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鐘看完《學會提問》,讓你擁有深度思考的能力

2021-01-15 精讀君

人是被提問支配著的,它比任何語言都能讓人牢記。

01

金士傑在一段勵志短片中說:按平均年齡來算,若你可以再活60年,就是21900天。他提出問題:

你的人生只剩不到22k時,今天還要做你正在做的事麼?

下一個十年,你會在哪裡?你要在哪裡?

不斷地向自己提問,才能確保把有限的時間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因為你思考什麼問題,你就會往什麼方向行動。

這個提問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自我反思的過程。蘇格拉底說過,未經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在工作及生活中,這種提問的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優質的提問不僅是學習和工作的核心能力,也是人際溝通的重要環節。

日本企業高管教練粟津恭一郎在《學會提問:實踐篇》一書中指出:提問的差距造成了人生的差距。

事實上,那些成功人士經常向自己提出有創造性、有價值、有新發現的問題,從而促成新的行動,最終導向成功。

也就是說,這個過程如下: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的,「問題的提出經常比解決更重要……提出新問題,新的可能性,從一個新視角考慮老問題,這些都需要富有創造性的想像,而且意味著真正的進步」。

02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對話,通常是由「提問」和相應的「回答」構成的:

晚上吃火鍋還是日料?

這次考試失誤在哪裡?

怎樣提高客戶滿意度?

粟津恭一郎指出:人是被提問支配著的,它比任何語言都能讓人牢記。他引用了一個名為「slesctive attention test(注意力選擇測試)」的視頻實驗:

視頻內容是身穿黑、白球衣的兩隊人一邊傳球,一邊穿插著走。

觀看視頻前,測試者會事先得到一個問題:穿白球衣的人總共傳了幾次球?

視頻結束後,畫面顯示正確答案是15次。接著視頻又顯示了另一個提問:但你看見黑猩猩了嗎?

結果,約50%的人完全注意不到黑猩猩的存在,即使實驗對象和場所改變,也是如此。

這說明,當一個人把注意力集中於某一部分或者要素時,就容易忽視不在這個範疇內的其他東西,即使東西十分醒目,也仍然處於「目盲的狀態」。

由此可見,人的意識是可以被提問控制的。提問會影響一個人的思維,一旦提問改變,可見事物也會發生改變,行動也會隨之發生改變。換言之,提問能幫助獲得新的發現。

心理學家羅伯特·莫勒指出:提問能激活大腦、取悅大腦。大腦喜歡收到提問,然後仔細思考,不管問題是愚蠢的還是高明的。

也就是說,人類生來就喜歡問答,人們喜歡接受提問,從而引發思考。

03

粟津恭一郎指出,提問有四種:輕鬆提問,劣質提問,沉重提問,優質提問。

①輕鬆提問

輕鬆提問,就是改善與對方關係、收集相關信息的提問,比較適合初次見面,或者切入正式話題之前的交流預熱。

提問的是對方樂意回答、慣於回答並且容易回答的問題,比如興趣愛好、成功體驗等。

②劣質提問

劣質提問,就是導致提問者與被提問者的關係惡化的提問,主要有兩種表現:

一種是把自己的價值觀或主觀臆斷強加於人,對被提問者窮追猛打,致其萎靡不振。比如「你為什麼不生二胎?」「你為什麼連這點小事也做不好?」

另一種是沒有考慮到與對方的關係,毫無意義地追問對方的私事,容易讓對方產生「我憑什麼要告訴你」的反感情緒,從而把天聊死了。

③沉重提問

沉重提問是被問者不願回答,但關係到發現或行動的提問:比如詢問成績、擇業等,目的是與被問者共享,幫助被問者達成目標。

沉重提問需要與對方建立足夠牢固的關係,選擇恰當的時機,並注意使用方式。

④優質提問

優質提問能讓輕鬆提問變得有發現,並激發行動力,也能改變沉重提問的方法和內容,讓對方變得樂意回答。

優質提問的內容可以是新的角度,可以是真正渴望得到的東西、工作大義,也可以是對那些「理所應當」的事情的質疑。

好好說話,正是從優質提問開始的。那麼,究竟如何創造優質提問?

