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Jackie Long
很多硬體工程師面試官都會問一些"看似比較偏"的技術問題,比如,晶振的匹配電容計算公式。然而,看似偏的技術問題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偏,是因為真正(去)理解的人比較少。
有些讀者說:我就是不會這個計算公式,也不需要知道這個知識,但我的水平依然還是Biang Biang聲厲害,你咬我?
其實,這就是普通工程師與優秀工程師之間的區別!有太多的東西實際應用起來差別並不大,優秀工程總會比普通工程師要懂得多一些,比如晶體,51、AVR、STC、PIC、STM32等單片機典型應用電路一大堆,照著畫原理圖就是了,無論是大牛還是菜鳥,使用起來大家都一樣!
但事實是:1%的那部分知識就能決定你的技術層次,而其它99%的知識大多數地球人都知道,這與二八法則是有多麼地相似。大多數人的工作內容都是很相似的,然而能解決其它人所不能解決的人才是公司最需要的,換言之,從面試單位的角度判斷,如果你理解某個"看似很偏"的技術問題,從概率上來講,你的水平比那些不理解的工程師要高很多(當然,我沒有說是絕對,也許你走狗屎運恰好知道這個知識點,而其它都不知道,麼麼噠~~)。
大多數電子工程師都見過單片機中如下圖所示的形式,一般單片機都會有這樣的電路。晶振的兩個引腳與晶片(如單片機)內部的反相器相連接,再結合外部的匹配電容CL1、CL2、R1、R2,組成一個皮爾斯振蕩器(Pierce oscillator)
上圖中,U1為增益很大的反相放大器,CL1、CL2為匹配電容,是電容三點式電路的分壓電容,接地點就是分壓點。以接地點即分壓點為參考點,輸入和輸出是反相的,但從並聯諧振迴路即石英晶體兩端來看,形成一個正反饋以保證電路持續振蕩,它們會稍微影響振蕩頻率,主要用與微調頻率和波形,並影響幅度。 X1是晶體,相當於三點式裡面的電感
R1是反饋電阻(一般≥1MΩ),它使反相器在振蕩初始時處於線性工作區,R2與匹配電容組成網絡,提供180度相移,同時起到限制振蕩幅度,防止反向器輸出對晶振過驅動將其損壞。
這裡涉及到晶振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即負載電容CL(Load capacitance),它是電路中跨接晶體兩端的總的有效電容(不是晶振外接的匹配電容),主要影響負載諧振頻率和等效負載諧振電阻,與晶體一起決定振蕩器電路的工作頻率,通過調整負載電容,就可以將振蕩器的工作頻率微調到標稱值。
負載電容的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CS為晶體兩個管腳間的寄生電容(Shunt Capacitance)
CD表示晶體振蕩電路輸出管腳到地的總電容,包括PCB走線電容CPCB、晶片管腳寄生電容CO、外加匹配電容CL2,即CD=CPCB+CO+CL2
CG表示晶體振蕩電路輸入管腳到地的總電容,包括PCB走線電容CPCB、晶片管腳寄生電容CI、外加匹配電容CL1,即CG=CPCB+CI+CL1
一般CS為1pF左右,CI與CO一般為幾個皮法,具體可參考晶片或晶振的數據手冊
(這裡假設CS=0.8pF,CI=CO=5pF,CPCB=4pF)。
比如規格書上的負載電容值為18pF,則有
則CD=CG=34.4pF,計算出來的匹配電容值CL1=CL2=25pF
好了,你現在可以把面試官KO了,祝一路順風,麼麼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