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深度思考:給大腦安裝探測器

2021-01-09 書生墨辰

在當今社會,人人都想要具備深度思維,大多數人碌碌一生,也沒有學會如何具備深度思維。

看待問題的角度與深度,決定了我們對事物的認知和反應,也決定了我們未來的成就與高度。

我們應該如何學習具備深度思維呢?

在商業課程中,有一則經典的故事,足以說明這個問題。

張三和李四同樣入職了一家公司,兩人職位相同,薪水也一樣,可是隨著時間推移,張三青雲直上,李四依舊原地踏步。

李四想不通這個問題,於是找到老闆詢問。

對於李四的問題,老闆沒有給予答覆,反而要求李四去市場看看有沒有賣土豆的。

李四不解,帶著滿肚子疑惑去了市場一趟,回來答覆老闆:「市場上只有賣一個農民拉了一車土豆在賣。」

老闆微笑著點點頭,繼續問道:「大概有多少土豆?」

李四隻是粗略看了一眼,於是趕緊跑到市場上重新詢問,回來答覆老闆:「一共四十袋土豆。」

老闆依舊是微笑著看著李四,再次問道:「土豆價格怎樣?」

李四有些委屈,小聲說道:「你也沒讓我問土豆價格呀。」

老闆讓李四坐在一旁,把張三叫了過來,吩咐道:「你去看看市場上有沒有買土豆的。」

張三聽完,趕緊跑到市場上打聽一番,很快就回來復命了:「老闆,市場上只有一位農民拉了一車土豆在買,大約四十袋左右,價格在兩毛錢左右,我看了一下,質量非常不錯,帶了幾個回來給您看看。」

張三說著,在包裡拿出幾個土豆放在老闆面前,繼續說道:「我想這麼便宜的土豆一定能掙錢,根據我們以往的銷量,四十袋土豆三五天就能銷售完,肯定能掙一筆,我將那個農民也請回來了,就在門外,我們如果能夠全要的話,價格還可以更低點。」

這個時候,李四慚愧的低下了頭,他親眼看見了兩人之間的差距,心中的不忿煙消雲散。

故事中張三與李四做事情縝密度不同,也可以說思維深度不同。

如果是完全的「老實人」思維,很容易言聽計從掉進坑裡,成為某些利益下的犧牲者。

思維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得深邃,真正決定思維深度的,是養成深度思考的習慣。

想要具備深度思維,就要給自己大腦安裝一個探測器,就是學會篩選與處理信息的能力。

假如你突然收到上年紀的父母轉給你一個明顯是假的養生連結,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怎麼又給我轉這些沒用的東西,這麼明顯是假的,總是不信,天天給我轉發。

面對你的抱怨,靜下心來,打開大腦「探測器」,深度思考一下:

父母為什麼給我轉發這個?

你可能會發現:

你已經還幾天沒給他們打電話了,他們有點想你了;他們知道你身體不好,比較擔心你;疫情比較嚴峻,他們擔心你的安全;……

想到這裡,你已經不再生氣了,轉身給他們打個電話。

這就結束了嗎?

明顯是很假的養生連結,你一眼就看出來了,為什麼他們卻信以為真呢?

這個時候認真思考一下,你會發現:

父母年紀大了,並不知道權威、專業的知識來源有哪些,看到朋友轉載了,他們就轉發給你了。

這個時候你就不用糾結了,可以尋找一些專業的養生知識平臺給他們,讓他們能夠接觸到專業、權威的知識。

現在回到看看,是不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情,是不是處理的方法、過程、結果都變得不一樣了,你的心情也變得不一樣了?

其實我們的大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複雜與強大,應該給它安裝一個探測器,讓我們能夠在儘可能多的層面去思考為什麼。

曾經非常火的《我不是藥神》,看完之後大部分人都在痛斥高價格列寧,將藥商噴的體無完膚,很少有人深度思考。

為什么正規格列寧那麼貴?為什麼印度生產的同樣藥效的格列寧卻這麼便宜?格列寧成為平價藥可以嗎?所有特效藥都成為平價藥可以服務更多大眾不是更好嗎?

看完《我不是藥神》成為噴子之後,你有進行深入思考嗎?