04

優質提問關注現在和未來,是讓對方自由回答的開放式提問,目的在於幫助對方有所發現並付諸行動,不一定非要有答案。

優質提問必須根據具體情況來分析,簡單來說,可以從三點著手:

①積極傾聽,順勢提問

認真傾聽對方的話語,留心言外之意,順勢提問,並向對方提供反饋,從而深化發現。

聽鑼聽聲,聽話聽音,有時言外之意更能真實反映對方的實際心情。場外信息包括對方回答問題時的語調、姿勢、表情等。

《鏘鏘三人行》主持人竇文濤就很擅長順勢提問,節目邀請的嘉賓幾乎可以不用提前備稿。現場錄製時,如果嘉賓跑題了,他不會強行拉回,而是順勢而為,現場提問,因而能引發更多的隨機思考和意外發現。

注意一對一提問時,最佳的姿勢是坐在對方稍偏左或偏右的斜對面,隔著桌子相距1米左右,身體朝向對方。

②3V組合與5W1H提問法

3V是指:

Vision:理想,希望達到的狀態,渴望得到的東西,由衷想嘗試的事;

Value:價值觀,判斷事物時所重視的價值觀;

Vocabulary:詞彙,平時常用的詞語。

5W1H大家就比較熟悉了:

Why:原因,When:時間,Where:地點,Who:人員,What:對象,How:方法。

那麼,如何將「3V」與「5W1H」排列組合呢?

首先,將找到對方已經內化了的「3V」的關鍵詞,儘量按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四種詞性分類。

其次,將「3V」關鍵詞和「5W1H」疑問詞組合,針對未來而非過去,以「開放式」而非以「是」或「否」的「封閉式」表達模式來回答,從而由一個提問的回答不斷衍生出其他角度的提問。

組合方式有兩種:

第一種是把「不常用疑問詞」和3V關鍵詞組合起來創造提問。

常用疑問詞的問句往往已被對方內化,而轉向不常用疑問詞,可能會有意外發現。

例如:你「何時」覺得工作「最有趣」?為了達到目標,做「什麼」才是最迫切的?

第二種是使用兩個以上的3V關鍵詞,創造新的組合。

即使是常用的關鍵詞,將關鍵詞組合而成的問題也是很少內化的,這容易促成新發現。

可以考慮把關鍵詞和疑問詞製成小卡片,隨機組合。

據說軟銀孫正義發明創意的方法是:從字典裡隨機找三個名詞,然後進行組合聯想。

③掌握優質提問的技巧

掌握一些可應對工作及生活各種場景的提問技巧,例如:

提問而不提建議,促使對方自我發現,而不是替對方做出行動方案;

不做消極提問,問題不要帶有負面的信息,比如質疑或者有攻擊性的語言,容易導致對話在剛開始就結束了。

美國著名主持人弗蘭克·賽斯諾說過:一個好的問題已經解決了問題的一半。

如果你能提升「提問的品質」,不僅能使你自己,也能使與你有關的所有人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作者:葫蘆僧,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相關焦點

