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之鄉——紐西蘭國家公園展」開幕 巨型恐鳥骨骼標本國內首展

2020-12-04 新京報

市民參觀恐鳥骨骼標本,此標本首次在國內展出。

市民參觀紐西蘭植物標本。

市民近距離觀看紐西蘭大蜥蜴標本。

市民在互動區聆聽各種鳥類鳴叫的聲音。

小朋友在看海洋生物標本。

小朋友參觀幾維鳥標本。

新京報快訊 9月16日上午,一件紐西蘭巨型恐鳥骨骼標本在中國園林博物館與市民見面,此件展品來自北京自然博物館,首次在國內展出。恐鳥為紐西蘭特有的體型高大、無飛行能力的鳥類,遺憾的是已經滅絕。為進一步展示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動物的息息相關,「白雲之鄉——紐西蘭國家公園展」在中國園林博物館三號臨展廳正式開幕。

本次展覽是中國園林博物館繼「美國景觀之路---奧姆斯特德設計理念展」之後,又一次引進風景園林行業的國際合作展覽。

展覽通過近400餘件涵蓋紐西蘭不同歷史時期動植物標本、紐西蘭特有綠玉、13座國家公園管理檔案及工具等展品,同時配合場景還原、影音等數字展示方式,綜合為觀眾展現紐西蘭國家公園的歷史脈絡、自然生態、景觀特色、人文特徵、管理體系等,為市民提供了一個比較全面了解紐西蘭國家園林風情的平臺,同時也為風景園林工作者提供一個借鑑其建設、保護、開放、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做法的平臺。

