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體工程師面試概率最高的題目:晶振的匹配電容計算公式

2020-12-06 電子製作站

Author: Jackie Long

很多硬體工程師面試官都會問一些"看似比較偏"的技術問題,比如,晶振的匹配電容計算公式。然而,看似偏的技術問題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偏,是因為真正(去)理解的人比較少。

有些讀者說:我就是不會這個計算公式,也不需要知道這個知識,但我的水平依然還是Biang Biang聲厲害,你咬我?

其實,這就是普通工程師與優秀工程師之間的區別!有太多的東西實際應用起來差別並不大,優秀工程總會比普通工程師要懂得多一些,比如晶體,51、AVR、STC、PIC、STM32等單片機典型應用電路一大堆,照著畫原理圖就是了,無論是大牛還是菜鳥,使用起來大家都一樣!

但事實是:1%的那部分知識就能決定你的技術層次,而其它99%的知識大多數地球人都知道,這與二八法則是有多麼地相似。大多數人的工作內容都是很相似的,然而能解決其它人所不能解決的人才是公司最需要的,換言之,從面試單位的角度判斷,如果你理解某個"看似很偏"的技術問題,從概率上來講,你的水平比那些不理解的工程師要高很多(當然,我沒有說是絕對,也許你走狗屎運恰好知道這個知識點,而其它都不知道,麼麼噠~~)。

大多數電子工程師都見過單片機中如下圖所示的形式,一般單片機都會有這樣的電路。晶振的兩個引腳與晶片(如單片機)內部的反相器相連接,再結合外部的匹配電容CL1、CL2、R1、R2,組成一個皮爾斯振蕩器(Pierce oscillator)

上圖中,U1為增益很大的反相放大器,CL1、CL2為匹配電容,是電容三點式電路的分壓電容,接地點就是分壓點。以接地點即分壓點為參考點,輸入和輸出是反相的,但從並聯諧振迴路即石英晶體兩端來看,形成一個正反饋以保證電路持續振蕩,它們會稍微影響振蕩頻率,主要用與微調頻率和波形,並影響幅度。 X1是晶體,相當於三點式裡面的電感

R1是反饋電阻(一般≥1MΩ),它使反相器在振蕩初始時處於線性工作區,R2與匹配電容組成網絡,提供180度相移,同時起到限制振蕩幅度,防止反向器輸出對晶振過驅動將其損壞。

這裡涉及到晶振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即負載電容CL(Load capacitance),它是電路中跨接晶體兩端的總的有效電容(不是晶振外接的匹配電容),主要影響負載諧振頻率和等效負載諧振電阻,與晶體一起決定振蕩器電路的工作頻率,通過調整負載電容,就可以將振蕩器的工作頻率微調到標稱值。

負載電容的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CS為晶體兩個管腳間的寄生電容(Shunt Capacitance)