  • 《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讓你的思考插上翅膀
    所以我們需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才不會被這些虛假、錯誤的消息幹擾,或是為此焦慮。今天我向大家推薦的是這本《學會提問》(原書第11版),可能是翻譯的問題,不太容易理解。而在這個「淘金」的過程中,我們最需要的能力則是「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是一種讓我們辨別是非、提問和自省的能力,它能幫助我們鞏固知識,發現世界的運行規律,更好地理解和改變世界。
  • 學會深度思考,提高教學質量
    但是,因為腳步太匆忙,有時候來不及思考,致使教學效果打了折扣。多年的實踐證明,越是時間緊迫,越要停下來思考,以便找準方向,定好措施,避免浪費時間,貽誤戰機。當前,很多老師上課就像完任務,到時間就來,上臺就講,講完就走。從來沒有考慮過這節課講得效果。怎樣才能算是一個優秀的老師,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 《好好思考》:你想充分利用你讀過的書嗎?你需要學會深度思考
    我很驚訝,問他看完後學到了什麼?他的答案是:「沒有收穫」。所以他自己也很困惑:「不都說量的積累必然引起質的飛躍嗎?為什麼我讀了這麼多書卻沒有收穫呢?」我笑著回答:「你好像對這句話有誤解吧。想要達到飛躍的狀態,質應該是量的前提。也就也就是說想一定要有質量的大量輸入,才能真正的獲得提升。」現在是知識焦慮的時代,很多成功人士都會提倡年輕人多讀書。
  • 12分鐘讀完30年暢銷不衰的經典《學會提問》
    【精讀君曰】微書是精簡版的書籍,它能夠讓你短時間內吸收高濃度的知識,幫您節省閱讀時間。今天推送的是《學會提問》的微書。本書近28萬字,以每分鐘讀600字計,閱讀此書需460分鐘,即約7.5小時。精讀君的微書字數約7千字,閱讀耗時12分鐘,可幫您節省448分鐘。《學會提問》由美國的尼爾布朗和斯圖爾特基利共同編寫而成。
  • 提問驅動思考,答案終止想像
    3.思考變得怠惰第三,有問題,才有思考。一個深度有效的思考往往需要花費時間收集證據,做出計劃,反覆驗證,得出結論,復盤升級,對於「快時代」中無法延遲滿足的人類來說不太「划算」。比如,「小X,這項工作你做得不太好,我覺得有這裡有問題」,或者「小X,你覺得這項工作的重點是什麼,你是怎麼想的,你覺得怎麼做合適.......我覺得你的想法不錯,我在給你補充一點,你看可以嗎?」剛才說的是工作中,再說說生活上的。
  • 新型大腦毒品,毀掉的不只是你的深度思考能力
    用小遊戲殺掉你的碎片化時間!碎片化信息就像新型大腦毒品,正在一步步地毀掉你的深度思考能力。一、碎片化信息危害多:注意力、知識體系、大腦為什麼像「小遊戲」這類碎片化的媒介產品能霸佔注意力?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主持人張斌接受採訪時說,《足球之夜》這檔節目,從創辦時的四個小時不斷縮減,「那基本上就是一個進球集錦的節目……『你們少廢話了,趕緊讓我看進球』,因為進球一個接一個,不斷地刺激你的大腦。」就連足球這樣的消遣,都變得碎片化——即便是球迷,也少有人能耐心看完一場90分鐘的比賽。
  • 深度思考的能力,決定你能走多遠
    你看,僅僅改變一個關鍵詞,大腦就能聯想到不同的畫面。而思維導圖就是利用分支連接不同的關鍵詞,當你寫下第一個關鍵詞時,倒逼著大腦思考連結下一個關鍵詞。比如一些大部頭的書,看完一段時間後就忘的差不多了,如果你畫一張思維導圖,不管多久之後,看著圖中的關鍵詞就能回憶整本書。
  • 厲害的人是如何思考問題的?6個方法有效提高你的分析能力
    一個擁有強大分析能力的人,往往能夠一眼看透事物的本質,快速找到問題的關鍵,抓住重點,高效地達成目標。 玩遊戲時,你需要分析敵我雙方,把握戰機,贏得最後的勝利。 工作時,你需要明確目標與現狀,搜集信息,拆解步驟,高效地完成任務。
  • 職場中你需要學會有效提問,成為銷售達人
    小莉通過主動提問,了解到了客戶的具體需求,並能藉此掌握談話的進程,逐步實現自己溝通的目的,為客戶的需求提供了良好的服務。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在職場中,如果你想成為銷售達人,需要學會有效提問。一、為什麼想成為銷售達人,需要學會有效提問呢?
  • 「思維」深度思考:給大腦安裝探測器
    在當今社會,人人都想要具備深度思維,大多數人碌碌一生,也沒有學會如何具備深度思維。看待問題的角度與深度,決定了我們對事物的認知和反應,也決定了我們未來的成就與高度。我們應該如何學習具備深度思維呢?在商業課程中,有一則經典的故事,足以說明這個問題。
  • 「深度思考」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如何培養一個人的批判性思維?
