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重慶進擊現代化國際都市的底氣?

2020-12-03 重慶馬路社
來源:重慶日報 王正坤/攝

11月26日至27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重慶市第五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前瞻性、系統性地擘畫了重慶的發展藍圖,凝聚了全市上下奮進的力量。(劃重點!重慶市委五屆九次全會許多新提法值得關注)會議通過的《決議》更是首次提出,「展望2035年,重慶進入現代化國際都市行列」的宏偉目標。在我們看來,該目標站位高遠,定位精準,催人奮進,解決了長期以來重慶在全球城市建設領域缺乏清晰目標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中國從積極融入到參與引領全球化,使得經濟體量靠前的中國內地城市,開始放眼世界,提出建設全球城市的目標。比如,上海提出到2035年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廣州提出到2035年建成「活力全球城市」;深圳擬2035年基本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成都提出2035年全面建成「泛歐泛亞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早在2013年武漢就超前謀劃到2049年建成世界城市」;鄭州提出到205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城市」……

那麼,重慶進擊全球城市過程中有哪些底氣和優勢?

一、中國經濟「第四極」與全球城市

早在18世紀後中葉,德國詩人歌德就將羅馬和巴黎稱為世界城市,因為當時的歐洲就是世界中心。而英國也曾以「日不落帝國」的身份,將其首都倫敦推向了全球城市這一寶座。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取代年邁的英國而成為了世界新的主宰,紐約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公認的「世界經濟首都」。1960年代以後,伴隨全球第三次產業轉移,以日本經濟崛起為開端,以及亞洲「四小龍」騰飛,全球城市的重心開始向亞太地區轉移,亦帶動東京、新加坡、香港、首爾等城市的進擊。由此可見,世界經濟重心在哪兒,哪兒就會誕生全球城市。這也意味著,隨著近年來中國取代美國、歐盟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發展引擎,必然會導致越來越多的中國城市躋身於全球城市行業。

而近年來中國一線城市的強勢表現也恰好印證了這點。比如,近日國際管理諮詢公司科爾尼管理諮詢公司發布《2020全球城市指數報告》顯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全球排名分別為第5、第12、第63、第75位,與去年相比排名呈現出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北京首次取代香港歷史性地進入前五。此外,今年8月,全球化與世界級城市研究小組(GaWC)發布最新一期世界城市排名中,四大一線城市悉數入圍一線Alpha等級城市。其中,上海、北京同為Alpha+,廣州和深圳入選Alpha-。儘管上述兩大全球城市排名體系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陷,不過中國城市迅速崛起卻也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事實。

事實上,早在2018年GaWC《世界城市名冊2018》報告主要編寫者、GaWC副主任本·德拉德與凱瑟·佩恩就注意到了這個趨勢。他們指出,世界城市布局已向亞太地區傾斜,同時,隨著更多中國城市加入其中,世界城市或將邁入「中國世紀」。

如果說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在全球城市排名表現搶眼,是中國海權崛起真實寫照的話,那麼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意味著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為代表的中國內陸地區將接過東南沿海的「接力棒」,成為「陸海統籌、東西互濟、南北互動、內外聯動」紅利的最大受益者,從而為內陸城市集體躋身全球城市行業埋下了伏筆。

關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獨特優勢,10月1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有個專門論述。會議強調指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大舉措;突出重慶、成都兩個中心城市的協同帶動,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用兩個關鍵詞來概括上述論述就是「雙循環」與「第四極」。

為什麼中央會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如此高的寄予厚望呢?我們在《從成渝地區打造「第四極」看成達萬高鐵的意義》一文中,談到了中國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所做的區域布局,包括「兩河三線四極六廊」。這其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既是中國經濟「第四極」,又是長江黃金水道(一河)和京昆經濟走廊、西部陸海新通道(二線)的交匯點。不僅如此,成渝地區還將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和中歐班列等出境出海大通道對外與中蒙俄、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孟中印緬六大經濟走廊實現有機銜接。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一帶一路」的倡議深入推進,以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落地實施,歐盟對東亞及東南亞的經濟依賴程度會持續提升,在助推中國與歐盟籤署自貿協定及歐亞大陸經濟整合的同時,處在「兩河三線四極六廊」關鍵交匯位置的成渝地區還有望藉此成為歐亞大陸的重要門戶樞紐、世界級城市群。在此過程中,作為成渝地區雙核之一的重慶進擊全球城市,自然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詳見:新陸權時代中國推動歐亞大陸經濟整合,重慶機會來了!)