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紐西蘭科學家藉助DNA還原古代巨型恐鳥模樣
    紐西蘭藉助DNA還原古代巨型恐鳥模樣
  • 逝去了的恐鳥和隆鳥
    比鴕鳥還大的鳥是恐鳥。它原來生長在南太平洋的紐西蘭島從出土的遺骨來看,它身體巨大,腿部長而有力,高3.5米200千克。正是因為它特別高大,有兩個成人那麼高,所以叫」恐鳥」了。當地土著民族毛利人稱它為」摩亞」。恐鳥身軀健碩,長脖子,小腦袋,圓鈍的喙,兩腳粗壯。它的前翅已退化,無翼,羽毛同鴯鶓相似,是一種善跑而不會飛的鳥。
  • 《侏羅紀世界電影特展》華南首展落地廣州悅匯城,2月12日開幕
    1月7日,《侏羅紀世界電影特展》華南首展,在廣州悅匯城舉行落籤發布會,宣布2021年2月12日(大年初一)正式開幕。   據悉,《侏羅紀世界電影特展》,是由環球主題公園及度假區基於電影史上最賣座的電影之一——《侏羅紀世界》打造的沉浸式體驗,由萬達影視集團與新加坡全球體驗娛樂公司Cityneon Holdings聯合引入中國,第二站落戶廣州
  • 恐鳥這種最巨大的鳥類之一為什麼在近代會滅絕?
    象鳥生存的時代可謂大型鳥類的盛世,除了它們之外,在大洋的另一側還生活著另外一些巨鳥,它們就是紐西蘭的恐鳥。看到恐鳥的名字,你的頭腦中也許會浮現出恐龍的身影,它們的確都是曾經一度在地球上稱王稱霸的傢伙。恐鳥是一類曾經生活在紐西蘭的無翼大鳥,其中最大的種類高可達3.5米,重達250千克,是當地最具優勢的動物。
  • 為什麼小小的紐西蘭會有如此多的巨鳥呢?
    太平洋西南部的紐西蘭是一個美麗的國家,約30%的國土為保護區,這裡生活著多種奇異的鳥類,有世界上最重的、胖到不能飛的鸚鵡卡卡波,還有吃羊肉的啄羊鸚鵡。然而,科學家卻說,現存的這些鳥類還不夠奇異,紐西蘭曾擁有更加讓人難以想像的鳥類——巨型鳥類。
  • 研究人員用新技術探索恐鳥飲食習慣
    新華社惠靈頓1月18日電(記者宿亮)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近日發布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通過醫用掃描技術和軟體建模,還原恐鳥的生活習性特別是飲食習慣,找到探索紐西蘭生態系統的新角度。  恐鳥是曾經生活在紐西蘭的巨型無翼鳥,現已滅絕。
  • 「泡泡瑪特」廣州首展!20+巨型公仔齊聚天河,還有這個隱藏款……
    「Fun塊聚變,破界潮前」天環 × POPMART全國首創最會玩的POPMART主題展正式開幕四大人氣IPMolly、DimooLabubu、Pucky天環「Fun塊聚變,破界潮前」大型主題展將持續加碼令POP MART玩家沸騰的Molly X國家寶藏最新限定款「唐卡茉莉」即將在B2中庭展區舉行全國獨家限量發售會吶,就是它
  • 紐西蘭國鳥——幾維鳥
    近來有一些朋友問到我們篇頭的卡通形象是什麼,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紐西蘭的國鳥——幾維鳥。幾維鳥,又名奇異鳥,是紐西蘭的國鳥,也是紐西蘭國家的標誌。幾維鳥因其尖銳的叫聲 「keee-weee」而得名KIWI,值得一提的是紐西蘭人也自稱為KIWI。奇異鳥的身材小而粗短嘴長而尖,腿部強壯,羽毛如發,由於翅膀退化,因此無法飛行。
  • 景山公園2016昆蟲科普文化展開幕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 耿學清)今天(23日)一早,景山公園2016昆蟲科普文化展開幕,有來自亞洲最大昆蟲博物館的320個品種的標本。另外,本周起,市屬公園暑期科普夏令營拉開帷幕,各公園陸續開始招募小營員。上午,景山公園2016年昆蟲科普文化展正式與遊客見面,將持續至8月15日。
  • 700年前灌木恐鳥完整基因組被重組,現實「侏羅紀公園」或非幻想
    圖 | 大灌木恐鳥灌木恐鳥隸屬於始鳥下綱,近親有鷸鴕,鴕鳥和鴯鶓,它根據大小被分為九種,但現在全部都已滅絕。其中,小灌木恐鳥是該物種最小和最常見的變種,平均身高約 4 英尺,體重約 66 磅,以植物為食。
  • 古老巨鷹,以恐鳥象鳥為食,「統治」紐西蘭數百年,曾是人類天敵
    在700年前的紐西蘭,就上演著這樣的場景。當時的紐西蘭,陸地上沒有老虎、獅子這樣的大型食肉動物,只有青蛙和蝙蝠這種很小的小動物,以及很多的鳥類生活著這裡,這裡是鳥類的天堂。天堂裡卻生活著一種堪稱地獄級別的「統治者」,它是一種古老的巨鷹——哈斯特巨鷹。
  • 紐西蘭男子河邊遛狗時意外發現滅絕恐鳥足跡
    紐西蘭一位男子在當地一處深水潭遊泳時,意外發現一種古代滅絕鳥類的足跡。紐西蘭南島居民麥可·詹森在克耶伯恩河邊遛狗時,發現水下有幾個巨大腳印。它們是滅絕已久的恐鳥足跡,恐鳥是一種體形龐大、不會飛行的鳥類,生活在紐西蘭境內,大約1445年,由於人類過度捕殺導致它們從此滅絕。
  • 紐西蘭國家象徵原來是入侵物種,是否還應該保護他們?
    這一石層距今1718年歷史,能夠幫助我們確定這些骨骼的年齡。荒涼的的Wairarapa海岸不斷被海洋吞噬, Aotearoa時期生物遺產也面臨隨之消滅的威脅。定期挖掘是挽救這些豐富「礦床」的唯一方法。恐鳥(Moa)和海豹骨骼是最明顯的,但是有大量較小的骨骼需要更仔細的搜索才能找到,並且需要更有耐心去識別。從海岸線挖掘出來的較大骨頭中有大企鵝的喙突(即鎖骨)。
  • 有趣的動物骨骼標本——透明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富田伊織這個名字,他是一名藝術家,因製作動物骨骼標本而著名輪廓清晰的海馬骨骼上染著夢幻的粉色,質感又像實驗室顯微鏡下看到的世界一樣。這些美麗標本的作者,就是富田伊織(Iori Tomita),大學時是北裡大學水產學院水產生物科學專業的學生,起初的透明動物標本,是他出於研究目的開始製作的2008年,他開始參展,售賣標本,後出版了寫真集《新世界
  • 紐西蘭三兄弟潛水偶遇巨型烏賊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26日報導,來自紐西蘭惠靈頓的三兄弟丹尼爾Daniel(丹尼爾)、傑克(Jack)和馬修·阿普琳(Matthew Aplin)在惠靈頓南部海灘潛水時,偶遇一隻已經死亡的巨型烏賊,其身長達到4.2米。
  • 紐西蘭南島發現恐鳥腳印化石 距今可能已數百萬年
    中新網5月13日電 據紐西蘭天維網13日報導,紐西蘭南島首次發現滅絕動物「恐鳥」(moa)的腳印化石,距今可能已有數百萬年歷史。報導稱,麥可·約翰斯頓是一名卡車司機。資料圖:「恐鳥」的骨骸。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幾天以後,他帶上泳衣和浮潛設備又來了一次,潛下去後他看到更加清晰的腳印,「當時感到很激動,因為腳印完好無損,非常清楚,這很罕見。」科研人員隨後來到了現場,並對開伯恩河進行臨時性導流,將這個區域的水抽乾。
  • 「探秘白堊紀,重返恐龍時代」展在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開幕!
    11月15日上午,「探秘白堊紀,重返恐龍時代」史前恐龍化石展在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舉行開幕儀式。本次展覽由海爾世界家電博物主辦,北大寶石鑑定中心(青島)教學實踐基地聯合舉辦,北京大學地質博物館提供展品和技術指導支持。
  • 「探秘白堊紀,重返恐龍時代」展在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開幕
    11月15日上午,「探秘白堊紀,重返恐龍時代」史前恐龍化石展在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舉行開幕儀式。本次展覽由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主辦,北大寶石鑑定中心(青島)教學實踐基地聯合舉辦,北京大學地質博物館提供展品和技術指導支持。
  • 恐鳥到底是恐龍還是鳥?你知道答案嗎?
    這一集,酷傑和安娜剛被餓醒的糊塗蔡叫醒就收到了Mr.King的任務,恐鳥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呢?酷傑和他的小夥伴又是如何幫助恐鳥的呢?一起來看看這一集精彩的故事吧!
  • 天然匯藝術館首展開幕 崔振寬程徵張渝研討梁耘師生展
    原陝西省十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鄧理,陝西省委員會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劉選民,著名山水畫家崔振寬,著名美術評論家程徵,著名人物畫家耿健,原西安美術學院理論系主任王寧宇,陝西省美術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兼秘書長呂峻濤,陝西省作家協會顧問、著名作家和谷,國家一級作家、西安市文史館員朱文杰,陝西省藝術研究所美術研究室主任楊庚緒,原青海省美術家協會主席、著名油畫家井漢升,陝西省人民政府文史館員王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