CD表示晶體振蕩電路輸出管腳到地的總電容,包括PCB走線電容CPCB、晶片管腳寄生電容CO、外加匹配電容CL2,即CD=CPCB+CO+CL2

CG表示晶體振蕩電路輸入管腳到地的總電容,包括PCB走線電容CPCB、晶片管腳寄生電容CI、外加匹配電容CL1,即CG=CPCB+CI+CL1

一般CS為1pF左右,CI與CO一般為幾個皮法,具體可參考晶片或晶振的數據手冊

(這裡假設CS=0.8pF,CI=CO=5pF,CPCB=4pF)。

比如規格書上的負載電容值為18pF,則有

則CD=CG=34.4pF,計算出來的匹配電容值CL1=CL2=25pF

好了,你現在可以把面試官KO了,祝一路順風,麼麼噠~~

相關焦點

  • 一位硬體工程師的面試經歷
    一位硬體工程師的面試經歷 工程師吳畏 發表於 2018-10-18 10:13:00 今年就業形勢:今年形勢依舊不景氣,英特爾硬體部門基本不招人,思科硬體部門和信號完整性方面也不招人
  • 無源晶振匹配電容—計算方法
    以前有寫過一篇文章「晶振」簡單介紹了晶振的一些簡單參數,今天我們來說下無源晶振的匹配電容計算方法:>如上圖,是常見的的無源晶振常見接法,而今天來說到就是這種常見電路的電容計算方法,有兩種:A,知道晶振的負載電容Cload,需要計算Ce1與Ce2;B,某些IC有推薦Ce1與Ce2,那麼需要去求晶振的Cload,然後再去找對應的物料。
  • 晶振負載電容的計算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晶振負載電容的計算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佚名 發表於 2018-02-08 08:47:24 淺聊晶振負載電容的計算方法!
  • 模擬工程師的困擾:晶振匹配和溫度漂移
    很多工程師,在電路中使用晶振時,經常會碰到這樣的煩惱,一是晶振在電路中匹配不理想,影響使用效果;二是晶振的溫度漂移太大,甚至影響產品的性能。
  • 如果不了解晶振電容?請別說自己是晶振高手
    對於晶振,小編曾從多方面進行過介紹,如有源晶振、陶瓷晶振、金屬晶振、晶振工作原理等。而在本文中,小編將為大家介紹晶振負載電容,並介紹其於電路中的具體作用以及工作原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一、什麼是晶振電容?
  • 晶振為什麼要加電容_需要配多大電容
    最常用的兩種類型是晶振模塊和集成RC振蕩器(矽振蕩器)。晶振模塊提供與分立晶振相同的精度。矽振蕩器的精度要比分立RC振蕩器高,多數情況下能夠提供與陶瓷諧振槽路相當的精度。   選擇振蕩器時還需要考慮功耗。分立振蕩器的功耗主要由反饋放大器的電源電流以及電路內部的電容值所決定。CMOS放大器功耗與工作頻率成正比,可以表示為功率耗散電容值。
  • 晶振與負載電容怎麼搭配才好
    晶振的老搭檔負載電容分為C1和C2兩個貼片電容,負載電容的作用就是消減其他雜波所帶來的幹擾,從而提高電路的穩定性。大家在選擇負載電容時,可以按照電容的具體大小計算公式是(C1*C2)/(C1+C2)+6.24。這個計算公式只是一種方法知道電容的大小,但是最好按照晶振廠家所配對好的負載電容值,這樣會減少很多其他幹擾。
  • 「PCB設計工程師」拍了拍你:晶振的知識掌握了嗎?
    作為(準)PCB設計工程師,關於晶振的知識我們一定要掌握噢~晶振的分類電子線路中的晶體振蕩器分為無源晶振和有源晶振兩種類型。無源晶振與有源晶振的英文名稱不同,無源晶振為crystal(晶體),而有源晶振則叫做oscillator(振蕩器)。
  • 12個關於晶振疑難問題的解答
    晶振外接電容不會匹配?晶振突然不起振?10個晶振解決小方法,現在知道不晚! 1、想用有源晶振,應該怎麼接? 1腳懸空,2腳接地,3腳輸出,4腳電壓 2、這款晶振有正負嗎?怎樣區分正負?需要接地嗎?
  • STM32 RTC(實時時鐘) 32.768kHz晶振起振指南
    RTC晶振不起振怎麼辦」的問題,而其答案基本可以概括為「這次高手幫不了你了」更有陰謀論者提出讓人啼笑皆非的解釋——STM32的RTC晶振不起振是ST與晶振廠商串通後故意搞出來的,目的是提高某晶振廠商高端晶振的銷量。。。最近做的幾塊板子也用到了STM32的RTC,前後兩版一共做了大概6片,幸運的是並未遇到晶振不起振的現象。
  • 電子設計中如何選擇一顆合適的電容
