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發性抑鬱造成大腦損傷 大腦海馬體被縮小

2021-01-13 99健康網

  新研究顯示,在患有復發性抑鬱的患者身上,關係到新記憶形成的大腦區域(海馬區)似乎縮小了。

  Ian Hickie是雪梨大學大腦和思維研究所的共同負責人,領導了這項研究。該研究小組考察了來自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的近9000人的神經。為了這個目的,他們分析了約1700例重度抑鬱症患者的大腦掃描圖片和醫療數據,以及未患抑鬱症的7200人的數據。

  研究人員指出,65%的重度抑鬱症患者出現了復發症狀。許多被診斷患有抑鬱症的年輕人容易出現復發症狀。

  研究發現重度抑鬱症患者,尤其是病情反覆出現的患者,海馬區域更小。21歲之前被診斷為抑鬱的患者也有一個更小的海馬區。

  復發看上去很關鍵:大約三分之一只有一次重度抑鬱發作的參與者與非抑鬱患者相比並未顯示海馬區的縮小。

  據研究人員介紹,這表明復發性抑鬱影響了大腦的解剖特性。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說,這些發現強調了抑鬱症第一次發病時及時發現和治療的重要性,特別是年輕人尤為如此。應注意:在大腦變化出現之前進行診斷和治療。

  「這個大型研究證實,抑鬱症的第一次發作需要有效的治療,以防止伴隨抑鬱症復發大腦的變化,青少年和年輕的成年人尤為如此。」

  據共同研究員、該研究所的副教授Jim Lagopoulos說:「這些發現對大腦結構和抑鬱症可能機制之間的關係帶來了新思路。」

  「儘管近幾十年大量研究的目的對準了大腦結構和抑鬱症之間的關聯,但我們對於導致抑鬱症原因的認識仍然是初步的。」Lagopoulos說道。

  但是,該研究的作者說,該研究並未證明任何因果關係,更多的研究也許有助於問題的解釋,如大腦的變化是否是慢性應激的結果,或者如果這些變化是否可以考察哪些人更容易患上抑鬱。(實習編譯:黃歡 審校:陳加勇)

(責任編輯:陳加勇)

