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東西都是由分子組成,那用什麼來識別研究其分子結構呢?

2020-09-05 科學之美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

科學家已經建立了一種新的工具來研究分子,這項新技術將揭示分子的結構,具有更多的細節和特異性。東京大學光子科學與技術研究所的Takuro Ideuchi副教授說:我們生活在分子世界,身邊的大多數東西都是由分子組成:空氣、食物、飲料、衣服、細胞等等。用新技術研究分子可以用於醫學、藥學、化學或其他領域。這項新技術將兩種現有技術結合成一個獨特的系統,稱為互補振動光譜學,所有分子都有非常小,且獨特的振動,由原子核的運動引起。

稱為光譜儀的工具可以檢測這些振動是如何導致分子吸收或散射光波,當前光譜學技術受到它們可以測量的光類型限制。由日本研究人員設計的新互補振動光譜儀,可以測量更廣的光譜,結合了另外兩種更有限的光譜工具,即紅外吸收光譜儀和拉曼散射光譜儀。兩種光譜技術的結合給研究人員提供了關於分子振動的不同和補充信息。

Ideuchi表示:我們對這個領域的『常識』提出了質疑,並開發了一些新的東西,拉曼光譜和紅外光譜現在可以同時測量了。以前的光譜儀只能檢測長度為0.4到1微米(拉曼光譜)或2.5到25微米(紅外光譜)的光波。兩者之間的差距意味著拉曼光譜和紅外光譜必須分開進行。

這種限制就像是試圖享受二重奏,但卻被迫分開聽這兩個部分。互補振動光譜可以檢測可見光、近紅外和中紅外光譜周圍的光波,超短脈衝雷射技術的進步使互補振動光譜成為可能。在互補振動光譜儀內部,鈦藍寶石雷射器向化學樣品發送寬度為10飛秒(10萬億分之一秒)的近紅外光脈衝。在擊中樣品之前,將光聚焦在硒化鎵晶體上。

晶體產生中紅外光脈衝,然後將近紅外和中紅外光脈衝聚焦到樣品上,通過光電探測器檢測吸收和散射的光波,並同時將其轉換為拉曼光譜和紅外光譜。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已經在科學實驗室中常見的純化學樣品上測試了新技術,希望有一天這項技術將被用來了解分子是如何實時改變形狀的。尤其是在生物學方面,使用『無標籤』這一術語來表示分子振動光譜,因為它是非侵入性的,可以在不附加人工螢光標籤的情況下識別分子,互補振動光譜可以是一種獨特、有用的分子測量技術。

博科園|研究/來自:東京大學

參考期刊《自然通訊》

DOI: 10.1038/s41467-019-12442-9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哦

