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人員發明能夠捕捉可見光信號的天線

2020-11-25 cnBeta
感謝Ariel的投遞美國研究人員7日說,他們發明了能捕捉可見光信號的天線,這一發明可能有助於開發利用可見光傳輸電視信號的技術和將太陽能高效轉化為電能的設備。

據最新一期美國《應用物理通訊》雜誌報導,可見光天線與現有的無線電天線的原理是一樣的。接收無線電信號的天線需要與電波的波 長有特定的比例,當天線感受到無線電信號時,就會在內部激起電流。由於無線電波波長很長,因此無線電天線通常體積極為巨大,而且要被安置在高處。

然而,可見光的波長只有數百納米,人們以前無法製造這樣小尺寸的天線,滿足接收可見光信號的要求。波士頓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納米技術,利用碳納米管制成了微型天線。試驗表明,這種新天線能夠接收可見光,在可見光的作用下其內部會產生電流。

專家認為,利用這種新天線,有可能進一步開發出通過可見光傳輸電視信號等的新技術。另外,這種新天線也為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提供了一條新思路。

相關焦點

  • 納米天線首次實現可見光波段內通訊
    原標題:納米天線首次實現可見光波段內通訊   科技日報北京8月29日電 (記者聶翠蓉)美國波士頓大學科學家首次開發出能在可見光波段內操作的納米無線光學通訊系統,更短波長的可見光將大大縮小計算機晶片的尺寸。
  • 納米天線首次實現了可見光波段內通訊
    美國波士頓大學科學家首次開發出能在可見光波段內操作的納米無線光學通訊系統,更短波長的可見光將大大縮小計算機晶片的尺寸。新系統的核心技術是一種納米天線,能讓光子成群移動並高精控制光子與表面等離子體間的相互轉換。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上。
  • 可見光通信的研究
    ,因此很多研究機構和電信運營公司加入到無線光通信的研究領域中來,特別是日本、歐洲、美國等國家在可見光通信的領域已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歐洲的OMEGA計劃也對可見光通信展開了深入的研究。OMEGA計劃由歐洲的20多家大學科研單位和企業組成,它的目標是發展出一種全新的能夠提供寬帶和高速服務的室內接入網路。OMEGA計劃計劃把可見光通信技術列為重要的高速接入技術之一,並且已經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 無線電波天線能發出可見光嗎?
    是的,無線電天線可以發出可見光,但可能不會以您所想的方式發出。如果您將足夠的能量注入無線電天線,則可以將其加熱直至其發光並通過熱輻射過程發出可見光。但是,常規無線電天線無法發射攜帶信息的可見光,類似於無線電波的工作方式。但是,還有其他設備可以執行此操作。
  • 美研究人員利用WiFi信號隔牆監測心率 準確率99%
    美研究人員利用WiFi信號隔牆監測心率 準確率99% 2014-06-30 13:48:25而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就在這方面動起了腦筋。  據MIT官方網站近日刊登的消息稱,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全新系統Wi-Vi,可以利用WiFi信號追蹤移動的人體,即使那人在一堵牆之後。
  • 納米天線:能讓光子成群移動,首次實現了可見光波段內通訊
    打開APP 納米天線:能讓光子成群移動,首次實現了可見光波段內通訊 工程師青青 發表於 2018-09-29 16:37:49
  • 可見光通信:實現有光就有網
    最近,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傳出了消息,科研人員將網絡信號接入一盞1W的LED燈,燈光下的4臺電腦即可上網,最高速率可達3.7G,平均上網速率能達到150M。  繼續聯想下去,是不是以後只要在任何一個LED燈泡中增加一個微晶片,就可讓無數燈泡變成無線網絡發射器,實現有燈光的地方就有網絡信號?「不是科幻,卻勝似科幻。」科幻作家韓松在微博上這樣感嘆。
  • LED照明技術應用:可見光通信技術優勢實測分析
    可見光是電磁波譜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可見光譜沒有精確的範圍;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電磁波的波長在400到700納米之間,但還有一些人能夠感知到波長大約在380到780納米之間的電磁波。一般認為可見光的波長範圍在350~770納米之間。
  • 人類的太空探索歷程初步:望遠鏡的發明(1608年)
    已知最早的實用望遠鏡是17世紀初荷蘭利用玻璃鏡片發明的折光式望遠鏡。它們既適用於地面應用,也適用在天文學領域。反射式望遠鏡利用鏡面聚焦並收集光線,它是在第一臺折光式望遠鏡問世後幾十年內發明的。在20世紀,人們發明出許多新型望遠鏡,包括20世紀30年代的射電望遠鏡和20世紀60年代的紅外望遠鏡。現如今,望遠鏡一詞泛指能夠探測到電磁光譜不同區域的儀器,某些情況下還包括其他類型的探測器。
  • 「專利解密」可見光通信?自動切換網絡?——中興可見光通信接入點...
