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治成功率全國第一!首次提出黃金72小時!關鍵做好這3點

2020-11-28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導 

出院患者佔確診病例的37.4%,是怎麼做到的?

疫情牽動人心,想必最近大家最關心的便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和防控形勢。近日,浙江省政府舉辦的新聞發布會,透漏浙江出院患者佔確診病例的37.4%,救治成功率位於全國前列,並有96歲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這是怎麼做到的?在救治方面,浙江是不是已經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出院患者佔確診病例的37.4%

關鍵做好這三點

除了早防控、早動員、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外,早治療也是其中非常關鍵的一點。感染病專家、浙大一院博士生導師盛吉芳在發布會上說,目前浙大一院已有32位病人出院(截至發布會召開前)。

最好在黃金72小時內進行治療

傳染病首先是抗病毒治療,最好在72小時之內進行治療。此時病毒還未對細胞有明顯損傷。另外,抗病毒治療還沒有特效的方法,因此用的是醫療組合方案。在用組和醫療方法後,發現效果是不錯的。

控制細胞的免疫因子風暴

控制細胞的免疫因子風暴。需要進行免疫調節治療,那麼在這個過程當中不斷摸索,技術還是有效的。

譬如病人基本上用10~15天,一開始的劑量是每公斤體重1~2毫克,如果體重重的疾病中的病變範圍廣的要增加劑量。

好多病人來的時候是白肺,治療後很快就吸收。現在沒有看到留下來肺纖維化或者影響肺功能、影響生活等後遺症。

危重病人使用人工肝血漿置換

病人如果沒有及時送來的話,那麼免疫因子風暴就會比較強烈。對部分病人、危重病人用了人工肝血漿置換,在清除他的細胞因子風暴後,病人也很快能穩定。

到目前為止,杭州與溫州加起來,已經有5例脫機拔管的病例,那這些病人從危重脫離了危險。在全省,我們每天都會給予網絡會診過一遍,給予同質化的治療,包括抗病毒免疫抑制劑的應用以及氧療呼吸支持等等。都在進行不斷的探索。

治療過程抓住關鍵點

度過最危險的48小時,後來就越來越好

前日,96歲新冠肺炎患者從浙大一院治癒出院的消息刷屏,很多人問96歲老奶奶是怎麼感染的?盛吉芳說,其實是女兒出門聚會,回來傳染給了老奶奶。原來,她大女兒去參加了一個聚會,然後和另一個女兒都感染上了,她們回家來照顧她,她也被感染了。所以不要去串門,出門一定要戴好口罩防護,室內做好通風通氣。

盛吉芳說,對於該位高齡患者,由於年齡大,肺部影像炎症改變明顯,氧飽和度較低,所以直接轉入ICU進行治療。經過抗病毒治療,適當使用激素,同時進行高流量吸氧等,沒有進行氣管插管。「如果老奶奶不轉過來,可能會變為氣管插管病人,如果轉過來後沒有及時阻斷病程進展,也可能成為氣管插管病人。整個治療過程也是膽戰心驚,每時每刻都在觀察。」

浙大一院呼吸科主任周建英說,老奶奶各臟器畢竟工作了96年了,團隊治療時不光要考慮她肺部的問題,還要全面考慮她的心臟、腎臟、消化系統等,還好度過了最初比較危險的48小時,後面就越來越好。

目前該患者病情逐漸好轉,病毒核酸檢測連續兩次陰性,氧飽和度好轉,肺CT吸收好轉,已經出院。

高齡老人的治療主要有兩大難度

浙大一院黨委書記梁廷波教授介紹說,高齡老人的治療跟年輕人相比,主要有兩大難度。

一是用藥方面

要兼顧治療新冠肺炎用藥和兼顧老年慢性病的藥,詳細研究藥物與藥物之間的作用。一種藥對另一種藥的代謝途徑會有幹涉,可能導致另外一種藥物的濃度下降或升高,並因此導致相應藥物的療效減退。

所以,這位老奶奶在治療過程中,臨床藥師每天都要參與多學科團隊的討論。

第二是老年人抵抗力下降

大家都知道,治療新冠肺炎沒有特效藥,主要靠自身抵抗力。老年人抵抗力下降,需要針對每個個體制訂詳細的個性化的綜合治療方案,醫院在每個病人的治療上,都是根據多學科討論制訂的詳細的個性化方案在打阻擊戰。

他認為,這位老人的痊癒很有意義。從全國來看,死亡病人年紀偏大居多,而重症病人也是老人居多,這些病人一般兼有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腎功能衰竭等疾病,這些都給治療帶來很大挑戰。這位96歲病人的出院,給醫護人員帶來了信心,給社會帶來了信心,讓大家明白:高齡病人如果我們精心治療,嚴密防守,也有希望。