交流、探討、學習、科學圈

請下載我們手機軟體:博科園

相關焦點

  • 大多數東西都是由分子組成,那用什麼來識別研究其分子結構呢?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前沿#系列徵文科學家已經建立了一種新的工具來研究分子,這項新技術將揭示分子的結構,具有更多的細節和特異性。東京大學光子科學與技術研究所的Takuro Ideuchi副教授說:我們生活在分子世界,身邊的大多數東西都是由分子組成:空氣、食物、飲料、衣服、細胞等等。用新技術研究分子可以用於醫學、藥學、化學或其他領域。這項新技術將兩種現有技術結合成一個獨特的系統,稱為互補振動光譜學,所有分子都有非常小,且獨特的振動,由原子核的運動引起。
  • 研究揭示TALE蛋白特異性識別DNA分子機制
    2012年1月5日,清華大學顏寧教授研究組、施一公教授研究組以及美國普渡大學朱健康教授合作在《科學》在線發表論文,報導轉錄激活因子樣效應蛋白(TALE)特異識別DNA的分子機理。TALE蛋白的奇特之處在於它的DNA結合結構域——該DNA結合結構域不同於其他已知的DNA結合結構域。它是由不同數量的重複單元組成,每一個重複單元特異識別一個DNA鹼基對。大多數情況下每個重複單元由34個胺基酸組成。這34個胺基酸中除了第12,13位的胺基酸變化較大之外,其他胺基酸高度保守。這兩個不保守的胺基酸被命名為RVD(repeat variable diresidue)。
  • 第三節 酶的分子組成和化學結構
    第三節 酶的分子組成和化學結構   一、酶的分子組成   根據酶的組成成份,可分單純酶和結合酶兩類。   單純酶(simple enzyme)是基本組成單位僅為胺基酸的一類酶。它的催化活性僅僅決定於它的蛋白質結構。
  • 最新研究:使用金納米粒子超表面來確定物質分子組成
    需要複雜的設備來監視物質的化學成分並識別特定的化合物。過去所應用的方法中最廣泛的是振動光譜法(vibrational spectroscopy)。藉助振動光譜,可以了解未知的物質分子組成。其工作原理是:有一個未知的物質,由許多互相相互作用的原子組成;例如一個氨基具有氫和氮原子。當受到光輻射時,這些原子開始振蕩,吸收一定的當它們處於能量狀態時,能量的數量會減少。
  • 產生一種新型的氣味分子需要什麼條件?
    但是,我們為什麼願意花這麼多錢買好聞的東西呢?在主要的感官中,嗅覺是我們了解得最少的,這使得我們很難回答這個問題;但神經科學家、心理學家甚至人工智慧研究人員正揭開其神秘的面紗。氣味的偏好是後天習得的從對香水的喜愛到對腐臭的厭惡,我們所有對氣味的偏好都是後天習得的。
  • 高考物理知識點:物體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
    物理在經典時代是由與它極相像的自然哲學的研究所組成的,直到十九世紀物理才從哲學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實證科學。小編準備了物理知識點,具體請看以下內容。  1、分子的大小  自然界中所有物質都是由大量的分子組成的。此處所提出的「分子」是個廣義概念,指組成物質的原子、離子或分子。
  • 高中物理知識:物體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
    微風拂過,飄來陣陣花香。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能夠聞到 這沁人心脾的香味呢?古希臘學者德謨克利特早就對此做出了解釋,他認為這是由於花的原子飄到了人 們鼻子裡。德謨克利特認為「只有原子和虛空是真實的」。 古人的原子論僅限於思辨的範疇,沒有嘗試做出實驗驗證。隨著科技的發展,特別是顯微鏡的發明, 人們對微觀世界的觀察越來越深入,原子論的觀點也逐漸為人們所接受。
  • 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結構》教案
    二、教學重難點【重點】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難點】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建構過程。三、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首先回憶上一節課的內容(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之後設疑:DNA是遺傳物質,那DNA分子必然攜帶著大量的遺傳信息。現在大家來當科學家,在了解了DNA分子的功能以後,大家想要進一步了解什麼?(DNA分子時如何攜帶遺傳信息的?DNA分子的遺傳功能是如何實現的?)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了解什麼?
  • 如果物質是由點粒子組成的,那為什麼所有東西都有大小?
    隨著逐漸縮小會發現分子是由原子組成,而原子由質子、中子和電子組成,質子和中子可以進一步分裂成夸克和膠子。然而即使夸克、膠子、電子和更像是真正的點狀,它們所構成的物質都有一個真實的、有限的尺寸,這是為什麼呢?許多來源表明夸克是點粒子……因此人們會認為由它們組成的物體,在這個例子中,中子也會是點,有邏輯缺陷嗎?或者它們會以這樣的方式相互結合,從而導致產生的中子有角大小嗎?
  • 南科大蔣偉課題組在仿生分子識別領域取得多項研究成果
