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電波天線能發出可見光嗎?

2020-12-05 科技領航人

是的,無線電天線可以發出可見光,但可能不會以您所想的方式發出。如果您將足夠的能量注入無線電天線,則可以將其加熱直至其發光並通過熱輻射過程發出可見光。但是,常規無線電天線無法發射攜帶信息的可見光,類似於無線電波的工作方式。但是,還有其他設備可以執行此操作。

如您所知,電磁波以多種不同的頻率出現,從無線電、紅外線、可見光和紫外線到X射線和伽馬射線。螢光棒發出的紅光與Wi-Fi路由器發出的無線電波基本相同。兩者都是電磁波。紅光的頻率比無線電波高得多(該頻率是無線電波每秒完成多少個周期的度量)。因為它們在本質上是相同的,所以您可能會得出結論,只需提高驅動天線的電路的頻率,就可以使無線電天線發出受控的可見光。

乍看之下這是合理的,但天線材料屬性的實際情況卻受阻。無線電天線通過電路來使電子上下移動,從而使電子的電場也上下波動,這些振蕩電場然後作為電磁波傳播出去。無線電波的頻率等於天線電路中向上和向下電子移動的頻率。

典型的Wi-Fi路由器無線電天線發射的無線電波的頻率為2.4 GHz(每秒24億個周期),對應於12.5釐米的波長。通常,當無線電天線的長度等於無線電波的波長或波長的一半或四分之一時,它會最有效地發射波。因此,Wi-Fi路由器上的天線大約12.5釐米長就不足為奇了。

相比之下,藍光的波長約為470納米。為了讓您更好理解,我打一個比方,它比您體內最小的細胞小一百倍。藍光的波長比Wi-Fi無線電波的波長小30萬倍。即使尺寸大小不匹配,即使我們設法克服了材料問題,普通尺寸的無線電天線也太大了,無法有效地發射可見光。您可能會認為我們可以將天線分解成微天線單元,以匹配可見光的波長,但是這樣的天線必須只有1000個原子長。

製造如此小的天線很困難,但並非不可能。正如我將在本文結尾處討論的那樣,等離子體納米天線的新興領域已經完成了這一任務。即使成功製作出了這麼小的天線,您仍然需要構建一個電子電路,以適當的頻率驅動電子在天線上上下移動。藍光的頻率約為640 THz(每秒640萬億個循環)。電子電路只能驅動最多在數百GHz(每秒幾千億個周期)中振蕩的電流。如果嘗試更高,則電子電路會停止工作,因為電路組件的材料屬性會發生變化。

即使您設法製造出一個足以匹配藍光波長的無線電天線,並設法創建了一種能夠以藍光頻率驅動電子的設備,仍然存在一個主要問題:天線材料的原子結構。對於大波長電子振蕩,天線材料看起來均勻且缺乏明顯的電阻。相反,對於納米級振蕩,電子更有可能撞到原子上,並在有機會以光的形式發射能量之前將其能量損失給原子。電子的有序運動迅速轉移到原子的無序運動。從宏觀上講,我們說當頻率太高時,大多數電能在有機會作為光發射之前就轉換為廢熱。

因此,三個主要障礙是:天線所需的尺寸小,難以找到一種方式來驅動高頻電子,以及高頻電子失去能量加熱的趨勢。可以使用三種不同的方法在某種程度上克服這些障礙:

將電子鎖定在較小的局部原子/分子態,使它們無法充分碰撞到原子中,然後利用它們自然產生的事實來驅動電子振蕩當它們在狀態之間轉換時發生振蕩;通過真空以高速度將電子射過磁鐵;構建納米級,形狀精確的天線,並利用入射光碟機動電子振蕩。

第一種方法正是傳統雷射器的工作方式。

選擇某些電子被鎖定為有用狀態的材料。電子被激發到新狀態,然後被激發回落到其原始狀態。傳統雷射中的電子不是在空間的兩個點之間來回振蕩,而是在兩個原子/分子態之間來回振蕩。這種不同類型的擺動可以使振蕩頻率較高,並有助於防止電子碰撞成原子,從而將其能量損失給熱。

電子與原子碰撞的問題在雷射中仍然是一個問題(科學家稱這種效應為「聲子發射」),但這並不是不可克服的障礙。由於雷射是可見光的受控來源,因此可以使用它們來發送信息,類似於無線電波如何攜帶信息。實際上,光纜包含由雷射產生的承載信息的光束(儘管出於效率考慮,大多數光纖使用紅外光而不是可見光)。雷射還可用於通過自由空間發送攜帶信息的可見光。這種設置稱為光學無線通信。

第二種方法是自由電子雷射器的工作方式。

在這種情況下,電子將以非常高的速度通過真空射出,然後施加一系列磁體以使電子以高頻率來回振蕩,從而發出可見光。設計用來強迫電子以640THz振蕩的自由電子雷射器確實會以受控方式發出藍光。由於自由電子雷射器需要真空室和大功率電子加速器才能起作用,因此自由電子雷射器主要用於實驗室環境。

