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體毛濃密脾氣暴,眼大有神性子燥」,是真的嗎?

2020-12-05 老胡說三農

在許多地區的農村,都流傳著這麼一句俗語:「體毛濃密脾氣暴,眼大有神性子燥」。其意思是說:一旦一個男人的體毛很濃很密,其脾氣會很暴,會動不動就發火;而一旦一個男人的眼睛很大且很有神,其性子會非常急躁,如果遇到什麼事情,都要急於迅速辦完和了結。

對於任何人來講,都是有體毛的。只不過大部分男人的體毛相對於女人來說會濃密一些而已。

體毛,是指動物皮膚上的絨毛,體毛由角蛋白質鱗屑層層堆積而形成。有一部分動物的體毛會因季節的變化而進行更替;而人類的體毛一般是不會因為季節的變化而進行更替的。

對於人類來講,身上的絨毛有很多,比如頭毛(毛髮)、眉毛、睫毛、鼻毛、腋毛、鬍鬚等。但這句俗語裡所稱的「體毛」是指軀體及四肢上的絨毛。

一般來講,縱然都是男人,其體毛的濃密程度也是不一樣的。有的男人的體毛非常濃密;而有的男人的體毛卻比較稀疏。

原則上來講,體毛的多寡是不應該與一個男人的脾氣大小產生聯繫的。但從性格學專家統計的結果來看,一個男人的體毛多寡還真的與一個男人的脾氣大小有一定的關係。

根據性格學專家的統計,有78%的體毛濃密的男人的確脾氣會暴躁一些,會動不動就發火。不過,這一類男人多屬於「有口無心」型,心裡不存事,發過脾氣後就把一切都忘了。同時,這一類男人心地善良,非常仗義,具有「路見不平一聲吼」的豪氣,是非常值得交朋友的。

在歷史小說中,李逵、張飛等都是體毛非常濃密的男人。李逵、張飛等男人都是俠肝義膽的義士,儘管脾氣爆裂,但從不欺壓良善,被譽為「粗人中的善人」。由此可見,體毛比較多的男人也許脾氣會很爆裂,但他們的心地還是很善良的。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俗話說:從眼睛裡就能夠看出一個人的善惡。儘管這種看法有些過於偏執,但不能說完全沒有一點道理。

據性格學專家介紹,大部分眼睛比較大且有神的男人的性子都比較急躁,其佔比可以達到70%。這一類男人都是工作狂,無論是什麼樣的工作,都會盡力做到「今日事,今日畢」,根本不喜歡拖泥帶水,是一種「愛崗敬業」的男人。

當然,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事物,也不存在任何絕對的規律。也有一些體毛濃密的男人並不是脾氣暴躁的男人,他們在平時是不會輕易發脾氣的。只不過佔比會低一些,只能達到22%的比例而已。

當然,眼大而有神的男人也是一樣,這類人中的大部分會性子比較急躁,但也有30%的人的性子卻不會急躁,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一板一眼,沉穩做事。

由此,我想到了麻衣相中的某些說法。在麻衣相學當中,對人的外貌多下絕對結果的定義,是非常不科學的。因此,麻衣相學應該向性格學多學習一些經驗,以免用「絕對」的方式使這個「學科」陷入被人詬病的境地。