格列寧生產成本不是在藥材,而是在研發成本與時間成本,科研團隊耗時五六年之久研發的四五款新藥,可能只有一款審核通過可以銷售,他們要通過這一款新藥收回四五款藥品的研發成本。印度格列寧便宜,因為他們只有藥材成本。

特效藥肯定不能成為平價藥,這不是不想服務大眾,就更多人。如果研發團隊研發出一款新藥沒有利益可賺,那以後就沒有研發團隊去研發新藥了,以後我們面臨疾病再也吃不到特效藥了。

讓特效藥成為平價藥的代價不是我們能夠承受的,這就是現實世界。

碰到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學會去主動思考,鑑別信息的真偽與價值,不要只用眼睛去看,要用大腦去細細分析。

時間久了,你會發現,任何一個問題的產生都有滋養它的土壤。

只有不斷去思考,才能離真相越來越近,才能看清這個真實的世界。

相關焦點

  • 「深度思考」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如何培養一個人的批判性思維?
    那麼尋根本源,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呢?在我看來,批判性思維是一種質疑和求證的能力,進行過批判性思維訓練的人在面對問題時不會輕易接受既有結論,而是會進一步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評估問題的深度、廣度以及邏輯性,從而得出自己的見解。
  • 有哪些「百試不爽」,提高思考深度的思維模型?
    問:有哪些「百試不爽」,提高思考深度的思維模型?赫伯特西蒙說,發現真理的關鍵在於找到自然中隱藏的模式,因為模式是定律、規則、機制的產物。「現實世界」是極其複雜的,我們不得不用「故事」和「模型」來把握「外部世界」。我們作為一個行動者,當我們所具備的思維模型不能很好的適配問題情景時,我們就會顯露出焦慮不安、排斥恐懼等「心理表徵」。
  • 如何提高一個人的深度思考能力?
    一旦形成習慣,「深度思考」對於你而言,就不再是「深度思考」了 —— 它變成了一件非常自然、無需費力幹涉的事情。把這套思維,遷移到我們身上,能得到什麼啟示呢?簡而言之,其實就是兩點:1)對外:不斷接觸新的刺激,並通過對大腦的訓練,把它們內化為自己的本能反應,把「主動加工」變成「自動化加工」。
  • 「思維圖」讀書多≠懂得多,如何讓大腦真正高效閱讀、學習?
    所以今天分享的就是我上完L先生智識營第一課的「高效閱讀、學習法」後,對於信息接受和知識獲取的延伸思考、更多領域應用。底層知識預測性編碼 | 框架、結構 | 大腦可預知性 | 記憶提取、存儲 | 聯結主義「思維圖」課程筆記1.
  • 當我們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其實是在做什麼?
    當我們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其實是在做什麼? 例如,我們若思考下面這道題——「假設有一個池塘,裡面有無窮多的水。如何只用這2個水壺從池塘裡取得3升的水。」 顯然,此時我們的腦海裡就會出現「先將5/6升的水壺裝滿,然後……」這樣的一段話語。 我們不止是看上面的題目時腦海裡會有一個聲音將「假設有一個池塘……」這些字句讀出來,就連思考的時候,腦海裡也同樣是有一個聲音在編造「先將5/6升水壺裝滿……」這樣的語句。
  • 變態「三角戀」?世界知識、大腦和計算是AGI的新「三駕馬車」
    【新智元導讀】「冰鎮椅子」和「彩虹蕉」見過沒?反正神經網絡要淚奔了。近年來,吃數據的人工智慧狹隘性日益凸顯,而來自舊金山的科學家們,認為智能來源於歸納偏差,他們試圖通過已知的世界屬性、大腦的物理結構和算法來構建一種新的世界模型。看到下面這個場景,你會想到啥?
  • 想和卷福一樣構建大腦中的思維宮殿?試試這個工具
    記得神探夏洛克裡,夏洛克·福爾摩斯曾說過在他的大腦中有一座思維宮殿,有用的信息會在裡面收集和整合,其實這是一種記憶和思考的方式,能夠使人對信息的處理效率大大提高。如果說思維導圖是幫助人們思考的工具,那麼其作用大概就類似於大腦中的思維宮殿。
  • 圖靈獎「擁抱」深度學習
    「人工智慧是現在所有科學中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也是社會上談論最多的話題之一。」ACM 主席 Cerri M. Pancake 說,「人工智慧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歸功於由三位奠定基礎的深度學習領域內的最新成就。」「只要口袋裡有智慧型手機的人都可以切實體會到自然語言處理和計算機視覺方面的技術進步,這在十年前是無法想像的。
  •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因為第二組數據更符合我們大腦的使用習慣,數字與數字之間有清晰的邏輯和結構。 結構化思維,關鍵就在於「結構」二字,如果你能找到複雜問題背後的結構,就能像修車師傅那樣,將問題化繁為簡,變成若干個小問題,從而更快速的找到解決方案。 那麼,我們該如何將一個問題結構化呢?
