生接受不重要的小測驗(同時需要反饋),內容是科學課上的部分知識點,小測驗成績佔3個學分。另一部分知識點不會出現在小測驗中,但是要求學生複習3遍。

一個月後安排大型考試,考察學生哪部分知識點被記得更牢。

結果你猜怎麼著?

考查小測驗涉及到的知識點時,學生們的平均成績是「A-」,但是考查那些只是讓複習但沒有做小測驗的知識點時,學生們的分數就變成了」C+」,中間隔了幾個檔次。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考試,做為一種學習工具,具有主動檢索的功能。

檢索,就是主動回憶學過的知識,把它們從大腦中提取出來。我們往往覺得,得先記住知識,才能想起來。事實恰恰相反:主動回憶學過的過的知識,能幫助我們更好的記憶。而且,回憶時越費勁,記憶效果越好。

還記得學生時代的經歷嗎?考試時怎麼都不想起來的題目,回頭翻書找到答案後,會印象特別深刻,就是這個原理。

2、學習是一項可以獲得的技能

這一理論,其實來源於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和她的同事的研究。

她在早期實難中,為一所學校成績比較低的學生開辦了一間工作室,向他們講授有關大腦的知識以及有效學習的技巧。之後他們回到了原本的課堂,那些相信智力在很大程度上受自身控制的學生,成為更主動的學習者,進步很大。

後來,她又做了另一個實驗,兩組學生,其中一組學生在解開謎題後被讚揚很聰明,另一組學生被稱讚很努力。然後讓他們繼續選擇另外的題,結果多數被稱讚聰明的學生選擇了簡單的題,90%被稱讚努力的學生選擇了困難的題目。

「強調努力是在給予孩子一種他們能控制的變量,強調天生的智力則是將它置於孩子的控制之外」,德韋克總結說。

所以,父母或老師在讚揚孩子時,要肯定孩子付出努力的過程,讓孩子明白「努力才是獲得成功的關鍵「,而不是讚美他們聰明。

在孩子遭受挫折時,父母及老師也應引導孩子面對困難,將挫折看成是學習的好機會。

這本書的最後部分,作者針對不同人群如何將書中理論用於實踐提出了非常有效的建議。

《認知天性》這本書告訴我們:很多時候,我們缺少的不是努力,而是高效的學習方法。願大家都能拿起這本書,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我是婷媽,左手帶娃右手養家,記錄孩子成長,分享育兒經驗,喜歡的朋友請點讚關注。