相關焦點

  • 體毛有什麼作用?為什麼有些女性體毛濃密,有的「光禿禿」的?
    我們都知道這種進化是基於「用進廢退」的原則,是為了人類能夠更加適應環境做出的改變,與祖先們明顯的不同之處是,我們全身的毛髮大部分已經褪去,只留下部分體毛,除了頭髮,人們對身體這些從進化中保留下來的體毛大多是不太滿意的,覺得它們既影響美觀,還沒啥作用。事實果真如此嗎?我們的體毛在遺傳的過程中被保留下來的原因是什麼?
  • 農村俗語「眉毛一條長,勝過萬擔糧」啥意思?眉毛長有啥說法?
    摘要:農村俗語「眉毛一條長,勝過萬擔糧」啥意思?眉毛長有啥好處?文/農夫也瘋狂古人一直很相信「相由心生」一說,認為一個人的性格如何,以後的發展怎樣,這些都是可以從面相中有所體現的。今天農夫要和大家來說的這句俗語,在民間也流傳很廣的,估計不少人也聽說過。農村俗語「眉毛一條長,勝過萬擔糧」啥意思?眉毛長有啥說法呢?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是說,眉毛中長出來數根很長的眉毛,這樣是非常珍貴的。哪怕是有一萬擔糧食,也不會和他來換。原因是古人認為,「有福」之人才會長出長眉毛,這些長眉毛是長壽的一種象徵。古人的這話有道理嗎?眉毛長有啥好處呢?
  • 農村俗語「男子難得三更子,女子難得正午時」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子難得三更子,女子難得正午時」,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門前墳房後水,家敗人亡子不歸」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也正是房子對農民的重要性,在農村中關於蓋房子的講究特別多,從選址到蓋成,每一處都很有講究,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門前墳房後水,家敗人亡子不歸」說的便是房子選址的問題,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凹坑葬墳,拜孝缺人」是什麼意思?真的會有影響嗎?
    小小俗語看出農村文化在農村,人們對於俗語很是「痴迷」,俗語也成為了農村必不可少的部分。都說「凡有井水處,都聽單田芳」,其實,俗語也是農民喜聞樂見的一種生活情趣。同時俗語中還蘊藏著許多大道理,畢竟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對我們現在少說也有一些意義。
  • 農村俗語「早報喜夜報財,正晌午時報客來」,蜘蛛真的能報喜嗎?
    與車水馬龍的城市相比,農村更加接近大自然,也分布著各種各樣的動物,老話說萬物有靈,在一些農民看來,農村的這些動物都是有靈性的,不同的動物上門還有不一樣的寓意,所以才有了「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的說法,不過農村還有一句俗語叫做「早報喜夜報財,正晌午時報客來」,大家知道形容的是哪種動物,
  • 農村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什麼意思你們知道嗎?
    農村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什麼意思你們知道嗎?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人選擇離開農村進入城市,尋求很多機會,想要藉此改變自己的階級或者人生,可是城市雖大,但是容下一個我們卻那麼艱難,有時候我們會說那些北漂,滬漂,深漂究竟是為了什麼選擇,背井離鄉,獨自一個人品嘗這萬千的孤獨與寂寞。
  • 莫以體毛論「英雄」 | 體毛的秘密
    人體體毛的多少濃密,跟遺傳因素以及激素的分泌有關。而女性體毛多,往往跟激素的分泌有關。男女體內都會分泌有雄性激素,只是分泌的水平有所差異。正常情況下,女性體內雄性激素的含量要低於男性,但是如果女性體內的雄性激素分泌失衡,就會導致毛髮的突然增加或者脫落。比如女性的乳頭上若是長出了8根毛髮,就是多毛症的表現。
  • 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農村老人為何這麼說?
    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農村老人為何這麼說?現代人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漸漸遺忘中國傳統文化,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有些地方和他們所接受的科學道理相悖。俗語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可有些俗語只有老人才會時常說起。
  • 農村俗語「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新生兒的出生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有道理嗎?
  • 淄博女孩長「怪病」 全身長體毛現返祖現象(圖)
    淄博女孩長「怪病」 全身長體毛現返祖現象(圖) 2014-11-27 16:05:50  苗苗出生在桓臺縣田莊鎮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中父親是大貨車司機,母親是普通職工。本是和睦美滿的一個家庭,但自苗苗出生以來就先天患有怪病,除了手心和腳心,她的全身大部分地方都長著濃密的體毛。  苗苗皮膚的每平方釐米就長著80根體毛。種罕見的疾病,歐洲中世紀以來的全球記錄也只有50例左右,加上小苗苗年幼體弱,在臨床治療方面更是存在相當大的難度。
  • 農村俗語「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是什麼意思?
    結婚對於男女來說都是終身大事,俗話說「一親壞,九代敗」,這裡的「一親」就是指「妻子」,對於男人來說,娶一個好老婆真的太重要了,好的老婆能旺夫、能旺家。但是,怎麼找到賢惠的妻子呢?今天的老俗語就能告訴你答案,這句俗語是古人世世代代的經驗總結。
  • 俗語「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啥意思,老祖宗的講究,在理?
    文/豬友巴巴在農村,俗語「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近年來,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生活的提高是顯而易見的,這得益於國家不斷對農業的扶持,當然也離不開辛勤的農民!俗話說「歷史是人民創造的」,社會的發展也得益於人們不斷的拼搏,縱觀這三十年農村的變化,萬丈高樓平地起,農民的衣食住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也有些問題困擾著很大農村父母,比如說大齡男青年的婚姻的話題,娶妻難的話題,這其中有天價彩禮的問題,更多的是「男多女少」的無奈,曾幾何時,在農村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在現實生活中,這句老祖宗的講究還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男怕30,女怕18,說的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社會裡,不管男人還是女人,人生成長過程中必然有著一個轉折點。這個轉折點,就是人們從一個不懂人間冷暖、人情世故、對家庭和社會沒有擔當的青少年,轉折到人生逐漸成熟的階段,正是人生中成熟和擔當的轉折節點,已經成為大眾所共識和接受的,具有普遍規律的人生成長過程中轉折點關鍵時期。因此,農村就形成了「男怕三十,女怕十八」的人生道路上轉折點的俗語。
  • 農村俗語「陰曆十月一,燒紙送寒衣」是什麼意思?
    陰曆十月一日正好是正好在公曆的十一月中下旬左右,對於這個日子,農村裡流傳著一句俗語「陰曆十月一,燒紙送寒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在農村裡,每逢陰曆的十月一號,經常都可以看到農民在路邊燒紙錢、燒紙衣,就像清明節和中元節一樣,一片火光,昭顯了凝重的氣息,陰曆十月一日有什麼特殊之處嗎?
  • 農村俗語「青皮蘿蔔紫皮蒜,仰臉婆子低頭漢」,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青皮蘿蔔紫皮蒜,仰臉婆子低頭漢」,啥意思?在理嗎? 農村從來都不缺少俗語,尤其是對於生活之中的各種事物的描述,俗語更是多得數不勝數。像身邊的一些不起眼的事物,都會轉化成為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也有一定的道理存在,有的直到現在依然被廣泛地使用。
  • 農村俗語「院中樹一片,妻兒不相見」啥意思?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院中樹一片,妻兒不相見」,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老人說「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什麼意思有科學根據嗎?
    俗語在農村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在農村基本上大家都會說上幾句,比如說「只要功夫下得深,鐵棒也能磨成針」!俗語的發展源於生活,卻也高於生活。在漫長的歲月中,先人在不斷的觀察與積累中,不斷的結合生活,總結出一套完整的俗語「大字典」!
  • 農村俗語「屋內添瓦,財走人敗」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嗎?
    關於農村選地址、建房子的風水可真是多,小編整理了幾天都沒整理完。其中不乏充滿道理的農村老話和風水俗語,即使放在現在也可以站在科學的角度去解釋。還有一些就有點帶有迷信、恐嚇的色彩,之所以寫這個系列不是為了宣傳封建迷信,而是讓大家辨別清楚這些究竟是糟粕還是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