二、西部陸海新通道與全球城市

去年8月國家發改委印發的《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為重慶進擊全球城市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在卡福智庫首席經濟學家王福德看來,全球城市的兩個核心就是對全球政治經濟文化具有控制力和影響力。控制力不單是對全球戰略性資源和產業的定價能力,更體現在對「鐵公機」和港口等特定地緣、戰略性通道的佔領,進而獲取使用、收益和再分配的權力。如果說控制力是「硬實力」那麼影響力就是「軟實力」,既有文化、輿論之力,又含組織、制度的能量,還表現為創新和治理的貢獻,更在於城市的國際交往力,包括吸引力、輻射力等。

11月17日西部陸海新通道省際協商合作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在重慶召開

我們結合王福德的定義來看《總體規劃》能給重慶帶來什麼?一方面《總體規劃》賦予重慶建立跨地區、跨部門的政府間溝通協調機制、牽頭組建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通道公共信息平臺及貨櫃共享調撥體系等的職能。而西部陸海新通道與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既是重慶及西部地區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基礎,又是中國推進歐亞大陸經濟整合的重要抓手,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重慶被中央賦予通道運營中心等職能,有力地地提升其在全球資源配置和通道控制方面的能力。

另一方面,根據《重慶日報》報導,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主要負責落實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省部際聯席會議議定事項,以及與協調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國際合作、省際合作、區域合作等有關事項,不難想像,隨著運營中心的成立以及省際合作機制的建立,再加上當前中國政府正在積極推動瀾湄合作和中國-東協東部增長區合作與陸海新通道的對接,這意味著重慶將代表整個西部地區,參與到中國與東協等區域的國際對話中去,勢必會提升其國際交往能力。而重慶建設中西部地區國際交往中心也將有了著落。

三、重慶因勢利導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中外研究表明,生產性服務業是支撐國際化大都市,特別是全球城市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其發達程度既是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能力和階段的標誌,也是整個城市集聚高端要素、控制高端資源,實現高端功能的具體體現。紐約、東京、倫敦、香港等全球城市都是生產性服務業最為發達的城市。國內的北京、上海等在全球排名靠前的一線城市也是生產性服務業的佼佼者。

生產性服務業直接與製造業相配套,本身並不向消費者提供直接的、獨立的服務,但它依附於製造業而存在,貫穿製造過程的上中下遊各環節。按照百度百科的定義,生產性服務業是指為保持工業生產過程的連續性、促進工業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和提高生產效率提供保障服務的服務行業。具體來看,生產性服務業包括研發設計與其他技術服務,貨物運輸、倉儲和郵政快遞服務,信息服務,金融服務,節能與環保服務,生產性租賃服務,商務服務,人力資源管理與培訓服務,批發經紀代理服務等。

由於種種原因,目前重慶服務業發展還存在著相當不足。統計顯示,2019年重慶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僅為53.2%,與全國平均水平大致相當。其中,重慶生產性服務業佔服務業比重略超50%,與國內先進地區動輒6、70%的佔比,差距還比較明顯。不過,隨著當前多項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戰略的疊加,再加上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突破和廣泛應用,以及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等,這些為重慶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提供了重要的發展機遇。

與此同時,近年來重慶為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還出臺了多個文件。比如,去年11月和今年4月重慶分別出臺的《重慶市現代服務業發展計劃(2019—2022年)》、《新形勢下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均對全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提供了政策指引。

江北嘴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今年4月重慶還專門召開了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擘畫了全市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藍圖。會議提出,到2025年,重慶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55%以上,生產型服務業增加值佔服務業增加值佔比達到65%左右,初步建成國家級現代服務經濟中心。重慶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在更好地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國家戰略的同時,還將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從而為其進擊全球城市提供了重要條件。