來 源 / 浙醫在線、杭州日報、浙江大學

相關焦點

  • 腦卒中救治「黃金3小時」 要靠標準化診療搶時間
    腦卒中救治「黃金3小時」 要靠標準化診療搶時間  本報記者 張佳星  兩個「70%」,讓腦卒中(即中風)令人聞風喪膽:首次發病患者中存活率70%,存活患者中又有70%的致殘率。  腦卒中是名副其實的「狠角色」,卻並不是難纏的角色,對於發病率較高的缺血性腦卒中來說,它不屬於疑難雜症,時間和規範治療是「良方」,黃金3—4.5小時內溶栓成功患者大多可恢復正常。  「最近幾年我國通過卒中救治1小時圈的建設、臨床路徑規範化的建設,卒中醫療質量顯著改進,但挑戰仍存。」
  • 突發性耳聾黃金救治時間是72小時 應儘早到醫院排查原因
    專家提醒,如果耳朵有「堵住了」悶悶的感覺,或者突然出現嗡嗡響、滋滋響等耳鳴聲,警惕是突發性耳聾發生前的聽力下降症狀,而這種疾病黃金救治時間是72小時,應儘早到醫院排查原因。幸運的是,由於求診及時,把握住了黃金治療期,在經過一個療程的用藥治療後,小思很快恢復了正常聽力。緊張疲勞都是導致突聾的「幫兇」中山六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劉天潤主任醫師介紹,門診收治的突發性耳聾患者大多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發病前精神緊張、壓力大、勞累或者自身存在某些全身性疾病等。
  • 深圳山體滑坡事故:黃金72小時 晝夜救援
    記者 魯力 朱洪波 攝  「黃金72小時,我們將爭分奪秒展開救援工作!」截至22日零時記者發稿時,深圳光明新區滑坡災害已經發生30多個小時,記者從搶險救援指揮部獲悉,救援工作仍在不分日夜、爭分奪秒地進行。有兩處生命探測儀顯示有生命特徵的救援點,各救援隊正在想方設法進行救援,大家都期待救援能夠獲得成功!
  • 為您科普什麼是黃金救援72小時
    國際救援界公認的一個說法是72小時,在此時間段內搶救的傷員存活率極高。過了72小時,挖出來的「要麼是屍體,要麼是奇蹟」。概念闡述救援界認為,災難發生之後存在一個「救難黃金72小時」,在此時間段內,災民的存活率極高。WHO西太平洋地區緊急災難專家裴西根說:「有些人可能會在被建物壓迫後生還,但要是不馬上給予特別照護或流體食物,他們會立刻死亡。」
  • 廣東省卒中急救地圖發布 186家醫院打造黃金1小時急救圈
    (央廣網發 陳平 攝)   截至目前,廣東省通過國家腦防委認證的高級卒中中心(含建設)60家,位於20個地級市,高級卒中中心數量在全國名列前茅,有效降低了我省居民腦卒中發生率,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死率,為居民健康作出了應有貢獻。在國家腦防委舉辦的2020年中國腦卒中大會暨腦卒中防治工程總結會上,廣東省作為省級代表分享工作經驗,受到多方肯定和表揚。
  • 廣東省卒中地圖發布 186家卒中中心構建1小時急救圈
    如何讓發生卒中的患者及時得到救治,降低致死、致殘率,就近及時的溶栓取栓至關重要。27日,由廣東省醫學會、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辦的廣東省防治卒中中心建設質控管理培訓會在廣州花都召開。會議發布廣東省卒中急救地圖,對全省卒中中心建設、卒中急救地圖建設和質控工作進行培訓。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周紫霄出席並致辭。
  • 廣東發布卒中急救地圖 186家醫院打造「1小時急救圈」
    廣東發布卒中急救地圖 186家醫院打造「1小時急救圈」 2020-11-28 11:03:2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郭夢媛 責任編輯:
  • 一鍵查附近權威醫院,爭取急救黃金1小時
    搶救病人,最關鍵的就是在3小時內進行靜脈溶栓。11月27日,由廣東省醫學會、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辦的廣東省防治卒中中心建設質控管理培訓會召開,會上廣東省卒中急救地圖正式發布,致力於實現「三個1小時」的急救時間窗,即發病到呼救不超過1小時,院前轉運不超過1小時,入院到給藥不超過1小時。
  • 「中國胸痛中心急救地圖」入駐騰訊地圖,共築心梗救治戰線
    自2014年,我國將11月20日確定為「中國心梗救治日」,1120代表著「2個120」:一個是出現急性胸痛要及時撥打120;二是明確診斷為心梗的患者要爭取在黃金120分鐘內得到有效救治。,通過全國胸痛中心的廣泛參與、媒體渠道的廣泛傳播,宣傳教育一年比一年有效,「1120心梗救治日」逐漸被更多的大眾熟知,切實將「有胸痛,我要120」和「心梗救治,爭取黃金120分鐘」理念傳播給大眾群體。
  • 昨日是「中國心梗救治日」 太和心血管專家團隊到社區義診
    「醫生,幾年前我裝了心臟起搏器,這幾年一直吃醫生開的那幾種藥,您幫我看看需不需要換一換?」「護士,請幫我測測血壓,看看有沒有高血壓?」市太和醫院心血管內科一病區主任醫師、教授何朝榮告訴記者,11月20日是「中國心梗救治日」,當前我國心梗發病率和患病風險較高,由於心梗急救科普和民眾心梗急救常識的匱乏,很多心梗患者未能在第一時間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療。為提高公眾對心梗嚴重性與防治重要性的認知,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規範化救治流程,市太和醫院心血管內科一病區特別組織了專家醫護團隊到豔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舉行健康教育講座和義診活動。