    然而,與生物受體相比,已知的大環主體在鍵合強度、識別選擇性、自適應性、客體範圍等方面還有很多不足,嚴重限制了其應用範圍。這或許是因為現有大環主體在結構上相對比較單一,缺乏生物受體的結構特點。自2013年以來,蔣偉課題組通過模擬生物受體的結構特徵,設計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仿生結構特色的大環主體,解決了分子識別領域的一系列難題,並探索了其在分析傳感、智能材料、分子機器、自組裝等領域的應用。
  • 福建物構所:反應驅動的「分子籠-連體分子籠」仿生結構轉化研究
    由化學反應驅動的結構轉化是自然界萬物生長變化的物質基礎。通常這些自然系統的運動對應著相應的生命功能,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是ATP合成酶催化過程中的構象變換。多組分自組裝超分子體系提供了一種可以在分子尺度上模擬生物體功能的可控平臺。雖然文獻已有大量的基於分子識別原理的刺激響應體系報導,但它們大都是通過動態主體分子與具有特殊尺寸、形狀和電荷特徵的客體分子定向結合(誘導匹配模型)而發展的。
  • 專題1:細胞的分子組成及結構
    細胞的分子組成及結構是中學生物學知識的基礎,也是高考高頻考點。2015年2019年全國卷涉及「細胞的分子組成及結構」考查一覽表(點開可查看大圖)「細胞的分子組成及結構」部分在《考試大綱》中的具體要求如下表所示:1.蛋白質、核酸的結構和功能Ⅱ2.糖類、脂質的種類和作用Ⅱ3.水和無機鹽的作用Ⅰ4.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Ⅰ5.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異同
  • 典型源排放中棕色碳的光學和分子組成研究取得進展
    棕色碳的結構複雜、種類眾多以及來源廣泛。大量的研究表明生物質燃燒、煤燃燒、機動車尾氣、生物排放以及二次有機氣溶膠等是BrC的重要來源。但是,不同源排放的BrC進入大氣後,受到複雜的大氣化學過程,其光學性質和化學結構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這增加了研究BrC的難度,尤其是BrC的源解析。因此,從源頭研究BrC是了解BrC大氣演化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
  • 看看ATP的結構簡式錯了沒?什麼是化學式(實驗式、分子式、結構式、示性式、電子式)
    ATP的結構簡式是什麼?幾乎所有的教輔資料都說是A-P~P~P,老師們講課可能也這麼講吧,也包括俺本人。那麼它是不是ATP的結構簡式呢?
  • 研究人員繪製了木材的分子結構圖,以使其更有彈性
    木材的分子結構是賦予材料強度和靈活性的一個新的研究揭開了它的秘密。生物化學系的一項新研究了解了是什麼使木材變得堅硬,以便我們知道如何使其變得更加堅硬。該研究小組希望他們的發現能夠指導未來的林業育種計劃,生產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結實的木材,並支持木材作為替代鋼鐵和混凝土的建築材料而受到的新的興趣。 木頭做的不錯吧?
  • 研究揭示Chz1識別並組裝H2A.Z的分子機制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周政研究組綜合運用結構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等方法對組蛋白變體的特異識別進行了系統研究,先後報導了Anp32e識別H2A.Z並將其移除染色質的結構和分子機制(Cell Research 2014),以及染色質重塑複合物亞基YL1識別H2A.Z並幫助其染色質組裝的結構和分子機制(Nat Struct Mol Biol 2016)。
  • 細胞作為生物體基本的構成單位是由許多分子組成的複雜體系
    分子生物學是由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遺傳學、微生物學、細胞學、以纛信息科學等多學科相互滲透、綜合融會而產生並發展起來的,凝聚了不同專長的科學家的共同努力。它雖產生於上述各個學科,但已形成它獨特的理論體系和研究手段,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
  • 趣味無窮的分子世界,這些小分子幾乎能組成一個「分子動物園」!
    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結構、組成、變化和性質的學科。說到化學家,也許就是「穿著白大褂,滿是化學分子式,左手拿著燒杯,右手拿著試管」這樣的形象會立刻出現在人們的大腦中。科學是嚴肅的,但也很有趣。信不信由你,一些科學家確實很有幽默感。接下來,我們將向您展示一些奇特的化學分子,讓您真正領略分子藝術的魅力。
  • PNAS | 復旦揭示植物組蛋白分子伴侶識別組蛋白的結構基礎
    ,揭示了組蛋白分子伴侶NRP1以多種方式識別組蛋白H2A-H2B的分子機制。此外,通過體外交聯-質譜分析和ITC實驗,進一步鑑定了NRP1 Earmuff結構域中參與H2A-H2B結合的關鍵胺基酸。最後,體外核小體組裝與去組裝實驗證明:NRP1的N端結構域、Earmuff 結構以及C端酸性區域對NRP1發揮功能都是必須的。
  • 蛋白質的分子結構
    蛋白質是生物體中,結構和功能都極為多樣化的大分子,但組成人體蛋白質的胺基酸僅有21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