相關焦點

  • 不如多鍛鍊保護好海馬體!
    我們對大腦作用最普遍、最淺層的認知除了控制人體活動以外,還有就是記錄所經歷的事情。那麼我們靠什麼來記住自己的經歷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大腦重要組織之一——海馬體。長度不到10釐米的海馬體「內存」比很多手機都大!
  • 抑鬱症患者的大腦發生了什麼變化?變笨、記憶下降如何恢復?
    抑鬱症患者大腦結構形態學的顯著變化出現在海馬體、杏仁核、前額葉皮層等區域,大腦皮層的表面積和厚度都發生了顯著變化,且皮下各結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萎縮和膨脹,這些結構都與情緒調節以及記憶等功能相關。 1.海馬體 海馬體是邊緣系統中的一個重要腦區,在情感記憶的儲存、固化以及學習等認知功能中發揮關鍵性作用。
  • 大腦中顳葉和海馬體的作用是什麼?
    人類的大腦中,與記憶有關的部分是顳葉,海馬體和間腦。
  • 新研究說大腦中海馬體也參與情緒調節
    新華社北京4月16日電加拿大一項新研究說,大腦中負責學習和記憶的海馬體也參與情緒調節,這個發現可能為治療上癮、焦慮和抑鬱等精神障礙提供新思路。長久以來,研究人員主要關注海馬體在記憶和認知中所起的作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學術刊物《當代生物學》上發表的報告說,海馬體中名為CA1和CA3的兩塊區域也參與情緒調節。研究人員用小鼠進行了實驗,它們被置於「接近-迴避型」衝突場景中。這是心理學上用來測試情緒調節機制的一個方法,用人類生活經驗打比方就是:一個人正想走進他最喜歡的餐館吃飯,突然看見他很討厭的一個人在裡面,這時候是進去還是走開呢?
  • 焦頭爛額:焦慮對大腦的多重損傷
    雖然應激本身為適應性反應,但慢性應激屬於病理狀態——可對免疫、代謝及心血管系統造成巨大損傷。 慢性應激(Chronic stress)可增加嚴重精神障礙如抑鬱症的發生風險,近期又被發現與痴呆的發生存在關聯。
  • 大腦的終極秘密:海馬體對人體的重要性
    大家好,我叫琦君,今天我們聊聊神奇的大腦!我們都知道大腦的不同部分有著不同的功能,比如聽、說、讀、寫在大腦的分布就各不區域,那我們經常說的記憶力是由哪部分掌管的呢,這個掌管我們人類記憶力的東西就叫海馬體。
  • 研究發現:嚴重新冠感染可造成大腦損傷
    據英國《衛報》6月25日報導,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精神病學》一份最新臨床研究發現,嚴重的新冠病毒感染可損傷大腦,造成包括炎症、中風、精神病和類似老年痴呆等在內的一系列併發症。其中57名患者的中風是因為大腦中的血塊造成,這被稱為缺血性卒中;另9名患者是腦出血造成的中風;還有一名患者是因為腦部血管炎症造成中風。此前,科學家們已經發現新冠病毒會在一些患者的肺部和其他身體部位造成嚴重的炎症和血栓。此外,這些案例中有39名患者出現了意識不清的跡象,或出現精神狀態改變導致的行為異常。其中7人有腦膜炎。
  • 大腦免疫系統如何影響你的情緒和記憶
    有一個簡單的聯繫:這些大腦問題的特徵是神經元損傷和死亡。小膠質細胞參與神經元的修復,並保持它們的活力。考慮到這一點,小神經膠質細胞和我們的想法之間的聯繫變得更加清晰。我們的思想和行為是大腦線路的反映。這種連接的核心是受小膠質細胞影響的神經元。因此,擁有健康的小神經膠質對於健康的認知是至關重要的。但這些細胞的問題是:它們經常喜怒無常。
  • 從最根本上講述抑鬱症成因以及如何影響我們的大腦
    很多身患抑鬱症的人們同時也患有焦慮症,神經成像研究表明當患有抑鬱症時很多調節情緒的大腦神經網絡失調,位於大腦深處的杏仁核會處理大腦接到高度顯著的刺激,例如受到獎勵或是潛在威脅等,當人們抑鬱時杏仁核過度活躍對負面事件反應過度,杏仁核進而連接大腦的其它區域,這些區域訓練人們對情感刺激的生理和行為反應,這些區域包括內側前額葉皮質、腦內阿肯柏氏核、海馬體和腦島,海馬體和額葉皮質主要負責記憶的生成
  • 抑鬱症對大腦造成的損傷,可以快速恢復嗎?
    後來情況好了很多,他突然覺得自己的大腦好像不如以前了,反應有點遲鈍,於是想知道抑鬱症對大腦造成的損傷有沒有希望恢復。當一個人患了抑鬱症,就會呈現出持續性的情緒低落,無活動意志,對任何事物都提不起興趣,貶低自我價值,自我否定,有的有嚴重的自罪感(什麼事都認為是自己造成的,將自己視為挫折的根源),覺得生活沒意義,重症抑鬱症患者會產生自殺念頭,甚至付諸行動,還會伴有固定位置的其他疼痛、睡眠障礙等軀體症狀。如果個體所患的不是單純性的抑鬱症,還有會其他各種症狀反應。