    在我看來,批判性思維是一種質疑和求證的能力,進行過批判性思維訓練的人在面對問題時不會輕易接受既有結論,而是會進一步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評估問題的深度、廣度以及邏輯性,從而得出自己的見解。明白了我們為什麼需要批判性思維,以及為什麼批判性思維這麼重要,我們也要避免流於「為反對而反對」,那麼如何培養一個人擁有批判性思維去批判性思考呢?1、 學會提問。
  • 如何成為一個複雜世界中的明白人,學會批判性思維,做高級思考者
    如果讀了這本書《批判性思維工具》,也許你就會明白其中的原委。也更能解釋很多你看不慣、想不通的問題和現象。透過現象看本質,才是一個有批判性思維的人該有的基本素養。我曾做了一個「批判性思維」的小自測,分數在42-70分之間,我答完所有的題看了一下,得分是64分,對應的是階段4。(下面這個連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測一下。)
  • 別讓大腦停止思考
    嗨,我是果醬,這是一篇很純的乾貨,只要你看完且思考,就會有一定的收穫屏幕前的你此刻正在瀏覽我的文章,瀏覽的同時也在思考學習,你很棒。但是,在這個網際網路的時代,手機的用處實在巧妙,遊戲短視頻等娛樂佔據工作之餘大多數時間。這樣的娛樂習慣會消磨我們對於事物的思考。
  • 蘇格拉底「助產術」教育法,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家長從此不煩惱
    即蘇格拉底"助產術"精神教育法,這位老師將這種方式引入小學教育,很高效地提高了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一些人聽到這裡可能會有些迷惑,什麼是蘇格拉底"助產術"教育法?蘇格拉底"助產術"教育法是蘇格拉底在教育他學生的時候所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就是像產婆一樣,用提問的方式,啟發學生,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問題,通過思考找出問題的答案。
  • 如何提高深度思維能力?幫助你看透事物本質的三個步驟
    我經常在後臺看到一些學生的留言,「怎樣提升深度思考能力?」,「如何提升邏輯思維能力?」。當時,只推薦了一些書,我們將分享提高深度思維能力的方法。我希望你能給自己7-10分鐘的時間耐心閱讀這篇文章。培養深度思維習慣的前提是深度閱讀。
  • 90後「最強大腦」售票員火了:深度思考的能力,決定了你能走多遠
    新聞中提到,李聰一隻手拿尺子,一隻手同時使用紅藍兩根筆,就能在60分鐘內默畫出全國鐵路接算站示意圖。日本諮詢師芝本秀德在《深度思考法》一書中說:現實的品質永遠不會超越當初的設計。同樣的道理,要想給旅客推薦好的乘車方案,必須在腦中有一幅鐵路線路圖,而推薦的線路是否可行,就要看腦中的這幅圖是否正確。「先畫圖,再推薦方案」,其實更多的是體現一種深度思考能力。
  • 如何提高一個人的深度思考能力?
    經常有讀者問我: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一般情況下,我總會給一個最簡單的建議:多讀一些複雜的、需要費腦子的文章和書籍。不用強求能讀懂多少,但要努力讀進去。為什麼呢?目的不在於從它們中獲得啟發,而在於,通過這種方式,鍛鍊我們的前額葉,讓它逐漸習慣這種「需要動腦」的模式。
  • 思考能力低下的人,為什麼非常喜歡聽故事
    網上有一個提問:聰明人的思維方式與普通人的區別有哪些?其中有一個高贊的回答列舉了思考能力低下的幾種表現:包括特別喜歡聽故事和看故事,情緒化,容易被煽動,情感和邏輯不分等等。碎片化時代,故事吸引了人們大量的注意力,越來越多的人不愛看深度內容,不願進行深度思考,一篇文章,一條短視頻,如果不能馬上給結論,故事不精彩,那很難受人歡迎。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跟他交流的時候,他總是會要求你給他舉個例子,你跟他分析一個道理時,它會經常讓你講故事來證明,而不屑於你的推理。
  • 聰明的孩子都愛問為什麼,培養孩子的提問能力,越早越好!
    對於不會提問的孩子來說,他們失去了很多認識和探索世界的機會,甚至影響自身的發展。 愛因斯坦曾說過:「我自己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只不過喜歡刨根問底地追究問題罷了」。
  • 看完這十部有深度的經典電影,你肯定會有回味無窮的收穫!
    有深度的電影,顧名思義,就是無論從思想層面還是價值層面,都有一定的深度,能夠引起觀眾的思考,能夠令人回味的電影。當我們回望浩瀚影史,電影的數量多得驚人,但能稱得上有深度的電影卻並不算多。題主提到的《班傑明·巴頓奇事》和《阿甘正傳》,都是以人的角度出發,通過一個人近乎傳奇的一生或某些階段,來傳遞對人生的思考。這很有價值,也很有深度,能夠令觀眾看完之後,回味無窮且受益頗深。類似的電影,如果要推薦的話,列表會很長。但我不想讓諸位影迷陷入某種難以選擇的境地,直接說十部吧,量不算多,卻足夠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