第三種方法是等離子體納米天線的工作方式。

在所有以受控方式發射可見光的設備中,等離激元納米天線最接近傳統無線電天線。等離子體納米天線是一種具有精確形狀的納米級金屬天線,在其中具有激發的等離子體共振(聚集的電子振蕩)。由於等離子納米天線依賴於在空間中的一個點與另一個點之間來回振蕩的電子,就像傳統的無線電天線一樣,當它們在可見光頻率下工作時,熱損耗仍然是一個主要問題。

由於這個原因,等離激元納米天線仍然是實驗室中的反常事物,並不是可控可見光的實際來源。由於雷射正變得越來越便宜,小巧且可靠,因此實際上並沒有動機去開發等離子納米天線來發射攜帶信息的可見光。此外,由於電子電路不能以光頻率運行,因此無法通過將等離子納米天線掛接到電子電路上來激發它們。

請注意,還有許多其他方法可以創建可見光,如白熾燈泡、螢光燈泡、氣體放電管、化學反應;但是這些方式都無法以受控方式產生可見光(即相干可見光),從而可以像在無線電波中一樣在光波上承載大量信息。

總而言之,如果您想使無線電天線發出可見光,請對其進行加熱。如果您希望傳統天線以可控的方式發射可見光,以便您可以傳輸信息,那麼您就不走運了。幸運的是,還有其他一些可以使用可見光傳輸信息的設備,其中最實用的是雷射。