    【嘉德點評】中興發明的可見光通信接入點切換方法,通過這種可見光通信接入的切換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切換過程的穩定性、業務連續性以及提高用戶體驗。可見光通信作為一種無線接入技術,它使用LED可見光信號傳輸數據,可見光通信最大的特色是其結合了具有「綠色照明」之稱的LED照明技術,在照明同時提供無電磁幹擾的高速數據傳輸,解決寬帶無線系統的頻帶狹窄和電磁幹擾的問題。
  • 因天線爆炸,澳研究人員意外發現「核電共振」
    實驗室天線爆炸是成功的關鍵就研究的初衷而言,Andrea Morello 教授表示:半個多世紀以來,核電共振領域幾乎處於休眠狀態。20 年來,我一直在研究自旋共振,其實我們的這次發現也完全是偶然。這無疑讓研究團隊陷入了困惑,直到研究團隊意識到他們是在做電共振,而非磁共振。因此,科研人員製造了一個由銻原子和特殊天線組成的裝置,經過優化,裝置產生高頻磁場來控制原子核。據悉,該實驗要求很強的磁場,因此研究人員給天線輸入了很大的功率,於是天線爆炸。
  • 因天線爆炸,澳研究人員意外發現「核電共振...
    實驗室天線爆炸是成功的關鍵就研究的初衷而言,Andrea Morello 教授表示:半個多世紀以來,核電共振領域幾乎處於休眠狀態。20 年來,我一直在研究自旋共振,其實我們的這次發現也完全是偶然。 這無疑讓研究團隊陷入了困惑,直到研究團隊意識到他們是在做電共振,而非磁共振。因此,科研人員製造了一個由銻原子和特殊天線組成的裝置,經過優化,裝置產生高頻磁場來控制原子核。據悉,該實驗要求很強的磁場,因此研究人員給天線輸入了很大的功率,於是天線爆炸。
  • 如何讓人眼看見不可見光
    強刺激讓人看到紅外光12月初,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醫學院合作帶領的一支國際科學家小組,利用老鼠和人類的視網膜細胞,以及能夠釋放紅外光脈衝的強大雷射,發現當雷射高速發送脈衝時,視網膜裡的感光細胞有時候能夠接收到紅外能量的擊打。當這一情況發生時,人眼能夠檢測位於可見光範圍以外的光。
  • 美國宇航局研究人員可能已經捕捉到太陽納米耀斑的全生命周期
    美國宇航局研究人員可能已經捕捉到太陽納米耀斑的全生命周期(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一項新的研究概述了研究人員捕捉到的數據,這可能是對太陽納米耀斑的第一次完整觀察。這項研究標誌著科學家們首次捕捉到了可能是一個假定的納米耀斑的整個生命周期,也就是從它的第一次明亮起源到它的消亡。納米耀斑是太陽表面的微小噴發,其大小約為普通太陽耀斑的十億分之一。研究人員一直試圖發現更多關於納米耀斑的細節,因為它們被認為是將太陽日冕加熱到令人難以置信的高溫的原因。雖然這標誌著納米耀斑的完整生命周期首次被完成,但研究人員早在1972年就預測到它們的存在。
  • 美國加州華人科學家發明了超薄的哈利波特"隱形鬥篷"
    從《星際迷航》到《哈利·波特》,隱形鬥篷一直是科幻題材的一大主題,很多科學家也置身於這一領域的研究。電影《哈利·波特》中隱形據《每日郵報》報導,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專家發明了一款「超薄隱形皮膚鬥篷」,該鬥篷能貼合物體的形狀,令物體在面對可見光時無跡可尋。
  • 科普:帶你了解光頻段電磁天線(光學天線)
    例如,在無線通信系統中,天線被用於發射與接收射頻與微波波段的電磁波。而在我們的智慧型手機中,就有內置的平面倒F天線(PIFA),用於接收和輻射射頻波段在2.4GHz和5GHz的電磁波信號。)為代表的「至頂向下」式納米加工技術的日趨成熟,大規模加工納米尺度的金屬與介質結構成為可能,光頻段電磁天線(簡稱光學天線)的研究也隨之成為研究熱點。
  • 松下展示新款有機傳感器 可同時捕捉可見光與近紅外光
    (原標題:松下展示新款有機傳感器 可同時捕捉可見光與近紅外光)
  • 基於螢光碳納米材料的高帶寬可見光通訊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同時利用該碳納米點螢光粉較短螢光壽命的特點,與郭睿倩課題組合作,首次將所研製的碳納米點螢光粉應用於可見光通訊器件。該工作對於研究解決碳納米點的固態猝滅以及推動碳納米點在照明及可見光通訊器件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新一代非交互天線
    中國無線電管理網訊(編譯甘妮)近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科克雷爾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設計出一款能夠有效處理輸入和輸出無線電信號的天線,且無需像目前的天線系統一樣採用體積龐大又昂貴的電力組件。 假定天線發射與接收裝置的夾角相同,當天線發出信號時,信號會通過相同的通道折回來,並射向來源處。
  • 用蛾子觸角當天線,用氣味導航!美國博士發明奇特生物技術無人機
    近日,美國華盛頓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博士梅蘭妮·安德森(Melanie Anderson)對外公開了一款她發明的名為Smellicopter的新型氣味導航無人機。很有意思的是這款無人機的導航天線並不是電子產品,而是飛蛾的觸角。所以這是一款手掌大小,使用了生物技術的無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