本文由重慶馬路社(ID:cqmalushe)原創,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福州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 福州的底氣和潛力是什麼?
    福州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 福州的底氣和潛力是什麼?在6日開幕的福州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上,福州市市長尤猛軍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城市。而此前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官方人士明確表示,「十四五」期間,福州將通過「強省會」和「強門戶」,爭創國家中心城市。目前,中國已經確定為國家中心城市的共有9個。在新一輪的國家中心城市競爭中,誰會成為「第十城」引人猜想。
  • 北京:2035年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北京:2035年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11月28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北京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十五次全體會議召開。全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審議通過了《中共北京市委關於制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市委常委會主持會議。市委書記蔡奇就《建議(審議稿)》向全會作說明並講話。
  • 2035年遠景目標是什麼意思?2035年要實現什麼目標
    2035年要實現什麼目標十四五規劃建議全文 2035年遠景目標全文內容九個方面勾畫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2035年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是什麼 主要內容一覽  中新社北京10月25日電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將於10月26日到29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將審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
  • 繼成都建新機場後,重慶也要建新機場,選址已定,最遲2035年建成
    前面,為大家介紹了擁有雙國際機場的城市,目前已經建成和在建的雙國際機場城市共有7個,兩個都已經建成的為北京、上海和南京,正在建設另一個國際機場的城市為成都、青島、大連和廈門。而最近,重慶也規劃建設新機場,並且已經確定了選址。
  • 2035年的中國是什麼樣子
    「兩個百年」的奮鬥目標,時間相距30年。一個,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另一個,則是2050年,我們將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先說說「全面小康」,這意味著什麼呢?除了消除貧困之外,報告裡還用六個「更加」來進行了描繪,您看: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 發布會實錄|河南省發改委主任何雄:培育壯大洛陽副中心城市,2035年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
    會上,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何雄對《洛陽都市圈發展規劃(2020-2035)》的編制過程以及近期行動進行了詳細介紹。第一階段是打基礎,到2025年,奠定現代化都市圈發展框架,基本確立一體化發展空間格局、支撐體系和保障政策。第二階段是見成效,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形成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新格局。三是統籌考慮資源稟賦和優勢基礎,推進都市圈組團式、網絡化發展。
  • 重慶要建設新機場,已經確定選址,到時重慶擁有兩座國際機場
    江北國際機場是在1990年建成通航,後來有過4次擴建,排在中國機場第9名,有3座航站樓,旅客吞吐量還是可以的。,不過重慶確實有建機場的規劃,而且初步命名為正興國際機場,選址位於重慶主城西南部壁山區正興鎮。
  • 韓正: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
    《建議》描繪的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立足現實、與時俱進,鼓舞人心、切實可行,對於團結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具有重大意義。黨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對新時代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頂層設計,並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個戰略安排,把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時間比原先提前了15年。
  • 美報告緊盯中國軍事現代化 日稱與華叫板有底氣
    對此中國外交部回應,中國確定並公布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領海基點基線完全符合相關國際法和國際實踐,「希望美方不要發出錯誤信號。」  美報告  對中國橫加指責  緊盯中國軍事現代化進程  2000年以來,五角大樓每年都向國會提交中國軍力報告。
  • 展望|寫給2035年的中國軍隊
    遠眺人民軍隊的2035年,既是我們對時間的打量,也是時間對我們的考問。這答案,需要每一名中國軍人在時間中尋找,在時間中作答。到2035年,力爭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是黨的十九大擘畫的宏偉藍圖,也是每一名軍人應當齊心聚力描繪的絢麗願景。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間獨立客觀地存在、無聲無息地流淌,而只有被賦予青春熱血、拼搏進取,時間才會被加載價值和意義。2035年,在時間長河中,只是一個自然年份,而對中國軍隊而言,這個數字卻被賦予極為特殊的含義。
  • 2035年建成美麗中國「長沙樣板」
    它將成為新時代活力型現代化城市典範。根據2035年的遠景目標,長沙將躋身國家中心城市行列,進入全球創新型城市行列,建成美麗中國「長沙樣板」。1月8日,長沙市委十三屆十一次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十四五」成為新時代活力型現代化城市典範「十四五」時期和2035年,長沙分別要實現怎樣的目標呢?
  • 重慶第二國際機場預選場址正式出爐,璧山區成為大贏家
    根據《公告》顯示,重慶第二機場預選場址璧山正興,預計規劃3~4條3200米~3800米的平行跑道,飛行區等級為4F級,佔地約30平方公裡,終端保障能力為年旅客吞吐量7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350萬噸。
  • 到2035年我國將建成文化強國
    3日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  這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以來,黨中央首次明確了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
  •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劉偉等:2020-2035年中國經濟增長與基本實現...
    內容摘要:2020-2035年是中國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關鍵時期,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到2035年中國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雖然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涵是廣泛的,但從經濟增長的視角來看,需要以實現到2035年人均實際GDP水平較2020年翻一番為核心目標。
  • T3B航站樓來了--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第四跑道預計2025年建成
    據招標公告顯示:重慶江北國際機場 諮詢服務工期:預計2020年7月至2025年6月(工程建設時間預計為36個月: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上個月,就發布了《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B航站樓、第四跑道及配套設施建設工程地質勘察(外業見證)》的招標公告,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內將新建35萬平方米T3B航站樓衛星廳,擬建一條與現有東跑道相距380m的近距平行跑道及配套的滑行道系統。
  • 改革、開放、創新——中國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關鍵詞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題:改革、開放、創新——中國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關鍵詞新華社記者2020年即將過去。這一年裡,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成為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為全球抗擊疫情、經濟穩定復甦提供強勁動力。「未來,中國將如何繼續穩步前進?」世界各國都在關注。
  • 14億人進入現代化,加速人類文明進程
    (圖源:新華社)剛剛閉幕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建議》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標以及2035年遠景目標,對2035年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如今,藍圖已經繪就,奮進正當其時。
  • 中國科技創新與發展2035展望
    雖然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探索實踐,中國在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和社會治理創新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進步。但是建設科技創新強國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的實現仍然存在著國內外的重大挑戰。  科技創新與發展2035的使命與核心目標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到2035年,我國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和科技實力大幅度提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以科技創新驅動社會經濟各個方面的持續發展,更要為實現2050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奠定持久的驅動力,這凸顯了進一步明晰科技創新2035願景、目標與路徑的重大現實意義。
  • 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
    黨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對新時代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頂層設計,並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個戰略安排,把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時間比原先提前了15年。
  • 重慶第二國際機場選址曝光!這五大看點不可錯過
    重慶第二機場預選場址出來了。2020年8月4日,重慶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公開發布的《重慶第二機場預選場址地形圖及淨空障礙物測繪招標公告》披露:重慶第二機場預選場址之一在璧山正興。03重慶第二機場落地璧山後,成渝將擁有4個4F機場。從現實看,擁有3個及以上4F機場,將是未來中國頂級城市群的標配。目前已投運的19個4F機場中:京津冀城市群有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大興國際機場、天津濱海國際機場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