相關焦點

  • 外星人能截獲地球發出的無線電波嗎?
    其中,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假定FRB是外星智慧生命發出的話,人類是否要回應?另外,人類已經發出的無線電波是否會洩露地球的行蹤呢?這些問題,其實都涉及星際通信,也就是在恆星之間的通信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來估算一下,宇宙之大,到底如何才能接收到人類已經發出的無線電波?外星人能截獲地球發出的無線電波嗎?
  • 科學家們監聽的宇宙電磁波是無線電波嗎?
    本文是基於回答一位網友的問題,原題為:宇宙天體傳來的電磁波會是無線電波嗎?這位朋友似乎沒有弄懂電磁波與無線電的關係,所以問題不準確。電磁波不僅僅是無線電波,電磁波本身就包含無線電波。但人們習慣把可見光才稱為「光」,而「光」是有可見光和不可見光的。無線電波就是電磁波裡面頻率最低,波長最長的那個波段的光,是不可見光。因此,太陽每時每刻都在向太空發射著電磁波,這其中就有無線電波。
  • 美國研究人員發明能夠捕捉可見光信號的天線
    感謝Ariel的投遞美國研究人員7日說,他們發明了能捕捉可見光信號的天線,這一發明可能有助於開發利用可見光傳輸電視信號的技術和將太陽能高效轉化為電能的設備
  • 話說無線電波
    電離層是由於從太陽及其他星體發出的放射性輻射進入大氣層,使大氣層被電離而形成的。電離層內含有自由電子是影響無線電波的主要因素。  電離層對無線電波的主要影響是使傳播方向由電子密度較大區域向密度較小區域彎曲,即發生電波折射。這種影響隨波段的不同而不相同。波長越長,折射越顯著。30MHz以下的波被折回地面;30MHz以上的波,則穿透電離層。
  • 無線電波如何幫助我們了解宇宙
    人類用肉眼能看到的可見光感知宇宙。然而,對於宇宙來說,還有比我們利用可見光看到的更多的東西,這些可見光來自恆星、行星、星雲和星系。宇宙中的這些物體和事件也會釋放出其他形式的輻射,包括無線電輻射。這些自然信號填補了宇宙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即宇宙中的物體是如何以及為什麼會像它們那樣運行的。天文學中的無線電波無線電波是電磁波(光),但我們看不見。
  • 你知道無線電波是怎樣傳播的嗎?
    在通訊上的應用通常,人們使用無線電波來進行遠距離通訊。我們通過無線電廣播、電報、電話、電視等把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傳播到全國各地,傳播到全世界。無線電波是怎樣傳播的呢?大家都知道,當我們往一窪水塘裡扔下一塊石頭時,水面馬上形成一圈圈的連漪,而且以石塊下落點為中心向周圍擴展開去。當水波在前進時遇到池壁或其它障礙,水波就被反射回來,以相反的方向維續前進。
  • 納米天線:能讓光子成群移動,首次實現了可見光波段內通訊
    打開APP 納米天線:能讓光子成群移動,首次實現了可見光波段內通訊 工程師青青 發表於 2018-09-29 16:37:49
  • 無線電波望遠鏡搜尋來自 130 億年前宇宙黑暗時代所發出的訊號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UW)、墨爾本大學(University of Melbourne)、科廷大學(Curtin University)及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的科學團隊於 2019 年在科學期刊《天文物理期刊》(Astrophysical Journal)報導說,他們將從默奇森寬場數組(Murchison Widefield Array,MWA)無線電波望遠鏡所收集到的無線電波發射數據改善了將近
  • 納米天線首次實現可見光波段內通訊
    原標題:納米天線首次實現可見光波段內通訊   科技日報北京8月29日電 (記者聶翠蓉)美國波士頓大學科學家首次開發出能在可見光波段內操作的納米無線光學通訊系統,更短波長的可見光將大大縮小計算機晶片的尺寸。
  • [趣味物理]無線電波
    無線電波(即赫茲波)。赫茲波除微波波段兼用釐米表示它的波長外,一般均用頻率代替波長,其單位為赫(Hz)。頻率範圍約在30千赫(kHz)~30000兆赫(MHz)之間。其波長範圍在10-3~104米之間。  當赫茲發現電磁波以後,首先被用於無線電信之傳遞試驗。最早的無線電訊,借控制火花放電時間,構成電碼訊號。
  • 科普:帶你了解光頻段電磁天線(光學天線)
    天線,按維基百科的定義,「是一種用來發射或接收無線電波—或更廣泛來講—電磁波的器件」 。   長久以來,天線都是使用在無線電波與電視波的傳輸上,不過最近科學家們開始將此概念延伸至光學波段。天線的運作依靠電荷在其結構中振蕩,因此天線的大小必須符合電磁輻射共振模態下的波長,換言之,要使天線在光學波段下工作,其大小必須縮至納米尺寸。
  • 科學家多次接收到重複的無線電波信號,會是外星文明發出的嗎?
    當人類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時候,一個重要的疑問出現了,那就是外星文明存在嗎?雖然人類是一個非常自豪的民族,但是我們還沒有自大到,認為宇宙只有人類這一個文明。如果這樣認為,那人類跟井底這蛙有何區別。正是由於人類是智慧的文明,所以當我們真正認知到宇宙的浩瀚之後,對外星文明的存在已經不再懷疑。當然,任何事物想要確定其真實性,都需要找出相關的證據才行。
  • 納米天線首次實現了可見光波段內通訊
    美國波士頓大學科學家首次開發出能在可見光波段內操作的納米無線光學通訊系統,更短波長的可見光將大大縮小計算機晶片的尺寸。新系統的核心技術是一種納米天線,能讓光子成群移動並高精控制光子與表面等離子體間的相互轉換。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上。
  • 可見光通信:實現有光就有網
    南方日報記者 李秀婷 策劃統籌:殷劍鋒  原理  將半導體照明技術與光通信技術相結合,利用白光LED能夠高速切換開關的特點,把信息調製到LED燈光上,實現「有燈光的地方就能下載信息」  2010年上海世博會,「滬上生態家」展示區裡,一盞LED燈被它的發明者賦予了智慧:它發出的光不僅照亮了桌面,還滿載了豐富的資訊—在燈光下,不僅可以讀書、寫作
  • 無線電波傳輸技術_無線電波傳輸基本概念
    無線電技術中使用的這一段電磁波稱為無線電波。   無線電波傳輸基本概念   理論分析和實驗都表明無線電波是橫波,即電場和磁場的方向都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而且電場強度與磁場強度的方向也總是相互垂直的。   無線電波在空間傳播時,必然要受到大氣層的影響,尤其以電離層的影響最為顯著。
  • 新技術用無線電波為體內植入裝置充電
    新華社華盛頓6月5日電(記者周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日前開發出一種利用無線電波為人體內植入裝置充電的新技術,有望應用於體內給藥、監測身體狀況等領域。  麻省理工學院日前發表新聞公報說,研究人員在動物實驗中使用可安全穿透機體組織的無線電波,在1米距離外給埋在豬皮下10釐米的裝置充電。
  • 可見光「可見」的秘密
    今天我們探討的主題名稱有點像文字遊戲,叫做《可見光「可見」的秘密》,聽了這個名稱,你一定會質疑:可見光必須可見啊,要不怎麼能叫可見光呢?可見光區對應的正是人眼的可見範圍,紅外線和紫外線也是人類和地球生物賴以生存的重要輻射能。
  • 什麼是無線電波
    天線將信號的電流轉化為無線電波,無線電波在空間中傳播,到達接收天線。接收天線將無線電波重新轉化為電流,供接收機使用。
  • 人類發往太空的無線電波能被地外文明接收到嗎?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接收宇宙中的無線電波,然後對這些電波進行分析,找出最有可能是地外文明發出的電波然後進行破解,這樣尋找外星文明也是不錯的,而人類的無線電波如果能夠被地外文明接收到,從而破解,那麼未來外星文明也有可能和人類取得聯繫。那麼,人類發射的無線電波真得能被地外文明接收到嗎?答案是不一定,這還要看外星文明與我們的距離以及它們的科技實力。
  • 大家所說的太陽無線電波指的是什麼
    打開APP 大家所說的太陽無線電波指的是什麼 發表於 2019-08-20 10:44:11 天體的無線電輻射是在1931年由美國無線電技師楊斯基首先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