相關焦點

  • 反覆閱讀是白費力氣?心理學家:培養孩子記憶力,這3點才是關鍵
    家長應該都發現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孩子明明很認真的記筆記,每天晚上會堅持的反覆去閱讀課文,甚至是抄寫很多遍,但是一到考試的時候卻總是會忘記。但有些孩子並沒有努力去背誦閱讀,書本上也很乾淨,甚至都不記筆記,但考試成績卻很好。
  • 《認知天性》:這本書能讓你停止「看起來很努力」的行為
    這是無效努力嗎?不用回答也知道,任何沒有結果的努力都是「看起來很努力」。我們的工作、學習或者做的其他事情,只要做了,都是需要一個結果的。比如看書,如果你在書本上劃特別多的線條,你的大腦就不會去記它了。工作中也是,我們總是傾向於做那些簡單的、不太費腦筋的事情,表面上看每天都很忙、很辛苦,實則沒有長進。
  • 《認知天性》:記憶力差學習低效?你不是不努力而是方法不對
    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這樣說過:「我這輩子遇到的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而沃倫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他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為什麼大佬們博聞廣識,融會貫通,而我們學習卻好像在浪費時間呢?是因為智商不夠嗎?
  • 《認知天性》讓你輕鬆掌握學霸的學習方法
    當你讀完《認知天性》這本書,你就知道學霸為什麼比你厲害了,無非就是他們的學習方法跟你不同而已。這本書合適所有人讀,講的是如何才能把知識記得牢固,因為「萬千智慧始於記憶」,只有記憶作為基礎,你才能靈活運用你所學到的所有的知識。
  • 《認知覺醒》:成長的本質,就是讓大腦的認知變得更加清晰
    當然,其中也包括我自己,除了知識量有一定增長,看待問題的方式、對問題的思考深度仍然沒什麼改變。我在迷茫中繼續學習,依然利用空餘時間看書和寫作,也意識到自己陷入了低水平的勤奮,但卻不知道該怎麼去改變。直到最近看到這本書--《認知覺醒》,一下子覺得醍醐灌頂,仿佛抓到一根救命稻草,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
  • 用深度閱讀認知世界
    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是一本書的書名,該書作者是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艾德勒。在艾德勒教授看來,閱讀有三種目的:一是娛樂消遣,二是獲取資訊,三是增強理解力、鍛鍊大腦機能。與之相對應,他將閱讀的過程分成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第一層閱讀——基礎閱讀。一個人只要能夠識字、可以將一句話完整地讀下來,就達到了基礎閱讀的標準——這個層級的閱讀練習通常是在小學完成的。
  • 別把謠言當常識,顛覆常規認知的冷知識,我們需要這樣一本書
    這張圖最大的特點的是嚴重誇大了舌頭各個部位對應的各種味覺的靈敏度。因為圖示特別簡單易懂,很快在全世界範圍內流行開來,成為主流科學。然而,就是有些人較真,在1973年,匹茲堡大學的維吉尼亞·科林斯(Virginia Collings)重複了D.P.
  • 《世界觀》近半年最刷新我認知的一本書,強烈推薦!
    讀完這本《世界觀》,受益匪淺,想推薦給每一位讀者!讀到精彩處,真的是激動的抓耳撓腮。毫不誇張的說,這本書是近半年來,最刷新我認知體系和大腦作業系統的一本書。我之前不太相信一本書可以改變一個人,但這本《世界觀》讓我之前的很多想法發生了改變。
  • 從這本書開始改變自我,做一個百分百擁有學習力的人《認知覺醒》
    若你也位列其中,這本書《認知覺醒》可以幫助你擺脫困境,實現從這一刻開始改變自我,做一個100%擁有學習力的人!01為何努力反而焦慮1.1匹配原則在我的學生時代中,班級裡的學霸人物在分享個人成就感言都不忘宣導一下「好的學習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的刻苦精神。刻苦精神誠然可貴,但是好的學習成長絕對不是單單地醉心於努力的。
  • 孩子的語言和閱讀究竟怎麼學?這份最新研究報告顛覆認知
    近期,美國著名教育網站Edutopia公布了「2020年十項最重要的教育教學研究成果」,研究深入探討了語言與閱讀學習在疫情下的變革。文丨鄭鋼 編丨Travis毫無疑問,2020年是充滿了動蕩和變化的一年,這些動蕩和變化顛覆著我們行為、認知和思維模式。
  • 認知決定差距:能看透這個真相,就稱得上「有智慧」的人
    生活中,我們會討厭那些自以為是,處處表現優越感的人,而這樣的人,往往不是天性傲慢,而是缺乏準確的「元認知」。「無論取得何種頭銜或成就,我仍會覺得,從本質上來說,我還是很久以前的那個純真孩童。」老子說,「慎終如始,則無敗事。」作為掌管著全球最大IP產業的成功人士,羅伯特·艾格仍然要求自己做到「慎終如始」,這才是真正高級的元認知。
  • 白費力氣或徒勞無益,用英語怎麼表達
    「白費力氣或徒勞無益」用英語表達可以是 flog a dead horse 或 beat a dead horse,寓意: 1、waste energy on something that has no chance of succeeding
  • 《認知覺醒》|學會這3點,從此不再是寫作小白
    正是因為有了周嶺的奇思妙想,我才有幸讀到認知覺醒這本書。但這本書卻被一些有著豐富閱讀經驗的,網友嫌棄,他們紛紛評論:這書都是雞湯,妥妥的就是一本雞湯書讀這書還不如去讀大部頭這書裡的內容都是在炒冷飯,沒意思我在看網友們不友善的評論,這次拿起這本書來回翻看,當看到「我寫下這本書的另一個想法就是希望把書送給我的女兒周子琪」這句話時,才明白周嶺把自己的經驗化繁為簡,用書的方式跟女兒溝通。
  • 顛覆認知!破滅你以為的動物神話!第十彈。
    啄木鳥「伍迪」說起啄木鳥,小編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了《啄木鳥伍迪》,這是一部幽默搞笑的動畫片,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無數歡樂。在我們的認知中,啄木鳥是害蟲剋星、森林衛士,它們幫助大樹消滅害蟲,就像是美麗的白衣天使,保證了森林的健康。啄木鳥喜吃豬兒蟲、天牛幼蟲、椿象,每天能消滅上百條,不可否認,啄木鳥的殺蟲能力是相當強的。然而,天使的外表裡,往往都住著魔鬼,如果你對啄木鳥展開全面的了解,你的認知將被徹底顛覆……
  • 《認知覺醒》:個人認知能力體系構建的真相
    周嶺在《認知覺醒》這本書中寫道:在沒有覺知的情況下,他們很容易把「學習知識」和「學習認知」混淆,用掌握學術知識的方法去對待別人的知識體系,所以不禁沉迷於全面掌握和全盤照搬他人的體系,甚至感覺如果沒有完全掌握對方的認知體系,就有可能前功盡棄。
  • 「為孩子收藏」認知心理學家,帶你掌握學習的終極規律
    關注我:一周一本好書You are never late to do the right thing.本周書單:《認知天性》大家好,歡迎訂閱烏合之眾。這裡是1周1本好書的烏合讀書欄目,本周推薦的書是《認知天性》。
  • 《盜火》一場顛覆人類認知和精神的革命
    但是,當故事寫完後,你還反覆咀嚼自己寫的故事,覺得故事情節百折千迴蕩氣迴腸,極有滿足感和成就感,恨不得馬上找人分享。據說,這種「忘記自我、忘記時間,完全沉浸其中,極有愉悅感」的狀態,被心理學家稱之為「心流」。
  • 《物質以外的世界》:顛覆你對物質世界的固有認知
    宇宙安排一段視頻出現在我的視野——《物質之外的世界》,視頻從科學的角度剖析了人類認知建立的基礎——五感以及五感的虛妄不實,進而探究世界到底是什麼?宇宙真實存在嗎?為什麼人類對物質世界深以為然?物質世界並不存在人類從出生開始便被訓練相信生活在物質世界中,他在這種信念中長大。
  • 這本書可以給你答案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外星人模仿人類,教訓人類那一段:外星人模仿人類喝酒,讓沈騰騎自行車,讓黃渤給他倒酒,舉手投足間看到的就是我們人類自己,我想,這也是這部電影搞笑的主要原因。但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個外星人能夠模仿人類?其實,我們都知道,模仿,是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的天性,影片中的外星人設定的原型也是猴子,他的模仿行為應該說是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