  • 華西醫院榮獲全國抗疫先進集體 多名醫生獲得表彰
    全國率先建立「三通道」「三個分開」院內防控機制,切實做好院感防控,實現院內病患及醫護人員「零感染」。  華西醫院全面接管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重症病房,派出69人規模的醫護隊伍、歷時54天,在整建制接管後實現了重症、危重症患者零死亡的佳績。
  • 新冠肺炎救治:驚心動魄的47天
    講述者:楊緒斌 時任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綜合指揮部辦公室診療救治組副組長、省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處處長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我省用1個月控制住疫情蔓延,用1個半月實現住院患者「清零」,用3個月取得決定性成果。這一重大戰略成果的取得,與爭分奪秒、全力以赴開展醫療救治是分不開的。
  • 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 這個「溫州唯一」都經歷了什麼
    9月8日上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會上,一批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湧現出的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接受表彰,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新冠肺炎救治團隊作為溫州唯一先進集體,被授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 我國首座鈉冷快中子反應堆滿功率運行72小時 全面掌握快堆核心技術
    國家「863」計劃重大項目、我國首座鈉冷快中子反應堆——中國實驗快堆12月15日17時首次達到100%功率,18日17時實現滿功率穩定運行72小時。主要工藝參數和安全性能指標達到設計要求,標誌著我國全面掌握了快堆的設計、建造、調試、運行的核心技術。
  • 劉磊:冥冥之中為了這場新冠疫情做好準備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鄭健陽 王海榮新冠疫戰打響後,作為新冠肺炎患者的集中收治醫院,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一直堅持「兩條腿走路」,一邊奮力救治病患,另一邊科研緊跟上,在救治中總結提煉,又讓科研賦能臨床,結出累累碩果。而這一切,不得不提到市三院新冠戰場上的總指揮、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劉磊。
  • 72歲養蜂人被馬蜂蜇了107處 5天後全身發黑
    被蜂蜇了107處 72歲養蜂人命懸一線72歲的唐大爺是一名經驗豐富的養蜂人,10月初,他在工作中被一群馬蜂蜇傷,自行用肥皂水衝洗全身,同時口服了一些抗過敏藥物。隨後幾天,唐大爺開始出現全身紅腫、疼痛,而且還有醬油色血尿,伴有少尿、呼吸困難、噁心、嘔吐等症狀。
  • 冬天是減肥的黃金時期,堅持做好這3點,或能幫你告別贅肉
    導語:有很多人都會發現,在冬天自己身上的肉就會蹭蹭的往上漲,的確,在冬天是一個非常容易長胖的季節,但同時冬天也是一個減肥的黃金時期。二:冬天是減肥的黃金時期,堅持做好這3點,或能幫你告別贅肉01、控制飲食即便是在冬天胃口非常好,但是我們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飲食,每天三餐按時吃飯,同時也要保證飲食以清淡為主,只要控制住飲食,堅持過這個冬天,那麼你就能夠告別贅肉,擺脫肥胖。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支援湖北重症救治醫療隊:打造科學有效救治模式...
    央廣網北京9月19日消息(記者賈宜超)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支援湖北重症救治醫療隊一共派出175名醫務人員緊急馳援湖北武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支援湖北重症救治醫療隊抓住重症患者這一關鍵,不辱使命、不負重託,用一系列嚴謹、紮實的流程和制度,齊心協力、並肩奮戰,圓滿完成重症救治任務。
  • 72小時後 我們依然相信奇蹟
    當死神在72小時後露出猙獰的冷笑,當72小時後還聽不到無數兄弟姐妹的呼喚,我們依然固執地拋灑鮮血和淚水,用鑽頭在希望的隧道中刻下:相信奇蹟!當接二連三的餘震繼續歇斯底裡地咆哮,當滑坡泥石流得意地狙擊每一條道路,我們依然固執地靠雙腳雙手走出一條路,用生命的刻刀在心中寫下:相信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