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導 語
出院患者佔確診病例的37.4%,是怎麼做到的?
疫情牽動人心,想必最近大家最關心的便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和防控形勢。近日,浙江省政府舉辦的新聞發布會,透漏浙江出院患者佔確診病例的37.4%,救治成功率位於全國前列,並有96歲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這是怎麼做到的?在救治方面,浙江是不是已經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出院患者佔確診病例的37.4%
關鍵做好這三點
除了早防控、早動員、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外,早治療也是其中非常關鍵的一點。感染病專家、浙大一院博士生導師盛吉芳在發布會上說,目前浙大一院已有32位病人出院(截至發布會召開前)。
最好在黃金72小時內進行治療
傳染病首先是抗病毒治療,最好在72小時之內進行治療。此時病毒還未對細胞有明顯損傷。另外,抗病毒治療還沒有特效的方法,因此用的是醫療組合方案。在用組和醫療方法後,發現效果是不錯的。
控制細胞的免疫因子風暴
控制細胞的免疫因子風暴。需要進行免疫調節治療,那麼在這個過程當中不斷摸索,技術還是有效的。
譬如病人基本上用10~15天,一開始的劑量是每公斤體重1~2毫克,如果體重重的疾病中的病變範圍廣的要增加劑量。
好多病人來的時候是白肺,治療後很快就吸收。現在沒有看到留下來肺纖維化或者影響肺功能、影響生活等後遺症。
危重病人使用人工肝血漿置換
病人如果沒有及時送來的話,那麼免疫因子風暴就會比較強烈。對部分病人、危重病人用了人工肝血漿置換,在清除他的細胞因子風暴後,病人也很快能穩定。
到目前為止,杭州與溫州加起來,已經有5例脫機拔管的病例,那這些病人從危重脫離了危險。在全省,我們每天都會給予網絡會診過一遍,給予同質化的治療,包括抗病毒免疫抑制劑的應用以及氧療呼吸支持等等。都在進行不斷的探索。
治療過程抓住關鍵點
度過最危險的48小時,後來就越來越好
前日,96歲新冠肺炎患者從浙大一院治癒出院的消息刷屏,很多人問96歲老奶奶是怎麼感染的?盛吉芳說,其實是女兒出門聚會,回來傳染給了老奶奶。原來,她大女兒去參加了一個聚會,然後和另一個女兒都感染上了,她們回家來照顧她,她也被感染了。所以不要去串門,出門一定要戴好口罩防護,室內做好通風通氣。
盛吉芳說,對於該位高齡患者,由於年齡大,肺部影像炎症改變明顯,氧飽和度較低,所以直接轉入ICU進行治療。經過抗病毒治療,適當使用激素,同時進行高流量吸氧等,沒有進行氣管插管。「如果老奶奶不轉過來,可能會變為氣管插管病人,如果轉過來後沒有及時阻斷病程進展,也可能成為氣管插管病人。整個治療過程也是膽戰心驚,每時每刻都在觀察。」
浙大一院呼吸科主任周建英說,老奶奶各臟器畢竟工作了96年了,團隊治療時不光要考慮她肺部的問題,還要全面考慮她的心臟、腎臟、消化系統等,還好度過了最初比較危險的48小時,後面就越來越好。
目前該患者病情逐漸好轉,病毒核酸檢測連續兩次陰性,氧飽和度好轉,肺CT吸收好轉,已經出院。
高齡老人的治療主要有兩大難度
浙大一院黨委書記梁廷波教授介紹說,高齡老人的治療跟年輕人相比,主要有兩大難度。
一是用藥方面
要兼顧治療新冠肺炎用藥和兼顧老年慢性病的藥,詳細研究藥物與藥物之間的作用。一種藥對另一種藥的代謝途徑會有幹涉,可能導致另外一種藥物的濃度下降或升高,並因此導致相應藥物的療效減退。
所以,這位老奶奶在治療過程中,臨床藥師每天都要參與多學科團隊的討論。
第二是老年人抵抗力下降
大家都知道,治療新冠肺炎沒有特效藥,主要靠自身抵抗力。老年人抵抗力下降,需要針對每個個體制訂詳細的個性化的綜合治療方案,醫院在每個病人的治療上,都是根據多學科討論制訂的詳細的個性化方案在打阻擊戰。
他認為,這位老人的痊癒很有意義。從全國來看,死亡病人年紀偏大居多,而重症病人也是老人居多,這些病人一般兼有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腎功能衰竭等疾病,這些都給治療帶來很大挑戰。這位96歲病人的出院,給醫護人員帶來了信心,給社會帶來了信心,讓大家明白:高齡病人如果我們精心治療,嚴密防守,也有希望。
來 源 / 浙醫在線、杭州日報、浙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