  • 為什麼有的人年紀輕輕,思想深度卻遠高於常人?
    給大腦裝個「篩子」簡單地說,就是把所有的信息都審查一遍,一層層揭開蓋住問題的面紗,把真正有用的信息傳遞到大腦,讓你的思維不至於被局限在表象中。舉個例子。你:老闆,這是我的策劃書。老闆:這策劃書不行,重做一版吧。想像中的你:都8版了還重做,你針對我吧?你認真看策劃書了嗎?你啥都不懂瞎說啥?現實中的你:好的收到,馬上做好!
  • 一部「最強大腦」的八季簡史,是如何練就的?
    有著強勁收視表現的同時,《最強大腦》依舊為高口碑綜藝「代言」。這不禁讓人思考:《最強大腦》作為一檔已經步入第八季的綜N代節目,到底靠什麼實現持續「保鮮」?從「破圈」到「登頂」如果說上一季《最強大腦》的關鍵詞是「圈層賽制」,那麼第八季的核心關鍵詞則是「向上攀登」。
  • 產品分析|你的第二大腦——印象筆記
    2.2.4 「整理功能」對解決囤積問題的作用若後續有對筆記進行整理,請問對解決「知識囤積」起到效果如何?若對「囤積筆記」問題的處理結果不理想,你認為問題可能出現在什麼地方?2.2.5 用戶對筆記「深度加工」的程度後續是否有專門騰出時間來深度加工筆記?
  • 深度好文:大腦的思維潛力!
    大家好,我是小編戀愛未滿,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一篇關於大腦的思維潛力的故事。我們都個人都有獨屬於自己的潛力,尤其是大腦的思維潛力,更是無窮無盡的。這種思維能力提供給了我們努力的動力和信心,讓我們有能力去做任何我們想要做的事情。
  •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該怎麼解決呢?
    這是因為我們大腦更習慣於第二組數字,第二組數字有著清晰的結構和邏輯。我們大腦處理信息有2個規律:太多的信息記不住 喜歡有規律的信息。因為思維沒有結構 我們思考問題的時候,腦子裡的想法會不斷地湧現出來,看似有很多,卻雜亂無章,就像是衣櫥裡的一堆沒有整理的衣服,彼此纏繞,互相堆砌在一起。當有人問你,你能說說你有哪些衣服嗎?「嗯....我有很多衣服(想法)...」能詳細點說嗎?
  • 基於特殊大腦植入物,盲人可「恢復視力」?
    雷鋒網註:盲人能夠通過受到動態刺激的大腦刺激來「看到」M、N、U 和 W 等字母在古早時期,人類以打獵為生,視覺系統也因此不斷進化——當人類盯著靜態的風景時,大腦不會出於興奮狀態;當獵物在視野中運動時,視覺皮質會因為接受信息而「被點亮」。
  • 愛因斯坦:別偷懶了,深度思考比思考更重要
    再加上大腦終身可塑性,如果你從一開始就失去了興趣,而其他人正好從一開始就興致勃勃,終身都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裡面探索,並且最終進入深度知識的領域,那麼這正是今天真正掌控智慧的人,幾乎壟斷細分行業的原因所在。深度思考我們本篇就構建認知深度的話題來討論深度思考的問題。
  • 你的思維方式,也許還在學生時代
    這是因為這位「老師」和「好學生」的思維狀態,還處在「零維」的狀態。什麼意思?所謂「零維」的思考方式就是:點狀思維。就是學習和思考的過程中,知識點並沒有發生「連接」,而是像一個一個孤島一樣,單獨的存在於你的大腦之中…可所有的學習和思考,不應該都是連接產生的嗎?
  • 高考數學——「數列」部分專講,10道例題講解應試技巧+解題思維
    數列一直以來都是備考高三同學的一塊心病,所以本篇有關數列的例題講解致力於通過深入淺出的表達,讓同學們真正體會到數學思維的方向和本質.其實講解本篇的核心始終不是結論和技巧本身,而是分析和思考的過程. 希望正在在能備考的同學們真正做到舉一反三,從而事半功倍!
  • 「劇評」夏洛克的思維宮殿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Sherlock的思維宮殿以上說的所謂「數據」可以說都是靜態的呈現,從第一視角看去,過去發生的在當下的呈現。而「思維宮殿」就是一個寶庫一樣的存在了,是「資料庫」,以下簡述S03E03中正面提到的「思維宮殿」的對抗:(1)首先認識下boss是誰這裡特意運用到了Magnussan(麥格納森)模糊的第一視角,因為在這個狀態,他也許是「無害」的,一旦戴上了眼鏡,他看到的就會是——原因在於——
  • 「夜讀」總是沒辦法專注,怎麼辦?
    它們抑制了其他的輸入信號,使得我們的意識可以從大量的信息中,區分「噪音」和「主體」。但這樣做的問題在於:被大腦所抑制的噪音,有可能是重要的,藏著對我們的生存至關重要的信息。因此,大腦給自己加了這麼一個雙保險:時刻「掃視」一遍這些「噪音」,確保沒有遺漏什麼重要的信息。神經科學家 Fiebelkorn 發現:這種「掃視」大約是每秒 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