    2.單片機晶振電路電容的選擇   單片機或者是通信晶片等需要用到晶振的晶片,在設計無源晶振電路時,用兩個電容和晶振構成震蕩起振電路為晶片提供時鐘頻率一般這個電容的選擇範圍為(15-30)pF,有的晶片會在數據手冊上寫明不同晶振下該選用多大的電容。
  • 電路板上的晶振壞了怎麼辦
    徹底停振:如果晶振停振,對手機而言可能無法正常開機,就像心臟突然停止跳動,以該晶振為時鐘信號的電路都會停頓罷工。 ii. 具有不穩定性:引起不穩定性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晶振質量問題,更多原因則是晶振參數與電路參數不相匹配,例如系統要求精度20ppm,而晶振參數只有50ppm;再或者匹配電容要求12PF,而實際電容只有9PF諸多原因。
  • 單片機晶振電路的作用
    晶振有一個重要的參數——負載電容值,選擇與負載電容值相等的並聯電容,就可以得到晶振標稱的諧振頻率。一般的晶振振蕩電路都是在一個反相放大器(注意是放大器不是反相器)的兩端接入晶振,再有兩個電容分別接到晶振的兩端,每個電容的另一端再接到地,這兩個電容串聯的容量值就應該等於負載電容。請注意一般IC的引腳都有等效輸入電容,這個不能忽略。
  • 如何使用直接阻抗法測量晶振負載諧振頻率
    物理負載電容法  如IEC 444標準所述,該方法的基本概念是用一個實際電容與晶振串聯,然後在指定負載電容下測量晶振,並對兩者同時進行測量。這與計算法相比是一個很大的改進,因為沒有過多估計,而且網絡分析儀是在相對較低的阻抗上測量負載諧振頻率。  該方法已被廣泛採用,它有下面一些優點:  ·相比於計算法,負載諧振頻率具有良好的可重複性。
  • 晶振決定數字電路的生與死
    下圖是晶振的電氣等效電路和電抗頻率特性曲線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當LCR這個支路發生串聯諧振的時候,其串聯諧振頻率為fs,其計算公式和普通的串聯諧振計算公式一樣: 當頻率繼續提高,高於fs時,LCR支路呈感性,這樣和C0產生並聯諧振,並聯諧振頻率fp,其計算公式為: 其中由於晶振的特性,C遠小於C0,所以fp和fs的值非常接近。
  • 單片機晶振的兩個電容的作用
    單片機晶振的兩個電容的作用這兩個電容叫晶振的負載電容,分別接在晶振的兩個腳上和對地的電容,一般在幾十皮發。它會影響到晶振的諧振頻率和輸出幅度,一般訂購晶振時候供貨方會問你負載電容是多少。 晶振的負載電容=[(Cd*Cg)/(Cd+Cg)]+Cic+△C式中Cd,Cg為分別接在晶振的兩個腳上和對地的電容,Cic(集成電路內部電容)+△C(PCB上電容)經驗值為3至5pf。
  • 29道硬體工程師面試題,居然好多都不會
    )以實現抗幹擾和阻抗匹配;(2)PCB 設計階段自己設計的元器件封裝要特別注意以防止板打出來後元器件無法焊接;FM部分走線要儘量短而粗,電源和地線也要儘可能粗;旁路電容、晶振要儘量靠近晶片對應管腳;注意美觀與使用方便
  • 晶振的四個重要參數,你知道幾個?
    廣瑞泰知道像晶振這樣的電子元器件拿在手上我們是無法判斷其好壞程度的,通常晶振人所指的壞即是在電路工作中晶振不起振,或者時而穩定時而不穩定的現象!那麼這一切現象終究是歸根於質量問題還是晶振參數?晶振有幾個重要參數:1,晶體元件規格書中所指定的頻率,也是工程師在電路設計和元件選購時首要關注的參數。
  • 晶振工作原理 + 晶振ppm,不知道你就落後了
    二、晶振ppm誤差公式1:120ppm,27M的晶振,頻率的誤差 = 120/100萬*27M=3240Hz晶振的精度決定時鐘的計時準確度。2: 所配晶振頻率:32772.2HZ,誤差為+1.2ppm一年的誤差計算過程為:Δf = +1.2/100萬*32772.2Δt/秒= Δf/32772.2 = 1.2/100萬一年的誤差 = Δt*24*3600*365 = 37.8秒三、晶振的主要參數晶振的主要參數有標稱頻率、老化率、頻率準確度、
  • 晶振旁邊接的兩個電容是起什麼作用?
    晶振電路其實是個電容三點式振蕩電路,輸出是正玄波晶體等效於電感,加兩個槽路分壓電容,輸入端的電容越小,正反饋量越大。負載電容每個晶振都會有的參數,例如穩定度是多少PPM,部分人會稱之為頻差,單位都是PPM,負載電容是多少PF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