  • 海馬體怎麼樣學習?大腦靠「回放」做決策
    近日發表在《科學》上的一篇報告提醒了海馬體是如何學習,並將某些閱歷銜接到記憶中的。研討人員發現,在特定的行為後,海馬領會不時反覆這種行為,直到其被內化。他們還報告了海馬體如何追蹤人們大腦的決策中心來記住過去的選擇。  以往研討標明,齧齒動物的海馬領會在睡眠或休息期間回放過去的閱歷。
  • 刺激大腦海馬體的不同部位可以增強或控制記憶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如果你知道大腦海馬體的哪些區域需要刺激,那麼記憶是有可塑性的。這一發現有一天可能為PTSD、抑鬱症和焦慮症患者提供個性化治療。如果科學家可以操縱你的大腦,讓創傷記憶失去對你心靈的情感控制,結果會怎樣?
  • 最新研究:健康腸道菌群對於大腦健康很重要,調節大腦功能與情緒
    過去很多研究發現,腸道菌群與大腦一些疾病存在可能的關聯,比如老年痴呆症,並且發現主要通過腦腸軸來實現調控,因為腸道擁有人體第二多的神經細胞。最近,巴斯德研究所、CNRS和Inserm的一個科學家聯盟發現,慢性壓力引起的腸道菌群變化可以導致類似抑鬱的行為,特別是通過導致血液和大腦中的脂質代謝物(內源性大麻素)減少而引起的。
  • 人體最精密最複雜的器官——大腦
    大腦實際上包括腦幹、間腦、小腦和端腦,在醫學及解剖學上,多用大腦一詞來指代端腦。雖然它看起來是一整塊的樣子,但是實際上它的不同區域是都會有相應的功能,他們都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端腦(大腦) 指大腦兩半球,主要由灰質表層、白質和皮下神經節(即大腦皮質、神經纖維髓質和極低神經節)組成。
  • 無創刺激大腦深部
    一項新技術可能會使研究者和臨床醫生不用打開病人的頭骨,就能刺激大腦深層的區域,比如那些與記憶和情感有關的區域。
  • Science:睡眠剝奪加快阿爾茨海默病中的大腦損傷
    在對小鼠進行的後續研究中,他們發現失眠加快毒性的tau蛋白團塊在大腦中擴散---這是大腦損傷的前兆,也是痴呆症產生的一個決定性步驟。這些發現表明睡眠不足有助於促進這種疾病產生,並且提示著良好的睡眠習慣可能有助於保持大腦健康。
  • 「大腦掃描」 失眠抑鬱檢測全省獲新突破
    ,其中三分之一屬於重度失眠,常期失眠輕者則會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重者則會產生精神抑鬱、精神障礙,甚至萌發輕生的念頭。經顱磁治療儀(簡稱TMS)TMS是採用低頻交變電磁對大腦多個功能部位同時進行磁刺激,當交變電流的強度超過神經組織興奮閾值,引起神經細胞產生興奮,達到刺激神經組織的目的,從而達到治療失眠、抑鬱症、精神分裂症、強迫症等精神障礙疾病。TMS有效改善腦組織的供血和供氧,使細胞代謝環境得到改善,提高受損細胞的自身修復能力。
  • 抑鬱症的科學:抗抑鬱藥物如何對大腦起作用?
    因為我們大腦中特定神經化學物質的精確組成是未知的,所以在最終找到對自己有最好效果而且不會產生太多副作用的那種藥物之前,一般都需要嘗試好幾種藥物。抗抑鬱藥對大腦的影響。除了迅速阻斷神經遞質轉運體的功能以外,抗抑鬱藥物還會在大腦中引起長時程的改變。它們會影響很多前額葉和邊緣系統的腦區,包括島葉、海馬、杏仁核、前扣帶回,以及背外側前額葉皮層等。
  • 運動改造大腦:變聰明就是這麼簡單
    科學家已經證實,有關夢想,計劃和創造的能力恰好源自於大腦中負責支配運動的那部分區域。現代生活帶來的諸多生理和心理上的問題,例如肥胖,心血管疾病,焦慮,壓力以及抑鬱等,都和缺乏運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對大腦的生理影響想要了解運動會對大腦產生怎樣的生理影響,我們需要先釐清有關腦科學的一些基本概念。
  • 首次發現人類大腦海馬體在短時間尺度上對時間信息敏感
    最近,一項來自多倫多大學的新研究是理解長期記憶形成時大腦如何編碼時間的重要一步。該研究由多倫多大學士嘉堡分校(UTSC)心理學系的一組研究人員完成,是第一個發現人類海馬體在短時間尺度上對時間信息敏感的研究。 「我們對所經歷事件的長期記憶由不同信息組成,而時間是其中的關鍵內容」,助理教授Andy Lee說道,他是該研究的主要作者。